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故事 读农史 | 古人耕种的核心观念是什么?

请收藏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2-08-09
 


1

传统农业中 “三宜”指的哪三宜?

A.宜居  宜业 宜游

C.依山 傍水 好空气


B.有钱 有势 有地皮

D.因时 因地 因物制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D

2

传统农业中,所谓“三才”理论中的“三才”指的是什么?

A. 天人合一

C. 黄帝  炎帝   女娲  

B. 神农氏  伏羲  嫘祖

D. 天  地  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眼睛累了吧,闭上眼睛听故事!


配乐朗诵 | 王宝英(中国农业博物馆)


    我国传统农业之所以能够在自然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实现持续发展,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摆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尊重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天、地、人相参的农业 “三才”“三宜”理论反映的也正是在农业生产中要做到 “顺天时,量地利,用力少而成功多”



    “三才”指天 、地 、人 ,也称天道地道和人道。«易经»强调,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 “生万物”,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人们尊崇天道,基本观念是“天道之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最重要的表现是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是为“天时”。




    天时”决定着自然界万物生长的节律,与农事直接相关,故又称农时地道,立地之道也。大地载育万物,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古人关于地道的基本观念是“尽地利”,是指充分发掘土地的生产潜力以增加产量。人道,是指人之行为应遵天道、地道,即“顺天时”“尽地利”,又要促“人和”,发挥群体之力。二十四节气、地力常新和精耕细作,这三者便是对应于天、地、人的 “三才”思想的产物




    所谓“三宜”,即因时、因地、因物制宜。农业的丰收与否,取决于能否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土地,能否选择宜于种植的植物品种,这正是古代司稼(掌管督促农业生产、征收农业赋税的官员)的职责,即负责考察农作物品种,以确定适宜种植的土地。“量力而行”主张农业经营的规模,需要度量自己的力量,与物力、劳力等相称,既不要超过自己的力量盲目扩大经营规模,也不要缩小经营规模,使自己的力量不能充分发挥。这是一切农业举措必须遵循的原则。



复制此码 ¥zK5LbAkUpTM¥ 到淘宝App 

可直接进入购买页



▼ 往期精彩回顾 

”二师兄“有救了,我国非洲猪瘟疫苗获阶段性突破!

听书 | 这些真的只有60后才懂?

发现秋黏虫别慌张,专家教你怎么防!

武夷岩茶,香溢茶博会

2018年,我们这些书卖得好......

蔬菜还能变花艺?你不知道的绝美插花都在这了!

听说节后气温大反转,我的秋裤已加身

乡村振兴有了官方专家团!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进入购买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