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心济世 | 胡学飞:远行,才能观赏美景

胡学飞:

远行,才能观赏美景

同济大学医学院2002级临床医学七年制,2017级临床医学博士

现为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团委副书记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2019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启动了第五批“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项目,胡学飞接到消息后,内心立刻燃起工作的热情,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经过医院和市委组织部的层层遴选,最终顺利加入第五批上海援藏医疗队。这并不是胡学飞第一次参加支援边疆项目,2013年,在团市委的号召下,胡学飞曾前往新疆喀什卫校进行支教。他说,最美的风景,必然在远方。
在出发西藏之前,有领导曾勉励胡学飞,“一年的援藏工作,可能会影响生命的长度,但一定会增加生命的厚度”。对于自己的选择,胡学飞从未后悔过。胡学飞说,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边疆去,这段经历必将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

7月14日,胡学飞告别家人,作为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踏上了去西藏的旅程,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医疗支援工作。西藏地带寒冷、干燥、缺氧,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一段时间高原反应,他也不例外。进入高原,血氧饱和度只有79%,心率每分钟130次,他一吸氧一边尽快完成工作交接,为尽快投入到援藏工作做准备。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每晚靠吸氧入睡,早晨起来鼻腔里充满了血块,并患上高尿酸血症、高血脂,每天要靠药物维持健康。即使这样,他还是兢兢业业,每日按时认真完成工作。他时刻牢记自己的援藏任务,并把推动科室的发展、推动医疗水平发展放在首位。
回忆起在西藏的工作经历,他记忆犹新。2019年8月17日中午刚准备吃饭,就接到了通知参加抢救,还没来得及填饱肚子的他就急急忙忙赶往了医院,为一名外伤膈肌破裂的伤员进行手术。当时他的身体还在克服高原反应,但面对鲜活的生命,他坚持咬紧牙关,在吸着氧气的情况下完成手术。
还有一次是在晚饭时间接到医院电话。有位胸腔大出血的患者,需要紧急手术,他立刻放下饭碗赶往医院,带领当地医生进行手术。患者当时已经处于休克状态,情况万分危急,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顽强地斗争,从死神手里竭力挽救。欣慰的是,通过积极有效的手术和治疗,患者最终痊愈出院。看着患者平安健康,重获新生后的生龙活虎,沐浴生命的阳光,就是对他们辛苦付出最好的回报。
救治每一条生命,他都全力以赴。因为,他知道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胡学飞说道:“当时是国家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佛系,但不能躺平


从医十多年,胡学飞不可避免地会碰到面临一些迷茫和挫折的时刻。作为医学生,他刻苦学习,每一次考试都能交出令自己满意的答卷。而毕业后作为年轻医生,在患者出现不可抗拒的病情恶化时,他会有一些情绪上的波动,他也会感到无力,有时甚至感到自责。
得益于肺科医院这一实力雄厚的平台,浸润于胸外科务实创新的科室传统,胡学飞的成长之路平稳扎实,导师、前辈们都给了他很深的影响和帮助。他说:“我很幸运,当时选择肺科医院胸外科这个平台,遇到了很多对我影响很深的前辈,尤其是我的导师陈昶教授。”在他心里,一直把陈昶教授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老师和科室领导的鼓励下,胡学飞逐步成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



回顾整个成长过程,他最常提到的关键词是“顺其自然”。胡学飞说,作为医生,只要默默地“修炼内功”,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能力,一定都能实现你的理想。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胡学飞说:“人,可以佛系一点,但绝不能躺平。”只有不停地行走,才能观赏到最美的景色。
胡学飞对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例手术记忆犹新。那是一位老年女性,当上级医生忙完其他工作到达手术室时,胡学飞已经成功地完成了手术。这让他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信任,得到了更多的手术机会,从而获得更快的成长。而在这之前,作为助手,他总是站在主刀医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这样操作,如果是自己上手会怎么操作?应该用多大的力量?胸腔镜的摆放应是什么样的角度?无数次的思考和学习促进了胡学飞的成长,如今他已成为胸外科能够独当一面的专家。他提到:“在手术台上操作的那一刻背后,是你之前所有的积淀、所有的思考、所有在脑海中的复盘。”
“佛系,但不能躺平”。是啊,哪有什么无心插柳,都是努力后的水到渠成。



校友寄语

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一生的奉献。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规范、科学和创新是必须掌握的,终生学习是必须坚持的。因此,在学生时代就要打好基础、阅读文献、参与科研,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同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追求卓越,把工作当作事业去做,耐得住寂寞。“平台和机遇,非常重要。但是,这些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同心济世

/ 2022.5.20



值此同济建校115周年、医学院重建22周年之际,医学院特别推出“同心济世”校友专访系列,邀请广大同医校友回忆在同济脚踏实地的求学岁月、在各自领域和岗位上追求卓越的奋斗历程。已在前期深度采访了20余位校友,按照采访时间顺序逐一推出,敬请关注!在此也向更多卓越的同医校友发出诚挚的访谈邀请,共话同医记忆与未来。

  ●  ●  ●  ●  ●  ●  ● 往期推荐

同心济世 | 同济,115岁生日快乐!

同心济世 | 张鑫:要有持之以恒的战斗精神

同心济世 | 荣海健:接受自己的一切可能性

同心济世 | 黄冬: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

出品:卓越医学生职涯发展工作室

项目成员:郑天一、黄旭东、 蒋蕴、邱海平、罗文秀、  阚羿飞、杨欢欢

指导老师:曾盈、曹丹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