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里跷二郎腿,有多招人烦?
文|丁慧
7月14日晚,“上海地铁提醒车厢内少跷二郎腿”的话题冲上热搜,引起不少网友对于乘坐地铁时的“不雅行为”讨论。也有网友表示:“比起跷二郎腿的人,更讨厌把腿岔特别大的人,旁边的人都避之不及。”
无论是跷二郎腿也好,还是岔开腿坐也罢,都占了远超过一个人的空间范围,甚至对于其他乘客的乘坐空间构成了侵犯。
跷二郎腿如果动静过大,不仅会踢脏隔壁乘客的衣服,也影响站立的乘客,经过的乘客也要绕道走,这在拥挤的早晚高峰更是令人讨厌。
上海地铁此次提醒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指定乘客坐姿,限制乘客的乘坐舒适,而是杜绝由于某种乘客姿势,引起其他乘客不便的这种不文明行为。
提到地铁上“不良行为”,不少人一肚苦水。除了吐槽“糟糕的”坐姿以外,网友还列出了一些常见的、令人反感的乘车行为:背包放在座位上占座、地铁车厢内吃东西味道很大、刷视频音频外放声音很大、站在入口处刷手机……
对于行为的主体来说当下是“舒服了”,可对于其他乘客来说这段乘车时间却是一种忍受。而在公共空间,避免影响他人是一切行为举止的基本出发点,这个准则在“拥挤的地铁空间内”同样适用。过于“放飞自我”的行为,势必会影响到其他乘客的乘坐体验。
而对于地铁坐姿的讨论早已不新鲜,“岔腿男”曾受到过无数口诛笔伐。比如,纽约地铁系统发起过一个叫“老兄,腿甭岔得那么开了,这会影响到别人”的活动。日本东京、加拿大多伦多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活动。
可以说,地铁空间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谓“公共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缩影。地铁车厢内最为拥挤最为嘈杂,但同样也最能彰显人生百态。人们在享受地铁便利的同时,不文明的举动也在这个狭小而又拥挤空间内被放大,同时也挑动不少人的“忍受神经”。
此次上海地铁的热搜虽然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调侃式解读,背后无法忽视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融入城市生活,城市空间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新的公共道德。这个公共道德并不是条条清晰地印在所谓的“如何成为一个不让人反感的市民”手册上,只需要我们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能考虑到。
或许对于大多数“跷二郎腿”或者是“岔开腿”坐的人来说,大部分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在地铁内“守规矩”应该成为共识。
网红“吨姐”被拘留,该反思什么?
大学毕业回工地打工,依然值得尊敬
看老剧的年轻人,是在看什么?文字:丁慧
图片:网络
朗诵:王茜
责编:张永群
编辑:王远方 常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