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就算清北硕士集体离开北京,北京也不会难过!

2017-03-15 地产八卦女 地产八卦女


至今还没有一个城市,因为高房价而失去竞争力。



文 | 地产八卦女


1


今天,有一篇《最近有点为北京难过》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北京的焦虑与压力,让众多外地人甚至北京人都透不过气来。


与此同时,很多清北硕士聚在一起,因为买不起房,准备离开北京。


清北硕士可以算得上是全国知识精英,这么多的人同时发声说要离开,许多人深感惶恐,纷纷说:“高房价是不是在扼杀这些年轻人的未来?是不是在透支北上广深的城市竞争力呢?


然而,在我看来,至今还没有一个城市,因为高房价而失去竞争力。那些失去竞争力的城市,大多是因为产业格局的原因而衰弱的,比如鄂尔多斯、营口、玉门、大庆。即使是香港,拥有全球最高的房价指数,人口和GDP都是增加的。城市真正的竞争力,不是体现在抱怨的嘴上,而是体现在沉默的脚上。当哪一天北京的人口净流出了,说明这个城市的顶点也就到了。


那么,当前如此多的清北硕士的流出呢?他们的离开,是不是又在预示着一些什么呢?


用我经常挂在口头上调戏别人的话:还太年轻!


虽然他们已经是清北硕士,但是,对比爬了30年的北京房价,他们还是太年轻了。北京房价从根本上说,是全国最优质的资源、几代北漂移民堆出来的,这些清北硕士仅仅工作几年就想买房,还差得很远。


就像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的一句名言: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清北硕士的身份,自然也算得上是命运垂青,但真的值一套北京的房子吗?


也许,让所有的清北硕士都留在北京,才是一种畸形!


2


时光回溯至唐朝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都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


等到翻看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句子时,马上连声叫好,并说:“好诗!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对比此刻想要离开北京的清北硕士,虽然已经如此优秀,但是对比白居易的优秀程度,显然还是有区别的。可以说,清北硕士万里挑一,白居易则上了史书,是万中无一啊。


更何况,古代优秀士人温饱就已知足,而今日硕士,尚且出道几年就想在帝国官员富豪集中的地方买房,目标是不是定得有点高?


这在古代叫僭越,在现代叫定位失败。给自己做好定位,很重要。


从这一方面,可以说,北京的房子,在与清北硕士同龄的人中,99.9%是都买不起的。清北硕士虽然也买不起,但是,20万年薪只算是起步的收入,一片大好的前途,也是超过99.9%的同龄人的。


清北硕士所犯的错误,在于选用了错误的比对标准。既然是帝国精英,与大家比事业、比收入、比前途都是可以的,但是比资产,特别是比捆绑了太多东西的房产,却是错误的。


为什么?因为房子不仅仅是房子,它更是资产,而且是很多有钱人都买不到的资产。买房子不仅需要家庭底子,不仅需要收入保障,更需要时机和运气。


2015年-2016年,整整两年时间的暴涨,为什么不买?你可以说那时我的钱还不够,也可以说那时候决策失误,但是时间不等人,时机一旦过去,就转瞬即逝。


对比清北硕士,虽然能力依旧优秀,却没有随房价一样暴涨而暴涨;买房的运气和时机虽然不是能力,却是核心竞争力。


因此,尽管我也错失了去年买燕郊的红利,尽管我再也买不起燕郊的房子,但我并不抱怨,只是后悔,并把这后悔之力埋在脑海里,当做一个教训,并准备好做下一次投资。这也告诉我,做事一定要决断,买房一定要快很准


3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值得称道的盛世,也不过两三百年。这两三百年的京城住宅,确实值得入手。当今时节,也算是盛世朝歌。


但是从历史长河来看,即使是在盛世,留在京城的家族,也并非想象中的代代兴旺。为什么一定要留在京城?


是为了生活品质?别逗笑了,去二线城市比这生活得更好;是为了医疗养老?除非是大病,否则没必要;是为了孩子教育?听起来不错,北京一本率全国最高,但要注意的是,东西海朝四个区大量分布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拉高了北京教育质量,占到了全北京所有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的99%。这四个区的学区房,天生就是属于富人的命格,其他远郊区县的教育资源,比二线城市,例如长沙的长郡、雅礼的教育都比不上,有一个两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以下是2017年2月份,东西朝海四区房产成交实例:


1.海淀,西北5.5环西北旺,毗邻IT产业园区且自带学区光环的大平层豪宅西山一号院、万科如园,9.6万每平起,200平以上户型。区划边界西三旗,94年老房育新花园, 63.1平591万成交。


2.东城,东花市区域,靠近崇文门商圈的次新本家润园,1室1厅63.5平,701万成交。


3.朝阳,北5.5环 新北苑次新润泽公馆, 88平 749万成交;马路对面,新盘天润福熙大道9.3万每平;东北3.5环,次新盘略带学区的太阳公元,1室1厅 68平 897万成交。


4.西城,金融街核心区 1981年的老破小--云梯胡同54.9平米1150万成交。马路对面,虽非老破小但也并不属于次新的丰汇园中园 209平 3900万全款。北三环外同样属于西城区地界的裕中东西里,80年代老破小学区房,16万+起步。


看到了吗?80年代的老破小,凭什么16万+起步?就因为它是直升三帆中学本部的裕中小学学位房。尽管这一个学位的价格已经达到了变态的地步,但它是面向所有人的公开价格,有人愿意买也有人愿意卖。即使是泡沫,也是市场上名正言顺你情我愿的泡沫。清北硕士尽管是全国精英,但并非特权阶层,可以免费占据一个价值上千万的学位。


因此,非要留在北京,唯一值得留下的理由就是事业平台了。问题是,都是清北硕士这一个级别了,现在网络、交通又这么发达,去哪儿不是干事业?有一些二线城市还有自己的产业红利政策,可能比北上深更有竞争力。


所以,对于现阶段的清北硕士,如果家庭不是特别殷实,真心不建议用三代家产的代价留在北京。现在已经不是两家凑合一下就能上车的时代,去成都、西安、长沙、重庆等房价并不高企且供应量相对更充分的二线城市,那里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舒适的生活,也有更为现实的实现梦想的机会。最起码,二线大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也相对可以接受,有些甚至比北上广深还要好。


综上,想要留在北京没有错,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留在北京。假如我离开,我会叹息我的实力还不够,会羡慕总有一些人比我更强,条件比我更好。但我不沮丧,不抱怨,因为我深信,总有一天,我在任何一个城市都能来去自如,我的生活,也会来去自如。


以下,我将几位清北硕士讨论最精华的地方分享出来,供各位思考。


(1)


匿名A:北大本硕博毕业,毕业到中科院北京某所。今年是我工作第三年,年前刚刚调动了工作,转战南京某高校。


为什么?细说起来一大堆,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房子。 
  
上学的时候不了解墙外的世界,以为房子只是一个居住的场所,租房买房只是差一张房本那么简单。结果被狠狠地教做人。 
  
我看楼上的兄弟们很多都讲到收入赶不上北京房价的涨幅。这种感觉是令人绝望的。但这一点对于我来说还不是最重要的:毕竟从我拒了某企45万年薪选择了一个月到手不过万的科学院研究岗,收入这一条我就是有心理准备的。其实最终让我下定决定离京的,是儿子快到学龄了。 
  
北京的小学入学是就近入学原则,翻译成可操作的语言就是学区制。具体说来,片区内的孩子要排顺序,按顺序招录,招满为止,这个排序标准并不看小孩本人的资质,而是完完全全看家长,同一个片区内人分三六九等:(很绕,但有孩没孩的可以预先熟悉一下) 
  
房子在此全家落户在此且父母双方社保工作在本区的排第一,房子在此落户在此父母单方社保工作在此的排第二,房子在此落户在此社保不在的第三,房子在此户口在本区的第四,房子在此北京户口的排第五;接下来才是我等租房并且所在单位归本片区的。 
  
按这个顺序,第一的全部招完了才考虑第二,第三…… 然而我们是第六,只比片区内理发的,卖菜的,等等非本市户口无本区房产的外来流动人口高一等。 
  
其实往年没有这么严峻,因为作为科学院员工,子女教育还是很有优势的:中关村如今那些全国闻名的优质小学,过去都是我们的附属学校。大人工作,小孩顺理成章被安排到这些学校的。其实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学校如今能成为名校的原因: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哪个学校哪个老师不喜欢要? 
  
学校成绩好了,学校就好了;学校好了招的老师也就好了,学校的发展也就能受到政府的重视了。这是一个马太效应。海淀之所以在教育方面与东西城这种有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大力倾斜的地方可以一战,靠的就是科学院和各大学的存在。唯一意外的是:在学区房大卖的今天,名校意味着天价的二手房价格,意味着名和利。一但有了名和利的追逐,科学院就显得势单力薄了:于是这些附属学校被划归区教委,与科学院不再有任何关系--这么宝贵的学位,留给科学院这帮穷鬼太可惜了。作为补偿,重新在别的区找一些很差的学校换上科学院的名头:总还是有地方安排了不是,要啥自行车啊?名校学区房告诉我们知识的确是财富不假,但教委进一步告诉了你这财富最终归谁所有! 
  
差到什么地步?这种学校从校方到家长对孩子缺乏关注到什么地步?某年某个班一群小孩们集体吸毒!经调查是其中一个孩子家长吸毒,被孩子看到了藏毒的地方。这孩子大概也是仗义,觉得家大人吸完那个爽劲儿,可见是好东西,于是带到班上来和小伙伴们分享……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教委愿意把这个学校大方地送给科学院了么? 
  
OK,这我们也忍了!好歹院里和学校都许诺,将来科学院子弟都放在这里,环境应该是不会太差。可现实往往没有许诺来得美好:最后录取情况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子弟都能保证录取。原因很简单:这学校原本要保证的片区还是要继续保证的,如今凭空多出来附近科学院几个研究所的子弟将近百人,全部收进来要多开三个班呢!学校没有这个能力,只能各所分配名额。一开始所谓大家都有份不再被提起。所里的职工万一没得到名额的会怎么样,没有人告诉我,我也不想等到这件事明确之后再做决定。我已经离职了。 
  
也曾经扪心自问,为了一个虚幻的“好学区”,我离开北京,离开研究实力全国第一的我们所,这样做是否值得?最最显著的损失,一个是研究平台的变化(用我的爸的话说,我是自毁前途),二是传说中的北京户口。 
  
其实说实话,就算给我的现实生活开一次修改器,给我孩子直接指定一个名校,我也不敢说他将来就一定能学得好。但是我的不爽在于:看似我一路名校-中国科学院这样走过来,拿着传说中高大上的北京户口(虽然是集体户口吧),可我在北京能给我孩子提供的资源,尚不如我那个一辈子生活在八线小城镇的父亲当年给我提供的。任你博士学历,任你留学背景,任你勇攀科学高峰,为自己也好为国家也好追赶国际前沿科学研究水平,你以为你很重要,你曾站在国际学术会议的演讲台上用英文讲述你的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同行的兴趣,纷纷用手机拍你的PPT,你以为你在为事业而奋斗。然而当你走下演讲台,面对的是每月收你三分之二月薪当房租的房东;面对的是你一年到手收入赶不上一个月房价的涨幅;面对的是单位的总务通知你参加小孩入园资格抓阉,得不到资格的赶紧自己想办法;面对的是无房产的职工子女入学排最后;面对的是黄的绿的中介一听你是科学院的就马上告诉你你们科学院是国管公积金,公积金贷款周期太长可能很难有房主会愿意。 
  
上学的时候受到的教育是不要拜金,知识才是财富;搞研究的时候受到的教育是不要浮躁要坐得住冷板凳;入职的时候领导讲搞科研不是升官发财,心要静……。我都照做了。结果到买房子的时候现实告诉我知识不是财富,因为既不能当首付也不能抵押贷款;评职称的时候才发现坐冷板凳的发不了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自然就评不上高级职称;给子女抢所内教育名额的时候才发现人家就是按官职或职称来排队的,或者排不上没关系,有钱也可以:科学院自己办的6万一年的私立学校也为你敞开,升官的或者发财的都有出路。所以搞来搞去,合着自己才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反面教材! 
  
本科毕业时,同学里成绩不太好了都去工作了,记得有几位去了房产公司,如今已经是地区总经理或者总部CFO了;硕士毕业时,同学里有人去了能源或者私募公司,赶着10年前后那一拨4万亿,薪水高上天,房子好几套;留下我们这几位自以为是的蠢才继续读学位,再出关一看,一切都变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北大每年出的毕业生发展指数,学历越高收入越低。因为博士们大多数都选择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研究机构,而硕士们多去公司,本科同学往往做和专业不相关的事情。 
  
都没法向任何人埋怨: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啊!当初也没人逼着你读书搞研究!OK!那我重新选择! 


   (2)   


匿名B:本人清华本硕连读,目前工作两年多。关于北京的房价,其高涨的可怕在于,当我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创造力,上进,等等自身的能力,在北京好好生活下去的时候,现实却残忍地告诉我,你越来越买不起房了…… 


没毕业那会儿想的是,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也喜欢这座城市,找的工作也是行业内全国顶尖的单位,有北京户口,薪水20w+,一切都挺理想的了。虽然自己家庭背景比较特殊,即父母均生过大病,家里已无积蓄帮忙付首付,但,自己多攒几年首付钱,多租房住几年就好了吧,也没什么关系。那时候觉得,不至于一个清华毕业生都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吧。


然而现在我却在这里怀疑人生,是不是像我这种家庭条件的孩子就不应该留在北京?是不是不应该选择自己喜欢却薪酬稍低且涨幅不大的工作单位? 听得较多的话是,两家家长一起凑首付就好了。那么,单身就不该有对房子的渴望和需求吗?如果爱的人家境也不好,是另觅他人还是租房一辈子? 可我的确有对稳定住房的渴望啊。


租房确实有诸多不便以及风险,有一个同学突然被房东赶出来,房东按合约多赔了一个月房租毫不在意,区区几千块钱。有一个同学觉得北京的房价压力实在太大,年前辞了工作,现在准备动身去德国读博,不知道还回不回来。当年的奥赛金牌,极其聪明的一个人,觉得留在北京太难了。 还有一个同学之前创业,16年上半年买了房,到下半年一衡量,房子大赚,创业小赔。再没坚持的动力了,不创业了,安心找了个稳定工作。 有一个同学家里青岛的,今年终于是下定决心知道在北京买房无望,拿攒的钱付了青岛房子的首付准备回去了。  


以上这些都是清华人。 我也想过,是不是还是我以及我举例的这几个人自身能力不行。


但臣妾实在是做不到呐,不是所有人都在金融或IT这种高薪行业,我已经身在这一行的最好的单位了,还能怎样?这行业也绝不冷门,至少中等吧。 想想确实是个挺大的笑话。小时候还觉得父母养育我很辛苦,以后要靠自己的能力买个大房子把父母接到大城市来住回报他们孝顺他们,家乡那个小城市环境脏乱差医疗水平低。


哦,原来我认真努力了这么多年,使自己成为一个“栋梁之才”,连给我自己一个稳定的居所都给不了。 不是说我工作两年就想狮子大开口买房。而是面对北京如此昂贵且上涨不停的房价,我对自己未来几岁才能买到房感到遥遥无期!可能像我这种家境不殷实的人确实不是该留在北京的人吧。你看,我都开始产生这种念头了,房价对年轻人的思想影响有多深。


推荐阅读:(点蓝字)

拥有800万资产的穷人

青岛PK厦门,相似的城市不同的房价命!

2017,成都可能是西部第一个高房价城市

最悲催的是河南人!房价收入比在这里失效(郑州)


扫一扫我微信,告知“入群”

拖你进地产八卦女购房讨论群哟!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历史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