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生的书房|胡安顺先生和他的书斋

微尚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5-12

胡安顺老师在《小园赋》中写道:“乔迁之春,吾遍种菊花于门前,三秋九月,菊香袭屋,因名吾居曰‘菊香斋’,使书香与菊香相应。”他的书房后面曾经种过一片菊花,秋天来时书香与菊香相映,从此他的书房就叫“菊香斋”。本期“先生的书房”我们一起走进胡老师的“菊香斋”。


文  /  支丽蓉

记者 /  韩星媛

摄影 / 常宇波




书房主人


胡安顺,陕西商洛市人,1981年考取东北师大汉语史硕士研究生,师从李葆瑞先生专攻汉语音韵学,同时问学于孙常叙先生。1984年毕业,分配到陕西师大中文系任教至今。1987年参加由北京大学、北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等单位举办的古汉语高级讲习班。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和《春秋左传》的教学研究工作。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任古汉语教研室主任,1998年晋升教授,2003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及博士后合作导师。先后主持教育部重点教改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精品课程、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精品课程等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诗作散文百余首(篇),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获全国古籍整理优秀成果奖、陕西省政府教学、科研奖、省教育厅科研奖、优秀教材奖以及其他荣誉奖10余项。赴港、澳、台、韩国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学术交流多次。个人小传收入《陕西师大学人录》、《中国当代古籍整理学者名录》、《商洛人》等书。



先生的书房


1992年在老房子的一层,门口有一块地,老师自己在地里种了一片菊花,秋天来时书香与菊香相映,因此书房取名为“菊香斋”。老师在《小园赋》里写到:“辛未冬。我于两室楼粉的新居一套,选在一层。人多好高,吾则爱低。楼之南有空地一片,将建为花园,命名者未及名其名,吾姑名之曰‘未名园’,以与北大之‘未名湖’相应,吾之居楼中而偏左,虽在一层,门前并无遮挡,寒冬腊月,暖阳依然当户。乔迁之春,吾遍种菊花于门前,三秋九月,菊香袭屋,因名吾居曰‘菊香斋’,使书香与菊香相应。是后吾又于门之南顺东西向杂植月季与冬青,于门之两侧南北分向栽绿竹与紫藤,虽无藩篱,小园已成,遂名此园曰‘菊香园’,使园名与斋名相应。”



胡老师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和《春秋左传》的教学研究工作,所以他的书主要以语言学和历史为主,比如十三经、二十四史等等都是成套大部头的书,在胡老师的书房里,这样的古籍随处可见。学富五车是指人学识渊博,胡老师的书估计五辆车是拉不完的。除了这些,老师还有一些哲学、马列方面的书。书大部分是老师自己买的,还有同事之间的相互赠书,杂志社编辑、友人、学生等从外地寄来的书。


读书有方


胡老师在他的文章《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辉》里写道:“在当今这个时代,要想潜心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有许多干扰,诸如网络干扰,手机干扰,电视干扰,就业干扰,情感干扰,交游干扰、填表干扰等等,真正用于读书的时间很少。作为研究生,应尽量排除各种干扰,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读书和研究中去。可以这么说,学习成绩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干扰的能力。《孟子•告子上》有一则弈秋诲人学弈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弈作为一种技术,是小技术,但若受到干扰,不专心致志,尚不得精通其道,研究生面对的是专业理论学习,而今干扰又远多于援弓射鸿,所以如果没有一点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精神,没有司马迁“绝宾客之知”的决心,要想顺利完成学业,进而达到出类拔萃,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本科生,胡老师对2011级中文基地班有如下寄语:

“夫见有详略之分,粗细之别,各兼优劣,不可不察。详细者穷其枝叶,大小无遗;粗略者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穷其枝叶固然最能得意,然事事如此,时岂足用?走马观花虽不能尽知花之细微,然毕竟亲临其境矣,既见花之形色矣,此与毫无所见者相较何如?若以就食喻之,粗略者如食之不精,抑或食不果腹,虽然,其与食未及齿者相较何如?学问之道与游览、就食之道同,比如浏览《诗经》一过与从未涉阅甚或不知《诗经》为何物者相较何如?虽愚者不辨自明。五柳先生云:‘好读书,不求甚解。’书山学海,非好读不足以致其博,非甚解不足以求其精,然生命有涯,欲两全其美,鱼熊得兼,难矣。故知书不必卷卷精读,而不可不翻阅之,不可不浏览之。正如天下之山水,虽不必逢山必穷其高,遇水必探其深,而人皆欲亲身参观之,游览之,岂能唯观舆图画作于华屋、徒听描绘介绍于厅堂乎?”


胡老师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需要阅读的书籍太多,而时间又很有限,所以必须把博涉和精读结合起来。有些书必须精读,有些书则只做到浏览即可。二者都很重要,必须兼顾,不可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


乐在其中


《小园赋》里就记载了胡老师的书房之乐:“春日载阳,园中落花与啼鸟乱飞;秋叶风清,斋前白菊共明月一色。盛夏听蝉鸣,声声皆成韵;隆冬赏雪落,片片尽入诗。伏案之暇,吾或独步园中,仰观宇宙天地之大,俯察四时变化之异,静思万物盛衰之理。或与棋友夹案而奕,运筹于心中,攻守于纸上,胜败不计,荣辱不论,来去随意。或与学朋坐而论道,海阔天空,既玄且微,明知于时无补,但求通其旨,得其趣。”


除了做学问,胡老师的书法和做文章的功夫同样为人乐道。1999年应陕西省海外联谊会之邀参与了黄帝陵立澳门回归纪念碑碑文的撰写工作,2001年至2006年连续多年为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撰写对联或祭文,2004年应长春国信投资集团之邀撰写《长影世纪村记》一文,同年应咸阳市政府之邀撰写《咸阳湖记》,应华夏首届梨园文化论坛组委会之邀撰写《梨园弟子祭祖文》,2009年应西安市政府之邀撰写《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记》,2010、2011连续两年应陕西省黄帝陵基金会之邀为重阳节陕西台湾共祭轩辕黄帝撰写祭文,其中《长影世纪村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记》《崇文宝塔赋》等文分别被刻碑立于长春、西安长安区、泾河新城等地,参与起草碑文的《澳门回归纪念碑》立于黄帝陵。老师所写的诗文、对联,注重形象、气势、神韵和字词锤炼,构思巧妙而严守规矩,咏史诗刻意突出历史的厚重感。


人常说字如其人,胡老师的书法“养乾坤正气,法汉魏文章”,有柳公权的苍劲有力,瘦骨遒劲,亦具王羲之的流畅自然,透着含蓄和委婉。黑白淡墨间,枯润相宜,干湿有度,在圆润与遒劲美中透出一种力量,也许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寄语



“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辉”,要多读书,有空闲时间就读书。还要勤于动笔,第一次写文章写不出来没关系,写出个草稿,然后不断修改,将来文章就会越来越好。最主要的是阅读,有些书暂时看不明白没关系,先读先看完,以后就会慢慢理解。


部分资料摘自《商洛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