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西部红烛精神”,助力脱贫攻坚,陕师大在行动!
今天是第六个“全国扶贫日”、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今天,教育部“扶贫日”专题网站以“陕西师范大学:大力弘扬“西部红烛精神”, 擎起云南景谷教育帮扶一面旗”为题报道了我校在景谷县教育扶贫典型经验。这也是教育部“扶贫日”专题网站连续第四年报道我校扶贫工作经验和案例。
2012年以来,我校根据教育部、陕西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工委的安排部署,分别承担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双百工程”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和咸阳市三原县、“同心追赶超越、助力脱贫攻坚”旬邑县和“驻村联户”岚皋县四季镇天坪村的扶贫工作任务。
学校以基础教育帮扶为龙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基层党政干部培训、民生条件改善、爱心捐赠等形式为辅助措施的“1+2+X”扶贫模式,统筹校内资源,发挥学校优势,积极推动落实扶贫任务,在帮扶县当地和帮扶村开展了大量工作,极大提高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自承担扶贫工作以来,学校党委和行政立足高校“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按照教育部党组的要求,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以扶智提智为先导、以阻断贫根为目标、以科教帮扶为抓手、以人才优势为保障的“四位一体”整体工作思路。
学校党政领导三十余次深入帮扶地区镇村一线,亲力亲为,大力推进;挂职干部扎根基层,甘于奉献;校内38个部门、学院、附属单位、合作办学单位900余名师生热情参与到学校扶贫工作中来。
作为地处西部的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我校积极发挥自身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教育扶贫看作是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的重要任务,聚焦县域基础教育发展提质,打出了送教到县、跟岗培训、支教实习、社会实践、教育捐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扶贫“组合拳”。
2019年,景谷县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可喜佳绩,多项数据取得历史性突破,创下历史性佳绩。全县一本上线人数36人,完成市级下达任务数13人的361.1%,创景谷恢复高考以来的最好成绩。600分以上3人,全部来自于“景谷班”;本科上线人数223人,比2018年增加了119人。
学校还将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与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紧密结合,深入开展贫困县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提炼地方历史文化精髓,形成文化扶贫代表性系列成果,以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促进扶贫与扶志的深度融合。央广新闻:陕师大文化扶贫重大成果巴山非遗小镇乡愁馆开馆
七年多时间,学校在云南省开展优质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良种选育与资源培育、林下生物药仿野生种植技术研究等工作,建成3个省市级科技专家服务站;共扶持当地企业建立药材示范种植基地6个,规模达一万余亩,年均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一千余亩,种植产业规模效益约十亿元;扶持了普洱、西双版纳、保山等地医药企业提供优质药材种苗给老百姓,辐射带动近千余户老百姓种植药材,户均年增收过万元,做到了真正的产业造血,精准滴灌。科技报国 奉献西部 | 把科技成果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校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专家严艳、王晓峰两个专家团队相继为景谷县和岚皋县制定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报告。
学校充分调动校内各学院、学科、教师、学生参与扶贫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陕西师大人的身影成为了帮扶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陕师大结对帮扶岚皋县:打造陕西首个非遗文旅小镇(杨家院子)
学校持续关注帮扶地区的基础教育和民生问题,多方筹措,连年向当地学校、贫困村捐赠资金、物资累计200多万元。
学校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教育工委关于消费扶贫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845”消费扶贫模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农产品进校园直通车”消费扶贫系列活动,让岚皋县的土蜂蜜、豆腐乳、牛肉酱、神仙树叶系列产品成为了教职工的年节福利品,走进了学校商超内的扶贫专柜,让三原县的蔬菜、面粉走上了学校师生的餐桌,走进了后勤集团的食堂厨房。
长期以来,我校在扶贫县的工作都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帮扶地区的广泛肯定。
2019年10月15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来校调研,现场翻看了我校扶贫工作部分成果,并不住点头称赞。
学校连续四年(2015-2018)获得陕西省“驻村联户”年度考核优秀等次,2018年“扶贫日”荣获“陕西省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受表彰的全省10所高校之一),2019年“扶贫日”荣获“2018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帮扶单位”。
云南省教育厅于2017年和2019年分别向学校发来感谢信。
景谷县、岚皋县当地镇村向学校送来锦旗。
岚皋县县委县政府、岚皋县四季镇人民政府向学校发来感谢信。
学校的扶贫工作还得到了二十余家中省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
2018年11月,《云南日报》以《夯实基础教育 推进精准扶贫——陕西师大用心用情定点帮扶景谷县》报道了学校在景谷县的教育扶贫工作。
2019年7月14日,《普洱日报》在第3版以“擎起教育帮扶‘1’面旗”为题,通版报道了我校以“双向交流机制”为特色的教育扶贫模式,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书写了教育脱贫攻坚的“高校样本”,为中国脱贫攻坚提供了高校智慧和高校经验。
2019年8月2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教育脱贫攻坚进行时”栏目,以“‘既满足了舌尖上的需求又扶了贫’——陕师大七年‘农校对接’实现精准扶贫”为题,对我校将后勤需求转化为贫困地区产业和劳动力输出优势,通过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直供、校园“精准扶贫专柜”和饮食“精准扶贫档口”等措施,带动全省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进而实现稳定脱贫进行了报道。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围绕基础教育“扶智”、文化挖掘“扶志”、特殊教育“培智”、产业培训“育智”的“四位一体”大教育战略思路,拓展合作空间、丰富合作形式,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与国家重大战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大力弘扬“西部红烛精神”,为帮扶县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书写校县跨区域协作发展的奋进之笔。
微尚工作室
编辑/ 陈恬 刘书芳
责任编辑/ 张莹
内容来源于科技处
投稿邮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大家都在看
红梅赞!陕西省第七届校园艺术节在师大开幕!大型民族歌剧《江姐》上演!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来陕师大调研
亲爱的陕师大:75岁生日快乐!一起走过师大时光,在线生成你的师大印迹!
75周年校庆倒计时1天!师大人专属表情包上线,期待已久的定制款戒指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