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声音”争夺战继续,这一切背后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于墨林 音乐财经 2021-01-24


一场旷日持久的“相爱相杀”

灿星和唐德影视对“中国好声音”的争夺,从今年初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早在今年1月20日,在A股上市的唐德影视就发布公告,显示其已经与“The voice of…”版权方Talpa传媒签订协议,拥有了2016年1月28日至2020年1月28日期间,中国大陆使用、分销、市场推广、投放广告、宣传及以其他形式的开发“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节目的唯一授权。

为此,灿星对自己的节目“中国好声音”做出了一些调整,然而就在灿星把“转身”变“滑梯”、把“the Voice of China”变“Sing ! China”正式开录的第二天,唐德向法院提出的诉前保全申请起到了作用,北京知识产权的法庭对灿星下了诉前禁令,责令灿星全面停止使用“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字样的节目名称及相关注册商标。

专注于娱乐法研究的王勇庆律师表示,唐德这一次没有选择直接起诉,而是申请诉前禁令也是开创了知识产权法院的先河,同时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入手,也能更快的影响到灿星的节目录制。真是不得不感叹唐德玩得一手好套路!

不过作为经验丰富的灿星,在1月份的第一回合败下阵后,就在3月份做出了调整,把“中国好声音第5季”更名为“2016中国好声音”,并且通过浙江卫视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批了“2016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名称。后续节目环节上的一些变更,也把“好声音”从模式引入转型成了全新的原创节目,可谓是准备充足。

当然,灿星也不会在对手出招后保持静默。在今天,灿星也获得了有利的依据。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庭针对5月6日Talpa向该仲裁庭提交的《宣告式救济和禁制救济申请书》作出明确裁决:驳回Talpa对其拥有“中国好声音”五个中文字节目名称的宣告要求。在拿到这份仲裁决定后,灿星制作副总裁陆伟表示,将会把裁决结果作为证据提交给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申请复议,请他们在新证据的基础上作出裁决。

目前为止,第二回合的“交战双方”谁输谁赢还不可知,仅从关注度来看,相较于2017年才可能出现的唐德版“中国好声音第5季”,在一个月后将要播出的“2016中国好声音”收获更多呢。

不过这场品牌争夺战,真的这么重要吗?



“好声音”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开播,打响了继《超级女声》之后国内选秀造星类节目的头阵,在成熟节目模式保驾护航的情况下,成为了各音乐类综艺节目季度平均收视率之王。尽管众多综艺节目的关注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冷却,但《中国好声音》则平稳的保持了自己的高平均收视率。

基于这样的水准,《中国好声音》获得了多金客户的青睐。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冠名费是6000万元,到了第二年冠名费就翻了一倍还多,达到2亿元,第三年加多宝以2.5亿元保持冠名地位。到了今年的“2016中国好声音”,法兰琳卡以超过4亿元的价格成为了新的冠名。

而“好声音”的逆天之处还在于,其拥有大量的衍生节目。据了解,《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共有8档衍生节目,并且这些节目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播放量。所以目前来说,“好声音”这个品牌拥有很深远的商业价值,而“2016中国好声音”仍然是国内最赚钱的综艺节目。

因此,“好声音”品牌对灿星和唐德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从而也形成了现在双方争执不下的局面。那么,“好声音”为何拥有如此大的商业价值呢?

现在有人认为,国内已经出现了大量与“好声音”同类型的节目,但都未能超越“好声音”的商业价值,是因为“好声音”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品牌特性,在“好声音”名字和内核去掉之后,节目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但实际上,节目商业价值的大小,只与其影响的人群和数量相关。

作为供人观看的综艺节目,内容的有趣性、有用性才是真正的核心。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已经播到了第十九个年头,在这些年中节目也在不断的调整环节、变更节目模式,但因为其保持了“让观众快乐”的核心,所以才能到现在一直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而《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其核心的“盲选”模式和淘汰、评选赛制,以及四位导师的表现。那么如果保留了有趣的节目设计,即使失去了“好声音”三个字,也仍然会具有吸引观众的属性。




好内容是“好声音”的挑战

“好声音”作为一个选秀造星类综艺节目,其最终呈现的当属造星的过程,而也正是这个过程让它充满了趣味性。然而,灿星作为一个节目制作公司,对“造星”二字的执行远不如对节目打造的理解,举个最明显的事例,现在你能说出来几个2012年《中国好声音》走出来的学员?

灿星最初的造星计划效仿了《超级女声》与天娱传媒的关系,在选手从《中国好声音》走出来后直接签到旗下的梦响强音。这个模式本身是可行的,李宇春、周笔畅早期都是天娱的艺人。灿星的问题出在其对旗下艺人一直处在过度消费的状态,并不能很好的为艺人规划未来的发展道路,以及如何持续地产生新作品,因此随着节目的热度下降,艺人也就都成为了过眼云烟。

如果这个难以造星的问题在这里终结,至少“好声音”可以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因为艺人后续的培养出现问题,导致很多有能力有思想的人不愿意再通过综艺节目的形式走向大众,反而选择了更具有自主性的独立音乐人发展道路。

2016年,陆陆续续听到了关于“好声音”找人难的消息,不少行业外的朋友都表示身边人被邀请参加“好声音”。而“好声音”在今年展开的地毯式搜索,实际已经处于“急病乱投医”的状态,大量的原创歌手都收到了参加邀约,但“好声音”的翻唱性质其实完全不适于原创歌手,可见没有合适选手的问题,给灿星造成了多大的困扰。

据灿星工作人员透露,在找选手困难的5月,“全公司什么都不干,《中国好声音》有6个导演组,有的组有30多个人,上百个导演跑出来找人,但是《中国好歌曲》一个导演组找人就足够了。”

综艺节目的竞争日趋激烈,想要保持良好的商业价值,就需要保证节目的内容足够优秀。音乐元素让节目更加精彩,也让好节目的形成更加困难。相比于过去,电视人也需要了解音乐行业,才能真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从渠道为王向内容为王转变的过程中,率先拿到好内容、生产出好内容的平台,才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收益。目前灿星和唐德对“好声音”品牌的争夺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但在广电总局发布了“3.0版限娱令”后,将内容做好的原创综艺节目,才可能走的更远更好。



寻求音乐财经报道及合作

主编邮箱:dongluxi811@163.com

音乐人报道:382275269@qq.com

创业公司报道:sodaflower@shihangroup.com

市场合作:437327413@qq.com



  

还想看点别的?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告丨音乐财经出品——2004-2016主流音乐类综艺节目报告

点丨“好声音”争夺战,是胸大说了算?还是阴谋至上?


观点丨除了我霉领奖,格莱美还有哪些你需要了解的商业数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