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光辉历程
国共两党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但在上个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专题的研究一直是薄弱环节,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更谈不上出版一本系统、全面的学术著作。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后,为服务于祖国的统一大业,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我校党史学科的教师们率先开创了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领域,并首次提出“国共两党关系”这一概念。这一时期,我校以丰硕的研究成果及深远的学术影响,处于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领先地位。
两本专著奠定领先地位
曾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国共两党关系的专著——《国共两党关系史》,是由我校毛磊教授与原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部长王功安担任主编,我校教师杨存厚担任副主编,吴显海担任特约编审,张春英与范小芳参与撰写的一部近60万字的大型专著。《国共两党关系史》于1988年5月出版后,获得了新闻界、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赞许。1988年6月,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武汉电视台先后播发了消息,对这部书给予了好评。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于5月14日周末的黄金时段对这部书做了系统的介绍,指出这本书“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系统地研究了60多年来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历史,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揭示了国共两党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再合作的客观进程,论证了祖国统一的必然性”。
该书的出版同时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浓厚兴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韩信夫于1988年6月在《近代史研究》期刊上,以较长的篇幅对这部书做了较为全面的评价,认为它是第一部系统、全面地研究国共两党关系史的著作,材料丰富、角度新颖,是史学界内的一部颇具新意而又有参考价值的书。书中将大批国民党将领起义投向共产党列为单独的一个目来写,认为这是国共两党在“第三条战线”上的决战。此观点突破传统两条战线的观点,提出后即引起全国史学界大讨论。2022年,毛磊教授为湖北省党史办和江夏区史志研究中心编纂的《金口起义》作序。金口起义是国共两党在“第三条战线”上斗争的重要实例。1949年5月15日,时任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十九兵团司令官的张轸,在江夏金口宣布起义,为武汉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韩信夫.评《国共两党关系史》[J].近代史研究1988(03)306-310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则以《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着眼未来》为题,在1988年12月19日的《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国共两党关系史》读后感,提出该书为既往的国共两党关系发展轨迹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而且为其今后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预测,在理论与历史结合的基础上回答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问题。他深信此书的出版对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必将有所裨益。
在1988年北京第二届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国共两党关系史》一书受到了参观者喜爱。为此,武汉出版社在北京举行了专门的座谈会。根据《王功安晚年文集》(往忆篇)(2019年版)中的记载,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共两党关系史》出版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民主党派的重要人物郑洞国、侯镜如、孙越崎、付学文、童小鹏等作了发言。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名誉主席的屈武在讲话中谈到,这部书以历史为依据,不偏不倚,真实详尽,出的很合时宜。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王任重对这部书的出版也给予了肯定评价。
该书在海内外一经发行,就获得了学术界和舆论界的高度赞扬。《人民日报》(海外版)称赞《通史》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史学研究的一大空白,也标志着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海内外报刊评价说,“这是一部发凡起例之作”,“是一部体大思精、新思独辟,值得注目的史学巨著”。美国著名华裔陈香梅女士在台湾报刊上发表万字评论,高度肯定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如果说《国共两党关系史》是我国第一部从总体上研究国共两党关系,率先开辟该学科研究领域和初步架构的著作,那《国共两党关系通史》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国共两党70年关系以及海峡两岸40年关系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揭示国共两党关系规律及两岸和平统一必然性的长篇巨著。两部著作合计已超200万字,均以我校教师为主体写作完成,是当时学术界公认的在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领域最具价值的两部著作。两部著作的出版也奠定了我校在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丰硕成果彰显学科特色
我校在国共两党关系史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在两本奠基之作出版之前,我校党史学科的专家就已开启了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相关研究。被誉为党史学界创始人的“三驾马车”——刘继增、毛磊、袁继成三位教师在1985年和1986年就出版了《武汉抗战史要》和《武汉国民政府史》,为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开启先河。由于武汉政府与武汉抗战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高峰,这两本专著便成为研究国共两党关系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武汉抗战史要》是全国第一部关于武汉抗战的学术著作,该书首次提出“武汉抗战”这一概念。《武汉国民政府史》是建国以来有关武汉国民政府的第一本专著。该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日本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主办的《近邻》杂志于1987年12月刊载长篇书评,认为该书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能够实事求是研究中国现代史的重要著作之一,开创了中国史学界研究的新气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文桂于1988年10月在《历史研究》上也发表了长达1.5万字的书评,对该书作了高度评价。在《历史研究》期刊上发表万言书评的并不多见,该书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陈文桂.在开拓中探索——评《武汉国民政府史》[J].历史研究,1988(05)153-167
1996年10月,范小方、毛磊教授撰著的《国共谈判史纲》更是将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引向深入。该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共两党谈判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并在学术上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该书当时被认为是“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新成果”,《光明日报》附刊《书摘》登载了书中的新观点。1996年底,该书被评为“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在此基础上,我校党史学科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共两党谈判通史”,并出版了同名专著。
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我校教师与多个单位合作,组织策划了全国大型横向联合项目《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丛书》(毛磊教授为丛书第二主编)。该书由全国8个省市的70余位专家学者历经10年辛勤耕耘而成,共20卷约600万字,概括了国共、两岸关系研究的方方面面。其中我校参与编纂的有张春英、王海琳、范小方、李明强、李永铭、张亮东、崔明霞、彭俊良、胡江滨等十余人,撰写了《国共两党关系概论》《国共谈判史纲》《美国与国共关系和两岸关系》《国共人物血缘情》《国家商法经济法与台湾地方相关规定比较研究》《周恩来与国共关系》等多本著作,占整套丛书的三分之一以上。
该套丛书也获得学术界的褒奖。著名中共党史专家张静如于2003年9月在《人民日报》上以《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鼓与呼——评<国共关系与海峡关系>丛书》为题发表书评,从“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作者的广泛性及现实性”五个角度对丛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平杰三在《光明日报》、著名台湾问题专家李家泉在香港《大公报》上也发表了书评,都对该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4年,张春英主编的《海峡两岸关系史》一书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共分为四卷,100多万字,马德茂、毛磊、王军、钟祥胜等参与写作。著名学者黄修荣、何仲山于2005年9月在《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书评,指出该书是学术界第一次全面系统论述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专著。台湾学者对该书也十分关注,后经授权,该书繁体字版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版。
2012年,我校教师宋帮强出版了专著《日据时期台湾共产党研究》,对日据时期的台湾共产党作了全面研究,同时还发表了《日据时期台湾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研究》等论文近十篇。“日据时期台湾共产党”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两个关系”领域的研究空间。
除了出版一系列学术著作以外,我校教师在国家权威期刊和省部级刊物上还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研究论文,如《武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谈判》《大陆改革开放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海峡两岸国共两党高层交流对话机制的创新》《民主革命时期台湾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之研究》等等。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校党史学科集中力量,主攻国共两党关系与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并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教学和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会议交流扩大学术影响
1988年至1996年期间,全国连续召开7次国共两党关系学术研讨会,共征集700多篇论文,编入公开出版的论文集近400篇。我校师生一直活跃在历届国共两党关系研讨会上,表达观点、独抒己见。全国首次国共关系学术研讨会由我校与民革中央《团结报》社、武汉出版社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会议开幕式由时任我校副校长的张庚秋主持,毛磊教授担任大会秘书长。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统战部部长阎明复就会议作了重要指示。
据原武汉出版社总编辑洪源回忆,首届会议学术成果在全国统一战线及学术界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特在武汉设立全国国共关系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组织全国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在武汉出版社出版了大量有关海峡两岸关系研究的书籍,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拓展海峡两岸关系暨国共两党关系学术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校党史专业教师在研讨会上被赋予重要职责。1990年第二届国共关系研讨会决定成立“全国国共关系研究联络组”。全国各地专家、教授和统战干部的代表一致推选毛磊为全国联络组秘书长。1993年第五届国共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决定编辑出版国共关系史丛书,毛磊被推举为丛书主编,范小方被聘为丛书编委。1996年第七届“海峡两岸关系与国共两党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决定成立“两个关系”研究会。研究会筹委会上,毛磊被推选为筹委会副会长,张春英被推选为副秘书长。
此外,我校参会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受到与会单位的广泛关注和赞许。在1991年第三届国共两党关系史学术研讨会上,毛磊教授主编的150万字巨著《国共两党关系通史》获得与会者的广泛赞誉。在第五届国共关系史研讨会上,毛磊教授就改革开放与国共关系作了主题报告,引起与会者广泛兴趣。
全国第六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在西安召开。毛磊教授的专著《国共两党关系通史》和范小方老师的专著《二陈与CC》被与会专家一致推评为“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优秀论著一等奖”,我校中共党史1993级五位研究生向大会递交的五篇学术论文全部入选,并且全部编入大会论文集,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教授的称赞。
历届国共两党关系研讨会上,我校出席的师生代表多、提交的学术成果多,且部分代表们在会议中被赋予了重要职责。这一方面受益于我校各项事业取得的长足发展,同时也与我校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广泛影响密不可分。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海峡两岸关系,2001年8月,我校正式成立台湾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这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大学里首个正式成立的台湾研究所。毛磊教授任名誉所长,范忠信教授任首任所长。研究所在成立以后,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努力构建海峡两岸思想、感情交流平台,促进了两岸的学术及文化交流。
2001年、2003年及2010年,研究所与台湾淡江大学、湖北省台办研究室等先后举办三届海峡两岸关系史与台湾史学术研讨会,有力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史、台湾史的研究。
2009年,研究所主办“三十年对台政策回顾学术研讨会”。大会发布了研究所与湖北省台办合作撰写的《鄂台关系》一书。该书是首部系统研究湖北省与台湾地区关系的著作,开创了大陆局部地区与台湾关系研究的新领域。
此外,研究所于2016年举办了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还专门举办了青年论坛,两岸的青年学者积极发表观点、探讨时政、交流思想。在海峡两岸文学研究方面,原台港文学研究所所长古远清教授在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影响广泛,为密切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2016年及2017年,台湾研究所联合武汉多所高校的台湾研究机构连续举办两届“中华文化与两岸关系”学术报告周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两岸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我校党史学科研究起步较早。在1948年建校之初,中原大学就开设了中共党史课程,由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书记邓子恢亲自主讲。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党史学科也找到了自身立足于学术之林的重要法宝,即主攻国共两党关系及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多年来,我校在这一领域不懈探索、深耕细作,涌现出毛磊、杨存厚、张春英、范小芳、宋帮强等一大批专家学者,还发表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党史学科的创新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活动预告
为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建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举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研讨会”。大会将于5月21日举行。
进入活动直播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704期
文字|胡兰
编辑|刘佳祺
责编|陈博 崔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