宝丰乡位于云南省大理云龙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宝丰有多美?谁说了都不算,宝丰的孩子们最有发言权。
家乡的美食档案、笔触稚嫩的山水诗歌、老建筑设计……近日,宝丰完小的孩子们在远道而来的同济大学学生志愿者指导下,亲手策划组织的“宝丰五感印象展”,向人们展示了孩子们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个角度全方位探索家乡之美的成果,每一个作品都由孩子们亲手制作。这个暑假,同济大学美丽乡愁公益团队来到了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宝丰完全小学,为学生们开展“感知美丽,探索家园”乡土文化创变营。志愿者“小老师”们采用项目式学习(PBL)的方法,带孩子们从五种感官角度认识家乡之美。短短几天时间,志愿者和学生们一起画下宝丰的风物景观,触碰古老的建筑纹理,创作家乡的山水诗歌,记录地道的风味美食,倾听邻里的温情故事,畅想家园的未来图景......多样的乡土课程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与思考,也沉淀出形式丰富的创意作品。学生们没有想到的是,创变营还迎来了一位“大朋友”。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方平一行赴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围绕规划、教育、文化、医疗、产业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进行专项调研,也走进了创变营“我绘我家乡”乡土美育课堂。看到一幅画宝丰镇古桥的画,方守恩热情点赞,还请小作者介绍创作灵感。
在开展创变营课程的同时,“同济大学乡土教育水源计划”教学成果展也在宝丰完小雒马长廊开幕。水源计划目前已培育来自10所学校的15个在地乡土教育项目,引导当地教师成为乡土教育的推动者。“开始前对创作效果心里没底,但孩子们充满热情,气氛很快活跃起来。”诗歌课堂上,志愿者张波采用简单易上手的“折纸诗”创作,首创效果出奇的好,趁胜追击的孩子们写起来接下来的诗就更自信了。“时间就像一阵风,这阵风吹过树林,树叶落了。吹过人们的脸庞,人们老了……"字里行间流淌着美好的童趣和细腻的情感。志愿者们说,自己只是引导员,真正探索和分享家乡之美的是孩子们,他们让探索家乡美丽的过程中时刻发生着惊喜。一堂课上,志愿者毛诗喻教孩子们用绘画、拼贴、折纸等多样手法,把特别的家园场景变成形态各异的故事盒子,她被孩子们创作的校园夜景吸引住了。“黑底板做的夜空上点缀着繁星,两个孩子站在教学楼前抬头望夜空,校园水池里有红色金鱼,诗意极了!”“在安静的校园里,夜深人静的夜里,天空闪烁着星星……”孩子们创作的家园故事盒点点、画画,块状的农田、重叠的房屋、细长的河流......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在“家园肌理卡”上用点线面的元素表达出自己眼中的家乡美,在黑板上前分享彼此的创作和有关美丽的故事。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志愿者们带来了法宝——凝结着同济大学美丽乡愁公益团队多年乡土教育经验的“我绘我家乡”乡土美育课程盒。包含着教学课件、教师手卡、课程工具卡、美术用品等课程所需物品,融合云龙山水相依的怡人风景,孩子们日常所见的风物与景色作为美育课堂的教学资源。
“我们带孩子们发现美,也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张波说,一个叫张瑀的男孩十分调皮,让他不得不“多加关注”,没想到在诗歌创作课上,调皮男孩的一首送别诗表现出情感细腻的一面。你走吧,朋友 ©张瑀
你走吧,朋友!
你走吧,朋友!
我会微笑,
我会进步,
我会学会勇敢和坚强。
最后,
我想对你说:你还会回来吗?
女孩李琳漪有些内向,但第一次见到她的画和手工,毛诗喻十分赞叹,不仅极为认真,质量也很高。毛诗喻成为深受喜爱的孩子王,被孩子们亲热地称呼为“毛毛老师”,她发现琳漪也在慢慢变化,变得自信开朗,第一天见到志愿者老师默默低着头的她,后来接连为送来志愿者们送来家里种的李子和自己折的花。
创变营最后一天,孩子们给同济大学的志愿者哥哥姐姐们“刷”了很多礼物,志愿者们带回家珍藏起来
孩子们的精彩创作让“宝丰五感印象展”的举办有了底气。为了达到创变营开营时提出的“举办1000人观看的宝丰无感创变营”的目标,学生们分工协作,策展人、搬桌子、布展品、画海报、写主持稿和讲解稿……主持稿和讲解稿改了一稿又一稿,练习了一遍又一遍。校长亲切地打趣孩子们:你们超越自我发挥出了最高水平啦!
孩子们认真准备着
展览结束后,孩子们忐忑地等待志愿者公布观展人数。同济大学美丽乡愁公益团队同时做了展览介绍推送和短视频为孩子们增加人气。当听到线上加线下地实际观看人数时,欢呼声和掌声交织在一起,孩子们的喜悦冲出教室,飞向天空,回荡在校园里,久久不息。
从小立志做家乡文化的代言者
为孩子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