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守护文物 传承文明 | 京师律所文物保护与跨境流转法律论坛成功举办!

品牌宣传部 京师律所 2024-01-02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底气和自信。2023年4月9日上午,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下称“京师律所”)“守护文物 传承文明”文物保护与跨境流转法律论坛在京师律师大厦一层大讲堂隆重举办,高校专家学者、国内外各界人士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时报、中国新闻网等13家权威媒体记者百余人共同参与,通过探析章公祖师肉身坐佛追索案中的法律实务,共研新时代语境下文物保护的措施以及跨境文物追索的有效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我国是世界上文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文物犯罪和流失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仍面临艰巨挑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流失文物回归已成为捍卫文化主权、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章公祖师肉身坐佛追索案”是以京师律师徐华洁为主办律师代理的,先后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 、“2022年度福建法院十大典型案件”,并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评价称该案开创以国内民事诉讼追索流失海外文物新途径。本次论坛分为情缘、回望、先河、浸润、归途五大篇章,以章公祖师肉身坐佛追索案为切入点,共同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传承的更多途径,促进国内外文化产业的交流互鉴,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论坛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人、导演、主持人王屾主持。欧美同学会匈牙利工作站主任、《欧洲时报》匈牙利办事处主任、匈牙利文化骑士、翻译家李震,匈中友协主席、汉学家、翻译家、中国文化学者宗博莉·克拉拉,大田县阳春普照堂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林文青,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霍政欣,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云霞,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新,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为军,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艳,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律硕士研究生导师胡姗辰,京师律所文物保护及追索法律事务部主任徐华洁以及全国各地律师等嘉宾现场参会。匈牙利帕兹马尼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史教授、汉学家齐博拉·苏珊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新林进行了线上演讲。
▲主持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人、导演、主持人王屾

述说情缘


▲大田县阳春普照堂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林文青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民族的“寻根情缘”一直贯穿在时代变迁中,从未褪色。作为见证佛像追索案的当事人,大田县阳春普照堂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林文青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整个案件的始末。他首先对章公祖师的生平事迹、章公祖师像的渊源及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讲解,强调了章公祖师像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随后,他讲述了1995年佛像被盗的起因、流失海外的经历以及协助律师调查取证、跨国追索的过程。他表示,章公祖师像是阳春村民的精神图腾和信仰寄托。接下来,阳春村全体将更加坚定追索决心,在律师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协助文物早日归国。


回溯追索


▲欧美同学会匈牙利工作站主任,《欧洲时报》匈牙利办事处主任,匈牙利文化骑士,翻译家李震


欧美同学会匈牙利工作站主任、《欧洲时报》匈牙利办事处主任、匈牙利文化骑士、翻译家李震进行了《章公祖师塑像研究》的主题分享。他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展馆布局和章公祖师像展出的现场情况,并指出该佛像的内在结构为人体遗骸,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接着,他依据佛像在海外的医学检测报告,分别对佛像的结构、铭文和修缮情况进行了详尽解析,使在场人员对涉案文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京师律所文物保护及追索法律事务部主任徐华洁

京师律所文物保护及追索法律事务部主任徐华洁以章公祖师肉身坐佛一案为视角,讲述了“涉外物权保护司法实务的突破”。徐华洁律师首先回顾了追索案取证及诉讼过程,随后围绕涉案佛像的定性、司法管辖、诉讼主体适格、准据法的确定、善意取得分别进行论述,并对“人体遗骸文物”突破常规文物概念、以平行诉讼进行涉外文物追索、“村民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被盗时物之所在地法的创新解释、善意取得的适用等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解释。


▲匈中友协主席、汉学家、翻译家、中国文化学者宗博莉·克拉拉


匈中友协主席、汉学家、翻译家、中国文化学者宗博莉·克拉拉对匈牙利东亚艺术博物馆进行了介绍,主要分享了博物馆命名的由来、馆藏概况、收藏家简介、文物分类、所涉及的文献档案等内容,令在场嘉宾耳目一新。


▲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霍政欣


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霍政欣分享了《章公祖师肉身坐佛追索案的法律问题》。他首先强调了我国法院在案件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针对诉讼主体“村民委员会”的资格问题进行论证,得出荷兰法庭“对案件无充分说理、对主体无明确定义”的结论,并从“管辖权”和“法律适用”两方面阐述了章公祖师像“于法于理于情均应返还”的观点。


律界先河



▲聘任仪式
论坛现场举行了京师律所“文物保护及追索法律事务部”顾问聘任暨揭牌仪式。由京师律所文物保护及追索法律事务部主任徐华洁李震、宗博莉·克拉拉、霍政欣、王云霞、王新、江溯、刘为军、田艳8位顾问颁发聘书。随后,京师律所文物保护及追索法律事务部成员张自豪、王志华、张标、牟军,律师王朝勇、王殿学、向霞、陈海阳、徐德军、徐钊才共同为京师律所文物保护及追索法律事务部揭牌。
▲揭牌仪式



浸润文明


▲匈牙利帕兹马尼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史教授、汉学家齐博拉·苏珊娜


匈牙利帕兹马尼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史教授、汉学家齐博拉·苏珊娜以线上的方式作了《匈牙利的敦煌学研究》报告,她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概述了“敦煌千佛洞”的研究成果,对敦煌的地理位置、重要场景、文化价值均作出细致深入的介绍,并针对学者斯坦因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展现出我国历史文化与各国文明的融合与浸润。


归途重逢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新

会上,7位嘉宾围绕海外流失文物返还从不同角度进行发言,帮助更多涉案文物踏上“归途”。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新讲解了《文物保护与反洗钱的关联性问题》,从上游犯罪和下游行为的辩证关系维度看待文物盗窃和走私,并提倡国内与国际社会形成合力,建立洗钱预防和规制体系,通过追踪洗钱资金链,揭发上游环节犯罪,以全面独到的法律思维引导文物保护和反洗钱的法律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云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云霞讲解了《我国法律与1995年公约的衔接问题》,列举了1995年公约确立的三项重要制度,同时就国内法律与公约规定尚不衔接的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及解决思路进行分析,指出了国内法律的有待完善之处,为我国文物法制建设的完善提出恳切建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为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为军带来了《涉案文物跨境追索的境内刑事取证支持》的分享,对当前文物犯罪的侦办案件数量进行了解读,并提出在涉案文物追索案件中应提前布局,增强监管、侦查技术含量,以高水平的取证理念、细致的现场勘查、全面的物证溯源体系保证取证过程更加完善。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艳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艳讲述了《跨国文物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介绍了跨国文物返还的5种情形:无条件返还、附条件返还、返还与交流合作并举、租借、建立特殊的所有权制度,开拓了在场人员对跨国文物纠纷的处理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新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新林线上分享了《文物犯罪司法治理》,提出我国对文物犯罪应采取标本兼治 、系统治理、建立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实现司法治理的全链条、全覆盖。此外,他提出利用科技手段筑牢文物保护防线,畅通与司法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渠道的方式,有助于文物犯罪司法治理体系的优化升级。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律硕士研究生导师胡姗辰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律硕士研究生导师胡姗辰围绕《诉讼追索二战日掠文物的困难及可能突破》作了分享,分别阐述了日本侵华期间的文化掠夺和中国民间对日追索文物的案例,并针对诉讼追讨中的困难提出了可能的破解策略。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溯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溯对《打击跨国文物犯罪的中国路径》进行阐释,提出了民事诉讼、协商与谈判、回赠与回购等路径,并引用相关案例对章公祖师案作了进一步剖析,为打击跨国文物犯罪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论坛最后,京师律所文物保护及追索法律事务部主任徐华洁作总结发言。她对莅临本次论坛及关注海外流失文物追索的各界人士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指出,在文物追索的漫漫长路中,法律从业者除了依托法律学术知识和实践经验,还需通过外交途径参与到文物追索法律事务中,加强在国际公约制定中的话语权,建立司法文物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使文物保护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她表示,作为国内通过民事诉讼司法程序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首个案例,希望通过章公祖师肉身坐佛案为文物保护、涉外物权保护开辟新的篇章。

本次论坛对于章公祖师肉身坐佛追索案的研究可谓领域全面、观点多元,在社会各界形成了良好反响,有力推动了我国文物保护法律实践的进程。接下来,京师律所文物保护及追索法律事务部会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助力流失文物回归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文物的内在价值化作文化传承的磅礴力量,让文物之光穿透历史,照亮未来。

签到花絮


- END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