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晚,由中国中车研制的马来西亚ETS3新型米轨动车组在株洲下线,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出席下线仪式。陆兆福在现场表示,希望湖南、株洲及中国中车加强技术转移、供应链建立和人才培训,推动马来西亚成为整个东盟轨道交通领域的制造中心。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右一)在株洲出席马来西亚新型米轨动车组下线仪式。株洲这座被“火车拖来的城市”,如今又被“火车拖到了海外”。能为马来西亚培训人才,首先得自己在人才策略上有两把刷子才行。前不久,智联招聘联合泽平宏观发布研究报告《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报告显示,湖南3座城市上榜,除长沙(13名)、湘潭(89名)外,株洲排名第60位,已连续4年上榜。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榜单。(图源:智联招聘,泽平宏观)如何吸引青年人才、留住青年人才,如何让更多青年人才成为“城市合伙人”,是株洲在发展上能够步履不停的重要秘诀。作为中部内陆的一座城市,株洲靠什么吸引青年人才,连年上榜的?对于许多人来说,选择一座城市,理由大概有两个,要么有舒适的现在,要么有更舒适的未来。
年轻人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他们既要考虑眼下的生活,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有高质量的产业,意味着能够提供大量优质高薪的就业岗位,青年人才的当下才能安稳。
先进的、高精尖的、高质量的产业,代表的往往是前沿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栖身于这类产业的青年人才,往往也会是更具竞争力的群体,能为自己不断蓄能。株洲是唯一一个同时有两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的地级市。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占全省的16%),其中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25家(占全省的20.5%),位居全国第17位;单位GDP分布密度居全国第1;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7%,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
并且,株洲的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正在不断壮大,低空经济、北斗、新能源装备“新三样”产业加速崛起,一大批行业细分领域“大咖”正快速成长。这样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自然更容易吸引大批相关人才。
“株洲是新中国布局的第一批八个老工业基地之一,轨道交通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中车株洲电机离心压缩机事业部副总经理、博士赵雪源来到株洲工作已有7年,这期间,他带领团队成功攻克空气悬浮轴承技术,打破了国外封锁,研制成功新一代空气悬浮高速离心鼓风机。“在株洲,政府和企业对于科研项目的重视远超我的预期。”赵雪源说。作为科技工作者,一个项目突破瓶颈,实现自主生产,他看着新产品宛如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这种成就感、获得感、满足感,让他更有动力。2013年,李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工学博士学位毕业,期间由国家公派赴美留学。来株洲之前,多家国际国内企业都任他选择。他坦言,之所以来株洲工作,最主要看重这里有数十年的航空发动机技术积累。靠产业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仅去年,株洲通过开展“名校学子走进制造名城”等活动,推动1200余名硕博应届毕业生与株洲“双向奔赴”,帮助企业签约名校学子490余人。坊间有句话“机会成就事业,平台决定成就”,这话虽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平台的重要性。
平台是汇聚科技项目和创新人才的载体,也是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在株洲,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次发展的格局正加速形成。聚焦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株洲正加快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株洲更是全国首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的12个试点城市之一。
“建设现代化新株洲,关键在于实现人才与经济发展高度匹配、深度融合。”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说,株洲将坚持精准引才,围绕打造“三个高地”、长株潭一体化、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等中心工作,通过各类人才计划、工程、项目,让更多人才发现株洲、了解株洲、走进株洲。雷军曾有过一句关于“起飞”的名言,虽然话糙,但理却不糙。其实,任何人的成功,都是有“背景板”的,都是大环境下的一次飞跃。有时候,所身处的“背景”甚至更重要。中车株洲所研究院院长助理、λ实验室负责人王彧弋,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长期从事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研究,曾担任华为、西门子等头部企业的高级顾问,2021年回国选择落户株洲。因为这里的平台沉淀了行业独家数据,3年内,在他实验室就涌现出很多“从0到1”和“颠覆性”原创性成果。中南地区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也在株洲,“教育链”“人才链”精准服务“产业链”“创新链”,年培训技术人才25万人次,其中不乏未来的“大国工匠”。
株洲,正努力为每一位身怀技能的人才创造大展拳脚的机会,铺设走向成功的台阶。上个月,“株洲诞生一个200亿独角兽”的新闻吸引了很多人关注。
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宣布增资引入26位战略投资者,金额超43亿元。观潮君注意到,豪华的战略投资阵容里有一个特别的“身影”——时代半导体公司二期员工持股平台。本次增资扩股完成后,员工持股平台将持有时代半导体6.22%的股权。这背后,是株洲实现员工与企业、青年与城市共同成就的生动一幕,也是让各路人才成为“城市合伙人”的实践案例。从7000人小镇发展成为近400万人的制造名城,正是一代代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才扎根株洲、艰苦奋斗的结果。作为一个“移民型”城市,株洲本身具有吸纳人才的基因,将各路人才都当作“自己人”。
5月20日,株洲市举行了一场极有排面的婚礼,市委书记、市长送祝福,智轨列车当婚车,惊喜大礼包拿到手软……这已是株洲连续三年高规格举办青年人才集体婚礼,展现了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才最真挚、最浪漫的礼遇。在今年的集体婚礼上,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发出邀约,希望更多的青年人才为株洲这座城市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做株洲的“城市合伙人”。
“株洲虽然不是最好的,但能给予你们最好的。”近年来,株洲实施“人才新政30条”,明确对重点产业靶向引进的“卡脖子”核心技术人才(团队),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的奖励;对高精尖团队项目,给予最高综合资助由原来的10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制造名城早餐会、企业家大讲堂等品牌活动,搭建人才交流载体。通过举荐青年科技之星、实施“小荷”计划等,让青年人才在科技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向青年高层次人才发放安家补贴;已建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9726套,发放人才购房补贴1.7亿元,保障青年人才居有定所;5家青年人才驿站为来株求职青年人才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服务……细心暖心的举措,活跃的城市文化氛围,正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走进株洲、融入株洲,成为这座城市的“合伙人”。一审|王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