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裁员,其他大厂裁得怎么样了?
今天下午,界面新闻有一则报道,小米近期开启了一轮裁员。
一名小米员工对界面新闻记者反映,此次裁员规模较大。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部门均有涉及,但部门之间裁员力度不尽相同。其中,中国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互联网部也有团队裁员40%。
结论是,小米整体裁员力度暂未明确,估算或达15%,按2022年9月小米总人数35314算,预计裁2000-3000人,对于裁员消息,小米方面暂未对界面新闻置评。
小米裁员,是什么原因?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最新三季度财报会议上提到,“降本增效是我们从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我们现在在做进一步的规划,怎么样提高我们的人效,降低我们的成本。”
无独有偶,上周,《财经》报道,B站开启两年来的第六次裁员。
多位B站员工称,此次裁员规模超过以往,有两位员工所在的部门裁员幅度超过40%。
B站相关负责人回应《财经》记者称,近期部分业务有调整,被问到具体裁员情况,以及多少算“大规模”时,B站表示暂无回应。
B站董事长陈睿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减亏已经成为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是我亲自在盯的工作。”陈睿还透露,会优化组织结构“去肥增瘦”,这部分调整将在今年年内完成,效果则将在明年一季度体现。
我们发现,从去年年底的爱奇艺,到今年阿里、腾讯各大厂,公司高管一般都不会正面回答媒体“裁员”话题,可能题材过于敏感。
高管们,一般在股东、投资人电话会议上,当公司持续亏损(比如爱奇艺、B站),或业绩出现波动、增长乏力(比如阿里、腾讯),一定会去强调“降本增效、去肥增瘦”。而高管们在员工的公开信一般会说“战略转型,架构调整”,对于不同群体是有不同的说辞的。
对HR来说,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表面是“提人效”,实际上,“裁员”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的。
我们今天不列各公司的营收、利润、人效,直接看几个大厂员工数字变化(数据均来自各公司财报),你就能感受到,最近几年,特别是最近一年,每家公司裁员的力度、强度。
需要注意的事,大厂的裁员并一定跟疫情直接相关,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业务策略的调整,比如营收没有达到预期,直接就会把一些部门和人员“优化”了。
而且,大厂员工变化,既有部门在减员,也有部门在增员,即使是减员,既有员工主动离职跳槽的,还有内部的活水、转岗,这些数字在财报是体现不出来的。
所以,想要搞清楚一家公司某个时间段的真实裁员人数还是有难度的。
1、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从2020年12月,合并高鑫零售(大润发)12万多员工,不包括蚂蚁集团,自身是12万多员工。
阿里巴巴减员是2022年3月开始,今年累计减员大概7000人,10-12月应该还有一波。
2021年6月底,254707人。
2021年9月底,258578人,增员近4000人。
2021年9月底,107348人,增员13000人。
2019年12月底,54580人。
2020年6月底,57566人,增员2986人。
2020年12月底,69205人,增员11639人。
2021年6月底,90540人,增员21335人
2021年12月底,100033人,史上人数最多。
2022年6月底,90472人,减员9561人。
4、小米
2021年3月底,23410人。
2021年6月底,26110人,增员2700人。
2021年9月底,31360人,增员5250人。
2021年12月底,33427人,增员2067人。
2022年3月底,33793人,增员366人,
2022年6月底,32869人,减员924人
2022年9月底,35314人,人数最高,计划裁员中。
其他大厂简单说一下,华为从2020年底19.7万人,到2021年底减到19.5万,数字变化不大,实际持续减员中,主要的策略招聘大量新人置换老人,以及采取OD外包。
百度、京东员工这两年,员工总量还在增加的,京东是合并德邦、以及强化物流配送能力,增员能理解,百度不好说是什么原因。
字节跳动员工突破11万后,已经不像前两年那么凶猛的增员。目前,全球增员最高是新能源汽车,比如比亚迪一年增加30多万员工,宁德时代(做电池的)一年至少也增加1-2万。
其实,上海的互联网公司这两年减员比例是非常高的。只是大家感受没那么深刻而已,比如爱奇艺,携程,包括接下来的B站,估计也难逃一劫。
——你还想了解哪些大厂的员工增减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