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太明白了:蚂蚁和马云到底错在哪里?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很多人觉得这是马云说错了话云云之类,其实不然,蚂蚁集团本身就存在严重问题。
贫道作为一个有金融学硕士、法学硕士、且有证券和基金两个从业资格的“业内人士”,来谈谈蚂蚁集团模式存在哪些问题。
01
我们知道,蚂蚁集团是从支付宝的担保交易,发展到开始提供分期贷款、到购物贷款(花呗)、到现金贷款(借呗)一步一步过来的。
这里我们很清晰地发现他的流程
第一步,通过担保交易,积淀了大量的资金(至少7-10天在支付宝的账上)
第二步,通过购物消费,判断一个人的消费实力,从而决定给他不同等级的花呗或者借呗金额。
第三步,通过建立芝麻信用,构建基于银行信用数据查询(公开的)和支付宝的信用系统。
第四步,通过线上线下推广先消费后付款的模式,大量推广花呗支付。
02
我看到网上很多评论,都是从金融贷款风险角度,提到蚂蚁的高杠杆问题,这个一般人可能整不明白里面的问题。我就通俗直白的说吧。
比如张三找李四借1万块钱,李四手上只有3000块,但是他又觉得借给张三1万块没有问题,于是他就去找王五,告诉王五,张三我是信得过的,借给他1万块没问题,借给他1万块,这里面我出3000块,你出7000块。如果真的有风险的话,我的3000也没了。
王五基于对李四的信任,同时看到李四自己也垫了3000,于是就给了李四7000,李四就拿出自己3000,加起来一万,给了张三。
这个就是普通银行的操作流程。这里面有两个基本点:
1、李四对张三的信用评估。
2、李四对风险的担保(也就是通过那3000块钱,实际上就是一种保证金,表明风险共担)
现在我们回到蚂蚁金融的模式。
网上很多分析都指出,蚂蚁金融是通第一笔很小的资本金,找银行合作,拿钱出来放贷。然后又用这些贷款,作为ABS产品(大家自行网上搜索啥叫ABS产品,就是资产证券化,不是汽车那个防抱死系统),继续去扩大贷款规模,层层加码,用几十亿的资本金,撬动了几千亿的资金。
这种问题有个什么风险呢?
如果资本金不足,直接放贷方(李四)的自我监管力度很难得到确认保障,通俗讲,就是反正不是我的钱,我为了尽可能放贷出去,肯定没有拿自己钱那么谨慎。
从金融角度来说,这个时候,贷款机构容易出现放贷宽松化(我拿了别人的钱来放贷,我要尽快放出去,赚钱回来还给他们)。
比如银行给个人房贷,为什么要求购房者先支付20%或者30%的购房款?其实那也是一种资本金的类似。还有银行给建设项目放贷,原则上是不能超过建设项目的70%这种也是对项目方有30%的资本金要求。
你完全没有资本金,那就成了空手套白狼了。这种借贷方的责任感就会降到最低。
所以,各国央行对本国的银行贷款,都有严格的资本金要求。但是蚂蚁集团以金融创新的名义,躲开了这个监管点。
03
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吗?
不,这个在金融上性质非常严重。
金融贷款,是通过提供资金,然后获取利息的方式运作的。他的核心前提是保障资本金的安全,其次才是获取利息。
如果放贷方(李四、银行、蚂蚁集团)降低了资本金的时候,必然会出现放贷宽松化的情况(手上钱多了、反正不是自己的钱),这种就会对借贷的资金带来巨大的风险。
像蚂蚁集团这种,涉及金额巨大(数千亿),如果不加以控制,资金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这些钱哪里来的?找银行等机构募集的。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花呗借呗等资金出现大量用户逾期,结果就是蚂蚁集团对这些募集产品违约,进而谁买单?
就是这些购买他们ABS产品的银行等合作机构。
然后最终的买单者是谁?广大储户和理财产品购买的人。
其结果就是因为蚂蚁集团的问题,会导致一批银行出现重大亏损甚至破产的可能。
你说这个风险大不大?
大家都记得前两期的“金融创新”P2P吧,最后一堆P2P公司都暴雷,除了管理上的原因以外,核心就是风控出了问题,自己没有资本金,放贷都是客户的钱,风控走过场,结果一堆烂账收不回来。
04
有人说了,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问题呢?回答是:金融是把风险放在第一位,如果降低风险,要么控制发放贷款的规模,要么加大利息。
金融风险不相信什么大公司,历史上破产出事的大银行大基金大理财集团多了去了。我们不能相信个人的,只能相信规范的制度。我相信马云乃至蚂蚁集团大部分人都不会有问题,但是你无法保证所有人(大家记得当年一个操作员导致一家银行倒闭么?)。
而且你也无法保证系统流程不存在漏洞。
(贫道作为基础数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经常感叹:连数学这么严谨的东西,第三次数学危机被发现都一百多年了,还没解决,整个体系还在危机中没出来,一堆悖论只能靠定义修修补补,补了前胸露出了屁股,何况是社会科学层面的东西。)
为什么高利贷敢降低风控?
因为他们利息高,尤其是违法的那种七天之类贷款,利息都超过本金了。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现一半用户、甚至大部分用户违约,本金收不回来,从总体看,都没有问题。
但是正规金融不是高利贷,利息很低。比如年息10%吧,我给你1万块钱,一年才能赚1000块,我给10个人贷款10万块,一年也才1万的利息。
但是如果出现一个用户违约甚至破产,无法追回呢?那么我这10笔贷款都白干了,我还要承担给储户的利息。
这也是为什么利息越低,银行对风险控制越严格的缘故。
而且数千亿,甚至未来可能上万亿的损失,不是蚂蚁集团可以承担的。
说白了就是把蚂蚁集团卖了都不行(别看现在估值高,真的到了抵债要卖的话就不值钱了)
综合前面说的,大家现在应该明白了。蚂蚁集团因为其体量太大,所以监管部门对于这个安全作出要求,是必然的。
银行都纳入了这个监管范围内,你蚂蚁集团这么大的放贷规模(比大部分银行还大。)不可能不纳入这个监管。
05
前面说了金融问题,贫道再来说下关于数据运用的问题。
我们知道,蚂蚁集团的核心是支付宝,而支付又来自淘宝的保证交易系统。说白了蚂蚁集团的花呗借呗等,都是建立在利用淘宝的交易数据基础上的。
翻开互联网历史,我们都知道,淘宝当年就是模仿ebay而成立的。为此双方在04、05年广告大战,互相屏蔽对方平台。
他们都是电商平台,ebay当时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C2C(个人对个人)电商平台。淘宝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03还是04年成立的,05年我还在淘宝上开过店(后来可惜没坚持)。
ebay干了这么多年,现在依然是国外电商平台的主力核心,我也经常上去购买国外的一些产品。现在平台卖给了Viagogo。
我们去看ebay的历史,会发现,ebay从头到尾,1995年成立到现在,一直都只是个网上买卖平台,从来没有搞自己的支付宝和贷款。
是ebay没有这个技术和能力吗?肯定不是。
为什么他们没有做,因为欧美的监管法律在哪里,各种会员,在你的ebay上消费,他们的个人信息,消费记录,都是个人隐私,你ebay不能随便使用。
而且西方对于发放贷款有严格的法规限定。
我想大家都知道亚马逊吧,亚马逊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商家交易平台,到现在依然是。
仔细看看,他们有金融服务,但是他们只有合作银行对卖家的Lending贷款服务,对于买家,他们都是和第三方银行合作。Prime Store Card——2015年推出,合作伙伴是Synchrony Bank。
为什么亚马逊自己不搞贷款?也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
而是西方国家的隐私法律问题。
即便我在你的平台上购买了商品,我提供的个人信息,包括我的交易数据,都只是为了购买我的商品的。
我没让你拿来干其他事情,尤其是你不能让第三方公司来使用我这个数据,哪怕第三方公司也是你们集团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蚂蚁集团,不是淘宝公司,现在马上要变成一个独立的关联公司,但是他可以使用淘宝的消费数据。
这个在西方,是绝对不允许的。中国的法律在这方面是个模糊地带。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某女嫁给你们家大哥,她当然必须跟你们家大哥睡觉,但是这不等于你们家老二也可以跑去睡这个女人的。
06
最终我要说的是,蚂蚁集团,是在中国高速发展时期发展起来的事情,从客观角度来讲,对整个国家经济、对老百姓的消费等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这是不容否认的。
新的产品、新的模式,不是说新的就是好的。需要摸索,在摸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就需要去补漏,去纠正它。这种管理,不是限制它,而是为了让它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蚂蚁集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金融杠杆风险问题,比如滥用个人隐私问题等。
马云先生说:“监和管是两件事,监是看着你发展,关注你发展,管是有问题的时候才去管。但是我们现在管的能力很强,监的能力不够。”
这个说的不完全对,现在我们国家有关部门,看着你发展的“监”是有了,但是往往“管”不到位,要不然P2P那么多问题出来,就是没有及时去“管”、有效去“管”。
马云先生还说“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我们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事实上,不管火车站还是飞机场,它们都有共性,比如治安问题,比如危险品管理问题,这些都是共性问题,是不受环境改变的,是不受时间改变的。
你不能说火车站不能携带危险品,飞机场就可以携带危险品吧?
你不能说火车站要讲究卫生,飞机场就可以变垃圾场吧?
不管创新怎么变化,总有一些是共性的东西,依然需要去监管,可能在管理的细节上有调整,但是原则上不会变。这是常识!
比如资金风险问题,比如个人隐私问题,再过100年,还是要管的,管的原则还是不会变化的。
最后,祝蚂蚁集团的各位(包括马云先生、以及我认识的和我不认识的)发大财!
(关于亚马逊金融的一篇文章,我翻译了下,一同发出来了,参看今天推送的第三篇文章。)
扯完了,大家如果喜欢可以关注下,点个赞,没有点赞没有动力啊。实话说,我写还是可以写的,好歹是数学博士研究生、金融、法学硕士,写点东西还是没问题。但是关注人数太少(现在才4万多人关注),积极性不高啊。
大家如果想看啥,可以给我留言。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