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就是城市的一缕缕烟火
文 | 樊成
你所在的城市,有多“便利”?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2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其核心数据为39个重点城市便利店的饱和度、门店总量的增速、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及营商环境情况。综合结果来看,厦门、太原、东莞、广州、长沙的便利店发展指数名列前五位。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展迅速。2021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而2000年这一数据只有36%。往小了说,这是我国近几十年社会发展的一个直接数据成果;往大了说,这是中国人从农村文明转向城市文明的一场历史性跨越。
如果从便利店的视角对城市的发展窥斑见豹,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有价值的角度。2021年,我国便利店门店规模达到25.3万家;在城市便利店饱和度方面,东莞、长沙分别以平均2052人、2076人/店分居第一、二位,超越以便利店闻名的日本。
当下,人们之所以关注便利店,是因为这代表着城市质量最基本的指标:生活的便利和舒适。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教授郭毅认为,城市是人们生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化使人们能够拥有更低成本的公共基础设施,共享更为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一座城市之大,不只是在于高楼大厦和四通八达,而是其在细枝末节处的包容性和舒适性。累了,举目望去,可以找到石凳、木椅、凉亭歇一歇脚;渴了,手机一搜,可以在周边找到便利店、小卖部买一瓶水;内急了,可以抬头看到指示牌,顺利找到洗手间方便一下……
这些极具生活化的场景,正是组成市民、旅客、外来务工人员对一座城市的好感基础。当你来到一座城市,便利店、公厕、公园这些基础设施合理地围绕在你的身边,你会感觉到,这种城市在主动照顾你,有一种家的温暖与舒适,这便是城市的软实力。
而严格来讲,便利店的便利,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自发生长出来的,是城市内在联系催生出的。如果说,城市管理者可以为这种生长发挥怎样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什么样的助力,那就是用心打造友好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微小企业经营环境。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便利店若想“待”得住,经营收入总要保持盈利吧?房租、税费等成本不能过高吧?而若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周边的拆建规划总要有一定的稳定性,给商家一个可见的持续经营的预期吧?这些,都是便利店自然生长的土壤。行政部门无法亲自去开便利店,但可以培育这种土壤。
当然,便利店不是说越多越好,它是和一座城市的人口基数、人口密度、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关联的。便利店,顾名思义,就是为民众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应该以民众的实际需求和切身体验为主,要更加注重实用性,而非浮华的观赏性。
也因此,对类似便利店这种微小基础设施的追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大而全或者“高大上”,片面地认为靓丽、炫目、高端就代表着城市文明。一些过于奢华的店面,往往会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当民众的买单率不足时,又会反过来限制这些店面的发展。便利店嘛,说到底还是要大众化,要接地气。
人们常说,城市的钢铁水泥是冰冷的,但是那些街边的小店散发出的食物味道、人语的嘈杂和热闹,不正是温暖的涓涓细流吗?便利店,就是城市的一缕缕烟火,它不仅收纳着人与物的交互,也散发着人与人的交互,传递着浓浓的人间气息和人情味。
热点视频推荐
↓↓↓
扣员工50%工资“代尽孝”,网友为何不领情?
不给老师凑钱送礼被踢出群,问题出在哪?
团购套餐“玩不起”?消费者怎么办
“中年考证热”,为何引发共鸣?
文字:樊成图片: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朗诵:王茜责编:王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