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一女子洗头时耳朵进水,一年多后险丧命,因为这种坏习惯...赶紧自查!
近日,江门一女子就因洗头后耳朵进水没有及时处理,出现耳朵发痒、发热还有耳鸣的症状,最终又因延误治疗导致耳源性脑脓肿。医生提醒,耳内流脓别大意,久拖易成大病。
医生提醒
林涛介绍,中耳炎引发脑脓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因为中耳炎容易导致鼓膜穿孔,一旦进水、感冒或抵抗力下降,细菌就可以通过穿孔“长驱直入”直达中耳腔,引发感染。“中耳和大脑是‘楼上楼下’的关系,一旦炎症严重,就会破坏中耳乳突及颅底的骨质,细菌便可沿着破损的颅底骨质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感染性并发症。”
中耳炎的发病率较高,容易被忽视。市民朋友如果得了中耳炎,尤其是化脓性中耳炎,千万要尽早治疗。
什么是“中耳炎”
从外耳道最深处的鼓膜开始再往里便属于中耳,亦称鼓室,最内侧紧贴属于内耳的耳蜗。中耳腔内还有一个重要的骨性结构——听骨链,外连鼓膜,内接耳蜗,它像杠杆一样,将声音引起的鼓膜震动加倍放大传送至耳蜗,从而产生听觉。
可能是中耳炎
中耳炎即是中耳炎症疾病的统称。病毒细菌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咽鼓管功能不良及其他环境或遗传因素等,均可导致中耳炎。很多人有这种体验,感冒用力擤鼻或者坐飞机后、有慢性鼻窦炎的病史、鼻塞流涕后,出现耳朵不适,耳朵闷堵感,听力下降,听别人说话感觉声音变小了等,这些情况下需要警惕中耳炎。
感冒后容易发生中耳炎和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中耳腔与鼻咽腔是通过咽鼓管相通。咽鼓管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中耳内压力,当它阻塞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气体又被粘膜吸收,导致中耳内负压形成,从而导致中耳腔内积液产生,这种积液是中耳粘膜渗出的,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耳朵进水了。
很多原因可以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就是机械性阻塞。儿童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腺样体肥大,再加上小儿咽鼓管短且宽的特点,发病往往高于成人。慢性鼻炎、鼻窦炎也是常见原因。综合来看,感冒后最容易发生中耳炎了,尤其同时有用力擤鼻或者坐飞机,导致中耳内压力改变,更容易引起中耳炎,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坐飞机时多咀嚼口香糖来平衡中耳内压力的原因。
有一定破坏力,需早诊早治
中耳炎发病早期通常表现为耳痛、鼓膜充血红肿,由于中耳腔压力失衡而引起耳闷堵感等。若未及时、有效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加重,可出现鼓室积液甚至化脓,从而造成耳胀痛感加重,引起听力下降。当鼓室内积脓持续增加、鼓膜炎症无缓解,则可导致鼓膜溃破、穿孔,脓液流出,即我们熟知的耳流脓。另一种情况是,鼓膜完整未穿孔,但鼓室内积液积脓未能经咽鼓管完全排出或自行吸收,长时间囤积于中耳腔内,日趋黏稠、胶着,从而形成“胶耳”。
由于中耳结构与位置的特殊性,若中耳炎持续进展,则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轻者可出现鼓膜穿孔不愈合,长期耳流脓溢液。当炎症感染累及听骨链,导致听骨链固定或中断,则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进一步累及耳蜗及前庭,则可能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甚至听力完全丧失,并可伴有耳鸣、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也可能破环鼓室骨壁,侵犯面神经,从而出现嘴角歪斜、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等面瘫症状。当病变进一步加重,向上延伸,破坏颅底骨壁进入颅内,则可能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病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来源:广州日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江门广播电视台综合整理
编辑:媛媛
☝戳上图或戳链接了解更多详情☞火速围观!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