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故事 测农史 | 周代的用地制度是什么?

请收藏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2-08-09


(出处:《礼记·坊记》) 


1

菑(zī )、新、畬(shē)这三个字最早在我国的哪几部历史文献中有所提及?


A.《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B.《王制》《富国》《天论》

C.《诗》《书》《易》

D.《劝学》《中庸》《春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2

关于“菑(zī )、新、畬(shē)”的解释,以下哪个说法正确?


A. 同一块田地3种不同耕作阶段

B. 在3块不同的田地实施轮换耕作

C. AB说法均不正确

D. AB说法均正确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眼睛累了吧,闭上眼睛听故事!


配乐朗诵:王宝英(中国农业博物馆)


    周代称初垦之田为菑 (zī),翌年、第三年者为新、畬 (shē)。从西周早期到西周末期这类名称一直存在,指休闲耕作制的3个阶段。在欧洲直到16世纪,新技术革命前还广泛采用休闲耕作制度。在美国中西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我国的西部地区,直到今天休闲耕作制度仍有少量分布。由于这些一般都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人多地少降水量又小,通过休闲耕作,可以把两年的降雨积蓄后在一年使用。

开荒塑像


    菑、新、畬这3个字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 《诗》《书》《易》中都有出现,但关于菑、新、畬的解释学术界历来存在争议。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毛传》的解释和这个完全相同。 《礼记·坊记》注曰: “田,一岁曰菑,二岁曰畬,三岁曰新田。”次序就出现了差异。当代部分学者认为菑、新、畬是对同一块田的耕作成熟程度不同的称谓。即第一年刚开垦、尚不能耕种的田叫菑田,第二年已经能够种植作物了,所以叫新田,第三年新田进一步发展成为畬田,畬田耕作结束后,就进入该块土地的休闲阶段。

休闲耕作图


    刘师培先生认为菑、新、畬是3种面积不等,分开独立耕种的田地。 “一岁曰菑”即3年中只有1年可以耕种、休耕2年的田是菑田。同理,新田是3年中可以耕种2年、休耕1年的田地,畬田是3年中可以岁岁耕种的不易之田;徐中舒先生认为菑、新、畬是可耕的3块面积相等的田,将其称为三田制。其中,菑为休耕的田,新为休耕后新耕的田,畬为休耕后连续耕种的田。第一年如此,第二年仍耕这3块田,不过菑、新、畬转为新、畬、菑,第三年又转为畬、菑、新。如此3年一循环,类似于西欧中世纪的三田制。这种三田制,与古代的二田制、复田制同称为爰田。

    菑、新、畬的解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争论的焦点在于菑、新、畬指的是同一块田地3种不同耕作阶段,还是在3块不同的田地实施轮换耕作。尽管解释各有不同,但它代表的农业轮荒耕作制度已被普遍认可。最初垦出的荒地种两年,地力变薄,收获减少以后就暂时放弃耕作,四周的野草很快将耕地占领,又成为天然草地。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撂荒”或 “抛荒”制,抛荒以后,人们会寻找新的土地来开垦。但是人类居住地附近的土地有限,几年之后,原来被抛荒的土地需要重新被开垦。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农作技术,特别是施肥技术已有很大提高,所以菑、 新、畬的耕作制度便逐渐消失。



复制此码 ¥zK5LbAkUpTM¥ 到淘宝App 

可直接进入购买页



▼ 往期精彩回顾 

听书 | 这些真的只有60后才懂?

听故事 读农史 | 古人耕种的核心观念是什么?

”二师兄“有救了,我国非洲猪瘟疫苗获阶段性突破!

发现秋黏虫别慌张,专家教你怎么防!

武夷岩茶,香溢茶博会

2018年,我们这些书卖得好......

乡村振兴有了官方专家团!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进入购买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