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南理,“院”向未来 | 新能源学院
NJUST
2023
筑梦南理 院向未来
新能源学院
学院招生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理说学院
01
学院简介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成立于2020年,位于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在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学院定位服务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等国家战略,在保持南理工新能源学科传统优势的同时突出新兴交叉学科的特色,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坚持“产出导向、需求牵引、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办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适应面广、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为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兴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新能源学院现有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2010年,是全国首批11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之一,也是江苏省能源动力重点专业类组成专业,主要研究新兴能源,特别是可再生低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固体废弃物的高效清洁开发等。目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分为以下三个方向: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
新能源学院本、研教育及指导体系健全,组建了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组成的教学团队,着力构建以个性化培养、多元化发展为特征的“321”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通识、学科、专业”三个课程模块、“学术领军、行业精英”两种知识能力体系和“一人一方案”相结合的培养路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能力、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以及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全过程指导。
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立足长三角经济技术高地,产业优势突出,新能源学院依托地方优势,深入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在风能、动力电池、节能环保、固废利用等多领域与本地高新企业共同建设若干特色鲜明的产学研基地,配备先进的试验测试平台,为教学和实践提供完备的设施资源保障,营造优质的科研环境及氛围。
历史发展
2010年7月12日
教育部“教高[2010]7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批准南京理工大学等11所高校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本科专业。
2014年6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2010级(第1届)31名学生毕业。
2017年3月
首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毕业。
2020年9月
新能源学院挂牌成立,新能源专业在江阴校区开始招生。
2021年9月
新能源学院实体化运行。
02
学科专业优势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绿色低碳新能源,
碧海蓝天舍我其谁!
学院在专注发展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外,还按照学校统一布署,全力配合“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的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特色打造为根本导向,从学院定位、发展目标和客观实际出发,经过大量调研,认真谋划,将“工程热化学”(二级学科)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定位为学院的特色学科发展方向,为“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发展拓展新的路径。通过工程热物理、化工、材料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推动江苏省能源、环保、化工、材料等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学院瞄准若干重点行业领域,确定特色研究方向,加强与企业紧密联系,完善符合工科发展规律的教师分类发展政策,完善大科研团队的组织管理机制,在大成果、大项目、原始创新等方面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
新能源学院实验楼
03
师资队伍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新能源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9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在校生171人,拥有国家级人才2人,海外留学青年人才6人,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12人。学院积极整合院校地资源,打造四大科创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院地企共建共享研究平台和公共科研平台。学院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实施“高端人才”、“成长导师”、“企业博士后”三大战略。学院多位教师获评优秀教师等荣誉,我院教师牛欣荣获学校2020-2021年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学院注重产教融合,加强实训建设,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双良节能等多家公司签订校企共建协议,打造实践教学平台,新能源学院开设的本科科研训练项目,60%以上来自企业。十余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等国省级科技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获批校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培育点和校区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新能源学院学生企业实习
04
学院风采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学院在科研方面,坚持产学研特色发展之路。一方面,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培育科研成果。学院获批多项国家级项目,引进千万科研经费;学院教师获得省专利奖1项,累计发表三大检索源期刊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另一方面,结合院校地优势,积极将科研成果在地方转化。张静院长发挥头雁效应,带领研究团队突破了工业烟气深度净化工艺—低温余热回收—CO2催化转化全流程技术工艺,项目入围“创客中国”国赛,获“创青春”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学院与多家单位签署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与远景能源、远景动力、双良节能集团、申达集团、长三角光伏创新中心、通利集团、苏青集团、澄信检测、西安迅湃等国内领军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申氢宸、澄信检测、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西安迅湃等国内领军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了有效的产学研合作。
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学院广开渠道,多维联动,逐步深化合作交流。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科研院所合作交流,邀请李灿院士到访参观交流;举办7场“澄江”新能源论坛,院校地共同举办首届新能源文化周;争取到“国际女催化科学家论坛”承办权。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参观新能源学院实验室
学院举办“新能源文化周”
学院多次走访企业,帮助企业梳理技术需求,通过教师到企业做博后的方式共同进行技术攻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精准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组织相关青年教师走访调研企业,帮助企业梳理科技需求,对接企业17家。鼓励青年教师申报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后,有8位青年教师与相关企业达成意向。
学院有70%以上学生参加了各类科技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20余项。其中,新能源学子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荣获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江苏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分赛区(江苏省)、江苏省高等学校高等数学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比赛、第十九届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等多个赛事中获得多项奖励。
新能源学子比赛获奖情况
05
国际交流与合作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新能源学院多位教师有着丰富的海外留学经历,在美国西北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交流学习,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学院开设国际课程《半导体量子理论》,由香港城市大学Stephen Sai-Wing TSANG副教授担任主讲,指导教师为我院程远航教授。该课程从理论到应用介绍半导体的量子力学,旨在帮助学生发展更强大的半导体材料基础知识,并为应用理论理解新材料特性提供指导性示例。
本科生国际课程——《半导体量子理论》
学院获批国家级外专项目,与荷兰瓦格宁根等国外高校共同开展研究。今年6月,多相催化领域的知名学者,荷兰皇家化学学会董事会成员,荷兰催化协会高级会员,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 Johannes Harry Bitter 教授线下到访新能源学院,继续开展更加深入的科研合作。我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吴佳佳同学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2023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本科生实习合作奖学金(今年全校仅1位)。
2021级本科生吴佳佳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
06
毕业去向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目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深造率超过60%,培养的学生具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新兴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高效清洁开发利用、低碳能源与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能源动力设备与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能从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器件、设备与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测试、运行、管理等专业工作,富有专业精神、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精英人才。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产业方向的背景下,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往期回顾
理说专业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筑梦南理,“院”向未来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理说专业 | 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中英合作办学项目)
出品 | 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
来源 | 新能源学院
编辑 | 黄欣妍
初审 | 韶阿俊
审核 | 王 渤
关注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众号
获取更多资讯信息
南理工招生办
微信公众号
南理工招生办
QQ小程序
南理工招生办
微信视频号
南理工招生办
官方B站号
南理工招生办
官方抖音号
南理工招生办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