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区搬迁十四载 ▏再走一遍你来时的路

微尚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2021-11-06


六十多年前,陕师大的创业者们在古城西安南郊的一片荒冢中开始酝酿腾飞的梦,从那时起,大唐帝国的天坛旧址成为了师大人的起点。


十四年前,作为首家入住西部大学城的学校,新时代的师大人带着“再造陕西师大”的雄伟梦想南迁,于是,有了今日坐落于长安区西部大学城的新校区,与连绵的终南山遥遥相望。这里视野开阔,空气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是读书治学、办学兴业的殿堂。


悄然回首,十多年的光阴转瞬即逝,这片土地从“兵荒马乱”到“秩序井然”,从“黄土漫天”到“葱郁满目”。那年的你,在新区初建之时,陪着它,度过那一段艰难困苦的时光。如今的你,怀抱书本行走在林荫大道,目光流转,是否还留有当年的印记?


今天,让我们随着一张张老照片回到过去,感受师大过往的气息,再走一遍她的成长蜕变之路!


▎新区全景图





那时的校园还是一片黄土

但我们的脸上依然充满笑容

因为

我们将亲手建设美丽的校园





如今的师大校园

早已呈恢弘大气之态

如画的风景

向世人展示着她迷人的风采


▎校门




如此简陋的雏形

又有谁能轻易分辨出

这是如今的校门




风云变幻,时光如梭

如今的师大校门

呈环抱之态相拥而立

似在张开双臂欢迎每位学子的到来


▎开学典礼



2002年新生开学典礼


那时的我们

以天地为会场

以清风为乐章

斗志昂扬地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2016年新生开学典礼


如今的我们

身处宽阔大气的体育馆

聆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诲

立志为教师教育

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区图书馆



彼时已颇具雏形的图书馆

即使是在十几年前的条件下

依然是那么雄伟壮观

厉害了我的师大




此时的她

恢弘大气、恬淡静美

清幽的环境与浩瀚的知识储备

都是对学子巨大的吸引力


▎文渊楼




那时

文渊楼前的青松还很低矮

楼前不绝于耳的书声是最美的乐章





此时的文渊

曾经低矮的青松已经长高

更多的绿植相伴它左右

琅琅的书声早已变成了一批批优秀的校友

书写着师大的骄傲


▎文津楼

2002年在建中的文津楼


初入文津楼

你可否为她的曲折和容量所叹服

但又是否想过

当初设计修建她的人花费了多少心思?




如今的文津

褪去了初始灰头灰脸的面容

向世人展示着她独特的魅力

你有被她的独特折服到吗?


▎逸夫科技信息楼




那时的她只有片瓦块砖、钢筋水泥

十多年的风雨磨砺

已然成长为最好的模样




岁月蹉跎,时光流转

阳光下的逸夫楼

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

在这里,一批批优秀的传媒学子正在成长


▎教室



一块黑板,几排桌椅

三尺讲台铸就知识的王国

教室,不再是一个名词

而是我们追梦的地方




整齐的桌椅,窗明几净的环境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无一不在诉说着教学设备的完善

在这里,我们追梦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量


▎体育馆、体育场


在建中的上林体育馆一角




蓝白相间的校服

略显简陋的运动场地

满满的年代气息扑面而来

但那灿烂的的笑容和拼搏的身姿

永远不变





如今

各类体育健身设施和场地齐全

任君挑选

愿你在运动中挥洒青春的汗水


▎宿舍区





我们亲手铲去一堆堆黄土

铸造栖息的家园

摆上心爱的物件

穿梭在崭新的宿舍楼之间

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时光飞逝

宿舍楼的颜值越来越高

绿植环绕

陪伴我们每一个日夜


▎600路公交车





那时候的600路还是双层的

十多年风雨

穿梭于两个校区之间

连接母校情




慢慢地

它从双层变为单层

车内也安装了空调

容量变小了,情感却深了


▎娱乐天地





对于新迁长安校区的学子

学校附近的茅坡村

恐怕就是学习之余唯一的消遣之地了



彼时的“茅坡国际”

如今的”万科广场“

不管是哪里

它们都是师大学子心中里不能抹去的记忆




 校 友 访 谈


新校区从2002年建成开始,一步步走到2016年,学校十四年的巨变可见一斑,对于这一巨变,作为新校区亲历巨变的见证者——当年的在校生,向我们阐述、还原了我师最初的模样。


作为新校区第一批拓荒者,当年那个“矗立”在阳光苑门口的报刊亭,是我们新闻系学生心目中的知识殿堂。每个周四,大家打招呼的方式不再是“进城吗”,而是“帮我在报刊亭捎一份《南方周末》”,小小的报刊亭,是专业素养和新闻理想的象征。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很想问散落在全国各地的2001级新闻人,还记得那句“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吗?我在师大,遥祝曾经的少年!

 @2001级校友  王蓓蓓)


那个时候新校区刚建设好,只有大门左侧的行政楼、一栋教学楼,右边的体育馆、体育场在建,中间只有一条水泥路直接通向阳光苑和我们的宿舍区,也就是现在的兰园竹园梅园。其它地方都是荒草,树还很矮小,几乎没有什么绿化,建筑物也很少。我们当时很喜欢老校区,也很羡慕住在老校区的同学们。因为老校区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离市区比较近,校园里面的绿化比较好,建筑带着怀旧的风格。新校区只有学生寝室比老校区略胜一筹,其它如读书环境、生活环境都是老校区更佳。

 @2003级校友  刘立军)



校友刘立军旧照


2015为刘立军(右一)回母校参加校友会活动


我是2003年来到长安校区开始自己的本科生活。那时是新校区刚建成一年左右,校园比较荒凉,只有几栋楼,道路都是土地,最怕的就是下雨天,你们都很难想象一下雨满地都是黄泥汤,还有蜗牛和蚯蚓满地爬。当时,宿舍楼还经常停水、停电,生活比较艰苦。现在好了,我们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校园建设日益完善。如今我当了辅导员,看着自己带的学生能在设施健全、环境优美的学校里生活学习,很羡慕也很欣慰。希望以后师大在硬件设施完善的同时,也能在为学生服务这方面更加贴心。

(@2003级校友 张荣华)


我们2003级入学的时候,生活区的机房和超市还是板房,计算机房在阳光苑右侧对面,当时澡堂也在那边。那时候出行是双层600,后来多了空调600路,变成了单层。上学时我们把茅坡村叫“茅坡国际”,因为它虽然是个村子,却也五脏俱全——网吧、理发店、超市,还有各种小吃店。那时烤肉才五毛一串。没想到离校多年后真的村子真的成为了“国际”。

(@2003级校友  常佰乐)


老校区像一个公园,新校区更接近于“工地”。600路就在学校门口,想吃玉米围墙外到处都是。希望学校越办越好。

(@2003级校友 邓定荣)



那年,从大唐天坛遗址来到巍巍终南山下

你悄然翻开新的历史画卷,以铿锵的步伐迈向美好未来

如今,你脚踏绿地,头顶蓝天

穿梭在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间

你昂首阔步,你英姿飒爽

你满怀信心的拥抱灿烂明天

当落日的余晖洒落

校园的影子

投射在这片由知识和素养浇灌出的土地上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陕师大的光辉岁月

从中更能展望出一个辉煌的明天

这个明天,太阳升得那么高,照得那么亮!


特别感谢

学校档案馆、白强老师以及王蓓蓓刘立军

邓定荣、常佰乐等校友提供珍贵图片


策划/张莹

编辑/雷茜 丁赛 张莹

资料整理/黄思玥 丁赛 张莹

记者/蔡竹欣

摄影/陈勇琦 张欣  丁赛

责任编辑/张莹

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陕西师大报及网络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