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热搜!专科毕业却能任教清华?从小镇青年到院士候选,他是真正的传奇
他从遥远的小镇中走来,一路上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凭借对学术的一腔热血,将原本平淡无奇的人生推上了传奇之路。
——女同事说
8月底,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出炉了!
在一众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毕业的院士候选人中,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目。
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头发微卷,看着亲和又朴素。而他的履历,却意外地有着传奇色彩——
他叫应明生,专科毕业,却能够任教清华。
在几十年里,他一步一步成为国内量子计算领域举足轻重的专家级学者,以开创性的科研成果被列入院士的候选名单。
量子计算机概念图
从江西小城到首都北京,从地方师专到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应明生的成长道路堪称传奇。
时间倒转回1978年9月,14岁的应明生背着行囊,独自踏入江西师范学院抚州分院读数学。
那时,瘦削稚嫩的他或许想不到,一条极难复制的科研道路正在自己面前徐徐展开。
01
从小镇突围
现在,翻开985高校中青年科研人员们的履历,总会让人感慨竞争的激烈。
清北本硕博一路读上来的已不罕见,各大海外名校的学位同样不是少数。
然而,专科学历的应明生,没有硕士博士学位,却能够在强手如云的清华大学成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实在令人惊叹。
或许最初看到这件事的时候,有人会对此心存疑虑,但看过应明生所走过的漫漫长路后,那些疑问或许就会烟消云散——
他没有读研读博,并非因为力有不逮,只是他的成就并不需要再用学位来增添光彩。
他也没有什么过人的背景,走到如今全凭着自己对科研无与伦比的热爱与孜孜不倦的努力。
清华大学
1964年5月,应明生在江西省抚州市出生。
这里丘陵密布,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直至今日依然还有两个县在国家级贫困县的行列之中。
现在尚且如此,六七十年代,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小县城里,无数家庭最大的心愿便是吃饱穿暖,至于读书,就像水中月一样看得见摸不着。
可应明生并不这么想,在他心中,那些书本里的知识与问题就像这世界上最闪耀的宝藏,等待有心人的挖掘。
在学校里,他的成绩十分优秀,许多老师还没讲过的问题他都能够根据题目进行分析,剥丝抽茧地找出许多不同的解法。
在干活的时候,他时不时也会出神地想问题,旁边人跟他说话都听不到。
14岁那年,应明生进入江西师范学院抚州分院学习数学专业,并没有继续读普高。
江西抚州
这个选择在我们今天看起来或许难以理解,但在当时,其实十分正常。
七八十年代,专科学校能够快速学到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而且还能分配稳定的体制内工作。
因此,在升学考试中,专科的报考竞争十分激烈,中学生里能够考上专科学校的学生堪称凤毛麟角。
当年,和应明生一样从抚州师专走出的,还有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的教授、博导兼院长白晓春,中国图书业特许经营的先驱者席殊等国家各行各业的人才。
不过,刚刚从江西师范学院抚州分院毕业的时候,应明生并没有想过自己真的能够成为一名学者。
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县中当老师,和那些年纪与自己相差无几的学生们打交道。
江西抚州
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能够成功“上岸”,有这样一份稳定的工作便已经足够。但对应明生来说,他内心想要追求的梦想远远不止于此。
授课之余,他经常会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研究高深的数学问题,学校图书室里为数不多的数学书几乎都被他翻了个遍。
也许,他自己也没想过,作为一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去研究这些高深的数学问题究竟能有什么作用。
但应明生依然为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02
清华教授中的“另类”
在清华一众教授中,应明生的成长经历既带着个人的努力底色,又带着浓郁的时代特色。
毕业后的几年里,应明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脚下的道路,也逐渐明晰。
他从中学调回母校抚州师专,又进入江西师范大学的数学系任教,在28岁那年被聘为教授。
而此时,他充满传奇的一生,才刚刚揭开序幕。
从江西小镇到清华大学,从数学到计算机,这样的跨度看似巨大,实际上如果看到他的成长历程便会发现,这一切有迹可循。
清华大学
从二十多岁开始,应明生就在国外知名的期刊上发表了许多关于数学与信息科学的论文。
三十而立之年,应明生被人事部批准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斩获了第4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这是表彰对科技创新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的奖项,时至今日,曾经获得这个奖项的科学家们有80%都成为了学科领域的带头人,更有10%左右的获奖者已经当选了院士。
因为应明生出色的科研能力,清华大学在1998年对他抛出了橄榄枝,从此双向奔赴,共创未来。
后来采访时,曾有人问过应明生,究竟如何做到从小镇学校到清华大学的跨越,他闻言没有自得,只是谦虚地说:
“我唯一想说的是:我真正喜欢学术研究。但由于能力的限制,至今没能做出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尽管应明生这么评价自己的科研工作,但事实上,熟悉信息科学领域的人都知道,他这么说是自谦。
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学术界,应明生低调又严谨的名声,早已人尽皆知。
在应明生学生的回忆中,他一直生活简朴,活像个清华的扫地僧:
“讲授数理逻辑的应明生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从一个专科学校教师一步步攀登到中国量子信息第一人。
有时候在FIT见到他,总是背着手,穿得有些邋遢,皮鞋一看就是很久没擦的样子,两眼直直的,不知道在思考什么问题。”
清华大学
虽然他在生活中看起来和普通人并无区别,但只要在课堂上,他永远会有足以感染学生的教学热情和清晰的授课逻辑。
每一年,哪怕是上同样一门课,应明生都会根据近期的前沿研究去增删授课的内容,并且调整讲课的方式,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
应明生对待科研与教学严谨与负责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进入清华后,他没有停下自己探索的脚步,从2000年开始,应明生将视野放到了一个更为未知,却又充满了希望的新兴领域——
量子计算。
03
未来的野望
量子理论,从诞生之初,就带来了许多足以载入史册的新发现。
原子弹、晶体管、半导体、激光……由量子理论所衍生出来的研究成果灿若繁星,照亮了科学的世界。
而如今,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成了各国的“必争之地”。
应明生认为:
“个人觉得量子计算可能是计算机科学很长一段时间内最具革命性的事情,特别希望年轻一代能够抓住这个机会。”
在许多人还未发现这个新“风口”时,他便看到了其中蕴含着的巨大能量,如今量子计算领域逐步发展,应明生更是希望我们国家能够走在世界前列。
第三次科技革命,绝不能落于人后。
在计算机与信息领域,量子计算这个课题,究竟有多重要呢?
如果把过往普通的计算机速度比作自行车,那么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堪比全速飞行的飞机,二者有着天壤之别。
九十年代末,西方国家便开始挖掘这一块未知的希望之土。
可当许多美国企业已经投入数千万美元的资源去研究量子计算时,国内对此的研究却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因此,应明生感到一种重任在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他在采访里说道:
“现在,量子计算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机会,几十年后再翻开教科书,可能还是没有太多我们的贡献。”
出于这样一种家国情怀与科研热情交织的初衷,应明生开始投入到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之中。
时至今日,他所写就的专著《量子编程基础》依然还是国内量子计算领域的权威之作与开门钥匙。
在个人奋斗之余,应明生还不忘引导着自己在清华的同事与学生一同前行,为新兴领域添砖加瓦。
他的学生段润尧、季铮锋、张胜誉、孙晓明、冯元等人在顶尖高校与头部大厂的量子计算领域声名鹊起,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内部的专家。
2022年,清华大学量子软件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应明生成为首任中心主任。
应明生为量子软件研究中心揭牌
图源: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新的启明星正在升起,清华的量子计算研究也在稳步发展,这一切如他最初所愿,行稳致远。
在这个充满内卷的时代,应明生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上升的奇迹。
起点在何处,或许会影响到我们通往终点的道路长短和坎坷程度。
但它不意味着,在起点暂时落后时,便永远难以抵达终点。
因此,我们感慨应明生的成就,并不止是因为他充满开创性的科研成果,更是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无论身处何处,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就如王尔德说的那样:
“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沿着那点星光走下去,谁能知道,最后实现理想的人会不会是自己呢?
参考资料:
1.新智元:《清华量子计算大师应明生独家专访:AI未来一定会以新的形式重生》
2.抚州发布:《抚州师专,520!》
3.青塔:《大专学历的他,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4.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系成立量子软件研究中心》
每日互动
你是怎么知道应明生的?
评论区告诉我~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不输985?“法外狂徒张三”的母校,凭什么被称为211大学的天花板?
大学生军训展现“扭曲式”匍匐前进,网友:中间这哥们属蛇的吧!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