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研究 · 全文推送】 王馗 | 极知造物欲其成——2020年度中国戏曲创作综述
极知造物欲其成
——2020年度中国戏曲创作综述
王馗
摘要:2020年,“网络”“线上”“云端”成为戏曲界寻求行业突破的热点空间,这也是在面对人类突发公共疫情时,戏曲界探索艺术发展新空间而形成的年度创作热点。在2020年戏曲年度工作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戏曲界重视:一是广东戏曲创作中立足本土艺术主创人才培养、立足基层进行创作的“梅州现象”,成为戏曲成长繁荣的典型个案;一是在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居于领军位置的罗周,以其创作为中心的“罗周现象”凸显出了优秀剧作家主导舞台创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展现了创作机制在当代舞台艺术创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2020年度全国的戏曲创作整体上强化了主题创作对于时代政策的紧密回应,同时也涌现出了在跨区域演出中具有良好口碑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戏曲创作综述;2020年度;“云端”戏曲;“梅州现象”;“罗周现象”
作者简介: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受疫情影响,中国众多行业都经历了上半年工作暂停暂缓、下半年工作密集繁忙的状态。在工作暂停暂缓时,中国戏曲传统的节令民俗演出因疫情被中断,戏曲界的演出和创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挫折,但同时也更加迫切地面对进入新媒体传播的发展机遇;在工作密集繁忙时,戏曲界积极地投入创作演出,用艺术作品回应社会关切,顺利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积极拓展戏曲发展的可能空间。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戏曲学院建院70周年,给戏曲界郭汉城、杜近芳、尚长荣、马金凤、蔡正仁、刘秀荣等艺术家回信,对中国戏曲教育薪火相传给予高度评价,并且提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并希望中国戏曲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回信强调的“艺术真谛”“从艺初心”正是中国戏曲千百年来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也是戏曲持续发展之“正”,更是以“人”为核心的戏曲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年度戏曲界所有的工作,都彰显着戏曲“人”对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积极努力。
一、热点关注
现代京剧《许云峰》
总之,关于“云端”“线上”“网络”的戏曲演出和传播,是一个建设性的实践命题。即如吴乃顾《“云端戏曲”:探索、机遇,还是挑战》在综述全国剧院团体的众多“云端”个案时,提道:“在线”不等于“在现场”,“云上”也不是简单复制的“线下”舞台,应该探索戏曲发展的“云端新常态”[8],显然从“试水阶段”到戏曲真正拥有属于戏曲个性的“云端”生态,是需要更多的付出和智慧的。特别是在“后疫情”状态下,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戏曲不可缺少的“市场”[9],对于戏曲而言,这显然是必需的。
二、经验与现象
客家山歌剧《白鹭村》
(图片由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提供)
梅州山歌剧剧作家林文祥
(照片由本人提供)
和各省戏剧创作机构一样,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以不同的艺术样式来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年创作抗疫大戏7部、小戏8部以及戏歌10余首,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对23部优秀剧目进行公益展演,部分作品播放量高达4.2万人次;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抗疫题材戏曲的全国征稿活动,收到各类作品近百件。在这些应对时事政策的作品中,昆剧《眷江城》在全国同类题材创作中脱颖而出,成为极具艺术性的力作。该创作院的创作人员将创作扩展到多元的题材领域,全年创作首演越剧《凤凰台》、京剧《眷江城》、昆剧《眷江城》、锡剧《追花》《泰伯》、昆剧《世说新语·谢公故事》等多部作品,由创作院青年创作者完成的京剧《梦中的婚礼》、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婺剧《无名》、戏曲现代戏《雪枫卖马》、昆剧现代戏《一世方舟》、戏曲《江汉情》《翠柏之下》《生命日记》等作品,在北京、天津、上海、陕西、深圳、西昌等地区的剧作评选中获得多个奖项。除了剧本创作之外,该创作院还组织了2020年江苏省戏剧文学剧本评选和线上点评交流会,在72部作品中评出18部各类题材的作品获奖;组织了2020年江苏新剧本征选活动,共选出5部作品、5部大纲,通过专家点评的指导形式来提高青年作者的创作水平;此外,组织江苏省中青年编剧剧本(大纲)改稿提高会,对12位青年作者的创作进行点评授课,有针对性地提高全省编剧队伍的创作质量。该创作院采用云课堂形式,推进第十一届(2020年度)江苏戏剧讲坛活动,并开展《〈缀白裘〉戏曲编剧法研究》(BRA2020028)项目的线上讲座,为全国戏剧研究者、编剧讲解古典戏曲编剧技法。除了通过这些重点工作进一步促进精品创作;他们还进行了创作院“四大平台”的建设,即创作评选平台、剧本辅导平台、新媒体技术平台、剧本发表平台建设,在其辐射力下,不仅江苏戏剧文学创作力量得以有效整合,青年后备力量得以培养,而且平台的影响力也扩展到全国。
青年剧作家罗周
(照片由本人提供)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罗周不仅仅为剧院团提供优秀的剧本,同时也深度参与相关院团的创作风格的打造。例如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在2005年院团改制之后,其第四代青年团队成为昆剧院的创作主力,从2016年的《醉心花》开始,罗周为昆剧院的施夏明、单雯等新一代名家量身打造,相继创作了6部作品,2020年施夏明担纲主演的4部大戏《眷江城》《梅兰芳·当年梅郎》《世说新语》《浮生六记》,都出自罗周之笔。这4部作品题材各异,但都以鲜明的昆剧古典文学个性,显示出极具当代审美的现代品质。在这些创作中,罗周与江苏省昆剧院的青年艺术家群体,以及作为艺术顾问的石小梅、张弘两位老师,形成了在中国当前戏曲创作中十分难得的创作团队,并建立了自己的创作机制,以文学与表演、传承与创新、古典与现代交互推进、相得益彰的团体创作方式,保证昆剧文化品格的当代彰显。这种稳定的机制为戏曲实现创作的良性循环和有效的代际传承、为观众打造优秀的艺术明星,提供了具有“省昆”个性的创作经验,也对罗周“新古典”昆剧的创造做出了成功的回应。
昆剧《世说新语·驴鸣》
曾经在全国各省、市、县普遍存在的“剧目工作室”,给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学保障。但是在不断的体制改革中,这一创作机制也难被普遍延续,而当前戏曲院团的编剧队伍普遍面临萎缩的局面,无疑让戏曲创作更容易失去稳定的剧本基础。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的工作业绩,凸显了创作机制在当代舞台艺术创作中不可忽略的价值,特别是在戏剧界不断地感慨“剧本荒”“人才荒”的情况下,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2020年度的工作业绩为突破戏曲人才瓶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而在创作院居于领军位置的罗周,以其创作为中心的“罗周现象”凸显出了优秀剧作家主导舞台创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20年度的艺术现象还比较突出地体现在上海舞台艺术创作的“一团一策”所引出的创作现象上。该现象为,上海文化主管部门推动一戏一格、一剧一品、一团一策的发展路径,为上海剧种的代表性院团寻找自具规律的艺术道路创造条件。该现象曾经在2017年度戏曲发展研究报告中被格外关注,不再赘述。
三、活动导向与戏曲创作
而在2020年度最引起广泛关注和参与的,则是“百年百部”重点作品的推荐遴选。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办艺发〔2020〕78号)以及最终作品名单,“百年百部”重点作品包括100部“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其中戏曲作品29部)、100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其中戏曲作品45部)、100部“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其中戏曲作品24部)。三个名单中,传统精品复排计划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整理创作的传统经典剧目,同时也包括近年来在国家舞台艺术展演平台上新创作演出和获奖剧目;另外两个名单中的则在近年新创作成果之外,也包括2021年之前准备投排的作品。各省、市在申报“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时,对于“百年百部”的理解,更多地贴近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特殊节点,因此,三个名单中近百部戏曲作品整体上呈现出对于建党百年现实题材的艺术回应,这将成为2021年戏曲艺术展演的整体风貌。
2020年度全国的戏曲创作整体上强化了主题创作对于时代政策的紧密回应,在国家舞台艺术的多个展示平台上,基本上都能够看到抗疫主题、脱贫攻坚主题、建党百年主题、决胜全面小康主题、乡村振兴主题等等相关的剧目。需要指出的是,主题创作往往限于政策时限,在艺术上还存在更大的提升空间,而在思想主题的表达上则容易流于简单直接,尤其是积累打磨的时间有限,在观众中的接受度亦显得有限。2020年度也涌现出了在跨区域演出中具有良好口碑的优秀作品。
昆剧《眷江城》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作演出的昆剧《眷江城》,是众多抗疫题材作品中最为成功的一部。该剧以普通人的视野透视抗疫工作中的牺牲、付出以及温情,通过普通人的“瞒”,将走上抗疫战场的医生、奋战在抗疫报道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为抗疫工作配送盒饭的母亲,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快递小哥等等普通个体人物形象真切地展示在舞台上,用母子亲情、男女爱情、普通群众仁厚之深情,对疫情下的人生百态做了清晰地点染。该剧作用感人的艺术创造将2020年艰苦卓绝的中国抗疫工作,定格在诗化的歌舞表达中,有着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社会担当。该剧最为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保持了昆剧的艺术本体规范,用传统昆剧表达手段来展现现实生活,用舞台意象来塑造艺术形象。例如:其舞台语言保持传统的韵白,舞台形象放弃了佩戴口罩等生活的真实再现,对现实题材创作如何真正保持“现实性”、如何保持戏曲特有的“剧诗性”,做了很好的艺术回应。
彩调剧《新刘三姐》
广西戏剧院创作演出的彩调剧《新刘三姐》,聚焦扶贫主题、建设美丽家园主题、新农村建设主题等政策性命题,虽然也不乏这类主题创作不可避免的弊病,但却最突出地把握到了剧诗与音乐的民间表达。剧作家常建钧用娴熟的山歌体形式,淋漓尽致地铺排出当代广西人的情感节奏和观念底蕴,将诗一样的吟唱贯穿在“诗在身旁,何必远方”的艺术立意中,标榜生命主体意志,表达对于乡土文明的呼唤,这无疑成为当前农村题材领域中最具诗性美感的戏曲文学。同时,该剧将原生态民歌、传统彩调音乐、流行歌曲作为音乐性格的多重表达元素,用彼此的交织对话来进行人物关系的推进与艺术形象的塑造,这种诉诸于音乐本体的表达方式成为戏剧叙事的重要手段,拓展出了其与文学并行的舞台面貌,同样规避了现实题材创作“写实性”的艺术俗套,形成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表达,也回应了《刘三姐》经典的音乐文学风格,将观众耳熟能详的艺术印像流淌在这部新创作品最浪漫的彩调剧歌唱中。
四、优秀创作个案推介
广东省粤剧院创作的粤剧《红头巾》,在广东省艺术节上获得剧目大奖,这是具有着当前戏曲创作高度的优秀力作。该剧展示的“红头巾”,是沉潜于近代广东三水民间的一个女性群体,在下南洋的历史背景下,这个群体作为海外华人华侨的代表,扎根异域,以自身的人性之美获得域外社会的认同,成为中华民族被国际尊重的民族形象典型,成为传递中国形象、中国声音、中国精神的社会群体之一。其主创者找到了岭南独特的侨乡文化,发现了足以彰显民族思想的人文载体,大量使用岭南民间音乐元素,渲染出流淌于“红头巾”身心的诗性美,让华人世代怀乡恋土的生命风范得到彻底的释放。该剧作立足群体形象塑造,创造了带好、惠姐、阿月、阿丽等鲜明的形象类型,传达出民族共通的自强自立的生命意志和精神诉求。该剧作在“过海”“冥婚”“碧山亭”等场面中完成了这个群体的生命转化,尤其是“冥婚”一段舞台表演,充分聚焦其人在时空交错中的心灵感通,将她们异域同心、同情共命的特定精神状态,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挥洒,可谓张曼君导演在技术手段运用和艺术观念表达的出神入化之作。该剧在获得剧目大奖的同时,还获得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灯光6个单项奖,显示出该剧综合性的舞台创作成绩。
越剧《凤凰台》
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的《凤凰台》,以李白的诗歌《登金陵凤凰台》作为戏剧缘起,以南京被评为首个世界“文学之都”为创作契机,以盛唐南京对于诗仙李白的情感承载,展现李白与灵魂伴侣玉真公主、最后一任妻子宗小玉的爱情传奇,通过她们情致各别的生命呼应,将李白诗歌中的大爱、大唐盛世的浪漫、历史际遇中的永恒,淋漓尽致地在诗化的歌咏哀叹中展现出来。全剧延续了罗周惯常使用的“四折一楔子”的古典戏曲结构形式,巧妙地将三个主要人物基于身份、情感、心灵的相契与悖离,独辟蹊径地贯穿在“追舟”“断水”“三登”“三别”等艺术场面中,形成瑰丽奇绝的叙事结构。即如理论家马也所说:“三个人物故事的背后表现的是大唐文化辉煌强盛的生命力,显现的是人的高贵精神以及这种精神的强大震撼力和感染力。那是一个虽然远去了的但确实存在过的中国还有中国故事:飞扬生猛、荡气回肠、气象宏大”[10],以其古典与现代交融的越剧艺术品格,增添了浪漫的诗情画意。
锡剧《泰伯》
无锡市锡剧院创作的《泰伯》,是罗周新古典历史剧创作的又一部力作。该剧将三千年前的“泰伯”,经过精妙的戏剧结构和情节编织,以饱满的形象质感活现在当代中国文化视野中。该剧作将泰伯面对权谋、私欲、暴虐、杀戮时的忠、孝、智、勇,延展到他以家国为重、以百姓为重、以四海天下为重的精神高度。剧中刻意提出并渲染的泰伯、姬昌的“让”,是存在于他们心目中的家国蓝图。他们彼此之间的“让”,让出了历史担当,让出了生命境界,让出了民心向背,也让出了彼此携手、正视外侮、缔造盛世的文化理想。全剧紧扣人性的复杂和变化,将泰伯放置在由权力、欲望盘根错节而成的政治局面和个人选择间,形成强大的戏剧冲突,在变化着的人际关系推移中,完成泰伯面对种种事件时的精神流露。那种洋溢在人物风骨中的大仁、大爱、大智、大勇、大忠、大孝,成了历史兴替中最重要的精神指标,也是今天中国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世界多元和平所开出的一条精神路径。在该剧的二度创作中,总导演张曼君和导演李惠琴以娴熟的戏曲传统技法和现代追求,为其形象在舞台上的鲜活灵动进行了诸多创新,呈现出张曼君用惯常的生命表达、剧诗表达游走于历史剧与现代戏之间的自由状态。
当前众多青年艺术创作者广泛参与相关省、市戏曲院团的主题创作,在极具挑战性的题材表达中,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艺术积累。他们所具有的时代性的艺术发现,往往在“小剧场”的创作空间中得到更充分地张扬,由此让古老的戏曲焕发出新鲜的时代品位,这也是以青年创作主体为主的小剧场能够吸引众多资深戏曲创作者的魅力所在。在2020年度南北小剧场展演剧目中,《马克白夫人》《鉴证》《金莲》是艺术品相上佳的作品。
滇剧《马克白夫人》
玉溪市滇剧院出品、徐棻编剧、曹平导演的《马克白夫人》,在只有43分钟的演出长度中,以“马克白夫人”一个人的心灵悸动,细腻地展现了莎士比亚剧整部《麦克白》的情节内容。从莎士比亚到徐棻,从川剧田蔓莎、陈巧茹到滇剧冯咏梅,让世界经典名作实现了女性化视角的重新再现,实现了中国戏曲的民族化表达,实现了其川剧化到滇剧化的演绎,也实现了演员个性化的表演。剧作中以音乐铺排、锣鼓节奏和伴唱帮和,托显出更加丰富的心理空间,也让演员表演体现出更加独立的剧种个性,这正是冯咏梅表演的滇剧《马克白夫人》独具剧种个性的所在。
京剧《鉴证》
南京市京剧团出品、李卓群编导的《鉴证》,聚焦历史悬案“光绪之死”,用今天回望百年之前的末世宫廷,突出当代人对于历史真相的发现与演绎,自然呈现出历史本身的传奇性、戏剧性和现实观照下的趣味性。一部历史剧也就成了当代人的心理剧。以剧作中的光绪、慈禧、隆裕、袁世凯、李莲英,以及隐藏在主人公意识间的珍妃,环绕在主人公生活中的黑衣人的所作所为,描绘出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最后的宫廷印象。家与国、兴与亡、新与旧、生与死、真与幻,都在光绪之死前几天的心路历程中得以展现。该剧始终保持戏曲韵律节奏,饱富戏曲音乐质感,以一桌二椅为基本构成的舞台美术,对京剧传统表现手段进行了现代拓展。
粤剧《金莲》
广东省粤剧院出品、陈云升编剧、胡家伟导演的《金莲》,虽然定位于耳熟能详的水浒故事背景,也标定了这个“金莲”引诱小叔、移情别恋、谋杀亲夫的情缘设定,但却只选取了她情感悸动一瞬时的人性纯粹,只聚焦在她为奴而淹煎于人格被张大户污损的被动,以及为妇而沉浸在情感无法主宰的被动,由此被尊重与理解时的片刻感动,成就了她放任神思追逐真实情感的自由。由金莲内心中一点悸动开掘出她的一份真实,由金莲行动中一点自由开掘出她的一份纯情,这已然与以前的潘金莲有了截然不同的形象质感。蒋文端对其形象的艺术诠释,弥补了其戏剧结构存在着的凌乱、戏剧文学还未深入触及的情感幽微;而李伟骢一人三角的符号化形象,用形体、语言和气质的瞬间变化让符号具有了更多的意蕴。年轻团队,正是粤剧活力的承载,虽有这样那样的观众挑剔,但从传统里走出来,反观传统而让粤剧走向时尚,这是年轻的创作者最宝贵的艺术态度。
相比于戏曲在历史剧、现实题材领域的新创,近年来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优秀新创作品的复排,多以“青春版”的时尚标榜、戏曲传承的政策导航等方式推进,例如北京京剧院复排《凤鸣关·天水关》、北京市河北梆子剧院推出“青春版”《美迪亚》、广东省潮剧院改编排演《绣虎》、仙游县莆仙戏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复排全本《目连救母》,以及当代力作复排如山东省京剧院重现红色经典《奇袭白虎团》等,但这类创作在戏曲剧目题材领域中尚显不足。用来养护观众、维持生态的经典保留剧目,往往是戏曲院团进校园、下社区、走基层的基本内容,如何拓展传统保留剧目的库存,如何让曾经的经典力作实现再创造、再提升,这是当前戏曲界应该高度重视的内容。
秦腔《潞安州》(图片由作者提供)
由甘肃省定西市政府主办,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定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单位承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秦腔甘肃派濒危剧目传承展演,将能够彰显甘肃秦腔个性的传统剧目挖掘复排,显示了甘肃秦腔传承和整理传统剧目的阶段性成果,探索出将戏曲文献整理研究转化成艺术院团舞台艺术成果的剧目创作路径。该项展演活动包括秦腔甘肃派濒危剧目《潞安州》(全本)、《黄金台》(全本)及《失传折子戏专场》。复排整理的《潞安州》,通过强烈鲜明的民族对垒,始终保持着对于英雄、勇敢、牺牲、生命的尊重与理解,这是戏曲在传统高台教化中被赋予的最深沉的思想内涵。《黄金台》则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湣王杀子、田单救主、乐毅伐齐、太子回朝等故事细腻地呈现出来。该剧以开放变化的叙述空间,特别是以田法章的命运为主线,以一人而引出群戏;以行当齐全、文武兼备、唱做并重的艺术品相,完整地再现出甘肃秦腔的独特风格。此次展演由定西铁堂演艺有限公司作为传承挖掘的协办单位,以饱满的舞台再现,实现传统在今天的再转化、再创造、再发展,这样的创作思路对于涵养戏曲文化生态极有裨益。
北京曲剧《珍妃泪》(图片由作者提供)
北京市曲剧团首演于1980年的《珍妃泪》,曾经创下了连续演出三百多场的轰动效应,并被拍摄成电影发行全国。该剧以戊戌变法作为背景,展现变法前后的宫廷斗争,突出地塑造了珍妃、光绪、慈禧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将历史演义中的帝党和后党之争作为历史发展的主线,作为总结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显示了在列强环伺的时局里保守的清廷走向没落的必然性。该剧巧妙地将前朝政治斗争,聚焦于后朝家庭伦理的表现中,以帝王家庭关系反映时代社会变迁的艺术笔法,把握住了戏曲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根本,同时以浓郁的剧种风格和单弦牌子曲说唱,诠释了题材所具有的文化属性。该剧经过四十年间几代艺术家的演绎,被北京曲剧团新一代青年艺术家再次复排整理,以“青春版”的舞台面貌,展现了新一代北京曲剧传承者对剧种艺术品位的精准传承和与时再造,让四十年前创作的作品,呈现出浓郁的经典品质。这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戏曲新创经典的重新恢复和持续打磨,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结 语
随着“百年百部”优秀作品的遴选创作,在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的2021年,戏曲界用切实的艺术作品来回应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事业的光辉成就,这些作品都凝结着戏曲人的创作情感。同时,也需要看到百年的戏曲转型最重要的目标,即是让千年的戏曲跟上时代的步伐,以独具民族个性的艺术体系继续表达今天和今后的中国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因此,戏曲剧种、戏曲剧团、戏曲作品的“百花齐放”,必然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多元地展现异常丰富的当代中国的心灵与精神。在2021年的戏曲创作发展中,定然能够看到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能够看到新一代的戏曲领军人才,能够看到戏曲古艺新姿的艺术局面中更加青春时尚的艺术风貌。
(责任编辑 薛雁)
注释及引文信息:
[1]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mct.gov.cn/whzx/ggtz/202001/t20200123_850561.htm ,发表时间2020年1月22日。
[2]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mct.gov.cn/whzx/ggtz/202001/t20200126_850571.htm ,发表时间2020年1月26日。
[3]参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推动非遗在疫情防控中发挥自身作用》,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mct.gov.cn/whzx/bnsj/fwzwhycs/202007/t20200715_873520.htm ,发表时间2020年3月22日。
[4]参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举办非遗新媒体传播在线培训班》,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mct.gov.cn/whzx/bnsj/fwzwhycs/202007/t20200715_873527.htm ,发表时间2020年5月7日。
[5]参见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http://ct.zj.gov.cn/art/2021/2/3/art_1653937_59001354.html,发表时间2021年2月3日。
[6]参见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浙江:艺起战“疫” 践行文艺工作者新担当》,搜狐网, https://www.sohu.com/a/381651664_401973,发表时间2020年3月20日。
[7]解三酲:《上昆强势维权在B站激起众怒,“为爱发电”的up主们犯法了吗?》,腾讯网,https://new.qq.com/omn/20200424/20200424A0AJYX00.html,发表时间2020年4月24日。
[8]吴乃顾:《“云端戏曲”:探索、机遇,还是挑战》,《文艺报》2020年6月15日。
[9]参见赵佳琛:《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演艺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文化报》2020年12月2日。
[10]马也:《诗韵越剧〈凤凰台〉:诗的力量》,《文艺报》2020年10月13日。
|
订 阅 号:mzysyj88
主办单位: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
联系电话:0871-63161975
邮政编码:650021
投稿邮箱:mzysyj88@163.com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青年路371号文化科技大楼12楼《民族艺术研究》编辑部
邮发代码:64-86
国内统一刊号:CN53-1019/J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840X
民族艺术研究
mzysyj88@163.com
云南昆明青年路371号文化科技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