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教观察|当代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

2016-11-15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




陈志华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江苏如皋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副校长


当代教育出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从这些现象可以透视出教育本身的问题——出于儿童观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因此对我们一直秉持的儿童观进行反思是必然选择。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构建面向未来的儿童观:儿童是未完成,也无法完成的存在,他成长于现在,成熟、成功于未来。观念变革带来教育的变革,教育真正塑造未来之才。




现象扫描:

当代教育怎么了?



现象1:只增不减的行囊

“六月出门带寒衣”,这个古训指导父母为远行的儿女准备足够大的行囊。在古代,生产力低下和生活条件差,这样做,可赞。如果今天还有父母这样,则会显得有些迂腐。然而,我们的教育为儿童准备的行囊太多太大太重:可能是过去的知识、当下的结论……教育配合着社会和家长,尽力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给孩子的书包增添越来越多的“备用品”——钢琴考级、跆拳道、奥数竞赛、哈佛英语、国学课程……


现象2:送命的0.5分

2016年1月21日,海安县紫石中学发生一起惨剧,一名初三女生仅仅因为期末考试比第一名少了0.5分而猝然从5楼跳下,送医后最终不治身亡。女孩的母亲是海安县另一所中学的教师,以下是她得到孩子噩耗后的短信部分内容:我亲爱的宝贝,我求你不要丢下我。回来吧,妈妈带你到一个没有考试没有分数的地方,只有你喜欢的动漫的世界,我们不是说好的吗?我们不在乎分数的啊,况且你很出色的啊……我们说好一起吃火锅的啊……妈妈等你回来,帮妈妈擦去痛楚的泪水……


现象3:学而无用的知识

最近网络上有两段关于教育的讨论,很有意思:一是学过微积分的,到菜场买菜用不到。卖菜大妈也许只会加减乘除,可是她就往往赢过比她多懂一点三角函数的脑子。二是大学考了四、六级英语,可是偏偏继承了父亲卖牛肉的店面。偶而有老外向他买牛肉,可是人家主动说普通话,搞得有劲没处使。

笔者中师毕业,教小学,后来考了大专、本科、研究生,背了那么多的英语单词、学了毛概论、掌握了高等数学公式……却并没有增加什么特别的本领,还是在教小学生。


现象4:有名无实的假期

进了初中,就发现孩子的双休日和假期渐渐被占用,尤其是初三。高中更甚:对于很多高一的学生,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就细致到每一天在哪一个时间段读什么、背什么、抄什么、默什么,甚至连除夕当天都安排了作业。“新浪江苏”上登载过一个传闻:启东某中学寒假作业大曝光,242张卷子!好在“官方否认”,否则不知道这些孩子要怎么度过严寒的假期!


……


以上现象虽令人痛心疾首,可是确确实实在上演着。当代教育,你这是怎么了?



事实叩问:

当代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



通过上面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现象1——家长、社会、教育为了孩子的明天更幸福,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学。背负着家庭梦想、社会责任、教育负担的孩子们被压得气喘吁吁!以未来的名义,给孩子准备了足够多的材料、本领,结果残忍地剥夺了儿童幸福的童年。沉重的行囊使儿童只能望着风光无限的顶峰而精疲力尽。


现象2——对这个孩子的死亡哀悼!有一些人认为,这样一点打击都无法接受、无法忍耐,就是抢救过来活下来,将来必有一天还会因为类似的打击(也许更大)而选择其他绝路。问题就是这个“将来”啊,这孩子没有想到将来,我们的教育是否要反省:我们是不是通过某种方式给孩子暗示了“分数等于全部生命,没有好分数就没有将来”?


现象3、4——儿童将来从事怎样的职业?这个职业需要怎样的知识,需要多少配套的能力,我们的教育还需要对儿童的未来有更深刻的思考。过度教育就像教育不足那样耽误儿童的青春。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学习着将来用不到的知识,忽视体育锻炼、社会交往,没有时间眼望星空憧憬一下明天的太阳该是什么样子!如果一直这样,当代教育怎样培养优秀人才?


原来当代教育缺“未来”——缺少未来的视野,缺少未来的胸怀,缺少对未来的思维!



着眼儿童未来:

探寻真正值得的学习



教育的过去性、当下性及未来性是教育的基本特征。当代教育重视前两者,而对未来没有思考,没有措施,因而也就没有底气。还记得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创新人才”?因为当代教育缺少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缺少未来教育该在哪些方面创新的预测。


学校都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可是“人民”中一定包括儿童的家长们,让他们也满意的教育该是怎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只是让他们适应当前的世界——即使它是个堕落的世界”(康德《论教学》)。这些“人民”中一定包括政府的官员们,让他们也满意的教育该是怎样的?“工厂思维”加“政绩指向”驱动的投资效益最大化,把教育的长效性淡化为每一学期统考分数表、每一学年的中考高考排名,那么为未来投资自然又是后话了。以教育教学为职业的教师们被考核束缚,备课、上课、批作业、评试卷,有多少时间能够思考自己的工作是否给孩子点亮了未来的明灯?学生在校园里、教室内、家里面,不断地完成着作业、做着试卷,渐渐地,连走出去的欲望都被湮灭了。——人们都在适应眼前、当下。


对于当代学校的课程内容,仍然可以借用数百年前斯宾塞的话评价:“人们为这个问题而读书,为那个而听讲,决定某科为其子女所应学,或为其子女所不学,完全以习惯、爱好或偏见为选择的准绳,而从没有考虑到应以理性的方法来决定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东西的重要性。”(斯宾塞《教育论》)


对于当代教育的教育方法,我们还在沿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老办法,领着孩子在书海、题海里破浪前行。想想现在的书何止于山、学何止于海?当今互联网等高科技将知识更新速度达到指数级,真正是学到老学不了啊!教育要做的应当是培养孩子兴趣、探索、思维、策略,借以跨越书山、学海。


其实,家庭、学校社会都希望下一代过得“比自己好”,所以初衷都是“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让更好的教育为孩子创造更幸福的未来。但事实上往往这种初衷没有实现,教育行为和教育初衷背道而驰——当代教育很多时候更重视追求适应当下,缺少面向未来的魄力。孩子的生活在未来,幸福在未来。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立足当下,秉持美好的理想,帮助孩子面向未来挑战、获取幸福。面向未来的教育,一定让每个孩子有美好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不畏浮云遮望眼”。

(摘选自陈志华《建构“面向未来的儿童观”》)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陈志华)



基教观察相关阅读 

课改必须改变“车推牛”!



特约观察员|基教观察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是中国教育学会为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拓宽一线教育信息的社会来源渠道,加强学会对基础教育战线信息的汇集、传播和共享而经社会公开招募,最终遴选出的。致力于通过各位观察员的视角,传递来自基础教育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存在教育问题的观察和反思,传播并一起探寻问题可解决之道。

学会微信特推出“基教观察”栏目,在这里,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寻求教育的改革之路。



教育使命

点滴随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