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99公益日新规解读:反摊派,反套捐,联结各方整治筹款乱象
7月上旬,腾讯公益发布“2021年99公益日规则”,这份新规分为四个部分:
一、机构和项目准入规则
二、腾讯基金会配捐规则
三、企业配捐规则
四、平台倡导和监督
(本文先对其中一、四部分进行分析,这是腾讯公益表态度,治乱象的章节,体现着平台的方向感。二、三部分的配捐规则,我们另外撰文解读。)
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份稳健的,负责任的,三观正确的规则,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与往年相比改革幅度也不大,但这份新规前所未有地回应了过往六年99公益日里暴露出来的问题,并清晰亮出了平台的态度和立场,有点正本清源,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意思。
比如第四部分第三条:
依照相关法律规定,遵循公益行业规范和公益慈善伦理,腾讯公益平台认定以下为违规筹款行为:
3.2 公开募捐项目备案号存在过期、冒用、造假或其他违法违规情形;3.3 以套取配捐为目的,挪用自有资金或者使用借款和贷款进行捐赠;3.4 以套取配捐为目的,采用资金化整为零后组织多人多次进行捐赠;3.5 以套取配捐为目的,采用机器刷单等技术手段扰乱正常捐赠秩序;3.6 违反捐赠自愿原则,采用强制命令、摊派、诱骗等方式进行筹款;3.7 违反捐赠无偿原则,将经营性收费转化为捐赠,为捐赠人提供利益回报;3.8 其他违反《慈善法》等法律规定、或者严重违背行业规范和公益慈善伦理的情形。
这是腾讯把99公益日违规问题列举得最详细的一次,里面每一条都有故事,都掀起过不小的舆论风浪:挪款套捐、拆单套捐、机器刷单、行政摊派、商业性筹款公司……
这些筹款乱象在不同程度上冲击了公益募捐的基本伦理,对捐赠文化的营造起到了负面作用,而这个行业的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讳莫如深,好像说穿了就会破坏互联网公益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其实恰恰相反,正视问题,分析问题,并一步步地解决问题,才是推动互联网公益可持续发展应有的姿态。
有些事情,公开说出来,就是进步。
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是另一个更大的议题,腾讯公益当然应该推动问题的解决,但单凭腾讯一家显然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混杂着特殊国情,是公益行业在野蛮生长阶段自律、自治机制不健全的产物,其中某些问题属于社会大转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各个利益相关方以极大的耐心,谋求共识并采取联合行动,才有望解决。
腾讯公益努力做了他们当前阶段所能够做的。
新规第四部分第四条提出:
4.1 对该公益慈善组织进行警告、公示,要求限期消除负面影响;
4.2 取消该公益慈善组织通过腾讯公益平台筹款资格至少一年,并将该组织列入平台黑名单;
4.3 收回该公益慈善组织在99公益日期间获得的由腾讯基金会提供的配捐和激励,并协助相关公募组织或企业追回其提供的配捐和激励;
4.4 涉嫌违法违规的,将依法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向公众和媒体通报。
需要注意的是,腾讯公益不是执法部门,即便掌握一些违规事实,它实际上也无权采取什么强制的措施。因此,“警告、公示”、“列入平台黑名单”、“收回其提供的配捐和激励”、“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向公众和媒体通报”这些实际上已经是腾讯公益针对募捐乱象所能拿出的,最强硬的应对措施了。
剩下来的,需要有关部门、公募机构、捐赠人(单位)、新闻媒体、以及广大吃瓜群众也给点力。
这份新规有意思的是,腾讯公益还悄悄cue了一下公募基金会:
第四部分第二条:
腾讯公益平台将积极推动公募组织加强对合作公益项目的管理、支持和监督,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审核、机构培训、及时拨款、监测评估等。
这一条背后也有很多故事。
众所周知,99公益日的基本模式是有公募资质的机构通过腾讯的平台分享公募权,让众多公益机构借船出海,因此激发出整个行业的积极性,并形成各大公募机构竞逐筹款排名的行业格局。为了提高排名,公募机构有网罗更多公益项目的冲动,但项目一多起来,项目管理、支持、监督等应有的职能就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公募机构hold不hold的住?能力提升跟不跟得上形势发展?
另有一个新局面需要警惕:大量资金经自“云端”注入公募机构,再由公募机构向中小机构分发,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公益行业上下游的权力结构,实际上赋予了公募机构比以往大得多的权力(也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公募机构有没用好这些权力,这种权力的运用有无足够的制衡和监督,中小机构的话语权如何得到保障?这些都是有待回答的问题。
腾讯公益在其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它是各方交汇的连接器,是系统的缔造者,是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它对各种基本问题的态度至关重要。
事实上,在很多的“老大难”问题上,腾讯公益在新规里不动声色地表明了态度。
比如第一部分第二条:
平台倡导关注和解决社会公共性问题;参与99公益日、并获得配捐的公益项目,其受益对象应当为非特定。
“非特定”的设置,针对的是在公益募捐中有着广泛争议的“个案筹款”,尤其是“大病个案筹款”。众所周知,公益募捐本来就应该针对不特定人群,这才叫公益,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大量的大病个案筹款以“打包”的方式(比如把100个白血病患儿的筹款需求打包成一个项目)混进了公益筹款的队伍里,这引发了很大的伦理争议:一方面,这违反了公益筹款为不特定群体谋福利的初衷,显然不应鼓励;但另一方面,人们又认为亟需筹钱的大病家庭值得同情,可以网开一面。
怎么看?怎么办?
腾讯公益的表述是:应当非特定。不是“必须”,不是“建议”,是“应当”。我想,腾讯公益表明了自己的价值立场。
共益资本论观察:
99公益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非多方共治不能解决问题
99公益日在过去6年里深刻改变了公益行业的基本格局,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不能否认这一事实。对于它给行业带来的好处,其实毋庸赘言,效率、体量、竞争、透明度、曝光量等等维度的提升是前所未有的,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新的问题也在出现,个别问题还相当严重,有可能在价值层面侵蚀公益事业的根基。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也一直在演进,到了今天,行业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些问题确实存在,需要解决,但谁来解决,如何解决,仍未有定论。
很多人崇尚英雄主义式的解决方案,有个强有力的监管者,一榔头直接砸下去就一了百了地解决了所有问题,但我们都知道,如果想要维系一个有机体的可持续发展,做事就不能那么粗暴。99公益日发展至今,已是一个牵涉着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复杂系统,每个利益相关方都有自己的诉求,各方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很正常,但是,只有在各个相关方达成基本共识的情况下,这个复杂的系统才能持续地创造社会福利。
因此,99公益日虽由腾讯发起,却早已不是腾讯一家的事情,既然是大家的事,就需要有一套各方认可的,协商共治的机制,这样的机制不能由谁拍脑袋定,这样没人会服,应该从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由系统自身有机演变得来,而有能力的机构、个人应该致力于推动这样一种温和的,渐进的,方向感清晰的系统性变革。
怎么理解腾讯的“公益数字化”?
腾讯公益的新思路:时间拉长,盘子扩大,出圈加速
要破圈!腾讯组100+自媒体大号助公益机构99搞大事
腾讯出手了:反对逼捐!近200公益组织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