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书 | 这些真的只有60后才懂?

请收藏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2-08-09
60后的回忆

如今的50后、60后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过上了跳跳广场舞、逛逛菜市场、买买营养品的安逸生活......


这一代人是勤奋的一代,乐观坚强的一代,最吃苦耐劳的一代,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他们都曾在走近田野,体验农业、感受农村,在插秧拔麦中,理解吃饱穿暖的幸福哲学。


《论语·微子》中曾写到: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不禁让脱离生产劳动、缺乏劳动知识的小编汗颜,五谷是什么?是稻、麦和玉米..... 还有...不知道...



民以食为天——五谷

"谷” 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如稻、黍、麦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作谷。五谷就是五种谷物,反映了当时主要的作物种类,也泛指粮食。“五谷丰登”是千百年来农民的期盼。





让眼睛休息一下,我读给您听

配乐朗诵:王宝英(中国农业博物馆)


五谷的称谓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有两种说法影响较大:

一种指 (水稻:大米)、 (黄米)、(粟sù:小米)、(小麦)、 shū (大豆);

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有将麻(俗称麻子)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


五谷杂粮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2000多年,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生命力强,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是指大麻,古人除了用大麻纤维织布外,也用大麻籽做粮食;菽是豆类的总称,有黄豆、青豆、黑豆等,人们发现菽容易种植和储存,可以帮助度过灾年,菽也与粟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小麦在距今4000多年前就被引进我国的新疆地区,并逐步扩展到中原地区,打破了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自从有了石磨,小麦从粒食发展到面食,口感大大提高了,小麦也逐渐适应了我国的自然环境和改变了国人的饮食习惯,终于取代了黄河流域固有的黍粟的地位,成了我国广大居民的主粮,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内蒙古兴隆沟出土的8000年前的黍粒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出土的距今4500~5000 年的小麦

      


今天大米几乎占到了我国老百姓主食的70%,但有一个关于五谷的说法中却没有水稻,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宋代以前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没有稻。但唐宋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水稻的播种面积不断扩大,最终取代了小米、小麦等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到了宋代,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占70%,居绝对优势,大麦、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30%的比重,大豆和大麻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一些作物又加入到 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入我国,并成为现代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粟收获后场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重视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注重身体的平衡,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复制此码 ¥zK5LbAkUpTM¥ 到淘宝App 

可直接进入购买页


向上滑动,送你一片大地春回














目录页




▼ 往期精彩回顾 

孩子,在奔向前程似锦的路上,记得常回家看看

蔬菜还能变花艺?你不知道的绝美插花都在这了!

理想的生活,应有庭院相伴......

听说节后气温大反转,我的秋裤已加身

乡村振兴有了官方专家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