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树英成长】幸运——戴偲琦(康奈尔大学 | 研究生)

2016-05-12 ShuyingAcademy

时隔多日,终于遇见了一个打开邮件,看到congratulations一刹那,全身发软颤抖大哭的性情中人。这种感觉说来有些陌生,却也有些怀念,让人不禁想起那些曾经有过的紧张和激动。今天的树英成长,戴偲琦要为我们讲述几段幸运的故事。其实每一个所谓的幸运,都有着量的积累和铺垫,任何事绝不是光靠幸运二字便能轻易达成的。看完今天的故事,你会发现不知哪来的动力和相信,你会看到她的执着和坚持,你会感受到她的拼尽全力。




这是第三个开头了。

本来想写出一段与众不同的树英成长,记录酸甜苦辣和一路收获,最好能艳惊四座。但是我发现,比起经历过出国的每一位,它都是普通的。谁都在申请季中怀揣梦想又历经坎坷,任何一个细节都足以让人低落或充满希望,回头一看,笑当年是蒙头乱撞又惊讶其环环相扣。所以我就讲讲我这几段幸运的故事。


我与Cornell的一见钟情,念念不忘。


收到Cornell的录取通知书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了,这一个月我终于找到些许实感:我真的会再次踏入那片土地,这一次能看到完整的秋冬春夏。


其实以前并不相信梦想的力量会在我身上发生。有很多成绩、荣誉会是想要得到的,但是梦想这个词,我不曾体会过这种遥远又迫切的感受。但是当我看到论坛里有一批人报出了我这个项目的录取、拒信和Waitlist,而且又发现我没有寄送GRE成绩时,那份震惊和持久的心慌才让我意识到Cornell突然离我那么远。


上个夏天,原本只是因为怀疑出国这个选择才去Cornell夏校体验一番,没想到却爱上那里。最怀念看到满满一筐pancake的欣喜,喜欢清晨经过那片山坡和草地,周末的校园显得百般无聊我却乐得清静。大学呆久了,猛然在那看到教授们为课程倾注所有热情而倍受鼓舞;从未想到潜心去感受自己的不足与进步是这样坦然而愉悦;周围的一切都在告诉我:抛开思绪你只需投入就好。真的可以说,我是在Cornell开始接受自己、喜欢自己的,我对那的怀念与感激是说也说不腻。


可是多么不希望我只是Cornell一个夏天的学生。一想到原本申请时只是抱着一颗赤诚之心想作一回炮灰,却因为没有送成绩而连个拒绝的机会都没有,恨得都不知如何指责自己。




在把成绩补送后的那几天,我不停地打电话写邮件,没收到任何回应。两位Cornell夏校时遇到的老师愿意帮我询问情况,但我也非常清楚没有成绩其实都可以算没有完成申请。几日下来,我决定再去了解这个项目,给学校,也是为了我自己,写一封情书。 


这一封Love Letter,我是想当作一个句号的,完结我所有“痴心妄想”。因为时间太赶,开头的道歉语代替了“蓄谋已久”的故事,段落都没有经过太过精心的安排,发出去的版本估计还有些语法错误(好吧再次打开我已经看到了没加冠词),我只是在两页纸中写满了我对项目的理解和各种爱意。没了树英各位守护者polish我的文章,就这样又心虚又急切地发出了邮件。


而后又是一个礼拜,学校对于我的情书没有任何回应。但我的心异常平静,只是有两次,我坐在椅子上幻想同一个场景: 我打开邮件,看到Cornell发来congratulations,冲向几天前抱着痛哭的朋友,哭着告诉他我录取了。对的我一定会哭的,光想想都会流泪的事。然后有一天,我看到GRE成绩由"pending"变成"received";第二天,我看到苦苦发了多封邮件却没回复我的小秘的邮件: "We are pleased to offer your admission. . ." 那两行我按耐住兴奋看了好几遍,点开附件中的offer,收到了来自大洋对岸的Congratulations,和我梦里的一模一样。那时我知道了梦想成真的感觉,除了会哭,还会人软心软全身发抖呢。




前后这个过程,一共十天。录取通知书上的日期是十天前,也不知是那篇疯疯癫癫的Love Letter起了作用,还是只是因为成绩寄到了。是不是如果相信托福不过百是进不了Cornell的,如果没有最后再争取一下,那个Congratulations永远都到不了我的手上。现在想来当中好不容易打通一次电话时,这位AO姐姐若是一边看着我的offer一边和我说"I totally understand that feeling",那也真是太坏了哈哈。


当时写Love Letter时又去看了一次学院网站,看在校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我都更加喜欢这个项目。比CS多一点设计,比人文又多一点工科的理性。在我其他的申请项目中,都是清一色的CS,唯独这个来了些花头,显得很有意思。因此给Cornell的PS中,凭借对它多一些的了解,也为了不留遗憾,我做了更多的修改,添了我认为重要的经历和想法,不再只是对它的课程做一番评价。


其他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也是如此,能拿到它们好像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理由。USC是DTR的心头爱,我的第一个申请就是它,第一次反反复复填写申请表,第一次手忙脚乱寄材料,直到现在对申请网站印象最深的都是那红黄搭配的调调。NYU Tandon是我PS第一次终稿的对象,这一稿写了2稿中文,5稿英文,中间还重新推翻一次,也是配上Rebecca的神来之笔,让我通过这一篇PS看到自己深藏内心的学习动力。


于我而言,申请季就是一次检验,检验你的初衷,你的热情,你是否坚定,你是否倾尽全力。



出国这个决定,来之不易


说起为什么出国,真的像是一拍脑子的事儿。2014年底,那时我已经大三,考虑过考研和工作的我,唯独没有想过出国这条路。


一开始我以为我是恋家,也不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再去体会充满未知数的生活,可是渐渐的我发现我并不如看起来的那样“心如止水”。从对生活的不满意到放任情绪去消耗周围的人,几乎用了一年我才知道我想要的是生活的意义。我无意把胡思乱想提升到一个多高的高度,但明明无忧无虑的日子却每夜都不愿安心睡觉,明明一路顺利却怀疑自己的价值,那一定是还有一件大事没有做完。


就在这个时候我遇见了黄教授,在一个最恰当的时间他向我提出出国这个选择。但除了职业发展,选择出国的最初动力,大概来自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新鲜感。我权当为了学一门语言,将能够用脚丈量的范围再扩大一点,能够带着我爱的人,去更远的地方看更好的风景。


就是这样才要出的国,我就当学个英语。


但是在之后的学习和准备过程中,出国这个词才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可能因为有过的投入不能白费,也可能因为背了单词后突然看懂一个英文访谈节目而来的欢喜,我接受了这个选择,不再把它看作与我无关的事。我可能还不知道school list上应该放哪些学校,但我知道现在在做什么,知道是为自己做的,我要把它做好。




那些考试


出国的第一步,就是标化考试了吧。


但是学语言这条路是很辛苦的,我还把战线拉得很长。原本我从不把英语当回事,特别是之前还抱着坚决不背单词的决心度过高考四级六级,感觉我在英语上的小聪明已经耍干净了。最开始花了一两个月全天投入准备托福,才发现学语言和我想得一点都不一样。看到每个单词要实实在在地记住,要听懂每段对话真的是要靠一段时间的磨耳朵才会出成效,和我为了应付考试而一周出来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相差甚远。不能光靠看书学来的知识,让我有些心生畏惧。那时很幸运的遇到一位新东方口语老师。第一次上课时作为班里年龄偏大的学生,我却声音最小,也不敢开口。他又点评时不留情面,时带讽刺,却句句中肯。也不知是否巧合,每堂课必要播放我的录音,话筒也一定会递到我头上,说:“来,学霸讲讲。”我从不知所措,到后来每堂课都强迫自己越说越多,开口的恐惧就这样被强制压下去了。在最后一趟点题班上,有这么一道题目,问到底是年轻人的烦恼多还是年长者。班里一片雀跃,都说是年轻人。老师把两个切入点都讲了以后,轻声说了句:“Anything with a specific answer is not a hard thing, right?”我坐在第一排,听的清楚。所以考试,大概就这样成为这一路最不怕的一件事了。


第一次托福是15年1月,最后一次是16年1月。在刚开始考了两次时就觉得有些困难,姨妈当时是这样鼓励我的:“有人说过,一件事尝试到第五次还失败,再放弃。”所以到第三次第四次我都是这样告诉自己的,但是我考了六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继续考下去,好像从没想过要放弃,每次看到DTR说再考一次吧,就像说出了我想说的话。三次98,最后一次99,再怎么精疲力竭好歹也最终过了Cornell的口语线。


GRE我更是把它看作相当有水平的考试,吾等功力并不准备到达把玩它的程度。但是大家作文一定好好写好嘛,如果碰到四次里有三次作文题目都一样,请不要像我都没背个套路出来,真是悔的我肠子都青了。


所以这一点我真的好羡慕树英里的各位,如果能有过硬的标化成绩或是较强的语言天赋,就可以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热爱的事情中,有更多时间去想清楚、规划好之后的路。我虽然磕磕绊绊碰碰撞撞,各种ddl还都是踩着点过去的,但能得到这么棒的结果真的是无比幸运。


真的谢谢你们


这一年最最感谢的是我的姨妈,就是周偲嘉的妈妈,没有人见过她以后不对她印象深刻,是个气质美人,各种优雅得体,思路清晰,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她是很忙的,但是从我做决定到交申请,一路都有她的陪伴、疏导、监督、助力,真的像妈妈一样陪我走过这段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其实认真数数,我们并没有常常碰面聊天,但是偶尔一个早餐晚餐后来段对话,让我对很多事能想通不少。我在为大学里的事情焦头烂额时,她教我去理解别人,教我怎么和人打交道;在我对学习无从下手缺乏动力时,她出谋划策带我寻找解决方法;生活琐事也处处照顾,还能相处得轻松愉悦。像导师,更是亲人。她在这一路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前半段路我又走得并不轻松,想来她也会有压力吧。


亲爱的姨妈,真的谢谢你。这一年学到的比这个好结果还要多的多,幸好有你,超级爱你!




还有我的爸妈,对于什么考试选校做申请,离得那么远他们很难深入细节,但是是我精神的坚强后盾。整整一年,经历的事情真的有一点点改变着我,我学着自信,学着面对问题,才发现我并没有成长为一个报喜不报忧的孩子。高中住宿时养成每天一个电话的习惯,到了现在仍是两三天要有一个通话,我会讲很多趣事,也免不了烦恼和琐事。在非常沮丧的时候,每晚的电话都像是一个发泄口,我念叨着那些遇到的困难,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小担心。电话那头妈妈居多,她是我遇到过最好的倾听者,很认真听,我提到过的人以后只要说一件事情她就能想起,而且从不打断我。我分享着每一点感触,而我会忘了他们心疼我。有一次托福考试,那一场大概我都麻木了,晚上给他们打电话,妈妈第一句问我考试怎么样,说她早上起床想起,心里都替我着急,午觉也没睡好。一周前爸爸还跟我开玩笑:“之前每次考完你都感觉很糟糕,我和你妈妈听了还怕你没学上了,担心也没敢和你说,你总是吓我们。”现在想来,其实我只是一句抱怨,却牵动他们的思绪。有些惭愧,但很感激。直到现在,能见到他们,听到他们的柔声细语,都能获得莫大的力量。


所以拿到各家录取通知书时最让我开心的就是看到这份喜悦在爸爸妈妈那可以延续更久,远比我的要长。




还有一定要提的树英。在寒假准备考试的时候,我几乎每天坐在树英的自习室里,那是我和树英各位接触最多的时候。我学习的时候话很少,但是仍能点点滴滴感受到树英独有的暖意。当时每日必找Lily谈话,在做题中低落,又在她开导下重新树立信心。还有树英一群年轻的高中生,告诉我考试技巧,积极给我发资料,在那反而是受到了他们的照顾,真的非常贴心。而前期和老板接触得并不多,只记得第一次见面,姨妈带我去咨询。我心里觉得完全只用一年准备实在是太赶了,以至于有些期望看到他着急的样子,但是他就像平常说话一样:“嗯,好啊,来得及的。”就是那种一直以来随意的态度,什么再急的事情,从他嘴里说出来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让我不自主地学着他,放下顾虑和担心,专注到事情本身。也是到了申请季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时,我们的微信才开始变得频繁,但是内容基本就这几个方面: PS、推荐信的各种催稿,准备材料、寄送package的督促,以及我各式各样从大到小的问题。我是有超级拖延症,看着PS感觉不对真的半点都憋不出来,截止日期前一个礼拜还不一定能完成提交申请和寄材料。那段时间我真的不让他省心,非常感谢他仍然相信我,没有放弃过催促,还传阅我的PS让它成为相当优秀的一篇文章。正是这样的DTR才让孩子们拿到录取都第一个冲过去报喜吧,经历过了以后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了呢~


我的申请季结束了,他一定又是早就为下一届和下下届投入热情,愿他忙的开心,身体健康,碰到更多省心又优秀的孩子们。


还有很多人没有感谢,比如为了让我安心学英语帮我做项目的室友们,给我解惑又出手相救的朋友们,老想约我玩又一脸灿烂和我说“你加油”的闺蜜,总想让我吃好睡好什么都好的家人,一路以来让我学的开心又印象深刻的老师们,还有虽只获一面之缘却有着金玉良言的各位人士,太多太多,真的感激不尽。


当时没画成句号,却添了冒号


为了上这级台阶,许多人推着我走,给我架桥铺路。而真的从这个秋季开始,我要自己踏上求学之路,在没人替我润色文章的地方,开始下一个成长。


谢谢大家,谢谢树英,让我有一个机会在这碎碎念,安静地回忆过去的这一年。我在这一年学到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放弃梦想,如果没有梦想,不要原地停下,一边走一边去寻找,然后当你内心被某样事物撩拨的一刹那,把它放放大。






对树英研究生申请感兴趣的同学,除了电话咨询以外(4008-580-589转研究生申请),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


1、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咨询。

2、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留下信息,我们会有专人与你联系。







更多树英成长故事


>>>>>树英成长


每年申请季,总有许多不一样的故事。每一个树英er在申请这条路上付出的艰辛都会在拿到理想offer的那一刻变得圆满。而树英成长正是记录这一过程最好的载体,希望每一篇树英成长,都可以带来启发和影响。小编会为大家定期更新树英成长,而你也不用担心错过了之前的精彩故事,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2016的索引,方便查看。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潘文稚(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威廉玛丽学院)

—>《0到10|无到有》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华安(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威廉玛丽学院)

—>《Hark Upon the Gale》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李雨葳(Wellesley College 卫斯理女子学院)

—>《愿Wellesley的荣光归于你》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左琳(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申请季不言放弃》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杨雨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华盛顿圣路易斯)

—>《所谓勇气就是知道不畏惧什么,也知道畏惧什么》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彭一帆(Tufts University 塔芙茨大学)

—>《树英三年》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吴欣然(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耐基梅隆大学)

—>《没风你就使劲划桨》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郑睿(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

—>《一蓑烟雨任平生》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张书萌(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分享一个Taylor Swift的BFF的小学妹的故事》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刘雨欣(Emory University 埃默里大学)

—>《写作不安,读作不甘》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孙偌偲(Franklin & Marshall College 富兰克林马歇尔学院)

—>《谢谢你还没放弃》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周奕炜(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罗切斯特大学)

—>《回首萧瑟处,结庐在树英》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张馨予(Mount Holyoke College 曼荷莲女子学院)

—>《所谓成长》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魏兰(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

—>《开始怀念申请季》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莫昕卉(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褪去一身傲气,寻找真实的自己》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王诗农(NYU 纽约大学)

—>《What, How and Why》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徐雪婧(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

—>《树英成长,你长什么了?》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庄欣媛(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圣母大学、密涅瓦大学)

—>《出国那么辛苦,一起努力会好很多吧》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周南(NYU 纽约大学)

—>《Senior的秋天,谈梦想都是一种奢侈。》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王景奇(USC 南加大)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王萱扬(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罗切斯特大学)

—>《Carpe diem. Seize the day.》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张航玮(NYU 纽约大学)

—>《张航玮的兔子洞奇幻旅行》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王悦(USC 南加大)

—>《爱,长在我们心底的地方》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王可欣(NYU 纽约大学)

—>《树英,NYU和我》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李心怡(UCLA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研究生)

—>《这位实现梦想的女人,她背后的男人有两个》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李露桐(UC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学一个错误的真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