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 | 何 为 好 照 片?

袁洁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9-07-12


《来!这样学摄影》



何为好照片?这是每位初学摄影人都会提出的问题,也是多年从事摄影的专业人士永远回答不清楚的问题。《来!这样学摄影》一书作者袁洁,将接下来这篇“何为好照片?”置于全书结尾,也颇具终极问题的意味。她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摄影作品的好坏真的需要一个标准吗?



何 为 好 照 片?


文 | 袁洁


定下这个题目后我就觉得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我可能根本说不清楚。


但学生们总在问这个问题,甚至在我的心中也总是在想这个问题。记得有一次我在网上找摄影大师们的名言警句准备配合他们的代表作品来打印一个摄影的小台历,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彼此之间说的话竟然有些是矛盾的。大师们秉持着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摄影观,这让学习摄影的人感到困惑。难道摄影没有一个好坏的标准吗?


一切人文学科都有着相似的问题,可能不光是摄影。每一位创作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解读一种媒介,定义他们心中的好坏标准。这无可厚非,但个人的解读注定是片面的,很难全部概括这种媒介的所有可能。写到这儿我想起之前和一位摄影师有过一次讨论,关于摄影爱好者到底要不要多拍照片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多拍照片,甚至在本书里我也一再强调勤奋多拍对摄影进步的重要性。但那位摄影师则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无目的的多拍是无意义的,而应该练习拍一张就是一张的能力。他认为一个好的摄影师应该谨慎去按快门,时刻做到胸有成竹。


类似这样的争论还有很多,比如抓拍好还是摆拍好,比如纪实好还是观念好,比如数码好还是胶片好,风光好还是人文好……好像人们在设定“何为好照片”这个话题之前就建立了一个二元对立的屏障,认为好摄影非黑即白,只能有一种可能,一种价值标准。


《鸟》,[美]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摄影,1942 年。


《青椒》,[美] 爱德华·韦斯顿/ 摄影,1930 年。


查尔斯,选自《眠于密西西比河畔》,拍摄于明尼苏达州,2002,埃里克·索斯/摄影。


但是,抓拍和摆拍必须要对立吗?难道纪实摄影里没有观念的成分吗?难道数码摄影和胶片摄影必须要分出个优缺吗?拍人文的摄影师一样也能拍出好看的风光,在本书中提到的爱德华·韦斯顿除了拍风光还拍过人体,而埃里克·索斯除了肖像以外也拍过很多非常不错的风光。摄影作品本身的好坏判断是非常复杂的命题,甚至可以说根本无解。“何为好照片”这个问题就像是个伪命题,试图找到一个标准答案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意义的。


就拿之前我和那位摄影师的争论来说,我和他其实谁都没有错。作为初学者必须要多拍照片,因为多拍才能从量变到质变;而对于那些已经很成熟的摄影人而言,量的价值则不大了,质量更重要,因此每按一次快门都需要严谨起来。把我们两个争论到口干舌燥,最后发现其实是聊岔了,岔都没岔到一个枝上。很多关于何为好照片的争论都是这种状况,大家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学习阶段,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表现,应该对应有不同的方法论才对。



我坚持认为——学习摄影需要分阶段,对应不同阶段的摄影状态应该有不同的策略。同样,每位摄影师的个性、拍摄习惯、与摄影发生关系的契机等因素都不一样,怎么能要求所有人只能有一种摄影理解和一种好坏的标准呢?


有的摄影师一生中没拍过多少作品,但张张永存,比如捷克摄影师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他像个吟游诗人,小心按快门,忧伤而谨慎。有的摄影师喜欢扫射一样对接这个世界,比如美国摄影师盖瑞·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他过世之后留下超过2500 卷拍摄完毕但尚未冲洗的底片,除此之外还有近三十万张未经编辑的影像。我想,这两位摄影大师心中对好坏摄影有着不同的理解,才导致他们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摄影创作状态。如果让他们发生对话,会有争吵吗?


没有好的摄影,只有重要的摄影。


这里的“重要”指代两层含义:一个是对拍摄照片的你而言重要——遭遇一个与众不同的灼目瞬间,让你加深理解了何为摄影;一个是对于观看这张照片的人而言重要——久久凝视,引起对此情此景与往生往刻的回忆。


我曾经拍过一张我奶奶和她好朋友一起下跳棋的照片。照片中两位奶奶都背对着我,当时她们面前是一堵墙,我没办法站在她们的面前按快门。拍照片的时候我奶奶刚出院回家,而她的好朋友前来探望,下跳棋是她们平日里最喜欢的休闲娱乐。从画面上看那是一张氛围很和谐的照片,像是一个平淡随意的瞬间,而现实是她们两个人在下跳棋的时候一直在争吵,声音大得好像两个陌生人在吵架,让一旁观看的我感觉非常有趣,于是我按下快门试图记录下这两个老小孩的精彩瞬间。你完全想不到关系这么好的朋友会因为谁作弊或者谁给对方使了一个小陷阱而大发雷霆,口出怒言,两个争强好胜的老人在某个平凡的午后投入到一场真正的跳棋厮杀之中。她们都想赢,但貌似彼此的水平都不咋样。


照片掩盖了当时现场的剧烈冲突,却只展露出了温情脉脉,摄影为什么会这样?我不得而知。


大概拍完照片后的一个月,和我奶奶下跳棋的那位奶奶就去世了,当我的奶奶再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她沉默不语,眼眶有些湿润,叹了一口气说:“她下棋就很急,现在她急着走了。”之后我把这张照片打印了出来,装在镜框里摆在奶奶家中的写字台上,时不时地奶奶会拿起来贴近看一看。奶奶作为照片的观看者,她觉得这张照片很贴切地诠释出了她们之间的友谊,她全然忘记了那天两个人其实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籍籍无名,照片显然也不是什么大师手笔,但对奶奶而言它是一张不错的好照片,留给她的都是美好的记忆。


作为摄影师,我也认为这是一张重要的照片,那张照片让我重新思考了摄影记录真实的话题,我想摄影和真实世界之间是有裂缝的,在一张照片中追求绝对客观是没意义的,但摄影是记忆的最佳载体,它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真实”——你眼睛看不到,但内心希望看到的真实。


如果很难探讨出一个关于好坏摄影或照片的标准,那索性不要去计较这个话题了。你只需拍摄对你而言重要的照片,观看那些打动你内心的照片即可。无论你是面临摄影的哪个阶段,都要直面真实的自我需求,不需要谄媚地向任何标准低头。好坏照片的学术标准交给理论家吧,与摄影发生关系的你只需要去拍,去创作,去对当下的自己负责就好。这或许是目前面对这个复杂话题,我能给予大家最靠谱的建议了。



 相关推荐 


我们是否需要系统地学摄影?

你是哪类摄影学生?

荐读 | 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摄影系统”?

荐读 | 做一名摄影爱好者又何妨?

荐读 | 看不懂大师作品好在哪, 怎么破?



 图文摘自《来!这样学摄影》



作者:袁洁

出版日期:2018年9月

定价:98.00元

中国摄影出版社


和传统教授拍摄技巧的图书不同,本书作者结合实际的教学场景,试图给出的是一套系统的摄影解决方案。全书五个章节分别涉及摄影学习的五个步骤:制定学习目标、拍好单幅照片、专题组照创作、数码后期、呈现和展示作品。读者根据本书的一章章讲解可以有效学习,最终掌握一套学习摄影的科学方法和流程。其中,影友的真实案例能够帮助初学者解决普遍性的自学困惑。




识别下方二维码购书


往期回顾


王建中:我拍下了我磅礴的心跳——恢弘长卷《黄河三峡》出版


荐读 | 做一名摄影爱好者又何妨?


无光线不摄影!96个布光技巧为你的用光指点迷津


携手半生一道追光逐影

一对美国华裔夫妇的光影世界


50幅历史影像,带您追忆97年风雨历程


敢把领导人拍成这样,背后的摄影师们是群什么人?


你真的了解“直接摄影”吗?


雪落无声:王玉文的自觉与自省



从矿山走出的摄影人王玉文:40年奔走创作,影像定格下工业时代的肖像


摄影史绕不开的15位杰出女性摄影师



38幅经典名作里的她:每个女孩都是一首读不完的诗


100年历史里摄影的各种“第一次”


慈禧葬礼、最早汽车拉力赛、发现香格里拉…100年间摄影的各种“第一次”


3月从南到北,适合你去拍(hai)拍(shua) 拍(lang) 的18个景点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电话:010-65220965

编辑:许瀚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