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抽象一步是理想和现实之间一座坚实的桥梁

2016-06-22 王建硕

抽象一步是我相当喜欢的一种工作态度。


抽象


什么叫抽象?抽象就是在有一件事情出现的时候,稍微跳脱一点,用一种更加通用化,更加根本的方式解决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磨刀不误砍柴工”,“釜底抽薪”,“治标治本”等等所描绘的场景都是一种抽象。


对于技术领域,如果需求是改一个文案,并且可以预见这样的需求会是比较频繁,一定要对这样的需求进行抽象,抽象为一个方便的内容管理工具,而不仅仅做体力活。若是没有这个能力,今天拿到需求写了个A,明天改成B,后天再改成C,改了一个月以后就会吐槽产品经理需求变化多,吐槽业务没想明白。这些都是抽象的功力不够。


外界的需求,遇到的问题如同大海表面的波浪,一味跟随会晕船,稍微抽象一点就下沉了一些,波动就少了。需求一直在变,而他背后的抽象的意图相对稳定;技术的方案中这一点体现得更加明显,越通用,越抽象的东西越稳定。


我在看很多百姓网同事的工作,都会问一句话:这里有没有抽象一步的可能性。单单这一个问题常常开启更高效更深层解决问题的道路。


抽象一步


抽象其实并不难理解,很多人也在做,而我发现真正的关键的是抽象到什么程度。


我认为最好的抽象是仅仅抽象一步。既不能不抽象也不能抽象超过一步,走到两步三步去。不能从一个需求出发,然后就进入深邃的思想世界,不断的抽象,思考到问题的终极情况并且根据这个终极情况做事情。


比如刚才提到的改文案的例子,显然一次抽象就是做一个可以很快改文案的工具。但是聪明的工程师灵机一动,仅仅是改文案还不够抽象,应该把改banner也一起考虑进来,变成一个更加通用的内容管理系统,这叫抽象两步;进一步抽象下去,这不仅仅是可以管理内容,更加通用的解题方法是一个系统里面所有资源的编辑系统等等。。。沿着这个思路不断进行下去就是多次抽象。


多次抽象的问题


多次抽象的问题在于:


第一:它需要的资源过多。每多抽象一步,所需要的资源常常大幅增加一次,复杂性也是大幅增加。很有可能所需要的时间比较明显的超过了一次抽象的时间,更是远远的超出了最初需求的时间。持有这种想法的实施者尝尝会面对想做没有时间的困境,常常梦想等什么时候空下来,需求少一点的时候再来做这个终极大杀器,然后,常常就是没有然后了。


第二:它无法获得支持和理解。对于合作方(包括需求方,包括团队成员,包括支持方),一步的抽象清楚干脆,所有的人很容易理解,很容易达成一致并且获得支持。对于多于一步的抽象,整个思考过程就变得晦涩,不稳定,达成共识的可能性降低,因为那是一个完全在自己脑子里面的世界,是基于现实构建出来一层抽象,在这个还没有被大家认知的一次抽象上构建二层抽象,就如同《盗墓空间》里面的第二层梦和第三层梦一样,非常的不稳定。没有可见的事实摆在所有人的面前,沟通成本和说服工作明显提升。持这个想法的人常常会苦恼于别人无法理解自己的工作,无法预见自己所预见的未来。然后,也是没有然后了。


一步抽象的好处


与多步抽象相比,一步抽象的好处恰恰就是在这里:


第一:它所需要的资源较少,可能仅仅比头疼医头的方法多了可以接受的一些资源。磨刀不误砍柴功,我觉得就是比较好的一步抽象,若是临时做一把刀,一定要耽误开柴功了,要是开柴先从炼铁开始,估计这个时间成本没有人能够接受。


第二:它容易达成共识。因为“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步抽象方案比来什么做什么方案更容易被大家看到好处,但同时因为只抽象了一步,这个好处是看得见的,摸得到的,立刻就是有成效的,所有的人都会把帽子扔向天上大呼万岁。在所有人的期待中做事情总比在不理解中做事情要幸福得多。


一步抽象是通向多次抽象的必由之路


那这里就会有很多聪明人感觉到一步抽象过于简单,虚伪,妥协。但我反而认为,一步抽象是走向最终的多次抽象的必由之路。


人不能没有宏大的终极的目标,但把这个目标拆解成一步一步是一种能力,在实现了一步以后所有人自然的会看到下一步抽象的机会。我们看到的社会的推动者大多都是这样的实用主义者。他们的过人之处就是想到了最终的宏大目标,却把它们隐藏起来,而用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对于现实的一步改造开始,慢慢的积累动量,越改越快。


好多人,尤其是工程师会面临一个两难的苦恼:现实被迫做着重复工作,因为时间所限写着不够优雅的代码,而且在一个泥潭里面挣扎;同时心里有着美好的梦想,希望做些很厉害的大产品。这个时候,几种自然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就会产生:


幻想一:啥时候能够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我好把以前的东西理一理;

幻想二:啥时候能有一个靠谱的产品经理/业务经理/公司/高管等等;

幻想三:啥时候需求能够稳定下来,啥时候有人能告诉我一年以后我们要到哪里我好提前准备。。。


死结


现实就是有很多死结。有影响力的人是去解这些死结人。解绳结,需要这根绳抽一点点,腾出一点点空隙,然后给另外一根绳一点点的空隙,让它也挪动一点点,这个空隙反过来让这根绳有了更大的空隙;就这样一步一步,很多的死结都是这样通过这样的迂回和迭代产生的。


历史上的大的死结也是这样子去解的:中美对抗的死结,先打个乒乓球吧,打了球再让球队访美,一来二去最终建交了;二战后欧洲德法冲突的死结,先成立个管理两国煤炭和钢铁资源的委员会吧,建了这个委员会以后发现可以干比煤炭钢铁更多一点的事情,一来二去,煤炭钢铁委员会最终改名叫欧盟了;新加坡的经济困境,先去做鱼钩吧,这个能做,鱼钩能做了,自然的下一步就是更多的产业,一来二去成了今天的强国。我曾经着迷于莫奈,李光耀这些人的愿景,但最近我更加钦佩的是他们在一个充满无解的死结的世界里面,通过优化一步的方法让事情发生的能力。


一步抽象就是现实和理想之间的非常坚实的一个桥梁。既不能在泥潭里面破罐子破摔,也不能愤然离去在一个远远的地方自己建城堡,而是永远怀着正面的意图,做一些比现实高,但是只高一步的东西,并且持续去做,时间长了,每个人都会惊讶于这一次一次迭代带来的显著效果。


谨以此文和那些努力创造着一些东西的同学共勉。


题图:Sonomo, CA, 201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