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认识震后心理,找到正确方法,知道了就“不怕,不怕”


近日,我国云南、青海等地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

地震不仅会带来房屋财产等损失,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震后,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整夜失眠焦虑,是否意味着自己得了心理疾病?

地震后,想要在心理上支持和援助自己和他人,该如何进行?



震后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是正常的吗?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不同人群在心理、生理、社会等层面均表现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当人们面对新异的、不可预测的、不可控制的刺激时,或当前情境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时,表现出的与平常状态下不同的特异性反应。


震后,无论是幸存者还是救援人员,甚至是通过媒体报道获知震灾信息的非灾区居民,有些人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创伤后的心理反应,这是大家对异常环境和事件的正常反应。例如,受灾者会因为在地震中失去所爱的人、家园和财产,或者自身留下伤残,而使生活的希望、梦想和人生观受到打击,可能会因为迁离自己的家园而感到无助或难以接受,救援人员会因为目睹地震中的悲惨场景或经历救援过程的艰难危险,而产生内疚或者自责等。


地震给人带来了哀伤、抑郁、痛苦、内疚、愤怒、无助、丧失信心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通常是正常而又短暂的,并不是病态的。


那些认为震后会出现心理疾病蔓延的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一般而言,地震过后人们会陆续出现情绪、躯体反应,认知或行为改变。


您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或感受:1.担心自己会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2.觉得无助,没有人可以帮助我。3.觉得自己好脆弱,人生好无常。4.为亲人或他人的伤亡感到很难过、很悲痛。5.思念逝去的亲人,觉得很空虚。6.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渺茫。7.期待赶快重建家园。


面对家人或亲友的伤亡,您可能会有这些想法:1.怨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2.希望伤亡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觉得对不起家人。3.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自己这么不公平。4.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再失望。


您还可能会有这些身心不适:

1.执行力差:头晕眼花,做事会莫名其妙出错。2.紧张不安:多汗、脸颊潮红、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失眠、多梦。3.心情忧郁:没胃口、闷闷不乐、做任何事都没兴趣。4.行为退缩:不太想接触人群或做事。5.负性记忆:不断涌现有关地震的回忆和感觉。6.坐立不安:经常感觉有余震而坐立不安7.负性联想:想起地震,会引发强烈的心理痛苦和身体不适。8.过度敏感:无法成眠、睡不深、易生气、易受惊吓、注意力不集中。9.逃避冲动:试着逃避有关地震(或勾起地震回忆的)一切,不想说话或接近灾区。10.麻木失落:觉得和别人有隔离感,失去喜欢的能力,对未来不抱希望。


以上这些都属于正常的“急性应激反应”,不必担心。


这些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轻,可能过几天(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就消失了。


急性应激反应,有几个发展阶段?

每个人在面对地震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的时候,一定会存在一些心理压力,心情、情绪、心态都会受到影响,越是这样,越需要主动、积极地调整心态并加以应对。为了能够在最关键的节点调整自己,我们有必要认识“急性应激反应”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应急反应期。刚刚知道地震发生的时候,会出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随后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判断力下降等现象,或者脑袋里面一片空白。但这一阶段,往往很快就会过去。这种现象持续72小时以上,就需要警惕。


第二,消极防御期。由于灾害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或承受能力,人们为了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会本能地启动包括“心理隔离”在内的自我保护机制,以便恢复其现实的认知功能。譬如,会出现否认、退缩和回避手段进行合理化,或者高度警觉、神经质、逃跑,或者漠视危险的存在,或者控制悲伤的表达。


第三,现实适应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很快会进入现实适应期。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们开始调整自己,积极地去处理自己的具体健康问题以及相关症状,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灾难事件造成的问题,焦虑情绪逐渐减轻、自信心增加、社会功能恢复。


第四,恢复成长期。多数人经历了灾害危机变得更为理性,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开始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取积极的应对技巧。


但是,也有少数人由于消极应对而逐渐出现冲动行为、焦虑、抑郁、分离障碍、进食障碍、酒依赖或药物依赖,甚至自伤、自杀等,这种情况就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的发展,进行专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


显然,我们心理调整的关键就是尽快越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进入现实适应期和恢复成长期。


地震过后,如何自我调适?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一个见证灾难的人都是受难者,人们会出现一系列的从躯体到心理行为的改变。虽然这些反应都是正常反应,但如果这些反应长期存在,无疑会对今后的生活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办?


心理专家建议,您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分享正确信息:与其他民众一起分享关于灾难救援的准确信息,并且寻求可能的帮助,但是一定不要轻信谣言,要通过官方渠道确认您所获得信息的准确性。


传递社会支持:尽可能多地与家人和朋友待在一起,他们能陪伴我们度过这一困难的时段。如果您的家庭不在地震地区,您也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与亲友进行交谈。如果您有小孩,您感觉事件对他有影响,可以鼓励他们跟您分享关于地震的感受。


接受伤痛的感觉:不要勉强自己去忘掉它,地震伤痛的感觉会跟随您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现象。


照顾好自己:尽可能多休息并且吃好。如果你吸烟或喝浓茶、咖啡,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摄入量。避免饮酒,虽然酒精能让人暂时忘记痛苦,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它只能增加问题的严重性。工作或开车一定要小心,因为在重大灾难的压力过后,意外(如车祸)可能会更容易发生。


减少对地震场景的接触:不断地看报纸或电视、手机上的地震新闻,只能增加我们的压力,适当地了解正确的信息即可。


做喜欢的事情:找时间进行一些我们所喜爱的活动,例如,阅读书籍、看电影、进行体育活动等,这些健康的活动能够帮助我们去除脑海中关于地震的印象。


主动参与:不要让我们自己变得被动,或完全依赖他人的帮助,参与那些与自己有关事情的决策,尽可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可以的话,就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且承担起自己在家庭中应有的角色。


建立连接:不要把自己与别人孤立起来,在坦诚地接受别人关心和帮助的同时,也真诚地帮助别人做一些积极而有意义的事情,如献血、参加地震重建工作等,通过帮助别人能够弥合由地震带来的失控感。


寻求帮助:在有需要的时候应寻求帮助,如果你觉得自己不能摆脱地震感受的时候,告诉您的亲友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把您内心的感受向有能力帮助您的人诉说,与他们讨论你该如何应对这一事件,不要试图自己独立面对。


一定要记住,寻求帮助并不是弱者的表现,寻求帮助是一种能力!


亲友出现急性应激反应,怎样帮助他?

如果您的亲友在地震后出现常见的“急性应激反应”,该怎样帮助他?


1.尝试扮演一个良好的倾听者,给予情绪支持。2.态度明确,不用回避某些话题,提供正确的信息,包括自我调适的方法。3.不要试图用批评或责骂来让他们坚强,这种做法反映出你自己太过焦虑。4.鼓励亲友接受心理辅导,伤痛的抚平是需要时间、鼓励和关心的。5.必要时考虑接受家庭治疗。6.伤者有他们自己表达悲伤的方式,他们没有必要为了你而改变哀伤的方式。


地震之后,家庭成员的互相支持至关重要!


什么时候需要心理辅导,以促进自我康复?

一般来说,如果出现震后急性应激反应状况,并且超过1个月,您需要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比如,持续存在身体症状或心理担忧状况,一直无法改善。出现以下现象:


1.您发现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心情很乱,感觉有很多的压力,并且觉得很空虚,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2.在事情发生1个月之后,您还是一直感觉麻木、迟钝,并且要不断地保持忙碌,为的是让自己不去胡思乱想。3.不断地回想起地震的事情,睡觉时会做恶梦而惊醒,或是有很多身体上的不舒服。4.从灾难发生之后,你抽烟、喝酒、或吃药的量都变得过量。


我们相信,专业的心理咨询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朱晓华、黄琪翔(实习)

责编:陈广泰


猜你喜欢




【关注】广州荔湾确诊病例详情公布,请做好防护措施,不信谣、不传谣!

【痛别】双星陨落!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相继去世

【致敬】找到了!广州荔湾区流汗湿透数层衣的护士是她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栏!


点个【在看】提醒更多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