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又看了一遍这些年的春晚小品

邹佳祎 粟子骞 等 复旦人周报 2023-02-16

收获了21%收视率的2022年虎年春晚在歌声与掌声中落幕,但人们对春晚的讨论仍未停止。

 

观众似乎已然摸清了近年春晚小品的路数,“押题”热情的高涨和对“真题”质量的吐槽冲向两个高峰。此前,在周报收回的问卷结果中,年年都收看春晚小品的人数占10%,而喜欢经典小品且对近几年春晚小品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则为37%。

 

在回望小品“黄金时代”的同时,新老交替、创作转型的阵痛仍萦绕不去,小品的江湖又在何处?



编辑 | 金雨丰 李蔚怡主笔丨邹佳祎 粟子骞记者朱怡辰 黄敏诗 陈瑾柔 李蔚怡


 小品的“黄金时代” 


自1984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所表演的小品《吃面条》开始,小品成为被大众熟知的艺术形式,之后的二十多年中,涌现出一批家喻户晓的优秀作品,陈佩斯、朱时茂、赵本山、宋丹丹、赵丽蓉、黄宏等小品演员在成为春晚常客的同时,也深深走进了观众心里。


90年代,在创作者主导的背景下,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为观众献上了《主角与配角》《超生游击队》《打工奇遇》等经典作品;进入2000年,老搭档赵本山、宋丹丹的“白云黑土”系列,赵本山、范伟的《卖拐》,黄宏等人的《装修》,让小沈阳“一夜成名”的《不差钱》等作品建构了千禧一代的童年回忆。19级学生的小番茄现在还记得赵本山活跃于春晚舞台的时代,“大家看春晚的参与度很高”。


| 根据问卷结果生成的春晚小品TOP10词云


近十年来,在前辈们淡出春晚舞台的同时,令人记忆深刻的作品和角色继续出现,蔡明和潘长江的“后白云黑土时代”的搭配,沈腾、马丽的《扶不扶》,贾玲、张小斐等一众喜剧演员的兴起,“开心麻花”和“大碗娱乐”两派的平分秋色……这一代春晚小品的题材、风格、容量仍有拓展,也逐渐进入到被观众调侃、解构和“拿捏”的时期

 

“没有特别喜欢的,但感觉有些套路,”20级的茄子这样评价近年的小品,“比如我跟我爸都觉得每一年都有一个拍马屁的地方官员。有点好笑,但记不住,还是以前的好看。”

 

20级的香菜对春晚小品的模式化颇有感触,例如近年小品中极为常见的高铁场景:“高铁上一堆人,误会,解除误会,再一起吃饺子,一起拜年,”她表示十分无奈,“高铁都没通到我家呢。”

 

似乎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春晚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现在的小品无论是剧本还是演员都大不如前了,”经典小品发烧友小谢有些难过,“但我依然对春晚小品抱有期待。



 虎年春晚小品讲点啥? 


今年的五台小品,努力迎合着潮流。

 

《父与子》讲述了儿子擅自离开原单位,卖房投资无人驾驶领域,与父亲产生的一系列冲突而又和解的故事。父亲不理解儿子放弃铁饭碗的选择,儿子也因父亲不支持自己追求人生价值而苦恼。青年儿子的理想主义和中年父亲的现实主义产生了冲突。


| 2022年 《父与子》


除了年龄差造成的职业观磕碰,《父与子》还探讨了亲子相处之道。线上交流时,父母的消息只能得到“嗯”“可”“呵呵”的回复;而孩子回复领导的消息则小心恭敬,嘘寒问暖,以致于孙涛替天下父母喊出“你们什么时候能把我们这些父母也当一回领导!”

 

但也能看到父辈致力于弥合代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嘴里一系列一知半解的网络新梗。时而总结今天被“这一波逆天的操作整破防了”,甚至一度自称出现“芭比Q”的状态,还要被邻居劝导“不要和自己儿女内卷”。这些热梗有的来自学术界,有的出自游戏,有的源于视频平台。在着力体现中老年群体学习“时代感”语言而产生感动的同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不对味,家里人不是这么说话的”

 

同样活用新梗的段子还有贾冰、沙溢的《包红包》。这一小品既包含了大学生返乡创业、新科技带动旧产业等乡村振兴热点,又有“你下载了反诈APP吗”的时兴问候方式;有老兵爷爷梦回吹角连营的情节,还有“爷爷今年80岁,谁能想到10年前,他才70”的“废话文学”,最后还以“去漠河看看极光”蹭了一波歌曲《漠河舞厅》的流量。

 

近来广受关注的舞台剧团队“开心麻花”在万众瞩目下奉送了一段《还不还》,与八年前的春晚小品《扶不扶》构成了ABA式的致敬,让“还得是沈腾马丽”冲上微博热搜第一。这个小品讲述了老赖沈腾为了不还老同学钱智计百出,最后在同学和妻子的感化下还钱的故事。


| “还得是沈腾马丽”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开心麻花可谓占尽“人和”优势,这几位混熟了脸、有观众缘的老麻花们一出场就笑声不断。更有网友直言,春晚的第一声爆笑始于沈腾手持点滴瓶和抱枕颤颤巍巍走出来,在“诚信赢过天”面前欺友瞒亲。

 

以真实赢共情和以小人物见大格局向来是开心麻花的取胜法宝。小品中,借钱的人成了“孙子”,面对屡借难还的老赖始终羞开金口。微博上不少网友直呼:“这个借钱容易还钱难的拧巴劲演活了!”

 

小品除了讽刺沈腾这一欠钱不还的老赖行为,还把矛头对准了2021年屡次冲上热搜、被央视点名的天价彩礼现象。艾伦因为女方儿子要10万元彩礼钱去结婚而结婚难,沈腾则以自己与马丽结婚时只打了个欠条的往事现身说法:“没有彩礼,这不也把婚结了,也过得挺好。”虽然打欠条的沈腾也被岳丈打了一顿,但笑点深层还是革除天价彩礼这一婚嫁陋习的价值倡导。

 

“谐音梗”亦在本届春晚小品中屡次出现。除了《还不还》中催还钱的雪菜血肠(“血债血偿”),贾玲和张小斐表演的《喜上加喜》也有大量的谐音梗。为了反击《漂亮儿媳妇和奇葩婆婆》短视频,贾玲带来了意指张小斐人身攻击的人参炖大公鸡,婆媳勾心斗角的自种豆角,暗讽张小斐因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小肚鸡肠的小杜家鸡肠,却恰恰证实了自己就是视频中“沟通含沙射影,聊天指桑骂槐,说话夹枪带棒”的老太太。

 

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近来,老年爱情故事的曝光度也逐渐提高,《喜上加喜》也把舞台重头戏交给了银发一族,其中的一“喜”就是贾玲饰演的婆婆与张叔从老年相亲的相互考察阶段进而发展到夕阳恋。“咱们老年人得往前看”“我们老年人最注重的是关怀”等以己之口为老年人积极追求幸福代言。

 

从厌恶排斥到逐步加深理解再到注册账号、主动加入,新型老人的成长弧光被完整展现,并与《父与子》中父亲运用的网络新词形成了互文。而短视频也从导致“张叔这只爱情鸟马上就要飞走辽”的罪魁祸首,变成帮贾玲把人设对准了张叔的理想型,促成喜上加囍的桥梁,最后更是升华成为“既能为别人带来快乐,那也能让自己快乐”的快乐源泉,短视频的正面社交价值得到了确认。部分网友直呼,“抖音、快手或成最大赢家!”

 

单挑主旨,个个都是不错的命题作文立意,但成为标配的东北口音,表演状态的集体亢奋令部分观众疲惫,非专业演员的加入加重了夸张的程度、拖慢了表演的节奏。

 

本届春晚小品也不全是新故事。《休息区的故事》与《包红包》的原版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在卫视节目上演,不过换了角色身份和时代背景,演出逻辑尚未过时。



 小品“押题”背后:深究小品的性质与功能 


观前“押题”,成了近年来观众们热衷的行为。结合一年中的热梗和政策,构建一个故事场景,就能如法炮制出一个“有内味儿”的小品。然而令人失望的是,春晚小品最终没能走出这种基于刻板印象的模仿所划定的圈子。海沧认为,“押题”现象的兴起是春晚的悲哀,“即使有预设,也可以被真正精彩的节目打破,但是事实证明大家的预设没错。”


| 本次问卷调查中同学对春晚小品的“知识点“预测

在问卷中,同学们对春晚小品的“押题”极为准确,冬奥、就地过年、三胎、催婚、内卷等关键词尽数出现,各个视频网站上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春晚小品的“押题”创作,一些投稿甚至达到了百万的点击量。浏览弹幕,可以发现不少网友在春晚结束后前来“还愿”,因为视频里出现的“婆媳之间家长里短”、“回家过年长辈催生”等剧情真的出现在了春晚舞台上。


| B站上有关“春晚押题”的视频众多,平均播放量在数十万左右

 

B站up主@单口邱千从去年开始加入了春晚“押题”大军。随着“押题”的人越来越多,他对“押题”的态度也从博取流量变成“图一乐儿”,但他依然不认为“押题”是一种创作行为“我做的‘押题’就是对一些网络流行语和情节进行联系和缝合,只是在流水线生产,几乎没有创作可言。而流水线生产,也是小品被观众认为值得改进的问题之一。

 

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的表演,称为小品;作为喜剧的分支,小品的本质应当是“幽默的故事”,既要娱乐大众,又要剧情完整。早期小品均符合这一标准。问卷中呼声最高的《吃面条》就讲了一件事——导演临时找到龙套演员演绎狼吞虎咽地吃面,结果后者因为导演一再重来而狼狈不堪,如此简单的剧情却因为朱时茂和陈佩斯正经和滑稽的反差演绎而妙趣横生,为春晚小品拿下开门红。


| 1984年 《吃面条》


春晚小品的黄金时代,也是网络文化尚未发达、消息较为闭塞的时代。一部小品产生的段子金句在电视上展出,随即广为流传、成为经典。“是你把敌人引到这儿来的?”、“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大锤八十小锤四十”等经典台词一旦提起,对应的小品片段便历历在目,几乎是刻进DNA的笑点。那时的小品不融梗,而是创作梗,而那些梗都可以“一笑笑一年”。

 

然而,随着电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发展,以及喜剧行业的专业化,小品的娱乐性被加强、故事感则弱化,从给观众呈现“一台好戏”变成了“挠胳肢窝”式的逗乐,小品性质的肢解导致了小品主题的单一化,很容易就被摸清门路。纵观近五年来的春晚小品,“每逢佳节必催婚”成了新的小品模板。

 

同时,流媒体的盛行,使得每日信息目不暇接,大众对于网络热梗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有疲软之势,此时的小品再去迎合“爆梗”、进行“融梗”,就反而会受到观众的冷落,并被精准“押题”。20级国际政治专业的栗子认为,网络烂梗的套用和缝合破坏了小品主题的多元性,所以非常容易猜到内容

 

在搞笑娱乐的功能之外,小品还承担着教育作用,这一作用所采取的呈现形式直接影响到小品的故事性和娱乐性。同样是教育,幽默的讽刺能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有所触动,直接说教则会破坏剧情的自然平实。赵丽蓉、巩汉林主演的《打工奇遇》,全剧台词没有一处提到“哄抬物价、赚黑心钱”,可经理那狡猾的表情、二锅头兑白开水的讥讽、“货真价实”的题字又无时不刻在点明这一主题,做到了寓教于乐。栗子说,“想看搞笑的人能获得搞笑,但是想从中品鉴出一些深刻意味的人,也能从中品出一些不一样的含义来,这个是一个好的小品应该做到的,就是针对不同的受众都可以让他们满意。”


| 1996年 《打工奇遇》


备受争议的2020年春晚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将一个贴近年轻受众的催婚题材演成了“给年轻人上一课”。“单身是狗”等台词也引来了大量质疑的声音。

 

小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小品能否取得认可的要素。为了贴合社会现实、获得观众共鸣,小品的角色需要接近真实百姓,要让角色在有符合人设的台词、动作、想法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传达主旋律。例如宋丹丹赵本山的《昨天今天明天》,聪明强势的老太太和略显迟钝弱势的老大爷构成的“白云黑土”CP,对农村生活忆苦思甜,巧妙地将歌颂国家建设成就与展示人民生活实景结合在一起,又没有超出农民朴实形象的边界,实现了宏大叙事与私人叙事的合流,戳中观众笑点的同时成功塑造了春晚舞台上的经典形象。


| 1999年 《昨天今天明天》


小番茄用到了“接地气”这个形容,“很多题材是能表演出来的,关键是演员以怎样的形式吸引到大家,用合适的尺度展示给大家。”近年的小品为角色设定的社会身份更为明确,比如教师、空姐、白领、老板等,但幽默手段并没有因角色设定的知识水平而提高,表演即呈现出不和谐。

 

当角色有明显不匹配其社会身份的言行举止,当故事发展明显不符合生活常识,观众就会“出戏”。例如,2021年的《阳台》以武汉封城时的邻里关系为背景,邻居们都颇有身份,但炒菜盐放多不知道加水稀释、递送物品要用本不该近人的无人机还是令观众摸不着头脑。

 

总之,春晚小品作为语言类节目,本质是贴近社会现实、反映社会问题的喜剧故事。传播深刻内涵的方式也应自然和谐,使得观众不是一笑置之,而是开怀大笑后能有议论,有反思。



 破局:我们究竟想看到怎样的小品? 


当被问到“希望春晚小品演点什么”时,同学们的回答大多可以概括为:好笑,有能流传下去的新梗,不强行升华,不要加深性别、阶层、地域刻板印象。

 

小品的定位、内容和价值不应该被限制在一隅,因其兼具叙事性、娱乐性和可扩充的无限可能性,小品从一开始为春晚增色渐渐发展为点睛的关键节目。

 

自2014年春晚被定位为国家项目以来,春晚小品对国家热点的呼应不断加深。“讲好中国故事”,是小品在娱乐之外的目标,也是大众的期望,厚望之下,小品之路,道阻且长



参考文献:

[1] 范敏,陈宝枫.2001-2019年央视春晚小品的叙事学分析[J].新闻论坛,2020(01):57-61.

[2] 史家悦. 央视春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的传播学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 周敏.试论后春晚时代的困境与出路——以2011年央视春晚为例[J].新闻界,2011(02):103-104+107.



图片均来源于截图或自制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微信编辑丨邹佳祎审核丨孙晓雷 郑屿


 往期精彩  


本科生在实验室


北斗导航Compass 朱帅臣:复旦普通博士生在B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