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递员被指掌掴女客户,又来反转?

光明日报 2021-01-25

|孙小婷
 
近日“深圳一女子在寄快递过程中遭到快递员掌掴”的新闻备受关注。
 
7月27日,涉事中通快递网点负责人回应称,7月20日快递员黄某在进行菜鸟裹裹业务时确实与涉事女客户发生争执,但并未扇女子耳光,反被女子扇两耳光

事发后快递员报警并验伤,验伤结果是全身多发伤。女客户的初步诊断是双上肢外伤、软组织挫伤。
 
从验伤结果来看,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客户提供的初诊病例
 
快递员的初诊病例

而事件的起因,快递员黄某表示,是因为客户陈女士下单了两个退货订单、但要求只寄一个包裹。“如果不取消一个订单的话,超时自己就要被罚款”,而陈女士不愿接受取消一的提议。

陈女士的说法是,快递员拒绝以一个包裹寄送两件衣服,但没有告诉她“罚款”等具体原因。自己以前也曾有两个订单、用一个包裹邮寄退货的情况,都未出现问题。
 
目前,网点和快递员正在配合警方调查处理。这一争执中,究竟谁负主要责任,还需要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如果有人身伤害行为,根据伤情,行为人显然要依照法律规定接受相应处罚。

 
但回看这一事件,仅仅是像快递站点负责人说的“两个人的口角,一个巴掌拍不响”?或者像网友评论的,“快递员素质差、态度不好,就该差评”?抑或是“现在很多人对服务行业工作人员总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不好好说话”,将责任归咎于陈女士?毕竟在真相尚未调查清楚前,舆论也只能莫衷一是。
 
就事论事,的确能厘清这一矛盾中的是非对错,保护受害者的权益。但若跳出这一微观环境,将矛盾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看就会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事情的缘由是“客户下单寄递两个包裹未满足合单规则,系统未自动合单,不然快递员会被平台罚款。”那么,系统无法实现的事,消费者和快递员作为个体,还有没有选择的余地?行业有没有修正的动力?


的确,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物流行业已经成为一个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行业。从客户扫码寄件、生成电子运单,到物流公司仓储管理、机器人分拣、甚至在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都在追求用更少的人力实现更高的效率。

可以说,在整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配送员成了这个行业末端最直接和客户打交道的人力环节,然而他们拥有的自由裁量空间却很小,更多的是完成流程已经规定好的各项操作。
 
说白了,如果真是系统无法合单,那快递小哥就是为客户遭遇的一场不愉快的“人机交互”体验“背了锅”。
 
事实上,当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和数据交流互动作用构成了如今的“数字化生存”时,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被压缩成一个二维码,扫一下就知道你符不符合要求;而对一件事的判别也往往交给了机器,填入信息就能自动给你反馈一个结果……而这些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一种新的“权威”。
 
也就是说,在人力管理时代的“领导不允许”,现在则更多转变成了“系统不允许”。人们在享受数字化带来的高效、便捷的同时,也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比如一旦出现特殊情况,系统似乎更容易做出一刀切的处理决策。

 
然而,技术的发展和迭代,就是一个不断修正和打补丁的过程。要解决社会“数字化转型”中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就要给人们提供足够的选择和信息反馈的空间。比如对于寄快递的消费者而言,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是不是有其他的渠道能够实现自己的需求?
 
对于快递公司而言,能否创造更多反馈问题的通道,而不是简单地把拒绝客户特殊需求的难题留给快递员自己;再在客户投诉后,对其进行“罚款,再严重就开除”的处理?

毕竟,满足客户需求,压力和责任不全在快递员,也需要行业不断发展和完善。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
微信视频号
↓↓↓


就是不愿跟外卖小哥拼车,有错吗?女大学生失联未立案?通报清清楚楚高校让学生卖保健品,出格了吧?

缺口200万?电子竞技员了解一下

笑过张东升爬山梗,别忘了这些



文字:孙小婷
图片:网络
朗诵:王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小婷 吴亚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