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未成年人遭遇“隔空猥亵”?警惕“看不见”的伤害
此类案件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叫做“隔空猥亵”。2022年10月,最高检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报告指出,近五年来,未成年人被侵害犯罪持续上升,其中“隔空猥亵”侵犯未成年人案件高发、频发,未成年人非常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网络猎物”。可见,来自互联网空间的不法侵害行为,同样值得警惕。
未成年人,特别是进入青春期阶段之后,情绪的表达倾向于内敛。比如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感增加,更愿意通过日记、网络表达内心想法,这其实是进入到了一个情感表达与交往的封闭圈子。但是基于认识与经验上的欠缺,受到外界事物的负面影响时,未成年人往往选择自我承担,在自己的情感与观念中寻找合适的回应方式。一旦方式、道路选错,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持续性,更是隐蔽性的。在这一事件中,当事人小李与嫌疑人郭某的联系长达4个月,才被周围人发现。可见,针对未成人的侵害往往成为“隐秘的角落”,不易被发现。
此外,对于相关单位来说,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行动应当是动态化的,要在不法行为发生前及时出手。同时,鉴于此类“隔空猥亵”行为往往发生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相关平台也应该做好把关,及时堵上违法信息、违法行为的漏洞,并建立起预警机制。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遍,以及未成年人“触网”年龄的逐渐降低,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也会有很多难以预见的新挑战,这就需要各方群策群力,共同编织起保护未成年人的“防护网”。
热点视频推荐
高铁乘客帮忙哄孩子,为何获赞?
弄丢教材却要学生均摊,问题出在哪?
41岁考北电,人生不只有固定程序
大学教师体验送外卖,争议背后呼唤更多专业声音跳水大爷怎么变成了巡护员?文字:王远方朗诵: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