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剧版的《哈姆雷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复兴中路597号 Author 597办事处


“生存还是毁灭”这句话,无论你是否熟悉舞台艺术,或许都会有所耳闻。来自莎士比亚经典剧作《哈姆雷特》第三场第一幕的经典独白,是一个值得令人思考的问题,它给予全人类以深刻的哲学命题与无尽的想象空间。


5月11日,音乐剧《哈姆雷特》迎来了上海的首演。这部作品收获大麦评分9.1,是徐俊导演聚焦“思与诗”的全新创作,主创团队也是群星闪耀:作曲金培达、舞美设计徐肖寰、作词梁芒、造型大师张叔平、主视觉概念设计与摄影庞浩……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



算上无声片、舞台剧、电视和电影版在内,仅仅是诠释,《哈姆雷特》已经拥有无数个不同的版本。


但如今,为什么我们需要音乐剧版的《哈姆雷特》?或许在今天主创的解答中和观众的分享中,你会找到他们被这个跨越地域、时代、国界的故事所震撼共同的原因。



音乐剧《哈姆雷特》的舞美设计师徐肖寰说,此次舞台的设计可以归纳成4句话:血脉中蔓延着毒素,窒息中混杂着痛楚,在风浪间抗争命运的无常,在毒液中记录人生的感悟,从设计到落地,其实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徐老师解释道,作为设计非常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人物,感受到他的痛苦、困惑、仇恨……因为他们是可以让一切可视化的人,可以让更多的观众通过眼睛能看到。


12个月的设计周期中,徐肖寰反复修改了好多次,可能有些时候改动并不是导演要求的,就他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在制作过程中,其实需要考虑很多细节,比如说,洞口的布是否能顺利的收进去;刺能不能顺滑的出来……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震撼的舞台画面,都是徐肖寰和其团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完成的



他觉得在哈姆雷特的世界里,哈姆雷特父亲死亡之后,其身体可能就化作了一些城堡和围墙,把哈姆雷特禁锢在这样无法逃脱的痛苦和哀伤之中,而哈姆雷特的人生之海可能是黑色的、粘稠的、有毒的,他在这样的海域里探寻着关于人生的答案,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探寻所折射出的光芒,指引更多漂泊的人给他们一个新的希望。



“舞台这个词挺特别的,它既专业又很大众,专业可能是剧场中的舞台,大众的话可能是人生的舞台。所以这个舞台还挺神奇的,既是自己的又是别人的,还是大家的。”



视觉艺术家庞浩说,主视角海报创作是为观众做一份邀请函。


仅仅是看到庞浩老师工作室地上排布整齐的稿子,总是令人震撼许久,似乎在这些墨迹游走之间,我们能够看到庞浩老师的创作过程。


同为音乐剧《赵氏孤儿》的视觉创作者,庞浩表示《赵氏孤儿》远观是“西方事件式”的画作,因为其光影效果是用摄影去构建立体的画面,但音乐剧《哈姆雷特》则不然。这次,他希望反转远观,用东方的、更宏观的视觉呈现方式,运用了中式的“散点透视”,构建这个远在八世纪丹麦王朝的故事。



在此次的创作中,庞浩进行了大量资料的阅读和参考。来自西方、来自西斯廷教堂的壁画;文艺复兴的画家波提切利,让他在光影的构建上汲取了灵感。例如,波提切利的画中,相对给人以平面的感受,而非立体感,这与音乐剧《哈姆雷特》最终版的海报希望营造的光影效果其如出一辙。



当庞浩阅读音乐剧《哈姆雷特》的剧本故事时,他也发现了许多和“窥探”、“试探”有关的元素,画面呈现的是台前,但背后暗藏的秘密不可忽略。
随着故事的发展和流动,从故事的开始,到远方海浪的意向,从波涛翻涌背后的酒杯,到幻化并渗出的毒液……画面中的意向代表了故事的走向。对于两幕14场的内核都进行过大量的调研:电影、戏剧、书籍……庞浩搜罗了无数和《哈姆雷特》有关的资料,进行了自己的理解和提炼,这才有了我们最终看到的18个符号。



海报中人物照片的拍摄时期,也刚好是排练过半之时,庞浩得到了离开剧场语境的机会,专心去考虑如何呈现服装的材质,如何展现这个廓形服装的设计细节。对于演员们的表现,他也十分满意,不仅因为各位优秀的演员们穿上服装即进入角色,更是因为双方互相激发的部分


就像在为郑棋元老师拍摄戏中戏的部分时,庞浩一开始给出的设计是坐着,带有愤怒的情绪;但郑棋元临时说,不如我直接站起来,这才有了最终更好的效果呈现。



金培达的音乐,也给庞浩的视觉创作上带来了一些启发。对于庞浩来说,摄影、诗歌还有歌词,是作为符号,把一部剧目的艺术性进行相连。而他喜欢音乐剧作品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在黑底上进行创作”。


“正如剧场是在一个黑色的匣子中,用白色的光去照亮我们。”



说起金培达老师,也是音乐剧观众们的老朋友了。作为中国香港作曲家、知名音乐人,他担任过无数剧目的音乐总监与作曲。尤其在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中,他用细腻与磅礴的音乐谱写一阙激越慷慨的悲歌,将观众带入史诗般的壮丽画卷。


音乐剧《哈姆雷特》同样拥有历史的厚重感和纠葛的情愫,这一次,金培达老师也在文化广场剧艺堂所举办的“一名戏剧人的诞生”活动中,坦率地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对于目前互联网上观看过这部剧目的观众们的评价,金老师的回答客观温柔,带有力量;他细细阅读了很多不同的评论,褒贬皆收。他说,创作永远是向前,我们也是踏着前人走的路,沿途而上。没有人,包括他自己,也不敢说自己的作品都是完美的,但是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都在进步。剧场艺术,既主观又客观,他希望能够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


在着手作曲的工作前,金培达老师反复观看了许多个《哈姆雷特》的剧本,包括好几个不同的中文的译本,看的最多的基本上还是偏向是梁实秋老师的翻译版本。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他发现对于字里行间的用语和语法理解有困难时,他也会选择直接拿过原版的英语剧本来进行阅读。



至于为什么会在创作前期进行大量剧本和版本的阅读,金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因为觉得在做以哈姆雷特为蓝本的音乐剧时,至少在他心中要有一个其自己版本的哈姆雷特,因此希望在阅读中能够将其领悟,在创作中将其体会到的故事展示出来。


《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有着相似的故事,但精神内核不同。前者是西方的悲剧,后者是中国的悲剧,两部作品跨越了400年,无数个版本的诠释有无数时代因素在各国的语言的版本在中,梁实秋的译本版本属于中国的文人诗人,因此其语言的节奏可以融合到中国的语境中。



或许《哈姆雷特》的话剧,一切在那句“to be or not to be”中不言而喻,但音乐剧则是有更多的时间和形式把人内心的纠葛放大,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人的内心是很复杂的,在那一秒钟的刹那里,我们可以同时想很多事情,但你用一句话反而说不出来。那么我就在你心里钻一个洞,听一听你在说什么,会听到什么呢?一会听到音乐,因为音乐没有歌词,音乐的威力就在于此。它可以是单一的感觉,也可以是两三种不同的情绪一起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我那么喜欢音乐,也喜欢用音乐表达人性。”



看完了主创的解析,醍醐灌顶,而资深的剧迷们,也早已行动起来步入剧场。他们在观看完这样一部深沉纠葛的作品,也藏于心底的千万句话,想和大家分享。Ta们说,音乐剧《哈姆雷特》是…




抛开哲学层面,也因为从原作改编而来的故事,剧作,演出版本实在太多了,平均每15分钟就会在地球上某个角落上演,就拿我们中文里的戏剧来说,连昆剧、越剧,川剧、京剧都有!可以说,每个导演心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这也足够证明这部原作的伟大,让对人性的讲述世代传递,“披着复仇故事的外衣,却如万花筒一般,蕴藏了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以及人深邃而模糊的内心”。


整部剧用18个篇章,讲述了哈姆雷特这位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角色而言,我很喜欢奥菲莉亚,其实全剧里我唯一了解的人就是她,因为有太多艺术作品都会画她的故事,比如前年英国TATE美术馆的震馆之宝“奥菲莉亚”就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展出过。


——小红书 @LinLin – flowervibes




坐在剧院里忍不住一直在想,为什么几百年后的今天还有人要改编这部“老掉牙”的剧作,也还有人心甘情愿坐在这里看下去。


《哈姆雷特》大概是我最早读过的剧本吧?而且被迫读了无数遍。看文本的时候不觉得有多经典或者特别,纯粹应试需要。但是今晚看到哈姆雷特和赖尔蒂斯比剑那一幕,很神奇,第一次感受到那些平淡纤细的铅字,跃然眼前。几个世纪以前莎士比亚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样的故事我本无从得知,但这一刻竟然觉得隔着如此辽阔的空间和悠悠的岁月,彼此遥相凝望。


喜欢它对于悲剧的“稀释”。因为厌恶一切深刻、用力的宣泄,还有所谓先锋和当代的表达;因为深觉“痛苦”一词虽然沉重,但却绝不罕见或为人独有。直面世界的锋利是很残酷,所以“真实地活着,痛苦地思索,永远相信爱的灿烂巍峨”才会显得那么伟大。


——微博@LunasCollection




舞美是徐俊永不让人失望的审美高地,不算复杂也不真实的大体量感的舞台背景,却能在一个又一个的机关,一次又一次巧妙的灯光运用,以及文字或水墨等元素的投影下,让人拍手叫绝。



——小红书@一阳Isabelle


作为深深被莎士比亚文字折服的哈姆雷特原著党,看完首演之后觉得音乐剧版是有亮点的改编。剧本主线贴合原著,若围绕To be or not to be展开,整体应该是凝重苦痛的。


哈姆雷特有自由的意志做选择,命运却没给他选择的空间。而音乐剧将多重风格融合,尤其是戏中戏的部分极尽欢乐,倒是有人人都是命运剧本中的小丑,乐景衬哀情之意,个人很喜欢这种音乐尝试。


——小红书@自由的由yo




i唱人的天堂,全剧组都是高音狂人吧,那么高昂的情绪,的确需要高音顶着。


首演最喜欢的是王后的《夜自话》,“清醒时,不说清醒的话;想爱时,不提痛的伤疤。”哈姆雷特伏在王后膝盖上,饰演者金圣权脑门青筋暴起,脸颊挂泪,瞬间情绪就被感染了~



——小红书@今今爱音乐剧




我们需要音乐剧《哈姆雷特》,因为这个时代亦求得探索真实。


酒与剑,光与影……让我们一同在这场叩问真相的视听盛宴中,诗之永恒。



*转自“复兴中路597号”作者:彬彬
剧照拍摄:何铭、郑天然

 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

HAMLET The Musical


——融东西方跨文化视角,全新演绎莎翁不朽经典

2023年7月8-9日(周六-日)19:30

广州大剧院 歌剧厅

票价:280 380 580 680 780 980VIP

套票:986(2*580) 1156(2*680) 

1326(2*780)1666(2*980)

(套票不再叠加会员折扣)

时长:180分钟(含中场休息20分钟)

*中英文字幕

*每人一券,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演出票一经售出,不退不换,敬请留意。


识别二维码选座购票





主创团队:

原著/ 威廉·莎士比亚【英】

中译/ 梁实秋

文学顾问/ 史志康

音乐剧改编/导演/ 徐俊

作曲/音乐总监/ 金培达

作词/ 梁芒

制作人/ 俞惠嫣

联合制作人/ 沐海云

舞美设计/ 徐肖寰

灯光、光影媒体总设计/ 萧丽河

造型设计/ 张叔平

化妆设计/ 范丛博

舞蹈设计/ 李辰川

声乐艺术总监/ 王作欣

主视觉概念摄影/ 庞浩


广州站主要演员:

金圣权 饰演 哈姆雷特

郑棋元 饰演 克劳狄斯

朱梓溶 饰演 葛楚德

余思冉 饰演 奥菲莉娅

庞盛之 饰演 波洛涅斯

胡超政 饰演 赖尔蒂斯

赵禹钧 饰演 老哈姆雷特灵魂

殷浩伦 饰演 霍瑞修

*演出阵容以现场为准


或许你还喜欢


臻享时刻系列活动臻享时刻系列活动


【工商银行购票优惠】


【浦发银行购票优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