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叶文龙:中国新山水摄影的突围

新浪图片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9-07-12


第十二届摄影金像奖颁奖现场,左五为叶文龙



叶文龙以拍摄山水闻名于摄影圈,并连续5届获得“全国摄影艺展”奖项。今年他再创佳绩,获得了中国摄影领域最高个人成就奖:第十二届摄影金像奖(艺术类)。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摄影艺术,从中国的传统的山水文化中汲取精华,创作的山水摄影作品已不再是单纯的风光片,更多的是将山水放入了当代艺术的语境之中,他提出“新山水”的创作理念,将物体表面的探索延伸到心理空间。是对当下人生境遇的思索和追问。正如他所说:“中国山水,蕴藏着来自过去世界的信息,也与今日的种种默默交集。”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保持初心,深入思考,孜孜不倦地追求,大胆用心地创作,用真山真水真性情构筑具有东方意境的“新山水王国”。——叶文龙金像奖获奖感言



得知获金像奖的时候,您当时是什么心情?


叶文龙:金像奖公示的时候,我确实很激动。从事摄影22年,这份认可对我很有意义。最初为了省钱创作,五毛钱一包的方便面都连续吃了一个月。在创作上,我不是属于有天赋的人,但我确实很勤奋,不懒惰。在有限的时间里,我总是比较善于把握创作机会。


成长的经历是怎样影响您从摄影爱好者走向摄影创作的?


叶文龙:我从小成长于风景优美的雁荡山。在我从事摄影之后,我自然而然选择的就是山水摄影。因为喜欢风景带给我的愉悦感。接触摄影是在上小学的一个暑假,当时认识了一个读师范的学生,他有一台傻瓜相机,经常带我出去拍照。后来,我去上海读书,我在大众摄影杂志上看到于云天老师的《九歌》,是用反转片拍的,特别喜欢。于是从那时开始自学摄影。因为我想做摄影师,分配的工作也不去,父母很生气,彻底给我断粮。那段时间过得很艰难,但我从来没想过放弃拍照和创作,一直坚持了下来,可以说我现在生活的一切都围绕着摄影。


您这次获奖的几组作品《山水诗行》、《冬雪》、《曾经沧海》视觉语言上各具特色,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叶文龙:我所拍摄的风景,亦是我内心之景。我很喜欢《一代宗师》里的一句话,“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也是我在影像世界里所追究的递进格局。我经常交叉创作,我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被看成一个整体,往往一组作品的创作会启发我下一组创作的灵感,我想这就是它们的共性吧。


《空山新雨后》,2003


说到关联,我不得不提我的第一组作品《空山新雨后》,它是我所有创作的开端。主要拍摄的是我老家门口秋雨过后的仙溪。我童年的每个夏天都会泡在仙溪里玩耍。我希望去重现记忆里江南山水的空灵飘渺,孤寂散淡。这组作品是我个人情感的寄托。


《山水诗行》这组作品中您用1:3比例的构图来拍摄,突破了传统山水风光摄影的构图方式。您是怎么构思创作的?


叶文龙:我受到宋元山水的影响,想拍出“竖拍三寸,当千仞之高;横拍数尺,体百里之迴”的气势。于是尝试用1:3的比例来呈现画面构图。在这个系列里很多作品都是接片完成的。我希望我的山水作品能有一种超脱自我情绪之外的庄重感。


《山水诗行》,2015


相对于《山水诗行》和您之前其它山水创作的写实,《冬雪》这一组作品的影像语言上更加浪漫,主观情感更浓烈。您做了哪些后期处理?您创作这组作品的初衷是什么?


叶文龙:《冬雪》是最近的一组创作,还没有完成。相对而言,《冬雪》并不能完全被定义成一组风光摄影作品,它是一种“新山水”的叙事,因为它包含了更多的故事性和开放式结局,观众能发挥更多自己的想象。


《冬雪》除了基本的影调控制,我没有做太多的后期处理。但是摄影有时候需要反其道而行之的。这组我是用135mm拍摄的,用超长焦压缩出空间感。对于我而言,《冬雪》作为一组“新山水”创作,是对传统风光摄影“小光圈、大景深”的突破。这组作品的创作,我融合超高速与超慢速一体。超高速我用1/8000s的闪光灯把瞬间凝固;超慢速我用慢门记录下雪丝的轨迹,一张照片同时承载了两个时间概念。所以这张作品的可读性很多,不仅是照片的意境,在摄影的瞬间性,摄影与时间的关系上都可以进一步探讨。


《冬雪》,2016 


《曾经沧海》在您所有的作品中视觉语言和角度都相对独立,这一次新的尝试对您意味着什么?《曾经沧海》的拍摄动机是什么?


叶文龙:2007年在完成《我的海》的同时,我发现整个海岸线上都充满了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于是我在想能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创作拍摄关于全球环保问题的主题。于是我行走了很多个国家的海岸线,并把这类垃圾带回国,放在影棚里拍摄。最终形成了《曾经沧海》系列。


《曾经沧海》是一组当代摄影作品。相对于其他作品呈现的是让人内心平静下来的风景。这组作品我的立场较以往更加批判,质疑的是现代文明进程中,无休止的改造对大自然造成的影响。但视觉呈现上,我尽可能的中性客观,不带情感。因为作为一个创作者,我能做的是把问题提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让更多有能力的人一起来解决问题。


《曾经沧海》,2013


说到这次尝试对我的意义,我很喜欢诗人艾青说过的一句话,“只有和所有形式搏斗过,才能掌握所有形式”。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我的山水摄影,可是我不只是一个风光摄影师。我本身是很喜欢去尝试新的主题、新的创作形式的人。我想只有不断的去探索,不断地去体验,才能感受到最深刻的。


展览是作品的第二次生命。您的作品每次的展出形式都有很大不同,您最理想的展览尺寸和展览方式是怎样的? 


叶文龙:我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次展览,是在去年丽水摄影节上《山水诗行》的首展。我还获得了“17年丽水摄影节优秀艺术家奖”。当时展场无论灯光、环境、音乐,还有嗅觉都是完全按照我的意图布置的。我把整个展览做成了一个封闭式空间,全黑的环境里,灯光只打在作品上,看上去像灯箱一样。现场还有听觉与嗅觉的互动,音乐是让人静下来的轻音乐,嗅觉上是整个展场都散发着松树的清香。我希望为观众营造一种浸入式的观展体验,可以视觉牢牢地停留在作品上。


《山水诗行》2017丽水摄影节展览现场。 


山水摄影对环境氛围的把控力有很大挑战,您怎么应对创作中像天气这种不可控的因素?


叶文龙:每一次拍摄前,我都会利用一些APP和工具,尽可能详尽地查找这个地方的信息进行研究,做好计划。比如用北斗卫星地图来计算出拍摄当天的日出日落时间等。这样我能更有把握、更高效的创作。


另外我的心态也很好,每一次的不可控对我而言,都是一次冒险与探索。我不会给自己太多压力。下雨了我就拍雨,下雪了我就拍雪。

下一步您会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叶文龙:下一步将要完成的是一组观念摄影作品。关注的是“生老病死”的主题,我已经创作了很多年。主要是拍摄人像,我甚至会把按快门的权利交给我的被摄对象。我想要去触碰更多的边界,希望探讨更多永恒的话题。

《冬雪》,2016


《冬雪》,2016


《冬雪》,2016


《山水诗行》,2018


《山水诗行》,2015


《寻道自然》,2015


《寻道自然》,2015



《寻道自然》,2015

《寻山记》,2011




采访首发于“新浪图片”公众号(sina-photo)

采访者 | 沈孝怡



相关推荐

叶文龙 著

版次:2017 年2 月第1 版

定价:79.00 元


本书为“青春·未来——中国青年摄影师丛书”之一,是汇集优秀的青年摄影师叶文龙近年来创作作品的合集。“空山新雨后”“我的海”“寻山记”“寻道自然”,作者从记录反映家乡山雨空濛雨亦奇的山水景致起,走进传统的画意摄影创作,又不断吸收各方经验尝试反出传统,兼收并蓄。从山水到自然,作者不断的尝试创新又自成一体。


中国摄影出版社天猫旗舰店购书

 http://zgsycbs.tmall.com




双12 年终庆典即将开启

荐读 | 做一名摄影爱好者又何妨?


无光线不摄影!96个布光技巧为你的用光指点迷津


携手半生一道追光逐影

一对美国华裔夫妇的光影世界


50幅历史影像,带您追忆97年风雨历程


敢把领导人拍成这样,背后的摄影师们是群什么人?


你真的了解“直接摄影”吗?


雪落无声:王玉文的自觉与自省



从矿山走出的摄影人王玉文:40年奔走创作,影像定格下工业时代的肖像


摄影史绕不开的15位杰出女性摄影师



38幅经典名作里的她:每个女孩都是一首读不完的诗


100年历史里摄影的各种“第一次”


慈禧葬礼、最早汽车拉力赛、发现香格里拉…100年间摄影的各种“第一次”


3月从南到北,适合你去拍(hai)拍(shua) 拍(lang) 的18个景点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电话:010-65220965
编辑:许瀚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