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人用这两首诗,想把春留住

康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01-29


《康震古诗词81课》(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由著名古典诗词专家康震教授精讲从汉代至清代的81首国民必读古诗词,小到字句意象、文史典故,大到诗人身世、人生心境,旁征博引,会通古今,共情式解读,多维度切入,引领读者穿越时光,去会晤千百年前诗人内心那些深情唯美、绚烂多姿的诗句,使读者在感悟诗词人生、品味诗词之美、赏玩诗词之趣的同时,提升文学修养和艺术品位。
下面这两篇文章选自《康震古诗词81课》。

康震古诗词81课
第32课  韩愈《晚春》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前后。这一年韩愈四十九岁,在朝廷担任太子右庶子。右庶子为正四品下,执掌侍从、献纳、启奏等职事,是服务太子的一个属官。
这首诗的题目是《晚春》,诗人心中的晚春是怎样的呢?第一句“草树知春不久归”,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要归去,就像辛弃疾词里写的“匆匆春又归去”,春天将要匆匆离开了,夏天就要到了。为了让春天长留人间,花草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百般红紫斗芳菲”,姹紫嫣红,争相斗艳,摆出一副要把春天留住的架势。
中国古代诗歌里,想把春天留住的诗词很多。比如辛弃疾《摸鱼儿》就说:“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词人看到画檐上面结了蛛网,粘满春树的飞絮,好像是要把春天留住一样。古代的诗人们对春天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情思,他们不愿意春天走,想要把春天留住。
这里最妙的是三、四两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指的是柳絮(古人称柳为杨柳)。宋代词人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说:“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写的就是杨花的情态。“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里的“杨花”,指的也是柳絮。
我们一般都会欣赏牡丹、月季、荷花,少有人去欣赏杨花,换言之,杨花并不是一种可供欣赏的花卉。榆荚就更不是了。榆荚又叫榆钱儿,是榆树结的果实。我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常将嫩小的榆钱儿与面和在一起,蒸好后,我们蘸着酱油、醋、香油,特别好吃。
虽然无人欣赏杨花、榆荚,但春风吹过的时候,白色的杨花和榆荚如茫茫白雪,漫天飞舞。“杨花榆荚无才思”的意思是说,杨花、榆荚不像牡丹、月季、桃花、杏花那样美丽,没有那种争芳斗艳的资本,如果说花卉的艳丽就是“才思”,那杨花、榆荚真是“无才思”之花。不过虽然无才思,也可以“漫天作雪飞”。春天就要走了,时光不待人,桃花、杏花,争芳斗艳,争分夺秒,想要挽回春天,杨花、榆荚也要加入这“斗芳菲”的队伍中。它不跟你比花红,不跟你比叶绿,跟你比的是“漫天作雪飞”。这就像清代诗人袁枚写的《苔》(二首其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虽然我这花开得不够大、不够艳,但只要我争分夺秒,只要我珍惜时光,只要我自信自强,我这朵小小的苔花依然可以绽放得欣欣向荣,展示出我的青春、我的光彩。
所以,这首诗的本意并不仅仅只是挽回春光,留住春光,也不只是为了赞美争奇斗艳的芬芳桃李。这首诗的主角之一是“无才思”的杨花和榆荚。它们虽然没有美艳的容貌,但依然可以“漫天作雪飞”,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生命力。或许,韩愈想表达的是,就算没有惊艳的色彩,也一定拥有属于自己的力量与光辉。
韩愈的这番表达,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出身与人生成长经历。韩愈三岁时父亲去世,哥哥嫂子把他抚养长大。后来考进士,考了三次才考中,又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考了多次也没考过,可以说仕途坎坷。但韩愈有个特点,叫愈挫愈勇。虽然他出身比较贫寒,地位不高,虽然他仕途坎坷,但是他始终努力奋进,他不仅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推动诗歌创新,还团结有志之士,跟自己一起推动儒学的复兴与繁荣。
为官之后,韩愈参与了平定藩镇的军事行动。再后来,他为了振兴儒学道统不惜身家性命,公开力谏唐宪宗奉迎佛骨,甚至建议唐宪宗将供奉的佛骨付之一炬,结果惹得唐宪宗大怒,将他贬谪到遥远的潮州,真是吃尽了苦头。
韩愈的身边有一群好朋友,比如孟郊、贾岛、张籍等人。他们都很有才华,但出身寒微,时运不济,怀才不遇。韩愈非常关注和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主动为他们鸣不平。比如孟郊赴溧阳担任县尉,临别之际,韩愈写了一篇《送孟东野序》,给予孟郊很高的评价,认为孟郊的诗可与李白、杜甫并驾齐驱,足以代表时代的心声,并为孟郊的不幸命运大声呼告、鸣不平。
韩愈非常欣赏李贺的才华。李贺因为受到陈规陋习的束缚,失去了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资格,韩愈就专门写文章为他辩护。也许在他看来,这些中下层士人,就像杨花、榆荚一样,想要拥有“漫天作雪飞”的机会,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韩愈才一再为他们鸣不平,为他们的命运而大声疾呼。

 康震古诗词81课
第35课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选自《白居易集》卷十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四月,这一年白居易四十六岁,任职江州司马。大林寺,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是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首句“人间四月芳菲尽”,“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这句是说,农历四月,百花凋谢,春天已近尾声。紧接着第二句“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百花凋谢的时候,深山里边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诗人在大林寺里看到了桃花。大林寺在哪儿?就在庐山上。也就是说,白居易去游览庐山,庐山有个大林寺,大林寺里正盛开着桃花。可是暮春时节怎么会有桃花盛开呢?
第三句“长恨春归无觅处”,我们常常惋惜,这春天走了,到底上哪儿才能找到春光呢?中国人对于春色、春光、春日总有一种特别的眷恋。辛弃疾在《摸鱼儿》里说:“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经过了几番风雨,春天就要走了。诗人想留住春色,所以不希望花开得那么早,因为花开得越早,春天走得也早。可是现在呢?几番风雨后,落红无数,春色早已归去。可见,人们是多么眷恋春色、渴望春色。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这首诗里问,春天跑哪儿去了?最后一句给出了答案:“不知转入此中来。”想不到江州城的春色转到庐山大林寺这边来了。
四句诗,一个意思,就是寻找春色、发现春色。人间四月,春色已经归去,只有庐山大林寺的桃花还像早春二月那样绽放。原来春天没有走,只是到庐山大林寺里来了。这首诗转折得非常有趣,写出了别样的情绪,诗人在处处寻找春光,一路跟踪春色,最终找到了春色,桃花就是春色、春光的象征。
《大林寺桃花》这首诗其实并非独立发表,而是藏在一篇文章里的,这篇文章就是白居易写于同时的《游大林寺序》。在序中,他写自己和一群好朋友共十七人游览庐山,都是些什么人呢?“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一句话,和方内方外的朋友一共十七人。他们都游览了哪些地方呢?白居易写道:“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从遗爱寺边的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峰顶院休息之后又登上了香炉峰,也是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里的香炉峰。当天晚上,他们十七人一起住在了大林寺。
大林寺究竟是怎样的?“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大林寺非常偏僻,人迹罕至。寺院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苍,青松短矮,还长了不少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只有一些板屋、木质器具,僧人均为海东人。白居易又说:“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所以春天来得晚,走得也晚。山下已是初夏季节,这里却还是早春二月,山中的桃李刚刚绽放,山间的绿草还很短浅。所以他感慨:“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山里和山下如此不同,如同来到另一个神奇的世界。于是随口吟了一首绝句,这首诗就是《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接着说:“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环顾大林寺的墙壁,看到墙壁上有当代著名文人萧存、魏宏简和李渤三个人题写的诗句,不由得感叹庐山真乃天下第一胜境。
不过,这三人题写之后,直到白居易一行到此,近二十年,再也无人续写诗句。可见世人只重滚滚红尘,却轻视这世外桃源。
那么,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为何如此偏爱这方世外桃源呢?
其实,白居易最初的人生理想与世外桃源关系不大。他早年考中进士,先后在朝廷担任翰林学士、太子左赞善大夫等官职,仕途一直比较顺利,他本人也很受宪宗皇帝的器重。后来因为写《秦中吟》《新乐府》讥讽朝政,得罪了权贵,被冠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贬谪江州司马,这是元和十年(815)的事,这一年他四十四岁。
自从被贬江州之后,白居易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他好像失去了政治进取的精神,只是一味沉浸在自己幸福的小日子里。在给朋友元稹的信中,他说,自古以来诗人的命运都不太好,像陈子昂、孟浩然、李白、杜甫、孟郊、张籍,虽然诗写得好,却不免穷困潦倒一辈子。我自己在这个荒僻的地方做官,但我官居五品,“月俸四五万”,天冷有衣穿,肚饿有饭吃,除了自己的生活有保障,还能照顾自己的家人,可以说,我没有辜负一个白氏子弟的名分。(《与元九书》)
在《江州司马厅记》这篇文章中,白居易有一段内心表白。他说:“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江州左边有庐山,右边有江湖,地势高,天气清朗,风景绝佳。又说:“刺史,守土臣,不可远观游。群吏,执事官,不敢自暇佚。惟司马,绰绰可以从容于山水诗酒间。”江州刺史统领全州事务,具体办事官员各有其责,他们都没有空闲四处游览,消磨时光。只有我这个司马的时间很宽裕,可以在山水风光间饮酒吟诗,乐而不倦。
又说:“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无言责,无事忧。”江州百姓生活安康不是司马的功劳,江州政治败坏也不是司马的罪过,既不必因言担责,也不必百事操心。“为国谋,则尸素之尤蠹者;为身谋,则禄仕之优稳者。”如果从国家的角度而言,司马这个职位真是尸位素餐,是国家的蠹虫;但如果从自身的角度而言,司马的俸禄最为优厚,地位最为稳当。“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识时知命而已。”我当江州司马快四年了,内心非常安闲自得,好像刚过了一两天一样。为什么?因为我乐天知命罢了。
可见,白居易在江州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手中无权,想做什么也做不了,不免失落痛苦;一方面正好乐得清闲,反正俸禄不少拿,朝廷愿意养着我这个闲人就养着吧(这其实也是牢骚之语)。所以,《大林寺桃花》这首诗,看似轻松,其实也不轻松;要说轻松,也真是很轻松。总之,四十六岁的白居易在庐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值得庆祝、值得开心的一件好事。

康震新书首场签售会预告
活动主题
《康震古诗词81课》西西弗书店新书首场签售会

活动时间
2021年5月16日(周日) 14:30

活动地点
西西弗书店·北京国贸黑标旗舰店

主办单位
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西弗书店

5月16日周日下午14:30,著名古典诗词专家康震教授携新书《康震古诗词81课》 ,在西西弗书店·北京国贸黑标旗舰店与读者见面并分享最新的诗词研读感悟,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古诗词的踪迹。
现场有签售,欢迎广大读者扫上方二维码报名到场参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古人用这两首诗,想把春留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