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电碰撞,湖南“软实力”催生“硬支撑”丨文化的新翅膀
蟹黄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对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文明进步体现为新旧更替的实践创造。
如何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硬支撑”,需要找到创新融合的连接点,而这个连接点,就是“文化+科技”。
湖南,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直在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观潮君推出《文化的新翅膀》系列报道,以小切口、小故事呈现三湘大地上正进行的这场融合变革。
河北廊坊有一个网红打卡地,叫“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开张近一年来,非常火爆。
湖南做文化内容历来“有一手”,做工程机械也早已名震海外,但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在文化舞台装备“硬件”制造方面,湖南现在也有了“几把刷子”。
而其总导演王潮歌的手笔,还包括《印象丽江》《又见平遥》《印象西湖》《又见敦煌》《只有河南》等。
大投入、大导演、大制作,远隔千里的一家湖南企业又是如何入局的呢?
“我们最初是以硬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到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导演组的创作过程。王潮歌导演描述了她希望呈现的场景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去实现。”明和集团总经理刘媛介绍。
以戏剧幻城中的一个室外剧场为例,王潮歌希望在广场上通过光束,在地面上交织成网络,中间放一张红色椅子,以此营造出特定的氛围。
▲戏剧幻城剧场美轮美奂。
为了实现这一场景,明和集团尝试了20多种灯具的选型,最终决定将光束改为激光。因为激光技术不仅能解决光路在空间的线性协调问题,且效果更加美观。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让明和集团在整个项目中越嵌越深,最终成为合作伙伴。
这样的成功案例,在明和集团24年的发展历程中,不胜枚举。
如2019年,国庆70周年,明和集团作为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参与了缓缓驶过天安门的湖南彩车“潇湘今朝”的打造,主要负责彩车控制系统和定制的异型LED全彩显示屏。
明和集团夜以继日攻坚,在短时间内克服“车载LED屏控制系统设计”等多个技术难题,最后圆满完成任务。
▲2019年国庆节亮相的“湖南彩车”。
常德大剧院舞台机械搭建项目,2023年“郴州水世界”项目等,明和集团也都是在极具挑战的条件下,超出预期交上了满意答卷。
明和集团董事长傅高武说:“20多年来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情——就是文化装备的创新研发与应用。”
在明和集团的音视频体验中心,观潮君亲身感受了声光电和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即时交互等前沿技术打造的视觉盛宴。
▲明和集团音视频体验中心。
明和集团旗下有明和光电、明和科技、明和文旅等多家子公司。其工作人员介绍,明和集团近年来在舞台机械、LED数字平板灯、LED数字成像灯、LED数字聚光灯等产品研发和应用方面不断创新,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销售收入的6%以上。
“文化+科技”的明和样本,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湖南,不仅有强大的文化内容和创意等“软”输出,还有文化装备和舞台机械等“硬”输出。来湖南,便是找到了文化实力“软硬”兼具、适合文化创意拔节成长的肥沃土壤。
▲明和音视频体验中心实景。
眼下,在长沙经开区,明和产业园正在建设中,未来将以明和为中心,形成一个包括上下游链条在内的文化装备产业集群。
“只要我们能想到,就能做到。因为这里的配套非常齐全,能极大降低生产成本。譬如铁建重工、三一重工等一大批配套企业,这对我们未来的现场配套和技术攻关都大有帮助。”傅高武说。
身处湖南,明和集团还拥有“先天优势”——无论是厚重的文化资源,还是广电、出版等行业积累的文化产品和创意;无论是网红城市的新消费主义时尚引领,还是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蓝图的实施,湖南都有着“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氛围和多元支点。
明和的光与电“碰撞”出来的,不仅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还有湖南文化和工程机械两大优势产业的“牵手”。
▲“郴州水世界”梦幻体验。
距明和集团不远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在文化产品创意、打造及输出方面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品牌力量。
而明和集团也正朝着产业集群的方向迈进,湖南从工程机械衍生出全新的产业链——舞台机械产业链,正是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形成更多、更适合本土的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事实上,像明和集团这样的“文化+科技”“软硬”结合的样本,在湖南一些地方已在实践中。
例如,在湖南优势产业轨道交通领域,湖南轨道集团继在凤凰古镇打造磁浮观光列车后,又推出《凤凰等待》沉浸式体验中心,在全国首创以主题列车为核心的室内沉浸式演艺。
▲凤凰磁浮“科技+文化”融合项目拓展了凤凰文旅市场空间。
这个项目运用多种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及艺术造景,打造了集主题场景游览、科技互动、网红打卡、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演艺剧场,将“磁浮、科技、艺术、人文”融为一体,为游客带来了全新体验,为凤凰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3月,湖南印发文件,对历史文化空间保护利用做出了专门安排,规划对全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文物资源实行国土空间的“一张图”管控。
可以想见,有了文化装备和文旅创意的赋能,“一张图”下的湖湘文旅资源,将会呈现出更多精彩看点。
这源于政策层面的一个好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引导推动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更新一批设施设备。
▲明和集团以光电装备技术支持打造的孟加拉国国家电视台。
而从全国来看,包括文旅设备在内的整个设备更新领域,初步估算将形成一个年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市场。
如此巨大的蛋糕,各省市势必竞争抢食。湖南在这万亿级市场中,能分到多少蛋糕,值得期待。
另一个万亿级市场,是湖南的文旅产业。在去年的发展势头上,今年的全省旅游总收入,很可能突破万亿元大关。
在这场助力湖南文旅业融合增长的接力赛中,以明和集团为代表的文化装备新兴企业,显然被寄予厚望——通过科技+文化等融合创意加持,在打造文旅新场景、扩大文旅消费空间等方面,完全可以找到更多增长点。
▲明和产业园。
当然,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短板。
以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为例,音视频内容是马栏山的硬核实力所在,而音视频装备国产化率相对较低,但音视频装备在汽车总价值中的占比会越来越高,产业前景可观。
湖南若能在音视频技术、软硬件设备、柔性幕墙、智能中枢等优质产品供给上突破“卡脖子”技术,将助推全省文化产业再上新台阶。
放眼全国,目前国内舞台机械行业尚未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仅有的一家上市公司大丰实业,隶属于浙江的大丰集团,曾主导制定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而这正是湖南明和集团“对标”的企业。
▲明和集团智造中心。
从产业集群来看,目前江苏泰州市的舞台装备制造产业已有50多年的发展史,全市各类舞台装备企业近2000家,是目前国内少有的舞台装备设计、生产、施工全产业链产业集聚区。
湖南不妨奋勇直追,吸取大丰和泰州等企业与地区的先进经验,以明和产业园为聚集平台,网聚一批上下游产业链经济实体。
这样一来,无论是参与国内万亿装备大蛋糕竞争,还是给全省文旅业提供新的增长点,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除了上述两个万亿级市场,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巨大的同类市场在招手。
明和集团的文化装备产品目前已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这样的拓展趋势,湖南的文化产品输出大业,将会演绎更多精彩故事。
一审|唐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