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甲到乙,一字之变释放五大信号丨“疫”声评⑤

观潮君 观潮的螃蟹 2023-05-06



一字之变,千差万别。


甲变乙,区区一字,走过漫长3年。


此疫,全球致死人数超过660万,造成多少生离死别,留下多少人间悲催。有专家称,新冠造成的心理创伤或长达20年。


此疫,几乎每个国人都感受到了“疼”,要么是感染后身体疼痛,要么是心理焦灼,要么是目睹别人疼痛的感同身受。


经历疼痛,更懂得人生滋味,更能理解人间美好、国泰民安。


▲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此番我国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一字之变,到底要如何理解?观潮君认为,释放了五大信号。


一字之变,是我国防控新冠病毒重心转变的“里程碑”。


说是里程碑,在此绝无称颂之意,而是说重大标志性节点。


“甲管”变“乙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意味着动员全社会力量、动用多种超常规手段的阶段宣告彻底结束,“乙管”意味着“降级”,常态化管理。“乙类乙管”的传染病有20多种,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禽流感、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等,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新冠病毒跌落“魔坛”,混迹“乙管”,将与人类长期共存。


一字之变,饱含了3年艰辛。疫情暴发之初,党中央果断决策,我们赢得了“生命保卫战”的胜利。后来通过广泛接种疫苗,以时间换空间,终于将病毒从“老虎”拖成“猫”,我们掌握了防疫主动权。不论是二十条、新十条,还是此次甲变乙,都是应变识变的科学决策和重大举措。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创造了疫情防控极低死亡率的奇迹,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也积累了应对未知病毒的宝贵经验。


▲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整理复方芩兰口服液。(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字之变,是对个体化防疫的提示语。


“甲管”,更多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力量,而“乙管”,必然依靠个体化防疫,每个人需要当好自己的“守门员”,需要履行好公民职责。


积极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应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常态,而这也是防疫的“长效良药”。整个社会多宣传科普知识,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多建设健身场所,这也是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


一字之变,是助力生产生活复苏的清新剂。


“甲管”的防控手段,需要全社会付出巨大成本,以致于三年来形成了一种“防疫型”社会心态。当下,很多行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亟需早日恢复常态,提振信心。此次调整,也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因此,“甲管”变“乙管”,是助力生产生活复苏的清新剂,是让我们更清醒认识到:“烟火气”早日升腾起来,“抢先机、拼经济”干起来!虽然困难还有很多,但生活需要努力向前。


一字之变,是向国际社会发出的开放令。


“甲管”变“乙管”,我国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等等。这些举措,都很好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及经贸往来日益增多,调整防疫政策,让中外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安全、高效,敞开开放大门,将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 在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党群服务中心,村社医疗小分队的志愿者们在分装健康礼包,健康礼包里有消毒液、口罩、必备药品等。(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字之变,是开启新年新气象的春之声。


虽然,当下仍是新冠病毒传染的高峰,很多人正忍受着感染后的疼痛,遭遇着各种医疗资源短时间难以适配的阵痛,但不管怎样,最艰难的时期早已过去,冰封的河流已经开始解冻。


“甲管”变“乙管”,其实是冬天里的春之声,它给了我们最终卸去新冠沉重包袱以鼓舞,让我们看到了新年新气象的曙光。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已推行“急诊日清零”制度,尽量把急诊每天新增的需住院患者,当天收入相应专科病房或ICU,加快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图为该院急诊科抢救室。


当下,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妥善做好感染高峰期的应对,在就医、用药、重点人员防疫等方面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特别是要做好极限应对,真正将“人民至上”落到实处。


对个人而言,甲变乙并非防疫终结,新冠大流行尚未结束,个人仍需科学合理应对,不能麻痹大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再过几天就是元旦,在2023年,让我们迎接新的春天,开启新的未来。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本周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