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心济世 | 马敏:为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马敏:

为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济大学医学院1999级,临床医学学士

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硕士

现为上海市东方医院关节与骨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详细简介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医学初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出生在医生家庭中的马敏这样形容父母带给自己的影响。在医院大院里长大的马敏从便开始理解和习惯医生的生活,例如父母要值班、过年一家人不能团聚,但是他一直崇拜医生这一份职业,因为医生能真正地解决很多百姓的问题,造福于民,这也成为了他选择学医的重要原因。


马敏的父亲是一名肾内科医生,他在放学后会在医生办公室或值班室里学习,他目睹了一个病人从一周做两次血液透析到一周做一次,再到后期的两周做一次,直到最后不来做透析。在与医生交谈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当时未纳入医保的血液透析高昂费用给病人带来的负担,也知道承担不了费用的病人大都会走向消亡。这对年幼的马敏造成了极大的触动,“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将来是不是可以从事这个职业,去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使他坚定了学医救人的决心。


1999年,马敏进入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学医的前期,从高中切换到大学的学习模式,让他因为不适应陷入了迷茫。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一次寒假,大年三十的夜晚,马敏发现父亲为了解决工作时出现的问题还在查阅文献,这让他感到触动,父亲已经是副教授了,依然在坚持学习,自己又怎么能浑浑噩噩地度过本该学习的大学时光呢?从这时开始,以父亲为榜样,马敏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积极补习错过的课程,并在本科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附属东方医院。2007年,在经历了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马敏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进入了骨科,并在2011年就读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课程,在职完成了硕士与博士学业。


在之后的从医生涯中,马敏也会尽量从病人的角度着想,用精简的医疗器械与精湛的技术为病人治疗,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有的时候,同事问我怎么用这么精简的装备,我说我不是抠门,是从小就有这样的触动,所以尽可能帮他们省点钱。”正是一直怀揣着这颗为民着想的仁医之心,马敏从一位怀揣医学梦想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了骨科领域的专家。


成为一名医生必经的挫折

在职业之路上,马敏最感谢的人是导师尹峰教授与亦师亦友的蔡俊丰副主任,他们的勤奋与鼓励极大地激励了他的成长。刚开始门诊的一两年时间里,由于年龄较轻、经验较少,即使马敏花了很多时间解释手术的必要性,部分病人仍然不相信他的诊断,并未按照建议就医,多次重复这样的信任危机后,马敏产生了挫败感。他将心比心地与病人换位思考,当医生还没有达到一定资历的时候,让病人接受某种治疗,说服力是不够的。马敏一直记得当时老师对他的劝导:心态要放得平和一点,永远要做口碑。“你想把这个病人收进来做手术,他不来,下一个病人需要做手术,他又不来,你的心态会越来越急,会不由自主地去把自己的手术指标放宽,这对你的成长是不利的,你得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病人确实需要做,那你才能去做。这样,病人才能够获得好的临床疗效,才能让他相信你。他相信你了,才会有更多的人相信你。”


在导师的鼓励与自己的努力下,马敏放平心态,在积累经验学识的同时严格把控手术指征,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病人的信任。马敏说,这段经历是“成为一名医生必经的挫折”,而处在这个阶段的后辈最需要的就是放平心态,潜心提升自己,树立良好口碑。


从医以来,马敏一直精益求精,创新治疗方式,以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例如,传统的胫骨股骨骨折病例往往采用后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方式来治疗,但这种治疗方式的缺点是会损伤肌肉,导致术后患者髋关节容易再次脱位,这种骨折过去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在马敏采用传统方式对一位83岁的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后,由于没多久老人又摔了一跤,在之后半年多的时间里髋关节反复脱位,他多次治疗,但最后还是没能挽救这位老人的生命。虽然家属对马敏长期不懈的治疗表示感谢,但这次经历仍让他深受触动,他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脱位。这个病例促使他去实践开展团队的新技术,用直接前入路下髋关节置换手术代替原来的后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这样不会对病人的肌肉造成损伤,术后髋关节脱位的概率会大大降低。改变原有的手术方式、实践新的手术方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但在马敏的热忱下,病人快速康复的能力越来越强。


勤奋、创新、为民,始终是马敏医学道路上的座右铭。


校友寄语

目前医生是一个稳健发展的职业,但是,成为医生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还需要专心致志,排除经济上的压力。现实一点来说,刚开始成为医师时的工资可能达不到大多数人的预想,并且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可能会使家人团聚的机会减少。所以,在决定成为医生之前,需要综合以上情况,考虑家人对自己经济上的支持度以及精神上的理解度,这样才能排除繁杂因素的干扰,更专心地在医生的职业道路上走下去。



同心济世

/ 2022.5.20



值此同济建校115周年、医学院重建22周年之际,医学院特别推出“同心济世”校友专访系列,邀请广大同医校友回忆在同济脚踏实地的求学岁月、在各自领域和岗位上追求卓越的奋斗历程。已在前期深度采访了20余位校友,按照采访时间顺序逐一推出,敬请关注!在此也向更多卓越的同医校友发出诚挚的访谈邀请,共话同医记忆与未来。

  ●  ●  ●  ●  ●  ●  ● 往期推荐

同心济世 | 同济,115岁生日快乐!

同心济世 | 张鑫:要有持之以恒的战斗精神

同心济世 | 荣海健:接受自己的一切可能性

同心济世 | 黄冬: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

同心济世 | 胡学飞:佛系,但不能躺平

出品:卓越医学生职涯发展工作室

项目成员:郑天一、黄旭东、 蒋蕴、邱海平、罗文秀、  阚羿飞、杨欢欢

指导老师:曾盈、曹丹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