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年度高分华语片,差点错过
人的一生一直在成长,离开家庭是一次,回归家庭则是另一次。
——女同事说
一通电话,让离家二十多年的卢盈良回到家乡。
这次回家,他要给父母拍摄遗照。
身为导演,卢盈良总是在拍摄别人的故事,却从来没有真正关注过自己的家庭生活。
当家人的疾病和衰老猝不及防到来,他决心重新走进家庭,留下一些关于家人的影像。
于是,他将摄像机对准台湾农村这个并不完美的家庭,创作出获得2022年台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的作品《神人之家》。
01
镜头里的原乡
影片的开端笼罩在一层灰色调里——
灯光昏暗的阁楼上,母亲一言不发地擦拭着黑色的神像;
餐厅墙上的白瓷砖蒙了一层灰色,洗衣机和简易的餐桌共处一室,父亲和大哥两个成年男性让这个本就狭小的空间显得愈发逼仄;
客厅里,父亲和朋友商量着彩票号码,外面阳光灿烂,屋里的门和窗帘却紧闭着。
这些灰暗的画面不由得让观众也陷入同样的压抑气氛中。
明明是家庭中的一员,阿良却始终躲在镜头后面,与摄像机融为一体,冷漠地记录这一切。
直到那个晴天,气氛才有所缓和。
“可以带我和你爸去拍老人照吗?”
母亲一边把洗好的衣服挂在衣架上,一边漫不经心地问。
或许死亡这个话题触到了阿良心中敏感的地方,他显得有些抗拒。
面对时间的流逝,他无能为力,却仍想要抓住一些可以带来心理安慰的救命稻草。
“你不用想太多,你会活很久。”
母亲却平静地交代着身后事,平静得像是在讲述每天洗衣做饭的日常。
母亲是家庭中最温暖柔软的部分。
她喜欢和摄像机后的儿子对话,问他“你这部片子要拍到什么时候”;她也会有些无语地看着镜头,好像摄像机的存在打扰了她。
即使是跟阿良斗嘴,也难以掩盖无处不在的真情流露。
“拍完我就不会回来烦你们了。”
“你最好是这样,这样我就跑去台北找你。”
“我以前没回来你也没找过我。”
“现在有在想了。”
在这个被灰色调淹没的家庭里,母亲是唯一的亮色。
她会穿着红色和黄色的衣服,粉紫色的拖鞋,戴着鲜艳的粉色的洗碗手套,沉闷的家里也会多一丝生气。
影片中有一段母亲翻相册的情节,家里仅存的一本相册里保存着母亲唯一的一张单人照。
少女时期的母亲天真无邪,如今她已佝偻了身子,步履蹒跚;照片上的父亲也还是个帅小伙,如今早已头发花白,行动迟缓。
照片上的小男孩卢盈良,也长成了独当一面的导演。
岁月的流逝忽然被照片具象化,人仿佛是一瞬间老去的。
“以前就顾着工作,都背着你做生意,背着你去备货……反正你爸都没在管我们……”
母亲絮絮叨叨地诉说着年轻时的不易,阿良静静地听着。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栽培你。”
长大后,我们总是爱听母亲念叨,那些碎碎念里藏着她从年轻到衰老的记忆,藏着一个家庭妇女大半辈子的艰辛。
母亲一直在努力生活,希望丈夫不要再赌,希望孩子有所成就,希望让这个家过得更好。
当阿良问起其他照片时,得到的回答是:它们都已经遗失。
阿良和全家人一起生活的点滴,还有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时间,也像那些照片一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搬家中散落一地。
不过这次,他准备把它们重新捡起来。
02
神明,还是信仰
“神明”是串联起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纽带。
虚无缥缈的“神明”好像确确实实地在这个家里存在着,像一个正式的家庭成员,常常被提起,时时被挂念。
起初阿良将镜头对准神明,拍摄一家人在神明影响下的日常;渐渐地,影片里关于神明的部分越来越少,家人互动的镜头却越来越多。
他开始理解家人,理解神明。
母亲个子矮小,行动不便,却还是每天坚持爬上爬下擦拭神像、祭拜神明。
“以前你哥离家,你跟你爸也不在,你姐姐去上班,家里就只剩我一个人,都是他们在陪我。”
原来神明是母亲的情感寄托,是孤独日子里的一点慰藉,是她的朋友。
父亲眼里的神明无所不知,可以用烧香产生的烟告知彩票号码,也可以制造梦境给予买彩票的指引。神明从来没能让他大富大贵,他还是数十年如一日地信仰着。
阿良当然怨恨过父亲,是他的不管不问让母亲独自承担抚养子女的重担,是他的挥霍无度让家庭陷入困境。阿良回家后,父亲还会讪笑着,问过年包红包能不能多给他两千元。
但现在,面对日渐衰老的父亲,这些好像都没那么重要了。
影片拍摄的三年里,阿良目睹父亲的腺癌日渐加重。躺在沙发上的时候他已经意识模糊,却只对着电话一个劲地喊阿良。
父子之间厚厚的隔阂在这一刻彻底瓦解。
衰老和死亡面前,还有什么是不能释怀的呢?
大哥十二岁通灵,自幼帮人问神办事,用神明的指示帮助了很多信徒,自己却一直没能摆脱困顿的生活。
摆路边摊、打零工、种凤梨、种小番茄,他都试过,却一次都没能成功,不得不在弟弟接济下艰难度日。
播种小番茄之前,他祷告神明祈求丰收,偏偏辛苦培育出的小番茄苗被洪水冲毁。或许现实总是事与愿违,他才将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
“你觉得神明有帮过我们这个家吗?还是应该说,真的有神吗?”
阿良问。
大哥没有回答,但沉默已经给出了答案。
拍老人照或许是全片中最温馨的情节,也是唯一一次,阿良与父母同时出现在镜头里。
理发师给母亲做造型,阿良站在摄像机旁,没看摄像机屏幕,而是从镜子里看着母亲,温柔地笑着。
影片前半部分疏离压抑的氛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温馨与和谐。
一家人紧挨着站在一起,空间上的距离消失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在拉近。
他们互相开玩笑,一起坐在沙发上讨论哪张照片最好看,仿佛从前所有隔阂都不曾存在。
这部影片以“神”为名,呼唤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或许神明的力量真的在护佑这个家,它让离家的游子归来,让疏远的家人重新变得亲密,让冷清的家庭关系出现转机——
即使神不存在,又有什么关系呢?
重要的是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以及他们挣扎着想要改变的生活。
03
成长是一次远行
阿良说,回家“是为了找回自己的某个部分”,却不知道自己丢失的是什么。
这个传统的东亚家庭带来的是日复一日的忙碌、压抑的氛围和含蓄的表达。
就像影片开始不久的场景,父亲和大哥自顾自地吃饭,没有任何交流。
经济上的困境也让家里的一切笼罩在贫困的阴霾下。父亲赌博散尽家财,大哥创业一事无成,年轻的阿良被迫承担起不属于自己的压力。
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阿良无法逃离的原生家庭的困境,即使是出走以后,原生家庭的影响还是像梦魇一样缠绕着他。
“每次回家,都让我觉得压力好大。”阿良说。
“人生海海,说短不长,你看开一点,能帮就帮,不行就算了。”母亲回答。
他曾以离家出走的形式逃离这一切,却始终割不断与家庭的联系。
二十多年后,他回到家,过去的阴霾仍然笼罩着,家庭成员之间还是冷淡又疏远。
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不再需要逃离,他已经可以坦然面对破碎的原生家庭——即使是以死亡为契机。
影片的拍摄给了阿良一个与家人交流的机会,让他与家人都卸下武装,坦诚相待,也让他从心怀怨怼到最终释怀。
在远离家庭的日子里,他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围墙,隔绝了自己对家庭的依赖,也阻断了家人走近他的方式。
回到这个已然陌生的家庭后,阿良慢慢敞开心扉,才发现家人们也在思念和关心着他。
母亲希望他多回家看看——
“回家吃饭,坐高铁回来,好不好?”
“再找时间啦,我最近也在忙。”
“好啦好啦,你有空就回来,回来吃饭啊……你哥叫你回来吃饭,大家都想要你回来住几天,聊天……”
他觉得自己自私又残忍,扔下家人不管不顾,大哥告诉他,他对家里帮助很多——
“至少我不再是一个人了。”
“你原本就不是自己一个人。”
很多年筑起的心墙被家人一点点瓦解,曾经的缺憾被一点点弥补。
亲情是需要双向经营的。在这个家,他从来不是局外人。
这时,阿良才明白自己想要找回的是什么。
《神人之家》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真诚。全片一个半小时,没有精心设计的服化道,没有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只有台湾地区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
很多人从卢盈良的家庭里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也跟着影片思考关于亲情、家庭、生活,乃至死亡的一切,最后将目光停留在自己的生活。
人的一生一直在成长,离开家庭是一次自我意识的成长,回归家庭则是另一次。
原生家庭带来的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最终都成为成长的过程中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阿良一样对曾经的伤痛释怀,但所有人一定都会从这些经历中汲取力量,慢慢成长,与自己的内心和解。
只管好好长大,让内心温柔坚强,剩下的一切都交给时间。
影片的最后,阿良带母亲坐上了去看海的列车。
她先是难以置信,随后开心起来,和阿良一起在列车上开怀大笑。
母亲在前面走,阿良在后面跟着,任由她拥抱这片她惦记了一辈子,到老才第一次见到的海。
她站在海滩上眺望远处,回头笑着告诉阿良——
“看海浪的感觉很好。”
每日互动
你和家人的相处方式是怎样的?
评论区告诉我~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中国理工“第一”校,5年世界排名上升350名,这所985大学成硬核卷王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