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作家刘仰:粤语文字化将威胁中华民族统一!

阿Y 羊城网 2020-02-15



近日北京作家刘仰在微博上宣称:粤语文字化可以看成是中华民族历史长堤中已经出现的一个蚁穴,文字的分裂必将威胁中华民族的统一。



微博引发众多网友争议,有网友认为,就应该取消全方言的电视台、广播;



甚至还有网友认为必须消灭广东话,鸟语分裂国家;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刘仰是上纲上线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粤语文字化”呢?这位作家因为强调自己不懂,并没有举例。因此,我们推测是他指的是在粤语中使用,而在现代汉语白话文中没有使用的字词。例如睇、行路、朝早、旧时、隔离等等。


但是,使用这些字词写作,真的会威胁中华民族统一?


我们不妨从全国范围和中国历史来看看使用地方语言写作的问题。


使用地方语言书写并不是香港独有


利用粤语书写是一种亲近本地民众、充满生活气息的书面表达方式,许多官方媒体包括报刊、电视等等都在使用地方语言撰稿编写。


2006 年 10 月 10 日,《南方都市报》的副刊也在挖掘本土文化题材的实践中推陈出新,推出《白话广州》,为该报专副刊注入了另一个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版面完全使用粤语方言。


2006 年 10 月 10 日《白话广州》图源知网


▲文章具体内容


自推出以来,《白话广州》广受读者关注和欢迎,仅仅推出 4 个月版面便从最初每周两版扩为每周出版四版,并至今保持每周出三至四个版,而且内容不断推陈出新,成为报纸专副刊通过方言栏目实践本土化操作的一个成功典型。


而且,除了广州的《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杭州日报》的《副刊·杭州托福》(杭州话)、《山西晚报》的《副刊·方言试卷》(山西话)、《楚天都市报》的《副刊·汉味茶馆》(武汉话)等报刊都利用方言撰稿、出专栏。


▲2012 年 4 月 13 日《楚天都市报 汉味茶馆》图源知网


人民日报也多次重申保护地方语言,并身体力行地将方言词汇融入标题、消息、评论中。例如在写关于石家庄农户的新闻时,标题就直接运用了当地人的口语词“俺”。


▲图源网络


就连一向以严肃示人的CCTV新闻联播,最近的一系列评论小视频也运用了许多接地气的方言口语词汇。比如在8月19日的视频中所使用的“头啖汤”正是粤语里常用词汇。




所谓的“粤语文字化”自古便有之


这位作家所说的“粤语文字化”并不是什么稀奇之物,更不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群的产物,是自古以来便有的。


例如,粤语就之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词汇,但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之中已经不再使用。


辞白帝彩云间

——  唐诗《早发白帝城》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中国四大名著里便有大量使用方言词的现象《水浒传》“这个有名惯使朴刀的雷都头,也敌不过,只办得架隔遮拦”中的“办得”; “知县自心里也有八分出豁他,当时依准了供状,免上长枷手杻,只散禁在牢里”中的“出阔”。


▲图源网络


早在清代,广东粤语地区就流行“三及第文”


“三及第文”就是流行于省港澳的一种独特文体,晚清便有这方面的作品出现。但它的成长过程,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的说唱文学。它是由文言文、白话文、广州话所组合而成的文体。


其中有众多的报纸、小说运用到这种“三及第文”,像是《唯一趣报有所谓》、《晶报》、《星岛晚报》、江之南的小说《香港目睹怪现状》、高雄的《经纪日记》等等。


▲图源网络


这种“三及第文”是一种文人的折中产物,既要有深度又有百姓可读懂,同时又有省港澳的“泥土气息”。“三及第文”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最终普及大众,有了网络上 “粤语文字化”。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种常见的书面表达方式而已。


即便是近代和当代的小说中,特别是以贾平凹、陈登科、韩少功、莫言为代表的“乡土文学”流派,作品中大量使用方言表达体系、词汇的现象更是常见。


慢慢把妈妈屈过来。

      ——(陈登科《活人塘》第 29 页)


我娘儿又不知到哪块去讨饭晒干瓢。

      ——(陈登科《活人塘》第32 页)



各地方语言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有如下内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另外,国务院多次发文要求弘扬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而粤语文化、吴语文化、客家话文化等等地方语言文化也是绚丽多彩中华文化其中一部分,不可或缺,显然这位北京作家的观点显然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


▲国务院文件


▲文件内关于方言的节选内容


LR.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特别是地方语言就是忠实史学家、活化石。


粤语的书写(所谓的“粤语文字化”),是一种容易流失、难以保存的文化,国家近年更是大力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国家出版基金在2018年就重点扶持了绘声绘色看方言系列丛书。


▲包含广府童谣、客家童谣、潮汕童谣三册


若是看不懂就要消灭,那不知道这位北京作家能看懂甲骨文、金鼎文吗?还有现在年轻人的饭圈流行语呢?也要一并消灭?


▲粤剧 图源网络


就像是粤剧,如果不用粤语书写粤剧剧本,请问那么这种艺术形式能如何传承下去呢?


▲国家领导人观看香港粤剧小演员表演  图源网络


▲粤剧《帝女花》的剧本选段



中国语言文字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各国语言文字均随着时代而在不断演变之中,中国也不例外,以秦朝强制统一文字后,中文字在历朝历代因为书写工具和文字载体的改变,也处于不断演变之中。


而在这漫长的演变中,甚至有大量的英语、日语、俄语词汇融进了中文的词汇体系里,像是沙发、浪漫、民主、科学、社会主义等等


▲图源网络


而且现在我们普遍使用的普通话、简体字也是近百年才出现,这是中国标准通用语言文字,但并非中华文化唯一的语言文字,不能理解这点,只能说明这位北京作家对多彩的中华文化和悠久中国历史的十分无知。


最后


从学术来看,中国的汉字和汉语是两套相互独立而又关联的离散系统,正因如此,汉字不但可以书写普通话,亦可书写各地方方言(比写普通话更早得多),甚至可以书写外国语言(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也曾采用汉文作为文字系统)。


▲40/50年代的韩国街头 图源网络


中国语言文字的标准化是为了中国各地各族更好沟通,而并非为了扼杀中华历史文化丰富多次的多样性。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就阐明:“我们推广普通话,为的是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


中国各地各族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特别是历史原因,港澳台地区相对于内地汉族地区而言,个性更为突出,若要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和谐统一,更要多强调彼此的共性而不是试图消灭彼此的个性。


正如刘作家提到的秦朝统一了文字书写,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等手段,扼杀了原来各地所沉淀的历史文化,令到中国历史文化出现严重断层。正如唐诗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那么,这位北京作家刘仰拿秦朝来举例的主张,究竟是为了“爱国”还是希望“害国”呢?此番“看不懂就要防范和制止”言论,究竟是想统一国家还是想分裂国家?


各位自己友,

快来评论区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参考资料:

张红娟. 方言进入小说的策略——小说中方言注释现象论析

陈晨. 论贾平凹乡土小说中的方言书写[J]. 美与时代

黄仲鸣. 香港三及第文体的流变及其语言学研究[D]. 

段飞. 报纸专副刊方言文化特色研究[D]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