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命之根|大家谈:师大本科教学
人才培养
是大学最根本、最基础性的职能
是大学得以延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本科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命之根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责任和使命
是大学存在的生命线
按
照教育部审核评估工作的安排,我校审核评估工作于2017年6月启动,计划于2019年10月结束,具体分部署与宣传动员、自评完善、专家入校评估和学校整改四个阶段。按照教育部评估中心的安排,教育部专家组将于2018年4月15日至19日开展入校现场评估。
“
你眼中的本科教学
是什么样子的?
”
今天我们就邀请大家来聊聊
他们从学校领导到学生
覆盖教学、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
来!一起进入“本科教学大家谈”
书记校长说
校党委书记 程光旭
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最基础性的职能,也是大学得以延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本科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命之根。大学教育要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目标是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核心是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剥离了“人才培养”这一根本职能,那么,大学将不能称之为大学。我校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尤其将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办学之基。我们不仅注重构建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培养方案、合理的课程设置,还特别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大学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校长 游旭群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动力。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责任和使命,是大学存在的生命线。建校70余年来,学校始终不忘初心,高举师范教育大旗,服务引领基础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人。面向未来,学校将以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加强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充分彰显教师教育办学特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培育优秀师资,完善加强质量监控,精心实施师范生“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全面推进非师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国家培养一批引领教育发展的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推动国家、民族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优秀公民,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管理者说
教务处处长 李贵安
在大学的五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中,人才培养是根本。在大学的人才培养中,本科是基础、核心。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对被评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检阅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我校全体师生员工要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扎实做好评估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同时,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
党委学工部(学生处)部(处)长 刘少锋
学风建设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评估审核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生处始终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从晨读早操和晚自习抓起,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做起,大力弘扬“抱道不曲 拥书自雄”的优良学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是对我校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对学风建设成效的一次大督查和大检阅。希望广大学工干部和学生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本次“大考”中来,作一个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与学校同成长、共进步。
人事处处长 李磊
学校人事处的工作理念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综合改革为动力,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教师队伍,为本科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学校师德师风持续优化,教学名师、师德楷模不断涌现;职前职中培训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岗前培训、教学能力培训等形式助力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升;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持续完善,实行教师分类评价,课堂教学关口前移,加大教学权重;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外籍专业教师队伍持续壮大,为开设双语课程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撑,学生视野不断开阔。
学科建设处处长 姚若侠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其质量与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双一流”背景下的学科建设,通过实施《陕西师范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规划(2014-2024年)》,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实施《陕西师范大学交叉学科培育计划》《陕西师范大学学位点动态调整办法》及优势和特色学科的建设,促进本科专业的调整与优化;通过国家、省、以及学校三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交叉学科等学科平台,为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支撑。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处长 郭建中
学校实验室建设的宗旨是: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实训平台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以各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为核心,服务我校文理工科综合学科的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创新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数字音乐琴房、大型仪器共享共用平台;开展科研项目转化为实验实训项目,本科高年级进入科研实验室的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创新建设了文科类实验实训平台和实验教学体系;完善精细化实验室安全体系,实行安全准入制度、实验耗材药品全程管理机制,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操作规范;逐步建立了高水平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平台,形成了资源配置合理、功能结构完善、管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及管理机制,成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对于促进学校发展,保障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财务处处长 刘继波
学校财务工作紧紧围绕“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标,全面服务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在办学经费体量小、对财政拨款依赖程度高、自筹能力弱的情况下,不断改进预算管理方式方法,优化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财务资源;优先保障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地持续加大对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尊重教学规律,放管结合,扩大经费使用单位自主权,全面推行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学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图书馆馆长 李永明
近年来,图书馆购买了面向本科生教学的电子教参数据库以及众多的素质教育类数据库;针对本科生开设信息素养培训课程,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举办毕业季、读书节等阅读推广活动,以多种形式为学校的本科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17年全年开放342天,累计到馆188万人次,其中本科生到馆人次134万人次,占总到馆人次的71%,图书馆已经成为本科生最重要的第二课堂和学习交流中心。
后勤第一集团总经理 路正社
本着“师生至上 服务第一”的宗旨,集团通过提升整体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为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支撑。饮食方面实行智慧化科学化餐饮管理,提升吃在师大美誉度;物业方面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流程,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美丽、整洁校园,让美在师大、学在师大的特色更加鲜明;通勤车方面满足师生的乘车需求,保证车辆安全平稳运行,让绿色校车成为彰显师大凝聚力的流动风景线;服务育人方面,持续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让后勤成为学在师大的广阔载体;生活服务方面,进一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让幸福在师大成为广大师生的切身感受。
师说
体育学院教授 田振军
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底色,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重视本科教育必须内化到大学的骨髓,包括管理体制机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本科教学的“细胞”就是课堂教学,教育有思想、课堂有文化、教学有方法、心中有大爱,我认为是站稳讲台的关键。一流大学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前沿;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更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王双怀
本科教学是大学教师的重要工作。从事这项工作要记住“正、高、精、勤”四个字。“正”就是为人正派,师德高尚,能够以模范的言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高”就是学识渊博,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够很好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精”就是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学技能,循序善诱,诲人不倦。“勤”就是要勤奋工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记住这四个字,把教书育人放在心上,持之以恒,就会在本科教学中做出一定的成绩。
学院说
心理学院党委书记 李录志
心理学院现开设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均为非师范专业。学院一向以人才培养为学院发展之根本,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本科专业建设、办学条件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是:夯实基础,特色发展、优势发展,突出实践与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型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相统一;以研究型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 王小明
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计算机科学学院继续坚持“科研引领教学的特色研究型学院建设”阶段性目标不动摇,抓住“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根本不放松,深入理解和切实践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学”,凝练人才培养特色,发现人才培养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高水平科学研究引领高质量本科教学的新机制,创新计算机教学法和智慧学习模式,思政教育和专业培养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系统创新能力,构建学生探索未知和创新未来的高尚情操、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
国际商学院院长 雷宏振
学院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第一要务,谨遵“天道酬勤”的院训,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胸怀宽广、富于创新、热爱生活、具有国际视野、受人尊敬的优秀人才”,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插上翅膀。
我们要塑造优秀的专业人才,使其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思维和企业家精神,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素质,能够科学管理时间、友情、快乐等各种资源,通过努力学习和辛勤付出形成优质的能力,依靠能力获得自信,通过学习和探索使生活变得丰富,并从中获得快乐。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屈桃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勤勉、敏学、图新”的学风建设理念, 加强了顶层设计,通过健全规章制度,以机制立学风;启动了“初心诵”马列经典诵读工程、外语提升工程、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以实践促学风;组织了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 开展了“优秀班集体建设”和“学习型宿舍”等创建活动,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以模范带学风, 有效促进优良学风形成。在新的历史进程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将牢固树立“学科自信、学术自信、专业自信、课程自信”,以学校发展全局的站位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与积极向上的求学态度推动学院健康持续发展。
教育学院副院长 龙宝新
本科教学是大学品位的象征,是卓越人才培养工程的基石。高品质本科教学是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堂教学与高质量创业就业的三位一体,是由理念引领、创新驱动、质量监控三块砖石筑就而成的精品教育建筑。本科是高等教育之芯,固本强心、扎稳脚跟方能成就大学的辉煌,轻视本科、舍本求末、缘木求鱼是大学败落的不归之路;教学是高等教育之魂,是大学生命体的干细胞,是一切大学事业,包括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蓬勃发展的扛鼎链环。愿高水平本科教学撑起师大人建设“双一流”的梦想!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刘全国
外国语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秉持“明德知行、博识穷理、兼容并蓄、会通中西”的培养理念,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精准发力,通过实行教学委员会委员——学院领导——系部主任三级听课看课制度,建设本硕联动、教研互补的外国语言文学课程群与教学团队,推行海外带薪专业实习与教育实习项目,强化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跟踪和管理等措施,有效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联动与互补,构建多方联动育人的机制,成效显著。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 周红军
数学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也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经多年办学实践、积淀与发展,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形成了办学定位准确、专业布局合理、理念清晰、目标明确、模式先进的本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先行”的指导思想,从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经费投入、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制度保障、奖励激励等方面多措并举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院师生教风学风正,育人成才环境佳,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有效支撑了学校的战略转型和人才培养。学院也将以本次教学评估为契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曹宇巍
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高校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注重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内涵建设。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工作一直以学风建设为重点,按照全程关注学风、全员参与学风、制度规范学风、竞赛培育学风的工作思路,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业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讲课比赛、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研究的方式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基础。
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一喆
人才培养质量是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重要评价指标。体育学院依照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根据三个本科专业各自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其共性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区别在于,体育教育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未来教育家;运动训练专业培养从事运动训练、竞技运动管理、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教育(创新实验)专业培养从事体育学研究、管理、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体院学工人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要与专业教师共同肩负起学院人才培养的责任。
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 范玮熠
音乐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将“以学生为本”为宗旨,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培养综合素质,深入推进学院学风建设。在学生工作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入手,紧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品格塑造;以第二课堂为辅助,搭建志愿服务、学术创新和艺术实践平台;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全员参与,精准开展就业指导帮扶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说
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郎文洁
师大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环境,让我们在本科学习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视野拓展培养上,学校提供大量的交换学习机会,我先后到台湾、丹麦学习交流。在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培养上,各类学生组织百花齐放,立足于专业特色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在我们文学院有秦风诗社、砚友书画社,文苑学子发挥所长,积极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师大教会我们德行为先,学识为基。每一名师大学子都心存理想,脚踏实地,展现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本科生 上官令西
面对大学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师大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优良的学风一直影响着我。如今我已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的保研资格,这不乏在四年中我们班级良好的学风,更离不开我们宿舍优良的学习氛围。在我们四人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两名同学保研成功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同样不论将来走在哪里,师大的学风都会一直激励我追求真理,探求真知。我们新闻人所秉承的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精神,也激励师大传媒学子心系社会,勇于担当。作为师范大学的学生,学校秉承的身正为师、行为师范的风骨更是同样感染了作为非师范艺术生的我,在未来道路上更要学艺先做人,立身先立德。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 黄义妨
学风是我成长路上的指示灯。一直以来,我都把学风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抱道不曲 拥书自雄”,学风让我懂得做人就堂堂正正,恪守正道,独立自由,勇于担当;做学问就严谨求实,深入研究,勇攀高峰,自成一家。每当我学习迷惘或者失去动力时,我都会到图书馆前的学风石去寻找内心的方向,然后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要深刻钻研,增长学识,在学业上“拥书自雄”。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本科生 夏薇
大学三年,师大给予了我成长的无数机遇与前行的无限可能。优秀的教师团队、精细的培养计划使我得以打下坚实的学业基础,丰富的学术资源、多样的交流机会让我有勇气去看更大的世界,更遥远的风景,让我在外交流之时也能拥有十足的底气和自信。师大之大,在于云集的大师,在于兼容并包的大气,在于深厚积淀的大雅,在于助力师生成长的大平台,更在于对每一个师大人小梦想的大尊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 翟烨铭
刚进入师大,就被她浓厚的学习氛围所感染。好学善思,独立自主是我对师大学风的理解,“抱道不曲 拥书自雄”激励我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更要有自由探索的精神。除了平时课程的学习,我乐于在书中发现问题并去努力解决,也喜欢尝试探索,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技能。晨读,晚自习等学风建设活动监督我保持学习的好习惯;学院为我安排的导师不仅关心我的学习,更关注我的生活规划,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探索让我坚定了未来的道路,我会一直努力,为我的人生交付满意的答卷。
编辑/ 刘书芳 王怡宁
封面图/ 闫鑫
责任编辑/ 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