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 ┊ 光明讲坛走进陕师大,张新科开讲《史记》
1月15日,光明讲坛走进陕西师范大学,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新科以“《史记》与中华民族精神塑造”开讲。
张新科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国著名的《史记》研究专家,曾出版《史记与中国文学》、《唐前史传文学研究》、《史记学概论》等。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分别致辞。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刘伟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党怀兴
作为一部史书,《史记》通过独创的编撰体制,第一次把中华民族三千年历史纳入一个巨大而又有系统性的载体之中,这是此前史书所没有的。
《史记》是纪传体著作,以人为核心反映历史的变化,所以,对于民族精神的展现主要是通过各阶层人物来实现,这些人身上有我们民族精神的徽记。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张新科
张新科认为,《史记》中许多人物积极进取、刚强不息、勇于革命,也正是活力的体现。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曾指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张新科分析道,一个民族的大厦需要全民族的人来支撑。而《史记》中大量的优秀人物、脊梁人物,在支撑民族大厦过程中起了中坚作用,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本纪、世家、列传三体各有侧重,从不同的层面展现帝王、贵族、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三体的开篇颇有深意,它们具有共同的思想特征,即以“德”和“义”立意,已经体现出我们民族的价值追求。
《史记》对于民族精神塑造的又一贡献在于,较为真实全面地记载了各民族逐渐融合的过程。通过这个融合过程,也体现了我们民族兼容并包的精神。
《史记》为了展现人物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往往在人物传记中放大某些事件。因为精神不是空洞的,而是通过具体的行为体现出来。
虞舜至孝,禹分九州,勾践卧薪尝胆,商鞅变法强国,蔺相如渑池相会,田单复齐,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晁错削藩,李广治军,张骞通西域,司马迁发愤著书等重大事件,最能表现人物的精神,《史记》也就特别用浓墨重彩去描写。有时则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体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66y8lysn&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现场视频节选(WiFi环境下使用)
《史记》所展现的先秦至汉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经过不断的扬弃、净化,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既要弘扬传统精神,又要呼唤更高层次的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张新科总结道,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空洞的,是由无数个实实在在的个体身上所体现的精神而形成的,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中。在三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河流愈来愈宽,声势愈来愈大,力量愈来愈强。
如果把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比作一个母系统的话,那么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一个子系统。在这些子系统里,有无数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生命在跃动。它的跃动,使整个系统都充满了活力。
注:光明日报 始终秉承“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的理念,担当起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创办于2006年“光明讲坛”聚焦名家学术成就、学术观点,在学术界有着巨大影响。
文章来自于:光明讲坛
微刊发布:每周日晚发布最新一期《微享周刊》,敬请留意微信提醒。
查阅往期:回复对应期号(阿拉伯数字)即可获取相应微刊。如输入数字【148】,将会收到第148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