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怀才不遇还是怀才不够?
怀
才不遇是个永恒的话题,这里的才是指才能、才华,而非仅仅指初始的意思,但与初始也不无关系,因为才能是指一个人已经具备但未表现出来的知识、经验和体力、智力,所以才有了怀才不遇的说法。给有才能的人提供一个舞台,让他的知识和才华有机会得以施展,能够得到社会和个人的双赢结果,方不至于埋没人才。
怀才不遇是指满腹才学的人,生不逢时,难以施展,不被赏识任用,因而时常有人在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坎坷一生,贫困凄苦,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因此也有了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就
先来谈谈什么是人才?人才,顾名思义,首先得有才能;同时,是否是人才不仅取决于“人”个体的本身,还取决于该人所处的人力资源环境。不同的领域对人才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源于需求的不同,所以也必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总体上看,百分之八十以上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
有些人觉得自己懂这个理论、那个知识,看过很多书,会很多技能,就认为自己很有才了。有的人读了二十多年书,各种文凭一大堆,从名牌大学毕业拿了硕士、博士学位,就认为自己很有才了。可是他们步入社会时却高不成低不就,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只会照搬书本,这样的人肯定与人才二字无关;另有一些高智商者为一已之私,用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私利,不能造福于社会,也不可进入人才行列,以免玷污人才一词的清白。
通
常意义下,人的能力可分为: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文字组织能力、组织指挥能力、统筹计划能力、应变能力、计算能力、实务操作能力等。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固然好,但人各有所长,如果你在某方面或者几方面有所专长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位人才,所谓专业人才就是指的是精通于某一方面的专家。
人的才能应包括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学识和技能,看了多少书,懂了多少天文地理,知道了多少世界大事,会修什么东西,掌握了什么技能,并不是才能的全部,只是才能的一部分;二是对别人有所帮助,你懂得再多,如果不能对别人有所帮助,只能用来夸夸其谈或孤芳自赏,就没有任何社会价值,也毫无用处;三是勇于展示自己,也有一些人性格过于内向,才华不懂得在适当的场合展示出来,自己的需求不能让别人认识,别人也就没有机会了解你,这样的人才多半会被埋没;四是懂得分工与合作,当今社会是个细分化又非常重视团队协作的社会,如果你自视过高,没有团队意识,也没人愿意与你共事,那么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会一事无成。
怀
才不遇者往往是自持有才却没有得到上级赏识的人,许多名牌学校的毕业生,往往自持较高,觉得自己是个人才,找工作时提条件、要待遇,如果没有满足,就觉得是怀才不遇。也有人工作很多年,甚至几十年,也自认为很有才,因为没有得到提拔和重用,觉得自己委屈、怀才不遇。自我感觉良好的怀才不遇者共性特点是:表现欲很强,多为夸夸其谈;自持太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懂得倾听别人的意见,极少关注别人,就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自我欲望强烈;自以为是,极少与人沟通与交流,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德性;如果周边的人被提拔,就怀疑一切,认为别人是溜须拍马才被重用,充满醋意。
在当今的社会,衡量你是否有才能,其实不但取决于自身的学识,还取决于别人的口碑与认可度,取决于你所拥有的才能是否对别人有用,能否给别人带来好处和便捷,为创造社会价值,所以这里的才能也相应地附上了一定的社会属性。否则你自以为是才,在别人眼里或许仅仅是废柴而已,怀才不遇就无从谈起,只是你的错觉罢了。要知道,在职场中是没有人愿意与自以为是、难以相处的人一起工作的,只有尊重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
有人感叹怀才不遇,时常抱怨没有遇到伯乐,“世有伯乐,然后有。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世界里比比皆是。一代诗仙,自负有经纬才能,可惜只把他当作御用文人,之后又碰到安史之乱,终究怀才不遇;又比如画家梵高,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但在世期间他的作品却得不到大家的赏识,晚期深陷精神疾病中,终于在他37岁那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在真实的生活中,得到伯乐赏识的人或许只是少数,比起梵高,人们当然更愿意活成毕加索。
在
现实世界中,一部分有怀才不遇感觉的人是因为缺少辨识度,只是无数人群里的一位,跟别人差别化不大,所以伯乐很难从众多的人群中去发现你。还有一类人是太有个性化,专业能力太突出、太耀眼,但又不懂得收敛起自己的羽翼,因为过于张扬而失去与周遭的世界达成和谐,别人不敢用你。其实对一个人立体且丰满的评价,从来不是专业才华那么简单,就如科研能力强的人未必适合在官场,评论深刻到位的人未必适合当编剧一样,人才只有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闪光,错配了位置必定会让才能黯然失色。
当今社会充斥着“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努力了就会有人认可”等等之类的成功学,其实这种打了鸡血的逻辑是令人反胃的,因为付出不一定就有回报,努力不一定就能获得认可。从古至今的教育理念和社会氛围,都在灌输功夫不负有心人等鸡汤,所以才有了怀才必定被重用的逻辑。而事实上,实际经常偏离我们认知的逻辑,也从来不按人们的意志在滑行,相反,它经常透出某种冷血,伴随着人们的辛酸与泪水,在拷问着人们的耐心,试探着人们的韧劲,直到你遍体鳞伤。
同时,在人们感叹怀才不遇的时候,其实却有一个让人难过的事实需要正视:我们不是怀才不遇,只是怀才不够。怀才不遇的人往往会高估了自己的才能,自以为自己是个人物,离开你这个世界就不转了。在多数场合下,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是你怀的才还远远不够,需要做的不是抱怨有没有伯乐,而是好好反省自己。千里马之所以被伯乐相中,是因为它本身足够优秀,如果没有被相中,或许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因为你的才华不够,是你的才华无法匹配别人的梦想。
机
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要怨天尤人,很多时候当机遇来得时候你都毫无察觉,从而与之擦肩而过。能不能把握机会,首先,需要积累和学习,要知道比你优秀得多的人还在努力,而你却没有韧劲去积蓄自身足够的能量,放弃是永远没有机会的;其次,能不能把握机会,或许问题出在你自身把握机会的嗅觉上,嘴上的喋喋不休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慢慢累积经验与人品,或许机会就出现在不远处。人对自己的高估是很可怕的,既误导自己的正确认识,也妨碍了自己的智慧增长。
因此千万别存有任何侥幸心理,你的努力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要是怀才不够,就努力积蓄才能,去弥补欠缺的部分,与其抱怨没有遇到伯乐,还不如好好学习、好好成长,起码比原地踏步的人好得多,并用平常心与周遭的世界达成和解。
不管是怀才不遇还是怀才不够,才华置于规则之后,在奔向诗和远方之前,要先安顿好自己的内心,不必处处为难自己。
相关阅读推荐: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投稿,并提供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