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读|从县际竞争到县域竞合

观潮君 观潮的螃蟹 2023-09-13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富,国家强。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融城乡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在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县域经济更凸显其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

目前我国内地有县域1800多个,占国土面积的90%左右,占全国人口和GDP比重分别为52.5%和38.3%。

从湖南来看,全省有86个县(市),超过七成的湖南人住在县域。2022年县域GDP突破2.6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5.6%,超过了“半壁江山”。

由此可知,县域是改革与发展的主战场,县域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湖南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县际竞争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奥秘”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竞争与合作,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早在2008年,为答谢诺贝尔奖经济学家科斯组织的中国改革问题研讨会,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撰写了《中国的经济制度》一文,指出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

张五常认为,县际竞争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奥秘,其核心是土地租税在多级政府间的分成。他进一步指出,县级竞争制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推动力。

对于一个资源贫乏、底子薄弱的国家,能否利用好土地,是决定发展结果的关键。在中国,“对规划内的土地决定具体用途的主要行政单位是县”。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方向下,县与县之间的竞争因而最为激烈。

张五常甚至总结认为,县际竞争是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个制度创造。

当然,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地区“经济增长之谜”,国内很多专家都在研究。对其中的“奥秘”,主要解读有两类:一是财政分权带来的财税竞争导致了激烈的地区竞争;二是主要依靠经济增长率这一指标来考核和提拔地方官员导致了地区间的经济竞争。

县域是地方行政管理的适度单元,在很多专家看来,地区竞争最终以县际竞争作为重要表现形式,为我国经济长期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处于严重的资本短缺期,为了集中资金办大事,所以必须利用土地这个“媒介”,以“空间”换“时间”,“土地财政”应运而生。

近年来,受房地产行业等影响,市场对土地的需求日渐疲软,各地不得不大幅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当年形成“土地财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平衡,特别是县一级政府有很多事要办,但财力不够,就找土地想办法。如今,要告别“土地财政”模式,对县域发展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也是县域更好地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县域经济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图片来源:新华社)

“稳就业要靠县域经济。因为分布在县域的很多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需要的劳动力很多,能为稳就业提供更多岗位,所以保民生保就业离不开县域经济。”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琳教授说。

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刘茂松教授认为,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因此,发展好县域经济,还关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度和质感。

从县到域,从竞争到竞合
进入新时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全省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推动县域从竞争走向竞合,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先说从“县”到“域”。

县域,以指以县为界,是一个区划单元。而“域”,不仅指县,还包括县所在的这一片区域。

“现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很难布局在同一个县,需要多个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依托产业链进行跨区域合作,在竞合之中实现县域经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李琳教授向观潮君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辆汽车由一万多个零部件组成,产业链很长,一个县甚至一个大城市都不可能“吃”得下。

产业链的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推进,需要从“县”扩大到“域”。

▲山河智能生产车间。工程机械的产业链条也较长。(李丹 摄)

“域”还有更广的内涵。

除了现实世界的场域,还有互联网空间的场域。互联网上的域,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将大大打破物理空间“域“的限制。

只要是网络能通达的地方,都是域;另外,只要是制度能抵达的地方,也都是域,比如海关的联动通关模式。

从“县”到“域”,既是地理半径的扩大,也是虚实共融的跨界。

再说从“竞争”到“竞合”。

互联网将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最后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同样原理,以前的县域竞争,有些类似“孤岛”间的竞争,但“内卷”之路只会越走越窄,也带来了产能过剩、同质化建设、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

在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理应发生转变。

在李琳看来,“竞合”是高度分工合作的链式发展和集群效应,即用高度分工与合作,放大产业集群效应,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比如,以城市群为依托,构建城市——县域产业经济合作网络体系,将“县域”放在“区域”、“省域”的“大盘子”里,到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桌面”上去竞争。

县域竞合是县域竞争与县域合作的有机统一,是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根据产业集群的分工,选择自身优势领域发展。竞合并非没有竞争,是合作大于竞争。县域,既要把自己当做整体,也要把自己当做部分,但不论是整体还是部分,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县”到“域”,从“竞争”到“竞合”,一字之变,传递出来的,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变化和新内涵。

县域竞合,须共筑“三条链”
理念和思路,往往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高度。从个体到链条,就是思维的重大变化。

以“链式思维”促进县域竞合,就要有开放的胸怀、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布局,通过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发挥集群优势,抢占产业链、要素链、价值链的制高点。

集合产业链。

县域之间,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协同创新、技术共享和市场开拓,更好地培育产业集群,实现比较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比如,科技创新能力强、人才优势明显的县域,可以布局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或链主企业;对用地面积大、科技含量相对不高、需要劳动力多的配套部件生产,可以放到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县去。

▲长沙雨花经开区与湘潭经开区携手打造的“飞地园区”项目——雨花智能制造·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楚湟 摄)

在湖南,有很好的例子。长沙县拥有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头部工程机械企业,但县内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很难再布局大量配套企业。于是,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建到了邻近的汨罗市,成为全省首个跨市合作的“飞地工业园”,实现了县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分工合作。

汇聚要素链。

传统的生产要素主要是资金和土地,而现在的生产要素包括人才、技术、资本和数据。

要通过开放县域市场,促进县域之间生产要素充分自由流动,实现县域之间要素价格均等化。要围绕做大做强产业链,让人才团队、技术成果、大数据和资本跨过县域,更好地在产业链上聚集,可以积极探索人才柔性流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制度创新,促进县域之间形成良好的产业经济循环。

比如,湘西北边陲的桑植县,与地处省会的长沙县合作,共建产业园,依托长沙的技术、平台等优势,推动桑植县的企业将研发、销售端口前移至长沙县。通过汇聚要素链,引导县域经济“跨界”走向竞合。

形成价值链。

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价值链的竞争。做强产业链、汇聚要素链的目的,是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价值链。县域之间相互牵手,共同形成价值链,是合作的重要内容。

举个例子,湘赣边县域联手打造了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公用品牌“湘赣红”。浏阳大围山梨、炎陵黄桃、攸县香干等400余款湘赣边县域的特色优质农产品,被冠以“湘赣红”品牌,年产值近30亿元。

这里说的是共同打造“品牌价值”。从形成价值链的角度来讲,除了品牌塑造、县域协同形成新型雁阵,还需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引导生产方式变革,促进创新驱动,进而在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成为有竞争力的领导者,成为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控制者。

从县际竞争到县域竞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区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时代在变,阶段不同,发展的思路与策略也要及时优化和调整。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是确保发展的“金钥匙”。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