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挑战青春!师大学子用爱和智慧守护儿童美好的明天

微尚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2024-03-31




青春华章 谱写未来

今年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项目

荣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

实现我校在该项大赛上特等奖零的突破

让我们走近这群师大学子

一起了解他们的故事







用爱和智慧守护儿童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一起吹响防‘微’杜渐的口哨,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话音一落,时间刚到。10月29日,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场,李楠茜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防“微”杜渐:儿童塑料喂养器具的微塑料摄入风险及对策——基于12168户育儿家庭及关键群体的调查》项目团队进行答辩陈述。5分钟,1207字的陈述稿,李楠茜把握得分秒不差。
第二天,结果出炉,团队的名字出现在特等奖名单中。“大家兴奋地跳起来,将近两年的付出和努力,终于尘埃落定!”项目团队成员张皓然久久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这是我校学子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得的最高成绩,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

团队成员在国赛作品展区现场


经春历冬,打稳地基

2022年3月,乍暖还寒,希望和春意一起在师大校园萌动。一条“在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存在”的新闻,迅速引起了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王艳华副教授的关注。同时被吸引的,还有学院的几名本科生。

“奶瓶、奶嘴、吸管杯等塑料喂养器具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婴幼儿的微塑料摄入量”“要发挥我们的特长,将自然科学视角融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初春的寒意挡不住团队的热情。初次“挑战杯”选题会上,经过热烈的头脑风暴和充分的借鉴学习,他们对选题一拍即合——“儿童塑料喂养器具的微塑料摄入风险及对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另一半的路仍然道阻且长。确定选题后,团队成员们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第一步——社会调查。历时半年,团队整理出30余万字的访谈记录。“前期调研和访谈是后期实验的基础,需要花时间和耐心一点一点做。”回忆起打地基的漫长过程,团队成员杨硕不止一次这样感叹道。

团队成员入户开展调研

项目进展紧锣密鼓,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团队成员们就扎进了科学实验。在王艳华的指导下,团队首先明晰了实验思路。选取硅橡胶、PP、PPSU三种塑料材质的奶瓶,将其投入沸水蒸煮,模拟塑料奶瓶使用1、2、3、6和12个月的使用状态,将器具脱落下来的微塑料颗粒抽滤到直径为2.5cm的圆形滤膜上,用显微镜为每张滤膜分区域拍摄40张照片,最后统计出滤膜上微塑料的丰度。
当时团队中低年级的学生没有实验基础,突然要独立完成实验,有太多东西要学。“我们只能‘笨鸟’勤飞,从早上天还没亮,到晚上11点实验室锁门,就连吃饭都是轮流去,要保证实验进程不中断。”回忆起实验过程,团队成员何倩瑶记忆犹新。就这样,到三月底,5000余次喂养器具老化实验全部完成。

团队成员进行项目实验
与此同时进行的数据统计,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学习Image J、SPSS等统计和绘图工具,就花了不少功夫。“那时候我走到哪儿都要带上电脑,不断看视频、请教老师,一点点解锁新技能。照片中的塑料颗粒只能靠肉眼一个个数出来,必须全神贯注,不能分心。”那段时间,在雁塔校区图书馆,经常可以看到团队成员杨硕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盯着电脑屏幕,不时揉揉眼睛的身影。

百锤千炼,披荆斩棘

夜色沉沉,热闹的校园归于平静。但长安校区文汇楼B段104会议室依旧传出热烈的讨论声。“104会议室几乎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大家一有时间就聚在这里,一遍又一遍修改项目报告、展示PPT和陈述稿,一遍又一遍论证项目的科学性、设想答辩现场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张皓然回忆。

从三月校赛,到五月省赛,再到九月收到进入国赛路演的通知。团队闯过的每一关,似乎都是在给最后一次“大考”蓄力。十月,国赛近在眼前,这是团队迎接的最后一役。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给项目成果高效“催产”?团队想出的办法是——接力。王艳华习惯早睡早起,学生则大多习惯晚睡,利用作息时间差,师生们昼夜接力,为修改和打磨项目报告和材料挤出更多的时间。就这样,老师和同学们连轴转了快两周,终于赶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了满意的材料。

“越到最后,越要静下心来把细节都做到无可挑剔,不留遗憾。”王艳华经常这样鼓励学生。文本的标题、措辞、标点符号,PPT的图片、色彩、动画效果,附件材料的详略、排序、逻辑结构,以及答辩的语速、音调、仪态神情……每一环都琐碎,每一环也都必不可少,需要精雕细琢。
时光匆匆过,片刻不停留。在匆忙的备战环节,团队中分赴各省参加教育实习的大四年级公费师范生张蓓、段雪妮、贺菲、任嘉琪,在忙碌的实习工作之余,也会时常发来信息关心大赛的准备情况。在学校的低年级成员们,则接力挑起了重担。启程去国赛现场之前,杨硕细数着一路走来的一步一个脚印,发现昔日的艰辛已经变成了今日迎战的勇气。

厚积薄发,云开月明

金秋的贵阳钟灵毓秀,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贵州大学举办。从西安去贵阳的高铁上,7个多小时的时间里,5分钟的答辩陈述内容,李楠茜练习了不下30遍。其他成员则各司其职,有人充当答辩评委提出难题,有人就同伴提出的问题查文献、想对策、组织回答方案。“老师和学生们一起不厌其烦地反复问答,提问能想到的问题,讲解关注到的细节,同学们会有很多深入的思考,也会有新问题和新思路,在不断的质疑和探索中逐渐提高。”王艳华说,“孩子们体验过不遗余力去追逐梦想的过程,就已经成功地挑战自我,领悟到了‘挑战杯’的意义。

10月29日,张皓然和李楠茜赶赴国赛答辩现场。答辩场上,李楠茜的陈述自信从容,五分钟的答辩时间被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地用到极致;两人不仅回答得诚恳切要,还以机敏的应变能力很好地回应了预料之外的问题。

团队成员在国赛作品展区现场
“参加‘挑战杯’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就像爬山,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登上山顶回过头来看,会发现很有成就感。”团队成员张蓓说。而比起荣获特等奖,更让团队成员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被多个省份的47家相关单位认可。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青蓝携手,薪火相传。回到学校,校园里硕果盈枝,他们成长的行囊里也装满了沉甸甸的收获。

经纬天地 知行合一
登高自卑 陟遐自迩
无数的努力终将结出累累硕果
勇敢逐梦 未来可期

微尚工作室

文/ 周健 许黄一佳 王怡帆 吴与

编辑/ 刘书芳 呼轶丹 南雨笛

责任编辑/ 贾 举

审核/ 石 萍


投稿邮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大家都在看




陕西师范大学,2项入选!

今天,国家宪法日!

期待你的加入!陕西师范大学公开招聘20人

共商共享,深化中俄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这场论坛在陕师大举办

心动!超美的师大壁纸送给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