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严”限古令出台,古装剧为何“作”到这一步?

康璐玮 文化产业新闻 2019-05-14

文章来源:文化产业新闻

作者:康璐玮

美编:管庆仙

 

本来以为2019年开春时《知否知否》、《扶摇》、《东宫》一系列剧集的争奇斗艳会让今年的古装剧市场达到新高峰,可没想到,还没到4月,这股“古风”就要提前谢幕了。

 

近日,不少业内人士都确认了广电总局关于古装剧的调控新规,从即日起至6月,包括武侠、玄幻、历史、神话、穿越、传记、宫斗等在内的所有古装题材网剧、电视剧、网大都不允许播出。已播出的撤掉所有版面,未播出的全部择日再排。


21日晚,原定27日播出的古装神话剧《新白娘子传奇》已宣布撤档,《东宫》等也被从视频网站首页推荐列表上移除。《长安十二时辰》《九州缥缈录》《陈情令》等原拟二季度播出的热门古装剧也生死未卜。

 

这个消息无疑为影视行业的凛冬又覆上一层寒霜,本来各大视频网站、制作公司都要靠这些古装“存货”回血,可这一纸禁令下来,又有一批业内公司仍会继续风雨飘摇。

 

影视行业的寒冬比想象中要持续得更久,可实际上,这要命的“最严限古令”是行业阵痛期所面临的必然结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复盘,古装剧是怎么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早有“限古令”,毁在不执行

 

对于今年的“最严限古令”,古装剧们不可能毫无察觉。

 

早在2015年,监管部门就正式颁布了对古装剧的限制令:“所有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每年度播出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年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

 

在视频网站仍未发达至此的年代,电视台成了主要的针对对象。

 

考虑到电视剧的一般篇幅,这就意味着一家卫视电视台,一年最多只能在黄金档播出两部古装剧,或者选择将一些较长的剧集跨年播出,比如刚刚播完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一禁令不仅阻止了古装剧霸占荧屏的过度娱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古装剧大肆“注水”,可谓一举两得。



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种严格的限制之下,大量不能进入黄金档的古装剧就瞄准了周播剧场,勉强苟活于一线卫视;还有就是直接“弃台投网”,期待在网络平台开辟一片天。

 

找到生存法门之后,“限令”的存在就犹如一纸空文。2018年年初的《凤求凰》,奇葩的剧情与价值观让观众大跌眼镜,引来嘲声一片。


口碑还不错的《香蜜》、《知否》也难逃“注水”的宿命。

 

此外,从流出的通知来看,这次严控古装也是因为第一季度宫斗的调控各家执行力度不够。实际上,第一季度确实也是由《知否》、《东宫》、《招摇》等古装剧在支撑流量和话题,而即将完结的《东宫》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格审查,中间的宫斗剧情、权谋戏份都有所删减。



如果当初能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严格把控内容,不玩“注水”、“投网”等骚操作,那如今的古装剧是否还能逃过“团灭”这一劫?

 


内容是原罪,“戏说”毁所有

 

限令一出,业内人士第一反应都会是反感与恐慌,可此时著名编剧汪海林发了一则朋友圈称“限古不可能。”

 

汪海林认为这一轮古装严控针对的是宫斗、奇幻、架空类型的古装戏,“我觉得2018年元月以后还投资宫斗、奇幻、架空古装戏的人,都是脑子有问题。”



实际上,从2012年古装穿越剧受到关注以来,反戏说、反宫斗就已成为有关部门对待古装剧的一贯态度。

 

虽然之后古装穿越剧再也未曾出现在荧屏之上,但视频网站推出的自制网剧上仍不乏此类作品,例如去年的《双世宠妃》就又将穿越剧带火了一波。

 

而宫斗剧,作为古装市场最受欢迎的一种类型,更是时不时迎来小高峰。的确,由于宫斗剧自带冲突的戏剧效果,尔虞我诈中突显的“人性之恶”让它很容易变得非常“好看”,非常吸引人。但其中夹带的历史糟粕与毫无根据的戏说,甚至将反面人物塑造成正面形象,乃至大古装制作带来的天价片酬等都成为古装剧不可避免的“原罪”。

 

以2018年为例,虽然市场头部剧集仍为古装巨制,但《如懿传》的几经波折、多部古装剧的下架整改,也都说明了政策趋严。



虽然一直在提倡耕耘内容,挖掘正剧好剧,但实际上像《延禧攻略》、《甄嬛传》此类现象级大剧一年也出不了几部,反而是一些小成本、小制作的古装IP剧充斥在各大视频网站的首页。

 

北京日报官博曾发文列举了宫斗剧的“五宗罪”:热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流行时尚;精心演绎“宫斗”情节,恶化当下社交生态;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宣扬奢华享乐之风,冲击克勤克俭美德;片面追逐商业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导。



对于古装剧的内容创作来说,追求华美的造型与场设永远比钻到古籍堆里研究史实要容易,将“人性之恶”安插到模糊不清的后宫嫔妃上远比深挖一个历史人物要吸引眼球,可一旦放弃了史实,放弃了传承历史的责任感,那古装剧就只是一个靠衣服和场设伪装的躯壳,失去了中国“古”之灵魂。

 

说到底,古装剧限制至此,是自己一步步“作”到如今。业内人士也应在抱怨之余反思,为何如今我们的电视,谈到厚重感只能想到《大秦帝国》、《大汉天子》,谈及“戏说”更想去补《铁齿铜牙纪晓岚》,仙侠更爱《仙剑奇侠传》,剧情只记得《还珠格格》......

 

古装剧,本不至于此。我们也衷心地希望,6月之后古装剧能不止于此。

 

资料来源:钛媒体、麻辣娱投、烹小鲜

 

往期精彩(点击文字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