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扶贫小故事 | 陶秋运的脱贫带头故事

贵阳广播电视台 知知贵阳 2022-09-02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曾经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向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发起总攻,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篇章。贵阳始终扛起省会城市的责任与担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连续5年收入和增速“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贵阳涌现出了诸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事件和先进人物,为百姓称道、为人民赞誉。我们从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中选择了20个先进个体的扶贫故事,即日起一一呈现给大家。







扶贫

小故事

作者:王剑平





陶秋运的脱贫带头故事


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过去叫“枇杷哨”。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漫山遍都是野生枇杷,海拔850米以内的种植条件使得这里的枇杷口感极佳。


良好的产业基础,推动着南江乡醉美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助力着百姓增收。


时间回到2012年,学农返乡的大专生陶秋运开始在当地承包土地种植枇杷、樱桃等水果。两年后,陶秋运种植的枇杷喜获丰收,彼时,龙广村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采摘鲜果、居住民宿。陶秋运家的枇杷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品质上乘,不愁销路,当年就因销售枇杷收入过万。


嗅到“商机”的许多周边群众,逐渐把自家的低效作物种植改为枇杷种植。


开阳南江富硒果园     摄影:兰继红


看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自家地里种枇杷,回乡的大学生们建议大家把枇杷“挂在网上试试”,多找找销路。于是陶秋运不报希望地在58同城网发了这样一则消息:“南江乡龙广村枇杷即将成熟,有需要联系!”没想到,当天就接到电话,有买家需要4000斤枇杷。


开心之余,陶秋运陷入两难:首先,自家没有这么大的供应量。其次,如果收购附近村民的枇杷,由于种植管理不统一,各家枇杷质量参差不齐,无法统一价格销售。


怎样能实行标准化种植?陶秋运决定,召集村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4年10月,由陶秋运带头,1 1户村民加入,开阳县南江乡醉美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2015年,当地枇杷种植面积就超过了8000多亩,仅龙广村就有4000多亩。


村民们知道,合作社上千亩的枇杷要保证品质统一,才能抱团发展拓展销路!


为了更好的管理,陶秋运请来省农科院的专家给种植户上课,合作社定期召集社员开会规定,在种植技术上,每家每户必须按照统一标准执行;在农资上,有机肥、复合肥、农药、枇杷袋等都要由理事会统一采购。


陶秋运说:“土地掌握在老百姓手中,种植多少、收益多少、都归老百姓。产品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合作社成员不拿工资,收益方式体现在销售给第三方的差价上。”陶秋运举例说明,比如今年的枇杷果子口感好,个头大,合作社平台给予每斤7块从农户手中收购,合作社平台销售给客商,可以在此基础上上浮5毛钱。这个差价,就是合作社赚取的平台服务费。


分红了    摄影:谢富超


陶秋运介绍,合作社力求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勤找销路,要为种植户解决难题。他所带头创立的,必须是一个能为农民解决销路解决种植问题的合作社。


作为合作社带头人,也是大家眼中返乡创业的“能人”,陶秋运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要让大家都过好。他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管理合作社的办法,该合作社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为原则。社员不入股资金,也不入股土地,合作社只是搭建一个服务平台,就是为了帮助村民们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另外还为村民们提供种植技术、信息等服务,目的就是让大家抱团统一发展。


龙广村村民徐冬梅家就是靠加入这个合作社种树摆脱贫困的。徐冬梅告诉我们,她家没有流转土地,入社以后合作社只是组织她们培训、给她们发放农资、为她找买家。


徐冬梅就是在自家的地里根据合作社的指导开展的枇杷种植。枇杷收成时合作社会上门来收,省去了找销路的过程。今年,她家销售枇杷赚了6万元!


在市、县、乡职能部门的支持下,这个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已进入“贵阳市精品水果种植管理溯源管理系统”。并成功注册“画廊Q果”、“云上南江”商标。


如今,该合作社枇杷种植户均收入已突破两万元,种植面积上万亩,覆盖三个村庄。今年上半年共销售枇杷200余吨,惠及200多户村民。产品被北京、山东、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城市认可。


▼往期精彩回顾▼扶贫小故事 | 刺梨乡长唐玉坤
扶贫小故事 | 谢兴照:终于住上真正的三居室
扶贫小故事 | 余江平:初心不改,红水河畔果飘香扶贫小故事 | 清镇市刘姨妈风味食品厂:脱贫攻坚我们也有份

来源/贵阳市文学艺术届联合会 编辑/王营  审核/刘露 金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