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他

生命是闹着玩的,事事显出如此 | 老舍

“生命是闹着玩的,事事显示出如此”这是老舍在《断魂枪》中写下的话。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他既传统,又现代,没有遗老气,有些幽默风,他作品中的玩笑、悲哀与无奈,与现代人的心情是相通的。老舍一生笔耕不辍,留下《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牛天赐传》《猫城记》《离婚》《月牙儿》《正红旗下》等名篇。可以说,他的自由与舒坦,全在写作里。老舍研究专家傅光明教授认为:“他(老舍)生于十九世纪最后一年、已陷入贫苦市民阶层的京城‘旗族(正红旗)’之家。他是满族人、北京人,这是两个铸就他辉煌艺术生涯的精神支点,将两者合一,是开启、解读、诠释、探究老舍文学的钥匙。……他是那种抱定为文艺而生,亦为文艺而死的纯净文人,心甘情愿自取精神上的烦恼。”虽然贫苦,老舍的心灵却是丰富的,他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的财富。他用俗白的味道讲京味生活,小说的设定不必是皇宫庭院,不用多么华贵,生活本身就是文学行走的空地。北京胡同里的小人物,是老舍最喜构思的对象。老舍总是翻过来调过去的想把故事说得有趣,他不厌其烦的写,他希望写出人本来的样子。因为处理了人性的复杂,小说便能超越历史,比如《月牙儿》《断魂枪》都有经久不衰的魅力。老舍的长篇堪称杰作,中短篇也佳作迭出。《老舍选集》(上中下三卷)正是老舍中短篇小说、散文佳作的优选本。选集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中册为小说卷,下册为散文卷。本书由傅光明教授亲自编选并做万字序言,序言中介绍老舍作品的风格特点,让年轻读者能更好的感受老舍小说的艺术魅力。老舍,经得住时间磨砺,能让人不断阅读、品味,读老舍,其实是读我们自己,那些连在泥土中的疼痛,是如何地飞黄腾达也去不掉的。选读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从何月何日起,我开始写《骆驼祥子》?已经想不起来了。我的抗战前的日记已随同我的书籍全在济南失落,此事恐永无对证矣。这本书和我的写作生活有很重要的关系。在写它以前,我总是以教书为正职,写作为副业,从《老张的哲学》起到《牛天赐传》止,一直是如此。这就是说,在学校开课的时候,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我不甚满意这个办法。因为它使我既不能专心一志的写作,而又终年无一日休息,有损于健康。在我从国外回到北平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去作职业写家的心意;经好友们的谆谆劝告,我才就了齐鲁大学的教职。《我这一辈子》插图在齐大辞职后,我跑到上海去,主要的目的是在看看有没有作职业写家的可能。那时候,正是“一·二八”以后,书业不景气,文艺刊物很少,沪上的朋友告诉我不要冒险。于是,我就接了山东大学的聘书。我不喜欢教书,一来是我没有渊博的学识,时时感到不安;二来是即使我能胜任,教书也不能给我像写作那样的愉快。为了一家子的生活,我不敢独断独行的丢掉了月间可靠的收入,可是我的心里一时一刻也没忘掉尝一尝职业写家的滋味。事有凑巧,在“山大”教过两年书之后,学校闹了风潮,我便随着许多位同事辞了职。这回,我既不想到上海去看看风向,也没同任何人商议,便决定在青岛住下去,专凭写作的收入过日子。这是“七七”抗战的前一年。《骆驼祥子》是我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这一炮要放响了,我就可以放胆的作下去,每年预计着可以写出两部长篇小说来。不幸这一炮若是不过火,我便只好再去教书,也许因为扫兴而完全放弃了写作。所以我说,这本书和我的写作生活有很重要的关系。记得是在一九三六年春天吧,“山大”的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我当时就说:“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紧跟着,朋友又说: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哪知道,转祸为福,他乘着军队移动之际,偷偷的牵回三匹骆驼回来。这两个车夫都姓什么?哪里的人?我都没问过。我只记住了车夫与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的故事的核心。从春到夏,我心里老在盘算,怎样把那一点简单的故事扩大,成为一篇十多万字的小说。不管用得着与否,我首先向齐铁恨先生打听骆驼的生活习惯。齐先生生长在北平的西山,山下有许多家养骆驼的。得到他的回信,我看出来,我须以车夫为主,骆驼不过是一点陪衬,因为假若以骆驼为主,恐怕我就须到“口外”去一趟,看看草原与骆驼的情景了。若以车夫为主呢,我就无须到口外去,而随时随处可以观察。这样,我便把骆驼与祥子结合到一处,而骆驼只负引出祥子的责任。怎么写祥子呢?我先细想车夫有多少种,好给他一个确定的地位。把他的地位确定了,我便可以把其余的各种车夫顺手儿叙述出来;以他为主,以他们为宾,既有中心人物,又有他的社会环境,他就可以活起来了。换言之,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车夫们而外,我又去想,祥子应该租赁哪一车主的车,和拉过什么样的人。这样,我便把他的车夫社会扩大了,而把比他的地位高的人也能介绍进来。可是,这些比他高的人物,也还是因祥子而存在故事里,我决定不许任何人夺去祥子的主角地位。有了人,事情是不难想到的。人既以祥子为主,事情当然也以拉车为主。只要我教一切的人都和车发生关系,我便能把祥子拴住,像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柳树下那样。可是,人与人,事与事,虽以车为联系,我还感觉着不易写出车夫的全部生活来。于是,我还再去想:刮风天,车夫怎样?下雨天,车夫怎样?假若我能把这些细琐的遭遇写出来,我的主角便必定能成为一个最真确的人,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刑。《我这一辈子》插图由这里,我又想到,一个车夫也应当和别人一样的有那些吃喝而外的问题。他也必定有志愿,有性欲,有家庭和儿女。对这些问题,他怎样解决呢?他是否能解决呢?这样一想,我所听来的简单的故事便马上变成了一个社会那么大。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的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由一九三六年春天到夏天,我入了迷似的去搜集材料,把祥子的生活与相貌变换过不知多少次——材料变了,人也就随着变。到了夏天,我辞去了“山大”的教职,开始把祥子写在纸上。因为酝酿的时期相当的长,搜集的材料相当的多,拿起笔来的时候我并没感到多少阻碍。一九三七年一月,“祥子”开始在《宇宙风》上出现,作为长篇连载。当发表第一段的时候,全部还没有写完,可是通篇的故事与字数已大概的有了准谱儿,不会有很大的出入。假若没有这个把握,我是不敢一边写一边发表的。刚刚入夏,我将它写完,共二十四段,恰合《宇宙风》每月要两段,连载一年之用。当我刚刚把它写完的时候,我就告诉了《宇宙风》的编辑: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后来,刊印单行本的时候,书店即以此语嵌入广告中。它使我满意的地方大概是:(一)故事在我心中酝酿得相当的长久,收集的材料也相当的多,所以一落笔便准确,不蔓不枝,没有什么敷衍的地方。(二)我开始专以写作为业,一天到晚心中老想着写作这一回事,所以虽然每天落在纸上的不过是一二千字,可是在我放下笔的时候,心中并没有休息,依然是在思索;思索的时候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三)在这故事刚一开头的时候,我就决定抛开幽默而正正经经地去写。在往常,每逢遇到可以幽默一下的机会,我就必抓住它不放手。有时候,事情本没什么可笑之处,我也要运用俏皮的言语,勉强的使它带上点幽默味道。这,往好里说,足以使文字活泼有趣;往坏里说,就往往招人讨厌。《祥子》里没有这个毛病。即使它还未能完全排除幽默,可是它的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这一决定,使我的作风略有改变,教我知道了只要材料丰富,心中有话可说,就不必一定非幽默不足叫好。(四)既决定了不利用幽默,也就自然的决定了文字要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因为要求平易,我就注意到如何在平易中而不死板。恰好,在这时候,好友顾石君先生供给了我许多北平口语中的字和词。在平日,我总以为这些词汇是有音无字的,所以往往因写不出而割爱。现在,有了顾先生的帮助,我的笔下就丰富了许多,而可以从容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因此,《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言语是活的。《祥子》自然也有许多缺点。使我自己最不满意的是收尾收得太慌了一点。因为连载的关系,我必须整整齐齐地写成二十四段;事实上,我应当多写两三段才能从容不迫的刹住。这,可是没法补救了,因为我对已发表过的作品是不愿再加修改的。《祥子》的运气不算很好:在《宇宙风》上登刊到一半就遇上“七七”抗战。《宇宙风》何时在沪停刊,我不知道;所以我也不知道,《祥子》全部登完过没有。后来,《宇宙风》社迁到广州,首先把《祥子》印成单行本。可是,据说刚刚印好,广州就沦陷了,《祥子》便落在敌人的手中。《宇宙风》又迁到桂林,《祥子》也又得到出版的机会,但因邮递不便,在渝蓉各地就很少见到它。后来,文化生活出版社把纸型买过来,它才在大后方稍稍活动开。近来,《祥子》好像转了运,据友人报告,它已被译成俄文、日文与英文。(原载1945年7月重庆《青年知识》第一卷第二期)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满族护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阵亡,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1908年得宗月大师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任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后又于南开中学教国文。1924年赴英国,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并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归国后曾在齐鲁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大学教书。1949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著有《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离婚》《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正红旗下》《月牙儿》等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内容简介老舍的小说有幽默,也有忧伤,但更重要的是,藏在作品中的崇高的人的精神。老舍说:生命是闹着玩的,事事显出如此。老舍总是翻过来调过去的想把故事说得有趣,他不厌其烦的写,他希望写出人本来的样子。读老舍,其实是读我们自己,那些连在泥土中的疼痛,是如何的飞黄腾达也去不掉的。《老舍选集》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老舍中短篇小说、散文综合选集。选集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中册为小说卷,下册为散文卷。邀请首师大傅光明教授编选并撰写万字前言。选集收入老舍的代表作品,包括《微神》《月牙儿》《断魂枪》《我这一辈子》等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也有《想北平》《大明湖之春》《五月的青岛》《考而不死是为神》等经典散文名篇。较为全面、丰富、多维的展示了老舍的创作特色。适合教师及中小学生阅读。老舍:我的理想家庭老舍
1月7日 上午 10:01
其他

老舍:我的理想家庭

我的理想家庭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讲恋爱,讲革命,讲志愿,似乎天地之间,唯我独尊,简直想不到组织家庭——结婚既是爱的坟墓,家庭根本上是英雄好汉的累赘。及至过了三十,革命成功与否,事情好歹不论,反正领略够了人情世故,壮气就差点事儿了。虽然明知家庭之累,等于投胎为马为牛,可是人生总不过如此,多少也都得经验一番,既不坚持独身,结婚倒也还容易。于是发帖子请客,笑着开驶倒车,苦乐容或相抵,反正至少凑个热闹。到了四十,儿女已有二三,贫也好富也好,自己认头苦曳,对于年轻的朋友已经有好些个事儿说不到一处,而劝告他们老老实实地结婚,好早生儿养女,即是话不投缘的一例。到了这个年纪,若还有理想,必是理想的家庭。倒退二十年,连这么一想也觉泄气。人生的矛盾可笑即在于此,年轻力壮,力求事事出轨,决不甘为火车;及至中年,心理的,生理的,种种理的什么什么,都使他不但非做火车不可,且做货车焉。把当初与现在一比较,判若两人,足够自己笑半天的!或有例外,实不多见。明年我就四十了,已具说理想家庭的资格:大不必吹,盖亦自嘲。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把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两间卧室,我独居一间,没有臭虫,而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在这个床上,横睡直睡都可以,不论咋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好象陷在棉花堆里,一点也不碰硬骨头。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住的。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没有下房,因为根本不预备用仆人。家中不要电话,不要播音机,不要留声机,不要麻将牌,不要风扇,不要保险柜。缺乏的东西本来很多,不过这几项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给我也不要。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除了一块长方的土地,平坦无草,足够打开太极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帼帼随意地鸣着。这就该说到人了。屋子不多,又不要仆人,人口自然不能很多: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先生管擦地板与玻璃,打扫院子,收拾花木,给鱼换水,给帼帼一两块绿黄瓜或几个毛豆;并管上街送信买书等事宜。太太管做饭,女儿任助手——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母女做饭之外,就做点针线,看小弟弟。大件衣服拿到外边去洗,小件的随时自己涮一涮。这一家子人,因为吃的简单干净,而一天到晚不闲着,所以身体都很不坏。因为身体好,所以没有肝火,大家都不爱闹脾气。除了为小猫上房,金鱼甩子等事着急之外,谁也不急叱白脸的。大家的相貌也都很体面,不令人望而生厌。衣服可并不讲究,都做的很结实朴素;永远不穿又臭又硬的皮鞋。男的很体面,可不露电影明星气;女的很健美,可不红唇鬈毛,鼻子朝着天。孩子们都不卷着舌头说话,淘气而不讨厌。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推荐阅读老舍
2023年12月24日
其他

《新文学史料》2023年总目录

整理汪曾祺致曹乃谦书信五通/张仁竞保全堂影响了我的命运/戴明生汪曾祺的一组新诗佚作/张国祯牛汉小辑铁骨铮铮一巨树——怀念牛汉先生/谢冕父亲往事/史果朱健、牛汉、白莎关于《骆驼和星》的通信/子张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在钢铁森林里,想想荒野山林 | 朱良志

本文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0月新书、朱良志著《饮之太和:中国美学名著选讲》。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观念研究。朱良志老师认为: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学习中国美学,可以陶冶趣味、安定心灵、提升境界,让我们更好地欣赏生活,欣赏山河大地。传统文化里有意义的内容,应该分享给更多人。这也是选讲中国美学名著、出版《饮之太和》的初衷。以下为朱良志老师对中国古代著名山水画论——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的讲解选摘:山水画:隐者立场和士大夫立场在唐和唐之前画论中,山水画一直是满足隐逸者情思的对象,“弋尾于涂”,向往山林皋壤之趣的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成了山水画家所崇奉的主要思想。南朝宋宗炳的《画山水序》洋溢着浓厚的道家思想,宗炳所向往的“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的境界正是道家境界。唐代以来,禅宗思想又为世所重,王维是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创造水墨渲淡的表现方式,正是为了适应他的道禅审美旨趣。五代荆浩《笔法记》,更是一派隐逸画家的思想情趣,这位洪谷隐者借道家思想表现他对山水画笔墨形式的独特体会。(五代十国)荆浩《青绿山水》而北宋郭熙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乃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第一次由隐者的立场转变为士大夫阶层立场的著作。在这里,儒家的立身入世思想代替了道禅的隐逸遁世思想,山水画本来被解释为隐逸者精神家园的理论,一变而为士君子公务之暇无法亲身游历山水的替代品、烦琐生活的宽解品、郁闷情结的慰藉品。郭熙从儒者的立场对山水画的功能进行新的解释。在他这里,山水画也是“卧游”之具,但不似首倡此说的宗炳,后者是因年老足疲无法游历真山水的不得已之举,而在郭熙这里成了入世为官的儒者向往山林之趣的精神安慰媒介。《山水训》写道: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颍埒素、黄绮同芳哉!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斯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张莉:老舍的京味文学,是和平民在一起的

一稿件终审:王秋玲欢迎关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视频号!过上一种文学生活,有Ta就够了!
2023年10月8日
其他

老舍 | 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966.8.24)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想北平文
2023年8月26日
其他

老舍:天气是热的,而人们可以躲开它!

薇稿件终审:王秋玲欢迎关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视频号!过上一种文学生活,有Ta就够了!
2023年7月7日
其他

毕飞宇x张莉谈鲁迅:通过冒犯我们庸常的感受和经验使读者警醒和思考

:他为中国文人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心理,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是怎样的?儒道互补。“儒道互补”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它忽视了一个次序上的问题,这个次序才是问题的根本。什么次序呢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阎晶明:​地方叙事、精神故乡与时代变迁 | 年度长篇综述

订阅《当代》:1.《当代》邮发代号/2-1612.《当代长篇小说选刊》邮发代号/80-194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今晚8:00 | 王笛:从《历史的微声》看,中西语境下的阅读与写作

本次活动在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举办,您还可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晚8点文学谈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是青春的歌咏,“书生”长行 | 聂震宁《书生行》入选75期文艺联合书单

文艺联合书单2023年第5期,总第75期文艺联合书单,由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二十余家图书出版单位联合发布,每月推送一期文艺类新书单,本期是第75期。文艺联合书单在这里,看见中国最好的文艺书《激情精神:阿尔玛·马勒的一生》[英]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每个节气拜访一棵树、一树花,日子诗意且治愈

《草木有情:跟着节气寻人间清欢》,这是作家、节气美学家殷若衿继四年前出版畅销书《草木有趣:跟着节气过日子》之后,推出的第二本以“节气草木”为主题的散文集。在朋友印象里,殷若衿本人也是安静、天真、自在、自由得如同山林间蔓生的草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老师形容她:“像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一个女子,多才多艺,但又人淡如菊,平淡天真,很符合宋人文化中优雅平淡的审美。她的生活也像二十四节气一样,在一个有序的运行当中,她本身就有一种自律的优雅。”书画家竹庵形容她:“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喜欢和草木交朋友的人。”而她的好友、青年小说家东来则说:“我常常有感殷若衿的忙碌,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她都在天南海北赏花访友,这份洒脱自在,常人不能及。在她眼里,草木有情,万物有灵,且正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交流。”殷若衿大多时间喜欢独处,并在独处中享受自己内在丰富和谐安静的小世界。这样特立独行的她,却格外喜欢与植物相处,她会在每个节气定期去某一处山林或古迹拜访一棵树,一树花,经年累月下来,已然在各地结交了许多“花朋树友”。她的社交媒体很养眼,常常是她用相机记录自己在不同花开时节,在各处山川园林里赏花、喝茶的唯美影像与文字。别人过生日会与一众朋友欢聚,她过生日往往是和好友一起去苏州耦园探访一树百岁茶花。她说,植物最安静,从不多言,这个世界人人各有主张,植物从不发声,贞静自守,索求甚少,只在季节流转中花开花落,回报自然以静美。她说,花木是延绵在时空里最静穆而坚定的朋友,给我们观照内心的参照,给我们空性的美,令我们获得内心的平静。在朋友印象里,殷若衿也是极其“通透”“敏感”“纯粹”的,尽管在熟悉的朋友面前常展现出孩子气的一面,但似乎又是一个“老灵魂”,对宇宙和自然生命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她眼里,草木有情,万物有灵,宇宙万物有彼此缠绕的深情。谈到新作《草木有情》与四年前颇受欢迎的畅销散文集《草木有趣》的异同,殷若衿说:《草木有趣》侧重写二十四节气中的花草果蔬,而新作《草木有情》则是深入草木有情世界,不仅把花草树木看作“无情的”可以观赏的花木、可以食用的蔬果、可以用于“手作”的自然原料,更把它们看作“有情的”可以照见心灵的朋友,可以疗愈身心的老师,可以令我们安心依托的力量。这本书讲述了她在不同节气拜访各地富有人文底蕴和历史背景的树木花草的经历、感受,记录了和一棵树、一树花相遇、重逢的美好时刻,也记录了在一年一度与它们相遇、重逢时,观照到的自己内心的成长。她说,她喜欢寻访山林中的古老植物,因为这个过程也使她与心慕手追却触摸不到的古人,产生了跨越时光的连接。许多赏花胜地,或缘起于旧时文人名士亲自手植花木,或为旧时幽人雅士赏花野游之地,他们留下的片段文字,引人无数神思。走过这些胜地,仿佛隔着时光与昔日文人墨客有了精神上的片刻重叠与交汇。与花会,也是与古人会,令独自前往的旅程丝毫不孤独。四时有序,草木有情。我们向您诚挚推荐《草木有情:跟着节气寻人间清欢》这本书的理由是: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止庵谈老舍:始终是个老百姓,是他最可贵的地方

薇稿件终审:王秋玲欢迎关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视频号!过上一种文学生活,有Ta就够了!
2023年4月1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遇见新知,治愈未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社科出版中心2023年重点出版计划

联袂推荐北大知名教授、传播学者胡泳写给一双龙凤胎儿女——未未、末末的信。一位思想者父亲的视角与洞察下,关于爱的教育、人格与人生的哲学沉思录。12堂极简哲学生活课[法]玛丽·罗贝尔著陆洵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按下暂停键也没关系,书写,让我们好好地看待自己 | 2023新春书单

对于很多人来说,刚刚过去的2022年并不平凡。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的我们经历过挣扎,也体会过感动,有时我们感觉到时间匆匆而过,有时我们又觉得时钟仿佛始终静止。正如黎紫书的散文集《暂停键》的推荐语上所写:“按下暂停键也没关系,书写,让我们好好地看待自己。”凭借书写,我们在这纷乱的时间里中寻得一枚希望的种子,以待春日生根。凭借阅读,我们灌溉这枚种子,以待希望发芽、破土而出。2023年新春伊始,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年文学编辑室为读者朋友们回顾旧年、预告新年,献上新春礼赠。祝读者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的世界里收获满满,在阅读外的世界里幸福平安。2023年新年荐书《云头艳》
2023年1月25日
其他

“从来团圆都缺只角,今年不缺了。”

电影《过年》剧照,图文无关似乎是每个家族里都有这样一位传奇的人物,他或她从小学习优异、闪烁着光芒,是最先走出贫穷的大学生,是光耀门楣的“脸面”。与此同时,亲情伦理与新城市人的身份、个人发展与家族命运等等问题不断接踵而来。《舅舅的光辉》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位通过高考从农村走出去的舅舅的故事。青年作家、茅盾新人奖·提名奖得主宋小词的写作以现实题材为主,写作风格有湖北作家的飒辣之气,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她写生活无情,更写人间温暖;她写世态炎凉,更写人性本善。近日,她的小说集《牙印儿》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入她已经发表过的五个中短篇小说。其中既有女性的悲喜歌哭,又有底层小人物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舅舅的光辉》即为其中的一篇。舅舅的光辉(节选)文
2023年1月23日
其他

《新文学史料》2022全年总目

第一期目录延安文艺研究小辑从“亭子间”到“山顶上”——左翼文化人奔赴陕北考/王锡荣1941年7月20日的萧军日记/许子东延安鲁艺师生的下基层活动/钟海波史家拍案鲁迅与中医药的纠葛/王彬彬郭沫若为古籍诠译馆筹备事致尹达信写于哪一年/廖久明夏衍1939年4—7月香港之行考/朱超亚沦陷时期“华北日本期刊”的“首推刊物”——《华文大阪每日》考论/王保平
2023年1月22日
其他

劳动终岁,大家应当快乐地过年 | 老舍

北京的春节文|老舍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腊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地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地过年。文
2023年1月22日
其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年度二十大好书”暨“最美的书”揭晓!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年度二十大好书”与“最美的书”的评选,首先由我社各编辑部室从2022年出版的新书中提名得出参选书单,而后由9位专家、学者、媒体人组成的评委会对初选书目进行评选。2023年1月9日下午,经评委会投票,最终产生了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年度二十大好书”及“最美的书”。评委名单:李敬泽
2023年1月9日
其他

东坡先生,生日快乐!《苏东坡》纪录片:比99亿的电影都好看

1037年1月8日(北宋景祐三年,腊月十九),苏东坡出生于四川眉州。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苏东坡学养贯穿儒、释、道,造诣纵横文、书、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苏东坡因其非凡的才华和潇洒飘逸的人格魅力名满天下,是唯一入选法国《世界报》“千年人物”的中国人。只要你读宋词,就绕不过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只要你练书法,就绕不过他的寒食帖;即使你不练书法不读宋词,怎么也得吃饭吧,那你一定知道他的东坡肉……如果你爱苏东坡,一定不可错过——史上最全面、最走心的有关苏东坡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纪录片《苏东坡》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苏东坡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再现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东坡小像》(《前后赤壁赋》册页之一),元,赵孟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23年1月8日
其他

为她们正名,揭开“看不见的女性”面纱

为每个人物的行为与心理提供着强大的内在逻辑。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部特色卓著的家族小说,倒不如说这是一部充盈着丰满的“‘精神的’气候”的现实主义佳作。——潘凯雄
2023年1月7日
其他

我一直在等待她的长篇写完。|《烟霞里》前的魏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活动地点北京图书大厦一层共享空间参加线下活动的读者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参加魏微
2023年1月6日
其他

中国文化的根性与中国人的情义 | 《家山》

时隔八年余,王跃文的全新长篇《家山》面世了。小说讲述了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二十余年波澜起伏的一部地方史志。抽壮丁、大洪水、征赋纳税、乐输抗捐、生老病死,桩桩件件演绎一方乡土的民风民情民心。小说得方言古语之神韵,承中华文化之浪漫精神,细密编织沙湾村耕织劳作的日常生活。夫妻父子邻里,悲喜忧欢哀乐。小说在极其世俗然而又充满诗性的生活图景中不时鸣响着冲突、争斗的命运变奏……中国文化的根性与中国人的情义文
2023年1月5日
其他

王跃文 | 写《家山》的每一天,我常常以泪洗面

薇稿件终审:王秋玲欢迎关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视频号!过上一种文学生活,有Ta就够了!
2023年1月5日
其他

生生不息的民族史诗——王跃文最新长篇小说《家山》面世

1962年10月生,湖南溆浦人。一九八九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有长篇小说《朝夕之间》《苍黄》《大清相国》《爱历元年》等多部。中篇小说《漫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稿件初审:周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她,写知识分子,写女性,从来不手软

5000元生活费外,近期还有给您二老的2000块钱生活补贴,说是支付小时工的工钱。说到这里,樊梨花抬眼瞟了老头老太太一眼。老头仰着头,抿嘴,没吱声。老太太赶紧把眼低了下去。樊梨花说:同时,他每月还有
2022年12月29日
其他

同为女性,她们却永远无法回归正常生活

中原大地上的女性史诗邵丽长篇小说《金枝(全本)》惊艳面世近日,作家邵丽的最新长篇小说《金枝(全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以2021年出版的《金枝》故事为底本,全面讲述中原大地颍河岸边上周村,周氏一家几代人在时代洪流席卷中的选择与蜕变。不同于《金枝》讲述的单一视角,《金枝(全本)》拓展了叙述角度,通过不同人对同一家族历史的讲述,将家族故事多层次的铺展开来,并以敏锐的笔触深入周语同、周拴妮以及周氏家族几代女性的内心深处,述说着从未被展示的痛苦、挣扎、忍耐与抗争。家族故事、革命故事、婚姻故事,伦理、爱情、血缘亲情⋯⋯这些复杂因素缠绕在女性捍卫家庭、冲破命运、自我更新的成长历程中,终以不可遏制的力量使中原千年故土新生。一、真诚的独白,一次充满力量的自我解剖邵丽的写作,一直备受文坛瞩目。从《明惠的圣诞》《我的生活质量》《挂职笔记》到《黄河故事》,她的写作一直围绕自己的人生经历展开,每一段创作都展示出了她独特的思考和对文学不懈的追求。与很多写作者刻意与所写内容保持距离不同,邵丽善于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写作的动力,这种自发的创作使她的写作自带一种真诚,真诚地对生活发问,真诚地自我剖析。按她的说法,《金枝》系列的写作始于她一个长久的心愿,那就是写一下在特殊年代被造就的她的父母以及她们的家族。更迫近的触动,则是由于父亲去世后,让她再次审视父女关系,一直自觉被父亲漠视一生的女儿,在重新梳理了整个家族的枝枝脉脉之后,对家族历史和亲缘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金枝(全本)》分为上部、中部、下部、尾声四个部分,以不同的视角,完成了周氏一家人生故事的讲述。上部以女儿周语同的视角讲述自己所经历的家庭故事,这个视角是现实中邵丽的角色;中部是以周语同同父异母妹妹拴妮子的视角,讲述她在上周村与父亲后来的家庭间的疏离和游走;下部、尾声则以全知全能视角回视这个家族的过去和未来。《金枝(全本)》充分展示了邵丽的强大和自信,她不仅以精准的语言、深刻的心理描写将一个好强、愤怒、充满创伤的女儿描写的淋漓尽致,又转身在中部中,以拴妮子的视角,完成了对父亲另一个女儿成长的表白。这是一种试探、实验,也是一种自我和解。如果说,被剥夺的父爱和被侵犯的家庭生活一直让邵丽的人生压抑窒息,那么《金枝(全本)》中的这种对照、换位,则足以显示人到中年的周语同与人到中年的邵丽,终于在文本内外得到释怀。就像邵丽自己曾经说过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灵与肉痛苦挣扎的过程,如果通过文学这个媒体,使我们互相之间变得更加宽容、关爱、和谐,可能这比任何奖项都更加富有意义。”二、为女性正名,“金枝”何以金枝?作为一个女性作家,邵丽尤善于讲述女性故事,描写女性心理。《金枝(全本)》虽然讲述的是家族故事,但通读下来不难发现,周氏一家能像大树一样不断枝繁叶茂,主要归功于周家的女性以一种强悍的生命力,捍卫这个大家庭。与之相较,周家的男性们,无论是曾祖父周同尧、祖父周秉正、父亲周启明,还是周语同的哥哥们,在小说中均处于失语状态,他们要么投奔革命、要么失踪于新生活、要么如周启明一样终生沉默。这种设计也并非是邵丽刻意为之,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男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位置和缺失。尤其在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中,一直有严父慈母之说,父亲是正统、威严、权利的象征,母亲才与家庭中温暖、琐碎、烟火气的生活紧密相连,也形成了“形而上”的父亲和“形而下”的母亲。《金枝(全本)》中的女性,是“形而下”的,也是“形而上”的。邵丽曾谈过,为什么要以“金枝”作为题眼统摄整部小说,“金枝玉叶是每一个女孩子的梦想,我的生命的前半时坎坷不平,就把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孩子们被金枝玉叶地捧着,娇嫩的生命却恰恰最容易被损伤。金枝是我的期许,也是我心底挥之不去的恐惧。”每个女孩在成为女人前,对人生都有过许许多多美丽的幻想,未出阁得祖母、裳、穗子、朱珠哪个不是自己家中的金枝玉叶,却不想未来有如此多坎坷在等待着她们。《金枝(全本)》中写尽了女性成长的痛楚,充满人性和女性自我认知的考验。她们所经历的并非是肉身痛苦,而是终其一生的精神桎梏和折磨。当然《金枝(全本)》并非是一部伤痕小说,邵丽要真正展示的是历经痛入脊髓、苦到绝望的人性淬炼后,周家女性们所展现出的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绝境重生后的悲壮。当这些女性的尊严被践踏、被无视,她们纯洁的生命被侮辱、被摧残之后,她们反而如凤凰涅槃,以生命的本能重建生活,将自己的未来、追求传递到下一代的身上。邵丽说:“我想塑造的就是一个中国传统女性身上的那种韧性。其实在河南,我身边有好多女性被原配抛弃,然后不会再嫁,一个人独守一辈子,苦苦支撑着一个家。她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的遭遇。所以,我其实想写的是一种来自女性的力量感。”就是这种女性独有的韧性、执着和力量,让这部小说如此与众不同。再回首人类千百年历史进程,不得不感慨,在血淋淋的女性成长路上,女性不仅在不断完成着自我更新,也使人类本身在一次次母性的博大和温暖中不断向前迈进,就像《浮士德》中的那句经典所言:“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上升。”三、填补家族小说写作空白,揭开“看不见的女性”面纱三十多万字的《金枝(全本)》是一部典型的家族小说,周氏一家五代人、近一百年的历史和生活全部被囊括其中。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家族小说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板块,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家族小说最能反映社会变迁、观念演进和个体命运的流变。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老舍的《四世同堂》、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梁斌的《红旗谱》到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张炜的《古船》、陈忠实的《白鹿原》,家族小说在不同时期均以经典面目出现,在记录历史、反映现实人生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艺术作用。与这些作品相较,《金枝(全本)》依然在讲述着历史变迁中家族迭代,时代洪流下的个体曲折命运,革命伦理与家庭伦理之间的冲撞碾压,只不过《金枝(全本)》主角是一群被历史淹没、被文学描写所忽视的群体——革命者参加革命前受父母之命被迫迎娶的妻子、生育的子女们,与后来自由恋爱、结婚相比,她们可谓旧家旧妻,是被遗忘和抛弃的对象。《金枝(全本)》对新旧家庭中女性命运和心理的描写是有开创性的。邵丽紧紧抓住了这些时代弃儿,以犀利的笔墨记录了她们悲惨的命运。周家的祖母、裳、穗子仅仅是无数同样命运女性的代表,她们被迫接受革命结果,被时代和家庭抛弃,没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和婚姻生活,被强迫压抑自己的欲望,最终生命在自我吞噬中萎缩、变形。还有无数如拴妮子、周语同一样,面临着巨大身份认同,一边靠近一边逃离家庭的革命后代们。她们的无辜、无助,见证着历史和革命的无情。邵丽的《金枝(全本)》是敏感的,也是敏锐的。它用一颗悲悯之心,回望这些疼痛的面孔,于在百年之后,拂去历史尘埃,还她们一个清晰的面容。让这些女性被看见,是《金枝(全本)》给五四之后这一百多年历史和文学最大的馈赠。四、书写中原大地沧桑巨变,“文学豫军”再步新征程回归土地,是邵丽近几年创作的核心。二三十年前,文学曾一度热衷于描写城乡差距,书写乡村底层对城市的向往,邵丽也不例外。这种社会环境变动和市场经济诱惑所萌生的视角,让写作者们兴奋了一阵。但随着时代大潮退去,文学怎样更深刻地反映现实、怎样以经典的面目保持自己的生命力成为对很多作家的考验。邵丽早早意识到这种挑战,她调整自己的写作角度,开始回视河南这片哺育、滋养她的土地,在沉淀着几千年黄河文明的厚土上展开自己的写作。她说,祖辈们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浮浮沉沉,起起落落,他们的性格,像黄河一样隐忍、坚韧;他们的命运像黄河一样九曲摆回,经历惊涛骇浪但终归一直奔流向前。黄河是他们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动力源泉,读懂黄河也就读懂了他们,读懂了我们自己。生于河南、长于河南的邵丽,几乎是命中注定要书写河南。她曾在豫南漯河,沿着沙河溯流而上寻找源头;她曾参加走黄河采风团,一路走过黄淮平原、关中平原,跨越壶口和河套平原;她甚至在深夜一个人顺着黄河的河岸行走⋯⋯这些与河南土地最直接的触碰,让她心中形成了一条涌动着的不断诉说的河流,是黄河,是颍河,是故乡,也是她自己的生命之河。这些中原经验,使《金枝(全本)》的讲述有了厚重的文化基底,以磅礴的气势,将它所描写的故事融入家与国的寻常。《金枝(全本)》可视作邵丽对故乡河南周口故土、颍河水边生息的乡亲的一次深情注目,父辈的历史和她生活的时代在本书中重叠汇合,而她所描写的家族女性在传统文化下的恪守与抗争、挣扎与奋斗,更撑起了这片故土的魂魄与新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河南作家李凖谈到河南作家群产生的秘密时说,是黄河给了河南人热烈的性格,给了河南人乐观、大气,河南注定还要出大作家!如今,如李凖所言,以李佩甫、周大新、刘震云、张宇、邵丽、梁鸿、乔叶等作家为代表的“文学豫军”正扎向中原深处,奔往更高远更蓬勃的文学理想。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 一方食事,四方烟火

图注:骅玺近日,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系列活动暨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作品研讨会在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举行。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集团原副总裁、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潘凯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原会长白烨,《文艺报》总编辑、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鸿鹰,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文联主席南帆,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燕食记》责任编辑赵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黄平,《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主编贺仲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冰茹,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凌逾,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申霞艳,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诗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青年学者李德南,《燕食记》作者、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葛亮,会议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主持。《燕食记》:大湾区文学的代表之作《燕食记》是香港、也是广东省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葛亮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先后入选广东省作家协会“2021年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项目、中国作协颁布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继《北鸢》《朱雀》之后,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长篇小说系列的收官之作,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界推动人文湾区建设的重要成果。潘凯雄认为《燕食记》是一部特色鲜明、非常有特点的作品,也是艺术编织得非常周密、文字十分讲究、内容特别厚实的一部作品。放到今年出版的一个长篇小说新作这样一个大的坐标里面看属于上乘之作,放在中国作家协会今年推出的“文学攀登计划”中已经出版的长篇小说里面也是位居前列。不但作者葛亮身份跨港粤两地,作品的内容也涉及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在对岭南文化的挖掘这一点上与大湾区文学研讨方向相契合,是大湾区文学当中一部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也是葛亮个人创作里面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他强调应从美食、人物、时代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关注和研究,阅读《燕食记》会时常感受到一种时代的波澜在推动作品往前走,看上去是美食在发生变化,这些人物的命运在发生变化,但是背后的动力,背后的缘由其实是时代的发展,而个人又是推动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力量,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点,美食、人物、时代这样环环相扣,形成了《燕食记》的一个整体,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一个非常厚重,非常有味道的,非常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长篇小说。李红强从出版人的角度,对《燕食记》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燕食记》堪称新时代文化小说的一个典型。作品有五个特点。一是传统文化在这里不再是营造的氛围或者风格,而是让传统文化作为小说的本体、作为小说的内核来叙述;是当代小说中难得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范例,传统文化在小说中是活起来、流动起来的。二是小说将百年历史变迁的源流和人物命运完美的契合起来,赋予小说以“常”与“变”的哲学底色。三是小说中粘合人物之间的是“常情”,人的命运流转是在情中移动、流传,在情中结合,不要猛烈的决绝,要的是圆融。四是有中国古典小说美学的风格,作品中精简、留白、意象等的美学运用和整体的体现,让恢宏的内容呈现出中华传统美学的风格。五是运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结合的方式,充分的田野调查代表了新一代作家的创作姿态,而在美学上形成历史和当代相对话、虚实结合、温婉而又质感的效果。南帆谈到《燕食记》封面上有一句话,“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作品试图以岭南饮食作为一个视角,展示历史的层面,特别是岭南的历史。以几代厨艺大师悲欢离合作为另一个视角,与文化传统的消散、保存联系在一起,形象地绘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风俗画,虚写社会历史的天翻地覆,实写传统文化的兴衰起落。小说的着眼点还在于饮食文化后面传统的人文关系,人情世故,作者非常细腻的将人物性格融入历史事件,融入对厨艺精湛的探索,写出了很细腻的人物,避免了见物不见人的问题。而小说的后半部分把背景设置在香港,这个内在矛盾就转向了文化传统与乡愁之间的矛盾,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商业文化之间的矛盾,中间这些转折处理得非常自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说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叙事人,是后来者在记叙,可以灵活地在各种复杂的历史事件中间穿行,而不必拘泥于历史某一个事实的思路,反而构造出一个独特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总之是一部成功的小说。黄平认为这部新作可读性非常强,阅读体会非常好,是葛亮目前最好的作品。之所以好看,是因为《燕食记》有四个特点,器物和环境描写得非常细腻,语言的层面上非常雅致,小说结构非常讲究、结构充满戏剧感,最重要的一点它是一个将日常的世界和传奇世界的结合并且结合得特别好的作品。这部作品构成了大湾区别具特色的史诗,是一部带有民间特点的史诗小说,小说重点处理了从广州到香港两座同样伟大的城市,把原来大湾区受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的地区差异打通了,无论是表面食物的层面,还是深层情意的层面,这都是大湾区所共享的。作品表面上看来不是宏大叙事的作品,但却是一个内在非常有壮志、有抱负,带有诗史的色彩的作品。黄德海提到小说的三个方面,历史性、在地性、技艺性。历史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表现在厨艺传承的历史性上,这个传承最有意思的是包含着不同时代的传承特点,既不是墨守成规,又不是乱了分寸,而是在不同的时代变化中对厨艺传承有一个不得不变,又有主动求变的过程。其次是人在历史潮流中的样子。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女性地位的转化。在地性表现在小说对岭南的风物、风俗、习气都有非常深入的书写,并且这个在地性并不是封闭的在地性,而是一个蕴含着一个更大的中国的在地性。技艺性表现在首先作品展现出来的饮食文化蕴含着复杂的含义,其次小说里面贯穿着一个成长的线索,每一代的厨艺传承都是一个很完整的教育过程,既要继承传统,又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在时代中不断变化的成长过程。郭冰茹认为《燕食记》是进行岭南文化的书写,从地方文化的层面讨论了《燕食记》在处理地方与世界、本土与他乡,或者传统跟现代、历史跟当下之间的关系。作品书写的不光是粤菜、点心,还写了粤剧,提到了岭南画派、广彩、西关木雕等,除了岭南文化以外,还重点讨论了本帮菜,甚至写到了沪剧、昆曲。因此可以从阐释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等理论来讨论以《燕食记》为代表的地方文化的书写。《燕食记》对地方文化的书写,其实是通过强调地方文化的差异,但实际上想要找到的是地方跟世界的一种对话和沟通的方式,也就是说在保证或者保持地方独立性的同时,尊重这个地方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并且能够打通跟世界交流或者对话的空间。这部小说里有很多非常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对立的二元之间的一种沟通和协调的关系,给了读者一个启示,就是该怎样在一个语境中或者多元语境中去面对一些具有差异性的概念,或者说怎样在一个多元语境面对自己跟世界之间的关系,其实就应该是一种各安其事、包容相照的一种关系。江冰谈到《燕食记》的三点定位,一是为粤菜立传,让“食在广州”有了一个美妙的注释,而且也表达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在互动中凸显了岭南文化,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岭南在现代文学总体框架中间或者作品中间还占比较弱势或者少数。三是为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经验,大湾区的文化既是同根同源,同时也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之间出现的问题,葛亮始终表现的文化是一种互动式的、碰撞式的、融合式的,这是岭南文化研究和表达、传播岭南文化很重要的切入点。同时也对下一步怎么样更加丰富和更加体现岭南人的特色方面提出了建议,大湾区文学不但要表现跟内地一样的传统伦理,同时也要表达出在那个时代空间中间最具有时代气息,最具有岭南文化特点的内容,比如岭南文化的低调、包容、务实,雄直之气。凌逾认为《燕食记》的文学意义在于开拓味觉历史、地理学的后传统叙事,展现了经世跨界流转、全球移民、百业跨界的时代风潮,也读透了华夏饮食文化的薪传精神,所以是有岭南性,而且有世界性的。源于小说的三大魅力,一是勘破行业精髓、秘笈。《燕食记》里面描述了厨师业的行业至尊。二是凝聚了味觉,史地文化。作品创造了一个非常具有港味特色的小说,用饮食贯穿了这样一种人类共通、共有的价值来联系岭南和江南两个文化空间,从饮食入手,把大湾区的精神凝聚到实处。三是赓续技艺文化根脉。饮食跟文化是交融共生的,饮食文化强调的是特异性、差异性,民族性。作品还很有哲理性,在吃的里面谈到了中国人的哲理、传统。作为一部饮食小说,《燕食记》讲了岭南饮食文化百年变迁以及背后的历史因缘,时间跨度上百年,浸润了华夏历史的叙事,在世界性的视野中加以观照,穿越了时空相聚,跨越了生死乡愁,渗透出传统文化的根性,是非常独特的、很有价值的好作品。唐诗人认为葛亮作品的特征就是语言、结构各方面都潜藏着文化各方面的信息,作品的解读空间是非常高的。最近十年以来写城市文化的小说很多,这样一种文化叙事或者一种文化小说多起来之后存在的问题是只能看到文化,看不到人。《燕食记》虽然是以饮食为主角,但是主角都是落实在人的身上。文化与人,在小说纬度来看它不应该构成程度,而是怎么样融合起来的问题。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塑造带有一种武侠叙事或者传奇小说特征的特点,这个是有一种为文化而生的感觉。广州或者说岭南文化在香港的城市文化当中是非常日常的东西,跟上海文化对香港文化的影响,以及更多的文学艺术层面的影响可能是不太一样的,在这方面,《燕食记》提供了非常好的、非常细致的一个梳理或者阐释。赵萍作为《燕食记》的责任编辑,回顾了葛亮的创作历程和在这部作品创作中经历的甘苦和付出的努力。葛亮对于创作是敦敦实实的扎下去,深入实地的采风,具有扎实的发掘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对文学创作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且创作的态度很严谨,高度的自律。6年时间里,葛亮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田野考察工作,走访很多的手艺人,阅读了一些相关的典籍,包括饮食的一些谱集。还做了大量的田野的考察与访谈,对一些食物的制作的工艺,甚至是当时的社会语境都有所了解,这是小说的活气所在。小说的创作最终还是要回归于人,正是因为葛亮特别重视与小说人物原型接触交流的过程,长期的资料功底以及对人的观察的探究和观察的兴趣,让其在发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的时候能够更加的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同时葛亮也形成了自我体系非常完整的小说思维,而不是非虚构的思维。在小说思维下,现实的资料只是提供了众多的一些素材、砖头、基石,如何平地而起,进而蔚然成型,要靠作者整体的架构、语言、人物等等综合的小说虚构能力。《燕食记》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是葛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是一部一部作品踏踏实实的走过来的,呈递进式的提高。采风和创作的时间各自都是比较完整的,6年的采风与创作,潜心淬炼完成了这部40万字的质量上乘的长篇小说。书中师徒二人的人生命运串联的是粤港澳饮食文化、大湾区文化的前世今生,展开的是背后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风云,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作品。作者葛亮感谢主办方广东省作家协会悉心的筹办本次研讨盛会,感谢师友精彩的发言。他表示近年的写作关注南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长于斯,就地理和文化品性而言,南方体现出一种纷呈的特性,与生俱来的经验造就决定了其小说创作以故乡为起点。而在岭南生活了二十多年,他感受到岭南文化是可以不断向外辐射的文化,几乎和经济同步,一方面向外流转,一方面变动不居。在《燕食记》里,他就将这种流转的过程实体化了,粤菜可以视为一种象征。他认为食物对于时代的建构具有强大的力量,因为在线性时间上具有绵延的薪传意义,食物以物态的方式渗透至日常,沧海桑田,进而成为文化传统。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菜系有格有调,既壁垒分明,又融会贯通。东酸西辣、南甜北咸,其间又皆有精微,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这水土中必然包含着味觉的记忆。一方食事,四方烟火,那里是中国人数千年的心灵绵延。蒋述卓对作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社会意义给予高度的评价。葛亮的《燕食记》继续发扬了他过去写家族文化、家庭文化这样一个传统,但是又有了进一步的开拓,把岭南的饮食文化,包括岭南的饮食文化融合在一起继续进行开拓,借助于师徒的关系、借助于技艺的传承作为一个线索,把岭南的饮食文化、江南的饮食文化与时代的开合、人物的命运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开拓出了一个小说新的局面。张培忠作会议小结指出,《燕食记》启发我们,面对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气势磅礴的湾区实践、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生活,广大作家要善于发现创作的题材、捕捉创新的灵感,讲好湾区故事,塑造中国的形象。二要锻造精品,攀登文学高峰。近年来,在广东省作家协会推动下,大湾区题材文学精品佳作接连涌现,湾区文学新高地初露端倪。将会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增长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大湾区文学在推动人文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学优势,进一步凸显文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催生更多与湾区地位相符、与湾区形象相称的“扛鼎之作”,不断标注湾区文学新高度。三要做人的工作,构筑人才高地。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更为开阔的胸襟、更为高远的眼界、更为创新的思路,努力把更多优秀人才纳入视野,构建规模宏大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队伍。出席会议的还有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机关党委书记陈昆,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苏毅,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刘春以及省作协各部门和媒体的同志。撰稿:文学部葛亮|《燕食记》|人民文学出版社x点击图片即可购买《燕食记》是葛亮继《北鸢》《朱雀》后潜心耕耘的全新长篇小说,以宏阔的笔力书写了岭南的饮食文化。小说沿着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荣贻生、陈五举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笔触深入近代岭南的聚散流徙,从商贾政客、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等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小说借关于美食的跌宕故事,以细致入微的文笔,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初审:周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冬日送你一套安徒生,愿你拥抱童话人生!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外。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因为它是丹麦的一个象征。”这座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是一个幻想中的小美人鱼,她凝望海面,若有所思。这座雕像太过著名,她的头部都曾失窃数次。而在七千多公里外的中国,人们对这个小人鱼也毫不陌生。她善良、坚定又大胆,原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铺满白沙的海底,却为了获得人类“不灭的灵魂”,忍受痛苦升上水面,来到人间。她热恋人间的王子,也正是希望通过和他的爱情分得一份人类的灵魂。这就是安徒生的童话,它打动了全世界成千上万读者的心。他写出了渴望爱又得不到爱的痛苦,却也同时写出了勇气、温暖与浪漫。对很多人来说,安徒生的童话弥漫着童年的朦胧光晕,无论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睡着二十层鸭绒被的公主,还是穿着新衣的皇帝,这些故事都有着让人难忘的独特魅力。安徒生出生于217年前的丹麦欧登塞,他被誉为“世界文学的太阳”。周作人称他“以孩童的眼光和诗人的手笔写下了文学世界中的极品”,而他本人则说“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安徒生热爱艺术,是因为艺术有着崇高的力量,可以鼓舞人们相信一些美好的存在,相信光明的未来。所以我们说,安徒生不仅是属于孩子的,更是属于大人的。今天,在这个寒冬,我们想把这套12卷精装小开本《安徒生童话全集》献给所有的孩子和大人。安徒生的轻盈、幽默和天真,应该属于所有人。·全套12卷,一年12月拥抱童话人生·精装圆角便携口袋本,随时重温童年经典·丹麦安徒生博物馆推荐版本,官方LOGO纪念·翻译家叶君健经典全译本,166篇童话故事全收录·安徒生剪纸元素封面,丹麦原版木刻插图亲爱的读者,只要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并将转发截图发给我们,就有机会获赠这套比冬日还可爱的《安徒生童话全集》。而关于这套书,我们还有一些故事想与你分享——01
2022年12月22日
其他

葛亮:梓人的观看——兼谈小说创作中的历史书写

p.97本文刊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1期-END-葛亮
2022年12月17日
其他

潘向黎:我关注的是人心和世情

小说家归来鲁迅文学奖得主潘向黎全新力作精装
2022年12月15日
其他

汉语是我的故乡,写作时,我就回家了

笛安,本名李笛安,生于山西太原,毕业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著有长篇小说《告别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南方有令秧》《景恒街》,“龙城三部曲”《西决》《东霓》《南音》;中短篇小说集《怀念小龙女》《妩媚航班》。曾主编《文艺风赏》杂志。二〇一八年获“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八零后作家。汉语是我的故乡,写作时,我就回家了文
2022年12月13日
其他

疾病的修罗场,生命的探路者——评师永刚《无国界病人》

师永刚,原《凤凰周刊》总编辑,作家,曾出版有《宋美龄画传》《切格瓦拉画传》《蒋介石自述》等数十部畅销书。其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后的骑兵》《西北望》曾拍成电视剧,在央视播出。《无国界病人》(师永刚)作者赴排名美国第一的癌症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罕见癌症的八年间,所写下的治疗手记。在长达三千天的治疗过程中,作者辗转中美两国的顶尖医院,经历数十位医生的治疗,终获“重生”。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对中美癌症治疗体系的深入观察和剖析,也会被作者充满智慧和乐观精神的病中感悟所打动。疾病的修罗场,生命的探路者孙小宁我们在生活路上一路狂奔,没有外力,很少有人能自觉停下脚,检视已然成形的生活。疫情对惯性的生活有一定阻扼,但还是不会意识到,平行的时空中,其实还有另一个世界,在按着另一种节奏运转。受限于人类的感知,那因疾病而打开的世界,注定是一个隐秘王国。与其说是疾病故意高筑围墙遮蔽视线,莫如说,是那些被疾病揽入其间的人,一个集体默契的达成。在墙内哭泣、焦虑,不想让更多人窥到痛苦。取舍之间患得患失,既无望又想紧紧抓住些什么。人只要聚焦于生命这一基本事实,就有许多真相裸露出来,但这又如何,似乎只能在共同经历者间分享。但是,也不尽然。生死病死苦,维摩诘与文殊菩萨有着著名的答问:“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我们都是众生一分子。生而为人,再没有比疾病王国更大的修罗场。做过医生的毛姆就曾指出:在律师的办公室,和在医生办公室,你能看到的撒谎的人一样多。但是,在律师那里他们撒的谎更有逻辑,但是医生——特别是面对大医院的医生,恐惧会击垮每一道防线,甚至虚荣心也会被它夺去力量。所以我一向珍视来自这个王国的记述。同样透血见肉,但还是要说,师永刚的《无国界病人》,比我想象得要宏阔得多。追随他的求医问诊路,我俨然穿行于《盗梦空间》一样的梦境叠层,既看到大洋彼岸高高耸立的安德森癌症治疗中心,也看到深隐于北京某四环边简易楼上的秘密推拿中心,熟悉的协和旁僻静角落,也是民间药神出没处,他们像地狱口的见证者,可以转述人间更悲催的故事……纵然如上所说,其间的某些事实,也曾被某些新闻报道过,但那种真实深刻的联系,惟在病者与它们之间。与之相关的还有:肾上腺皮质癌、T细胞、靶向治疗、血浓度,米托坦、伊匹单抗、L4椎体……这些平常人基本不会触及的医学名词术语,出现多了也便立体起来,有了自己的轮廓形象、历史与故事,更主要的,能做路标性的引领,把我们引到人类向癌症挑战的前沿战场。集世界罕见病患者、作家兼媒体人身份于一体的师永刚,就是在这些叠层与缝隙中做着多维探进,这既是求生欲催逼,也是长于追问的作家知识分子求索精神使然。在这里,他,既是书名所定义的无国界病人,也是生死战场一名战地记者。为自己的生命而战,也为普通人留下战胜疾病的明暗之径。一、云南,一种诱惑的逃离云南、西双版纳、鸟语花香。师永刚有专门一章写到患病之后的云南之旅。一段从悲苦中逸出的生活,音乐中的慢板,读到此处的人,呼吸也变得舒缓下来。同处媒体圈,又和出版圈有交集的人,多半还在这里遇到半生半熟的圈内人。这趟旅行中便有两位:小说家马原、在香格里拉创建撒娇诗院的诗人默默。他们都曾受病患所扰,马原还被确诊为肺癌。但他们都没有以寻常人的方式面对,而是选择了云南这一宜居之地安放身心。以无为对有为,无疑,他们提供了一个令人堪羡的范式,并活成隐居的传奇。既提到,谁都以为接下来会是彼此的相逢。但师永刚的旅程却没有这个选项。这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当然,路和路没有可比性,但师永刚的异国就医,显然更需要资金铺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另一种生命的豪赌。但是,后面的患者应该感谢他,至少面对重疾,你还有另一种选项。其中的通关路径,师永刚在此一一探试过。人,总是逃不过认知的局限。面对癌症,切除病灶好,还是与癌共存好?放疗而不化疗,或者干脆两者都不要?多少年,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悬浮在空中。若再涉及中西医,又不免沦为意气之争。师永刚的这本书,对此也并没有给出答案。但是,他笔下所描述的休斯敦8181“中国茶馆”众生相,反而各有各的样本意义。这是围绕着安德森癌症中心,自然聚成的病人群落,华人居多。在这里求医问诊的人,结果好坏,都是在病体、金钱、家庭关系与医院之间反复博弈的结果。但正是以云南做路径的分野,师永刚遇到了他们。我们也得以以安德森癌症中心为基点,思考癌症有关的一切。二、安德森癌症中心,医学的温度对眼前每一个新事物都穷究历史,师永刚有这种偏执的知识分子兼媒体人习惯。我们因此知道,这座为世界癌症领域瞩目的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来自与之同名的棉花商人的遗产捐赠。当然,岁月的更迭中,这份对他慷慨之举的感恩之心,早已融化在医患交汇的细节长河当中。以自身治疗过程为线索,师永刚记述了这几位令人难忘的医生:第一位,穆罕默德哈勃医生。叙利亚裔。第一次问诊就用去“八十分钟”。体谅米托坦用药是刚需然而昂贵,他不声不响为师永刚争取了两万美元的免费赠药。属于他的名言是:“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但我们要平衡利弊。”第二位,坐着轮椅的化疗医生兰斯。西班牙裔。“你是一个好的提问者,不过你最好做一个‘糊涂’的病人,可能更轻松。”一个对初级病人的提醒。他的名言是:“我知道很多中国病人,在治疗肿瘤的时候,都会用一些植物药。据说在你们国家的医生那边,对于肿瘤病人要求少盐,不能食用一些肉类,比如鱼、鸡。这个食谱显然是针对所谓的糖尿病人制定的。但我不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把糖尿病人的禁忌用到肿瘤病人身上?对于化疗病人,这个禁忌食谱并不会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益处,并且也没有证据表明这些禁忌食谱上的所谓的‘发物’,对于肿瘤病人有什么明显的问题与坏处。但这个食谱却会给肿瘤病人带来灾难,比如营养不良。因为蛋白质缺少,许多病人的体力根本无法对抗这种大剂量的化疗。……”第三位,放疗医生迈瑞博士。他负责任地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却为一个并不导向坏处的治疗行为道歉。“这个结节的放疗,原来不在我们的治疗计划之内。但根据我的专业判断,它可以被一次性治疗。这个在之前与你的交流中,以及后来实施的治疗中,我都没有及时与你沟通。”之后便是病情第三次复发后,参加临床试验遇到的NAING医生(缅甸裔),以及华人化疗医生张玉蛟教授——MD安德森癌症中心立体定向放疗中心主任。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华人教授竟然可以把自己的邮箱联系方式给予任何一个病人。他提醒大家的是:“病人对于放疗有偏见,是大家不了解这种技术,而医生其实也不一定对放疗有足够的认知,甚至会因各种原因对这种技术产生排斥。这些偏见往往会使癌症病人在关键治疗上,失去一个关键选择。”碰到这些专业性的主张,我尽可能把他们的话原样抄入,因为总相信文字的传播中,它们可以被更多同行看到,或许能激起一些碰撞。作为普通人,我在这里更能体会的是,言语方式给病人带去的信心与温暖。所谓的医学,是医者与患者的共进。病人渴望得到救治,医生借此实践,将医学向前再推进一步。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医患交流,常让人有生命课的互动意味。你不是交一笔大钱糊里糊涂治好了就走,而是,更明了这些治疗在身体中的运行原理。多明白一分就多一个选项。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医学的温度。在这里,惊鸿一瞥间,还闪现了吉姆·艾利森这样的大咖身影。若不是书中提及,我对这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了解仅限于名字。网上有一部2020年拍摄的《突破》纪录片,补看知晓他的免疫疗法对攻克癌症的贡献。与他同时出镜的,还有另一些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医疗同行,应该说,正是有他们在,这座诊疗中心才有不熄的科学理想主义之光。当然,治疗成本高,又是这里的另一面。“没有药,就自己创造。”吉姆·艾利森的免疫疗法,动力之一就来自想让身边亲人能用上此药。奇迹也可能由病患本人创造,这又是另一些癌症药的创生故事。围绕着肾上腺皮质癌,师永刚将无数故事的支流都一一汇集,这中间,也像是无数小我汇入大我的过程。是有理想有勇气的人类一起在向未知挑战,其中的悲壮与恢弘,值得让人再聆听一遍库布里克《漫游太空2001》的开场乐。三、彼此折射的光,互相给与的盐读这本书,我还经历了《收获》节选本与人文版全本间的几次穿越。要说节选本埋下了什么疑团,那就是一些名字。节本中的“蔡”,看几章就能猜出是病人家属。但另一位,刘如姐,显然不是,但她何以频繁地现身,随时随地给人帮助与抚慰?这是天使的身影啊,让人想了解更多。全本里读到了她的家庭信息:丈夫在NASA上班,两个儿子正读医学院。像是中产,但也不富裕,两个儿子上学还得靠课余打工还贷款。她是光盐社义工,每月因此只能拿到近千元补助。但她很享受这种付出的生活。“善意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习惯。我们要习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病人,才会让这种习惯成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同页)”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看《入魂枪》时,我愿意说那是游戏与命运

2022年11月21日晚,“绝境求生,一发入魂——石一枫电竞主题长篇小说《入魂枪》新书发布会”在线上直播。作家笛安、编剧史航、评论家丛治辰三位嘉宾做客直播间,与《入魂枪》作者石一枫共话游戏电竞与文学、青春等话题。近两万名读者在线观看了本次发布会直播。《入魂枪》讲述了一段融会成长、家庭、爱情、友情等丰富元素的人生故事。几位主人公是电子游戏竞技的早期探索者,在二十多年前互联网游戏刚刚兴起的时候,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游戏中的角逐,更有与世俗偏见和生活困境的博弈,在这个过程中,一幅时代与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的社会图景也缓缓展开。在谈到“游戏与青春、文学”等话题时,嘉宾们畅谈了从学生时代到今天分别玩过的、记忆深刻的电子游戏,也讲述了与游戏、青春有关的故事和体会。《超级玛丽》《仙剑奇侠传》《大航海时代》等曾经火爆的游戏,带着众多80、90后读者回到了青春岁月。石一枫石一枫说:“我们父辈的青春可能是插队、当兵、考大学,而我们这代人比起父辈而言,一个特殊的记忆就是游戏,翻回头去看三四十年,游戏已经进入历史,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我想用历史的眼光来记录这件事情,可能有一点文学价值,这是我写《入魂枪》这部小说的原因。”史航说:“我觉得游戏不是青春的段落,它是青春的频道,它不是时段,不是一个由时间划分的东西。玩游戏的时候,沉浸在具体的爱恨情愁、得失成败里面,所以当游戏序曲响起,是真正跟自己青春完全接轨的时间。”笛安在谈到阅读《入魂枪》的感受时,笛安说:“我想和读者朋友们说,不是游戏玩家也可以看《入魂枪》这本书,这本书并没有那样的门槛,并不是需要在电竞游戏里有多深的资历才能看懂,它的故事本身还是讲人生,只不过游戏是这个故事里的另一重世界。”谈及《入魂枪》里一些情节的文学内涵,丛治辰表示:“在我看来,小说里其实有三层‘瓦西里’,苏联的瓦西里、张京伟的‘瓦西里’、鸽子赵的‘瓦西里’。三层‘瓦西里’代表三个不同的时代,三层不同的意思。他们之间不是传承,甚至是断裂,意义完全不一样。这个小说揭示了不管哪个年代,那个虚拟的神话部分与现实的痛苦部分之间的复杂关系。它多少还是暗示我们今天的幻觉,这正是文学的价值。”史航嘉宾们谈及《入魂枪》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史航认为:“我看石一枫的《入魂枪》时,我愿意说那是游戏与命运。被‘入魂’不是坏事,因为那一刻你才知道自己魂在哪儿,有时候看一部小说能想起自己生活中的某小段。不管哪段,那个作者对我们来说都是立功的。《入魂枪》这部小说,它是把凉透了往事又按照体温一点点往前摸,摸到如火如荼的年代,最后在你手指缝里一点点凉下去。”笛安说:“《入魂枪》这部小说为什么会吸引我?它有一种看武侠小说时候会有的类似的江湖气。不管懂不懂游戏电竞,都能看得懂这件事。《入魂枪》里面有非常热闹的梦想,有非常激烈的斗争,最终不同程度的、不同时间段也有不同形式的幻灭,也有梦醒时分的不一样的况味。”丛治辰丛治辰说:“我觉得《入魂枪》这部小说是会让人激动的小说,里面有光荣与梦想,有往事与青春,有我们想象的往事,有我们企及的青春,当然也有笛安老师说的破灭时刻,但我们恰恰在小说提供给我们的破灭,以及从现实当中逃逸的、现实和虚幻不断穿梭的过程中,更认清了我们自己,在获得快感的时候也获得沉甸甸的东西,这是它和游戏最大的不同。”当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石一枫说:“《入魂枪》从构思到创作完成,大概有两年多时间。写小说有时候,其实自己会有一点博弈的心理,一方面想给‘瓦西里’这样的弱者一点力量,另一方面作为小说家也会想,你给他能力,他就真的有能力吗?世界上有这么多弱者,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尊严?但是再往深想,是不是虚妄的尊严也是尊严?虚妄的尊严同样有价值?虚拟现实的公道是否有可能亲手创造?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我所写的也许只是网络时代的斯巴达克斯。”《入魂枪》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浑沌”之德:《秦岭记》的世界、观念和笔法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识别上方二维码,听贾平凹《秦岭记》《秦岭记》有声版由知名演播艺术家艾宝良倾情献声,带你领略秦岭的天文地理,村落峪垴,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人生底细稿件初审:周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用夏天的故事,安慰冬日里的人:金爱烂作品线上分享会

活动嘉宾文珍×笛安×薛舟活动时间2022年12月9日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石一枫长篇小说《入魂枪》:真实与虚构间的主体探寻

石一枫长篇新作《入魂枪》(《收获》2022年第3期)讲述了一个关于电竞游戏的故事。这很自然让人联想起去年EDG在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夺冠,互联网掀起庆祝狂潮。与此同时,以虚拟现实为核心标识的元宇宙,近几年来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游戏是元宇宙的雏形,游戏玩家进入仿真的在线虚拟世界,透过游戏,一个更加逼真的全息数字世界很快就会成为“现实”。电竞产业的发展、电竞文化圈层的身份确认,以及基于元宇宙的真假、虚实观,还有资本、技术对游戏和人的异化等维度,正是解读《入魂枪》可资参考的思想向度。小说关于电竞游戏的言说,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电竞的产业化发展和电竞文化圈层的转向。电竞的产业化发展指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媒介的广泛应用,电竞游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数次规模化扩张,迎来产业的大爆发。它渐渐趋同于现代竞技体育赛事,被纳入规范的商业化运作。电竞文化圈层的转向指的是,由热爱电竞文化的青年人组成的亚文化圈层,虽然从半地下的、失语的状态走向了地上,获得了族群的身份认同,也赢得了言说空间;但电竞文化的参与者从早期的技术导向开始转向现如今的资本导向、流量导向,发生了文化圈层的转变。这两点在《入魂枪》里,被小说家通过故事的形式讨论。作者在小说里特地拣选了电竞发展史上几次意义重大的标志性事件,圈出了产业化进程重要的时间节点,选手们从“野路子”渐渐获取了官方的认可,国家层面开始组建专业的电竞代表队参加国际赛事。作者将游戏成瘾少年的个人命运和电竞产业化的时代浪潮自然地勾连起来,观察时代青年们怎样解决因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造成的精神困境,而电竞文化又是如何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崛起”又“失落”的。《入魂枪》插图少年何以游戏成瘾?几个主人公有着各自不同的缘由。“瓦西里”(本名张京伟)是被父母抛弃的自闭症患者,远在俄罗斯的父亲偶然在信中鼓励他像“斯大林格勒战役”里的民族英雄“瓦西里”一样,“打出属于自己的一枪”。单纯的少年依字面意思理解,在网络游戏里苦练枪法,终于因甩狙绝活“入魂一枪”名噪江湖。平时,他的脑子里老有“嗡嗡”声,可是一进入游戏,那些乱糟糟的声音都消失不见了。神童小熊因为高智商,被特招进入大学,但他的心智和社会常识难以和同龄人匹配。他的高知父母跑到美利坚做项目,将小熊突兀地扔到社会之中。小熊无所适从,只有在游戏里才能挥洒自如。而“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母亲在“我”身上寄托了一位中年女性全部的人生理想并严加管束,网络游戏成为“我”逃离现实的不二法门。鱼哥在游戏里寄托了发迹的愿望,幻想着搭上时代的快车,吃到电竞产业红利的第一杯羹。少年们当年在网吧没日没夜打游戏,在常人看来是玩物丧志,但对他们来说,却是“宇宙缥缈,生活奇妙”的青春年少。每每从网吧出关,秋风起时,遍地银杏叶像流动的金箔,那是他们的黄金岁月。沉迷于电竞的不只是学生,小说里写到,少年们第一次参加选拔赛时,见到形形色色的选手,有“无所事事的拆迁户、郁郁不得志的公司职员”,甚至有收入稳定的各类“体面人”。但凡在现实生活中受困的,都可从游戏里寻找出口,将其视作现实困境的缓冲地带。地下网吧“飞宇”的大火是整部小说情节上的转折点。这场大火具有某种隐喻性,它结束了电竞沉寂地下的岁月,迎来了行业扩张的新阶段。曙光到来之时,初代玩家已被抛至时代的身后。这是资本异化游戏的前兆性的暗示。当游戏行业受到资本的挟制,电子竞技的“公平性”一定程度上被消解。资本一方面壮大了电竞产业,帮助电竞文化由边缘化走向主流话语空间。另一方面,也将附着了精神意义的游戏异化为纯粹的商品,其在特定年代帮助人们治愈现实苦痛的人文价值便跟着消散殆尽。慢慢地,小说中的“我”发现游戏的逻辑变得蛮横而赤裸:“备受羡慕的不再是技术高超的‘大神’,而是那些出手阔绰的‘人民币玩家’。有钱就有装备,有装备就能碾压一切,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多年之后,变身为游戏开发者的小熊,带着最新款游戏《钢铁绞肉机》归来。《钢铁绞肉机》的游戏场景不局限在室内了,元宇宙时代的电竞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全息投影技术让人获得更多的数字分身,“场所和时间的界限不复存在”,“虚幻与真实合二为一,我们无须从‘这个世界’逃到‘那个世界’,相反却能推动‘那个世界’反噬‘这个世界’”。在这样的新场景中,作弊方式不是去干预对手的电脑程序,而是利用基于“生物电子反馈系统”的“人体加速器”提高自身性能。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人种”跃升的快乐,但“人”也进一步被物化。沿着工业革命初期“机器异化人类”的话题谈开去,购买技术装备并不断累加到自身之上,这样的赛博格似的“人”还具有自足的主体性吗?可以说,《入魂枪》不单单是网瘾少年们人生际遇的记事,也是电竞被主流接纳却又被资本异化的变迁史。《入魂枪》另一个维度的思索是形而上层面的。石一枫在小说中寄托了他关于真假、虚实的思辨。作者将真实生活和虚拟世界做了各种并置、交叉。小说中有一处细节很有意味:那是“我”与“瓦西里”夜夜鏖战游戏的日子,有一天,女友姜咪来找“我”,端了个圆凳坐在“我”身边,“电脑前方,仨人静坐,左边是个树桩一般的粗汉子,右边是个明艳的职场丽人,中间则是个面黄肌瘦的邋遢鬼”。粗汉子“瓦西里”完全沉迷于虚拟世界,职场丽人姜咪是现实生活逻辑的积极践行者,而“我”则不停地往返于两个世界之间,迷茫又失意。虚拟世界可以让“瓦西里”“鸽子赵”这样的自闭症患者得到内心的平静,寻找到生活的支点。反之,活跃在现实世界的姜咪却是空虚而迷惘的,总是追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石一枫在小说中首先破除了人们对于虚拟世界的“污名化”。现实生活和虚拟游戏世界都只是人类所能感受到的诸多空间之一,它们是平等的,不能以“此”否定“彼”。游戏所建构的虚拟空间,就如同小说家用文字所建构的文学世界,都是一些人安放灵魂的场所。当然,作者也没有将这个空间过度“神化”、“诗意化”,因为两个世界最终会合流,共用一个逻辑,共同地受到资本、技术等各种元素的侵蚀。“瓦西里”在失去一切后遇到“鸽子赵”——另一位孤儿、自闭症患者。“瓦西里”引领他在游戏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平静。作为两代人,他们对真实与虚拟两个世界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瓦西里”和“我”这一代人因为现实生活困境走进虚拟世界,但总想着回归现实之中。他们对这两个世界有着明晰的区分。而以“鸽子赵”为代表的新一代玩家自小就活在游戏之中。对他们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没有泾渭分明的真实和虚拟。“鸽子赵”跟着“瓦西里”练成了“入魂一枪”,这单纯是为了快乐,真假、虚实在他那儿都不重要。“鸽子赵”关于虚实的认识基于经验层面,但“瓦西里”被这经验照耀了,点亮了。“瓦西里”也骤然意识到真假本是一体,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不同于“鸽子赵”的感性经验,“瓦西里”关于真假、虚实的顿悟是思辨层面的,他完成了一次认识论的飞跃。进而,这也是一部追问主体性和生命存在意义的文本。“瓦西里”和“鸽子赵”脑袋里总是有杂音;“我”逡巡于现实和虚拟之间却找不到自我;姜咪严格按照现实逻辑生活,却始终被“活着有何意义”的终极问题所纠缠;小熊给自己的身体安装加速器,将自己变成超人,同时也异化了自身……小说中的每个人都游走于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中,都不停地向上帝追问存在的意义。小说当然无法给出最终的答案。后来,“瓦西里”几乎不玩游戏了,但也不再听到“嗡嗡”声。他顺利地从虚拟回到现实,或者说,他已经不再执着于真假虚实之别。在帮助“鸽子赵”成长的过程中,“瓦西里”完成了对自我的拯救,找到了自我存在之本。小说末尾,“我”和“瓦西里”再次见面,玩着最简单的游戏,却感受到了如少年时代般的快乐。这是与生活、过往的一种和解。《入魂枪》通过横向描述了几位不同的初代游戏玩家因现实而走向虚拟网游,又绕道返回现实的不同的人生经历,纵向类比了不同代际年轻人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语境、不同的电竞文化,以及不同的“真假虚实观”,经纬交错、横拓纵伸,为读者开拓出一个广阔的话语空间。石一枫在小说里贡献了类似钟表机芯一般细密绵长的叙述和精致的故事咬合。但我想,作为一位有抱负的小说家,他真正关心的仍是个体在时代的沉浮、资本与技术对人的异化、主体的建构和生命的意义等这些更为根本的问题。内容来源:《文艺报》2022年8月10日2版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人民文学出版社公号粉丝100万!豪横赠书!

2022年9月,公众号编辑曾在媒体发表文章《文学的读者,不止百万》,文中谈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辉煌过往”和“美好未来”!今天!2022年年内达到100万关注人数的“小目标”实现啦!感谢每一位把作品交给我们的作家!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张莉:我渴望成为文学世界里的“持微火者”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
2022年11月26日
其他

落落大方的宋,本色当行的词

总觉得欧阳修诗词之妙多少被他文章大家的盛名所掩了。单说一篇《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那些山从课本里便耸立起来,遮住了山外的千里清波。落落大方的宋,本色当行的词欧阳修这个名字,对我来说,起码意味这三件事:第一,北宋一代文学家,诗词文皆擅。第二,有眼光,有气度,是他发现和提携了苏东坡。第三,他是一位清放洒脱、活得通透、风雅有趣的人。宋人蔡絛《西清诗话》记载:欧公守滁阳时,在琅琊幽谷筑了醒心、醉翁两亭,还让幕客中一个姓谢的,负责“杂植花卉其间”。这个姓谢的人比较谨慎,打了一份报告,请示种哪些花草和具体品种。欧阳修就在他的“请示报告”空白处以一首诗做了回答:“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西清诗话》赞叹说:“其清放如此。”总觉得欧阳修诗词之妙多少被他文章大家的盛名所掩了。单说一篇《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那些山从课本里便耸立起来,遮住了山外的千里清波。欧阳修的诗,其实比他的文要好。比如《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在困难处境中,虽有失落和感伤,但仍倔强坚忍,孤立无援,仍在大自然的生机和美好回忆中寻求力量,努力自我宽解。这种欧阳修奠定的心理和写作的双重路径,似为苏轼开先。欧阳修的词以其别号“六一居士”命名——“六一词”,这是欧阳修文学成就最高的部分。他也是北宋词坛“雅”的一路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一路还有晏殊、晏几道父子,而这三人都是江西人,所以后世又将之称为“江西词派”。清人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指出:“(欧阳修)其词与元献(晏殊)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他们共同的源头是南唐,而且都学南唐宰相冯延巳,所谓“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刘熙载《艺概》)。六一词,如何“深”?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女子和她对爱情的期盼,像暮春的花一样美丽而脆弱,而爱情本就容易漂移,人心都像自然界一样辽阔,也像自然界一样动荡无常,随时可能雨横风狂,对痴于情的一方来说,结局只能是无奈而无言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了。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2022年11月24日
其他

张莉:以有情的方式构建美——关于迟子建

迟子建以有情的方式构建美——关于迟子建想到迟子建作品时,首先会想到一种寒冷,是的,她书写的是哈尔滨,那里总给人冰封天地之感,但与此同时,分明又会感受到一种诗性的温暖,会想到冬天里人们冻红的脸颊,想到黑夜里放起的璀璨烟火,想起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想到额尔古纳河边远古的传说……写寒冷时写暖意,写孤独时写热闹,写人群时写生灵,写“天地不仁”时也写下“人间有情”,这是独属于迟子建文学的魅力。三十多年来,迟子建以这样的方式为当代中国建造了属于她的文学故乡。那里水草丰美、森林浩瀚,那里人与动物、植物同生共长,那里的人们勇毅、乐观、坚忍生存。从《北极村童话》到《亲亲土豆》,从《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到《额尔古纳河右岸》,从《候鸟的勇敢》到《烟火漫卷》,迟子建和她的大森林、北极村、额尔古纳河、漫天的雪花、黑土地,以及黑土地上的人民一起,构建了苍茫、浩瀚、郁郁葱葱的纸上乡原,那是当代文学史上最迷人的东北风景。寒凉与暖意2020年春天,迟子建的《白雪乌鸦》再次被重新阅读,成为我们时代生活中的热点。那是她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的长篇作品,关于我们民族的灾难记忆。这部小说是对那场灾难的重历,也是一次对历史的追述。一百年前,傅家甸瘟疫死者达到五千余人,而这个数字是当时傅家甸人口的十分之三。为写这部小说,迟子建做了许多的案头工作,黑龙江省图书馆所存的四维胶片的《远东报》,几乎被她逐页翻过。在后记中她说,开始动手写这部小说时,特意画了张当年哈尔滨的地图,再把相应的街巷名字都标注上。因为小说中的那些人物,要在这个空间里生活,他们要走过当铺,药房、鞋铺、糖果店,要走过妓院、点心铺子、烧锅、理发店,要走过带花园的小洋楼、各色教堂、粮栈、客栈、饭馆。结实的案头工作支撑了小说的写作,《白雪乌鸦》再现了百年前的傅家甸生活,那时候死神无处不在,恐惧无处不在。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伴随着人们的送葬以及哭声。在当时,人们处于极大的恐惧之中,他们渴望中药的治愈,但却不懂得隔离,而更为致命的是,为瘟疫者举行葬礼加剧了死亡。死神在傅家甸迟迟不肯离去,它与严寒一起构成了城市的基本温度,寒凉,残忍,无可逃遁。一大家子人全部身染鼠疫离世是当时的常态,人无法确知死亡如何到来,怎样到来,因何而来。无数百姓躲在教堂里渴望被神明/上帝保佑,但未曾想到,这种集体聚集使传染速度也更为迅速,这让人惊诧地意识到,教堂并不是避难所,那些人渴望逃脱死神来到这里,却没想到被抓得更紧。迟子建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王笛: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历史的微声》

澳门大学讲座教授王笛是国内新文化史、微观史研究和创作领域的领军学者。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年10月出版的王笛的新书《历史的微声》,体现了王笛对新文化史、微观史从接触到深入研究直到创作的过程,传达出他的民众史观。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就是对书的评论,展示了王笛近四十年的读史观察,就此可以窥见他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思考。
2022年11月13日
其他

我不是能把日子过出意思来的人,但我猜你是

闲暇时,你会玩游戏吗?王者、联盟、动森、消消乐……许多现象级的热门电子游戏,已经成了许多人生活里的一部分。不过,游戏本身又存在许多争议,甚至被冠以“不务正业”“精神鸦片”等恶名。你会摒弃电子游戏么?怎样看待由其衍生的电子竞技呢?今天我们为您带来一个关于电子竞技的精彩故事——《入魂枪》。《入魂枪》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编辑开箱 |《红楼梦》40周年纪念版来啦!

「红楼梦上中下刘旦宅插图本红研所校注本四十周年纪念版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刘旦宅插图全书文字2022年新修订第四版」稿件初审:张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如果写得快乐,不明白也没什么。” | 叶兆言问答

总有一些作家和地域形成紧密的联合体——提到北京就想到老舍,提到上海就避不开张爱玲,而提到写南京的当代作家,一定会有叶兆言。王德威曾评价叶兆言的作品《夜泊秦淮》:“真是说中了南京忧郁的那个抒情的层面上最精彩、最精致的片段。”自1980年开始创作,作家叶兆言笔耕不辍。10月14日晚,叶兆言在线回复了网友们的问题,聊了关于创作、阅读的各种话题。(以下为此次问答的文字精华版)@Carpe
2022年10月29日
其他

金爱烂致读者:金爱烂作品集今日上架

自2019年我们推出金爱烂的第四部短篇小说集《外面是夏天》中译本以来,在微信后台、微博评论区、豆瓣留言板上,时不时就会有读者来问:你们什么时候出版金爱烂作品集?毕竟已出版的《你的夏天还好吗?》《外面是夏天》让大家迷恋起这位作家,并产生了深入阅读的欲望,而她最早的三部作品《奔跑吧,爸爸》《滔滔生活》《我的忐忑人生》绝版已久,最新的散文集《容易忘记的名字》国内尚未引进。这篇推送,就以金爱烂在《滔滔生活》中的致读者开始:如果让我再写“作家的话”,我一定要说谢谢,哪怕因此变得无聊和俗套。有件事我常常以为自己懂,其实并没有真懂,那就是感激之词所蕴含的重量。作家们之所以常常说这句相似的话,我想就是因为他们身边总是有某个人陪伴。因为有了那个人,我才有光芒,才心怀感动。现在我要说的就是我希望快点儿传递出去的话。我要向那些不舍得一一叫出口的名字说谢谢。那些说从我这里得到安慰的读者,不知道名字的您,我要借助附在书后的这个地方说一句,我也真诚地从您那里得到了安慰。她话里的感谢也是我们想对各位读者说的,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期待。今天我们来郑重回应大家的呼声了,金爱烂作品集(共6册)齐齐整整上架啦!现在,我们就以套装到单本为顺序,从内容、序言、装帧设计等方面,来个先睹为快。“金爱烂作品集”全家福“韩国八零后天才女作家”金爱烂迄今为止所有重要作品国内首度独家结集出版神仙伉俪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转益多师,方能学有所成——读刘跃进《从师记》

《从师记》书影转益多师,方能学有所成——读刘跃进《从师记》文
2022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