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SIA'S BEST 50 三月禁欲,我要矫枉过正一阵子,吃个素什么的。

神婆 神婆爱吃 2020-11-11

本       文       约      30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min



[ Believe The Nature]

信春

(没有哥)


我朋友的朋友嫁印度人,
女孩出身中国高知家庭。

母亲愤然给女儿写信,
信中罗列各种文化差异。

重点有一条:
人家如厕后用手擦。
想象一下和你先生吃饭时候的情况。

我听到之后有点诧异,
最大问题难道不是吃素吗?


不出我所料,他们中国的新家卫生间有了一个用于洗手的专用龙头。吃中餐也实行分餐制,老婆吃荤,老公吃素。


话说,今天我最爱的素食餐厅“福和慧”得奖了。最近去吃的时候,店里服务员问“请问您有忌口吗?”我笑着说“我本来是忌素的”。餐厅有时候和爱情一样,可以不顾一切的。


2019亚洲50佳餐厅颁奖典礼,今天在澳门永利皇宫举行,刚刚新鲜出炉的best50,神一般的Gaggan连续4年夺冠的神话被打破,新加坡的Odette勇夺亚洲第一(婆婆我现在刚好在新加坡,着急定!)。整个榜单依然是日本、泰国、香港、泰国、新加坡地区的天下,今年共有8间新餐厅上榜,日本第一,占据12席位置,香港有9间入选,泰国收获8席,新加坡7席。中国大陆方面,依然只有上海两家餐厅入选,分别是Ultra Violet by Paul Pairet和福和慧。


BEST 50 现场资讯及图片来自:妮妮


上面看到三年前我录节目的泰国LE DU,记忆犹新,他家用荷花瓣做的椰丝沙拉,精巧到忘了肉滋味。


主厨Thitid在纽约的米其林三星餐厅Eleven Madison Park和Jean Georges都工作过。他家的食物设计堪称色觉一流,各种无欲食材都能再现美貌。



信仰:

没有规定,自然吃素。


说起色,我有一位习印度舞业余成名朋友,她叫Nami,她喜欢好看的素食。我们大概有三年未见,惊喜在两个月前的2019年女性力颁奖典礼上我重新见到了她,我是以吃之名去领奖,她是以舞之名去演讲。见到她的第一句话:Why not have dinner with me tonight?(今晚一起吃饭好吗?)她灵动的眼睛妩媚一斜,半秒钟的余地都没给自己留“Sure!”(当然好啊!)



有个笑话:美国妈妈突然听到孩子说“Mom,I think I'm a God!”(妈妈,我觉得自己是上帝!)妈妈肯定会马上送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但如果是印度的妈妈听到一样的话,肯定会淡定说“Oh baby,everyone is God!Go to finish your homework!(孩子,每个人都是上帝,快去写作业!)”

 

印度实在是有趣非常的国度,在4500年间曾经产生过1600多种宗教,当然不是所有的都从善如流。Nami告诉我,甚至有宗教是需要人去杀死一个人,才能表达虔诚,非常疯狂。而绝大多数印度人(绝大多数是穆斯林)从早到晚,从生到死,一举一动,都与“爱与和平”紧密相关。世间万物皆可成神,不过印度的神佛多存在于毁灭之中。女友所信仰的神佛善良一些,连修行方式都相对简单。就是吃素。当然对我来说,这足够难了!毕竟我基本上是个“无肉就死”动物。


她是位专业的时尚设计师,幼年时在大师Guru Smt. Kasturi Pattanaik的指导下学习印度经典舞。以业养舞,在多个国家旅行工作了约14年。几年前幡然,她毕生只想跳古典印度舞蹈为生。


Nami的古老的舞蹈形式,带有宗教仪式性质,需把情感蕴含于舞蹈中,用心感知天地。相当于用舞蹈和神交谈。



我跟Nami吃饭时,有任何肉味都没办法,最后她只吃了几个素寿司。她跟我推荐了家上海她认为最正宗的餐厅,叫Masala Art Indian Cuisine。


大多数修行人,是忌口腹之欲的。关于饮食其实没有明文禁忌,但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这个共识。之前接触过的喜马拉雅瑜伽士,修行主要是在圣哲长居的山崖洞中参悟。他习惯了吃素,口味完全是顺应自然,有果吃果,有菜吃菜,要是只有树根也能吞咽下肚。口腹的欲望是降到极低的。



法厨安闹闹曾经教给我一道春季沙拉,用紫色的迷迭香花和油菜花调味。



这次在《神一样的餐桌》第二季的拍摄现场,我终于理解到一点修行人吃自然的喜悦。


我也曾努力过清心寡欲,给自己拌一碗沙拉,亦或者弄上一盘仅仅用水焯一遍,不加油盐的青菜。骗自己在吃fine dining,痛心疾首地扒拉掉一盘草,坚持2日眼看作废。于是赶紧出门觅食,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意外发现了好几家美味的素食馆子。


期间,和素食私厨主理人聊天时,发现中国的素食文化其实很有趣。关于中国的素食主义,大多不知者是要和寺庙牵扯在一起的。尤其是中国大部分礼佛的老人家严苛执行初一十五的食素,更加深了素食主义约等于佛教的第一印象。

 


但其实初一十五的斋戒始于先秦。《礼记》有记载:“逢子卯,稷食菜羹。”而初一十五吃素一说,得到全面推广倒是依靠史上最节俭最不挑食的皇帝——梁武帝。他在位期间四次舍身当和尚,写下《断酒肉文》,引经据典顺带利用政治特权,强制实行僧侣只能吃素。此举于我私心角度,最大的好处是,素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推崇。

 

吃素:

假装吃肉,还不如吃肉。


而后随着好吃爱吃的中国人的不断努力,豆制品的不断改良,慢慢占据素食的半壁江山。至宋后,便出现了专做素食的小馆,临安的私厨们就研发出了多达上百种素食。不过诗意杭州的素食私房菜的名字取得相当朴实,比如“假炙鸭”、“假炙江瑶肚尖”“假淳菜腰子”。说到底不论权贵,还是百姓,终究还是与我一般的凡人,心底爱极了荤肉。吃素都不忘通过视觉和味觉欺骗自己,不如真吃肉。


俗人靠假荤吃素,既是追寻流行又是养生,还能满足口腹之欲。而古代文人食素,大多是因沉浸文学,又偏爱淡泊自然,动辄就山野隐居。我估计他们动手能力不行,视打猎为粗鄙之事,自己种点蔬菜是最好的也是最无奈的选择。更有种菜都不太行的文人,只能吃点山野小菜虚度山中好时光。


所以,我看宋人陈达叟的《本心斋疏食谱》,满书道尽风雅。记载了“无人间烟火气”的素食二十种。一盘蒸切片山药,渍以生蜜,可唤作玉延。阳春三月里我最爱的芥菜,有了另一个甜蜜的爱称——甘荠,且添加上“幽人山居之福”的美好备注。


一整本翻译成大白话,这无人间烟火气的二十品其实是:豆腐条、菜汤、甜糍糕、早春的韭菜、小麦面、干荔枝糖水、炊饼、泡菜、糯米团子、笋、藕、白萝卜、蒸栗子、煨芋、枸杞、荠菜、绿豆粉、木荨、白米饭。而这如今并不难得的蔬食,被陈达叟称,不必求备,得四之一斯足矣。



看完薄薄的《本心斋疏食谱》,觉得实乃隐居必备秘籍。制法简单,食材易寻,几乎不需增添调味,大多是保留食物自带清淡之味。是完美的不时不食四季餐单。但估摸是初级山居食帖攻略。


若论山居素食达人,宋人林洪活得更有滋味。一本《山家清供》用尽四季风物。家蔬、野菜、花果皆可为食,再赋予每道菜文雅至极的名字,如“汤绽梅”、“蓝田玉”、“樱桃煎”、“山海兜”之类。比《本心斋疏食谱》略胜一筹的是,有了具体操作步骤。不过初体验的尝试1次就够了,毕竟有的人睡一次就行了,第二次还是算了。毕竟大多文人其实是不太会下厨,厨艺不佳是常态。



我信奉的文人厨子,唯有苏东坡先生一人。早年的大荤大肉,连河豚也吃得,到后半生,一碗菜羹就着晨辉暮霭也能过得洒脱自然。他总有法子把一碗菜汤的烹煮过程写的活色生香,总有人间烟火气从山间破灶台里铺面而出的假象。


文人的山居素食,比之市井寺庙,多了几分纵情山水的诗意。但大多可食性并不高。婆婆我久居杭城,在这座城市不论是千年古刹灵隐寺,还是从南宋时期就慢条斯理发展的私厨素食小馆,都把素食藏得很深。一般路过的人瞧不见,也没心思去发现。但,素食却是杭州人的隐藏餐单。

 

如我这般忌素喜荤之人,关于素食的初体验,可以久远到幼年时。仍记得每年的年初一,奶奶的固定节目是全家出发去寺庙蹭素食宴。于长辈而言是祈福一年平安顺遂,再顺便吃福气满满的素宴。


于我,是等吃各种口感的美味豆腐,尤其是包裹着素肉,豆干,香菇,木耳等食材的豆腐包,上桌前,我必然是要坐在最靠近厨房的圆桌,就等着豆腐包滋滋滋下锅,油炸一轮炸出金黄脆皮,然后淋上寺庙秘制酱汁,裹着热乎劲儿第一时间出现在我面前。



我对寺庙素食是有期待的。就像去南京不去鸡鸣寺吃一次素面,便感觉离金陵城的内里差了几百年的光景。要知道在南京最古老的古寺,爬到山顶吃碗面的南京人,跟焚香礼佛的一样多。


所以,去年在去大理的的时候,素食记忆牵引着我探寻本地庙宇素食。说起来大理真是“人间宝藏”,处处是自在浪漫的人,哪怕是山间的小小庵堂,都自有它的繁花似锦。我所说的这间庵堂藏在海拔2300米的苍山。


名唤“寂照庵”,名字取自“感而遂通,寂静照鉴”,这间尼姑庵特别之处其一是满院种满多肉植物,说是多肉博物馆也不为过。其二是庵堂内香火味极少,花香味更甚。因为他以花敬佛。主持妙慧法师也是妙人,轻描淡写一句:佛什么都不缺,不在乎你一炷香,但在意你一颗心。一语道尽禅意。



因这两种独特,又十分适合拍照。寂照庵在前年突然被冠上“中国最美尼姑庵”、“网红寺庙”这类title。私心里我是不愿的,不是怕要排队去拍满院的多肉。我主要担心下次去吃斋饭的时候,排不上队,吃不上饭。


寂照庵的斋饭,堪称我在大理必吃一餐,只需花上20元,十几种菜品任君挑选。做饭的是本地的阿姨,不是专业厨师,做法也是最普通不过的家庭式自制,但偏偏味道极好。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食材足够新鲜。毕竟买菜的师傅每天清晨4点多就去赶早市集了。大理的市集多是自家种的出来顺便卖一些的农人。没打过农药,有的还有虫眼。懂行的人,晓得这样的最天然。


所以,每次捧着一大碗的斋饭,我都感慨今日有幸,可以吃得这样无污染又福气的斋饭。每次,去寂照庵蹭饭,我都必然要空腹而去,生怕的是一不小心打多了,剩下了饭。剩菜剩饭实乃素斋大忌。何况寂照庵的规矩是,吃剩了要罚跪一炷香,跪的不是时间,是羞耻心了...




我可以自愿放弃肉的地方:

福和慧


而每月间接性减肥,心思不纯决心吃素,某日去了次福和慧,当下忘记肉滋味,投身素食主义爱好者的行列。


这家国内素食者心中金字塔尖尖上的店,隐藏在上海愚园路的老洋楼里。当你第一次走在愚园路,要是不留神,很容易就会错过这家。所谓招牌越小,底气越大,是我探寻美食多年得出的不成文经验。




荣幸吃到当晚6点刚入餐厅的黑松露,做成隐藏菜单小笼,莫西干发型好酷。



我看《东京梦华录》里写街上的素食馆,字里行间都是仿荤菜。这也是如今大多素食餐厅的主流方向,尽量让视觉和调味贴近肉食。


福和慧的素食料理与大流都不一样,它的菜,灵感来源于自然。所以,包括菜品的设计上,也更自然灵动,木桩树叶都可为餐具。



开胃小点,梧桐叶饼干略带椒麻,甜菜和鹰嘴豆打成泥,混搭树莓的酸甜,米饼的酥脆,栗子的软糯。一口一口吻醒你的味觉,又撬开你紧密的心。



牛肝菌,素来是我最爱的云南菌子之一。厚实的菌感,完全可以是全桌佳肴美人里的杨贵妃,丰满诱人。半隐半藏在透明玻璃罐里,红柳木穿着菌子,用葡萄藤持续烟熏。更添美人的食色。



卤菇茶是汤以茶用。法厨做亚洲餐的时候总喜欢用这一招。一口汤茶下肚,药材与菌菇的融合恰到好处。更多是内心的养生错觉油然而生。



鲜笋是初春不可少的绝美风物。以此为主角,搭配冰草/海葡萄,和着昆布酱油,鲜美诱人,难以停箸。



简单的银耳烹煮,加之芥菜汤汁搭配。看完《山家清供》的后遗症,这道值得被称之为山居之福。春日的芥菜,不多吃几次实在是浪费好春光,白丢好福气。



梅菜干用以透明盘呈上。一勺舀上,榛果现烤打成绒丝,土豆泥覆盖梅菜。完全来自不同宇宙的菜品,在此盘间相逢。



这一席菜,从梧桐更兼细雨,吃到塘上田埂野荠,再古树根处仙菌。今夜素中漫游,Tony Lu厉害。


尘世前行,活着吃一口鲜美,是值得。食物之上,肚中神佛说,一切随心。


吃素也好,吃肉也罢。只求当下的一时欢愉。



🍌


神 婆 问


你 有 素 馆 子 或 素 菜 推 荐 吗?


互动奖品:


神婆新加坡人肉来的礼物!


- 请用留言&转发勾搭我 -



喜欢就请加我微信公众号:

foodblessyou


心不唤物,物不至

——稻盛和夫


Food Bless You!

亚洲设计管理论坛美食总顾问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