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站队”或非重点,自强才是关键

龙商网 超市周刊 2019-05-19



一、零售业走在“马”路上


  新零售的实践不仅先于“新零售元年”,也早于“新零售”概念的提出。


  20145月,阿里54亿入股银泰商业(后收购),应视作阿里“新零售”的发端。

  20158月、10月,阿里又先后将苏宁、三江购物收归麾下,都在“公元前”。


  2017年被公认为“新零售元年”,也是巨头“买买买”的爆发年,一系列大手笔的收购资本运作令人眼花缭乱,舞台上的主角由阿里一家变成AT双雄。


  3年多时间过去,实体商业已分裂为三大阵营:


  阿里系:银泰商业+苏宁易购+三江购物+新华都+华联超市+高鑫零售+百联集团+中央商场+居然之家……


  京腾系:沃尔玛中国+永辉超市+家乐福中国+红旗连锁+武汉中百+万达+步步高+海澜之家……


  第三极就是两大阵营之外的“others”。当然,这一阵营数量虽众,份额虽高,却高度分散、各自为政,难以称“极”。


  最近动态,腾讯云联手星家加,与山东利群、长沙通程、广州广百、南宁百货等8家区域零售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后者提供一整套智能门店解决方案。

基本上,在巨头的首轮地面“轰炸”中,国内线下商业呈现出“二马对峙”的格局,实体零售尤其是商超领域的头部企业差不多都“姓了马”,多年以来的零散格局陡然高度集中。


  从大型零售企业来看,“漏网之鱼”有,但不多,主要是华润、麦德龙、国美、大商等,但不难猜测,很多企业正排队等候“二马”“宠幸”,正走在“姓马”的路上。


  从媒体透露的消息看,如不出意料,华润牵手腾讯的概率极高,而麦德龙可能归属阿里阵营。


二、不太可能都成“马家军”


  商业的魅力就在于因千差万别而丰富多彩,成功的路径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以中国市场之大、地域之广、需求之多、企业之众,如果都“姓马”,那也实在太单调和无趣了。


  有人把阿里比作“苏联”,把腾讯看成“北约”,是说前者有强控制欲,而后者追求“去中心化”。


  但即使是“美苏争霸”的鼎盛时期,也并未“一统天下”,游离于两大阵营之外的仍为数不少,且两霸争雄,威胁极大,尤其是一极独大,这样的情景如发生在商业市场,显然非行业之幸。


  笔者猜测,阿里、腾讯是我国商业市场上最重要的两极,可能会主导行业的走势,但不太可能一统零售江湖,判断的主要依据有三:


  其一,我国线下零售极其分散,头部企业占比不高。尽管AT下一步的收编行动将剑指“区域龙头”,但绝大多数中小零售企业应不在此列,AT可能也缺乏收购的兴趣。


  最后的结局可能是,主要大中型企业可能都“姓马”,但数量更多、市场份额更高的中小企业仍会保持独立状态。“马家军”或好比线上电商,体量巨大,但在整体的社消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不会形成压倒性优势。


  其二,相对于整合,收编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之前的行动来看,巨头确实发挥了一定的赋能作用,但人们期待的“化学反应”并未真正发生,互联网巨头对实体零售的改造应该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评论认为“零售业站队潮涌,但硬伤依旧”。


  事实上,改造可能比新建的难度要高得多,而从互联网企业“原创”的新零售业态来看,无人货架遭遇重大挫折,无人便利店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是阿里的“亲儿子”盒马,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迄今未实现整体盈利。


  巨头的整体玩法,仍然是依托强大资本快速圈地的粗暴打法,但零售业是需要精耕细作的行业,巨头也不是只进不出的貔貅,“吃”到一定的程度,可能会停下来“消化”一段。根据公开报道,大润发的新零售改造预计用时一年,计划看上去有些激进,当然,这可能与其业态相对单一有关。


  其三,不排除有实体零售企业有“单干雄心”,但即使已经“站队”的企业,也未必就不会反复。


  比如,万达接受了腾讯、京东的投资,同时也吸收了苏宁的入股,王健林公开声明“不站队”,未来会不会再与阿里“联姻”,这可没准;再如,海澜之家“归队”腾讯系,但未必就没有“跳槽”阿里的可能,至少,步步高就一边与腾讯、京东携手,一面也深化与DMALL多点合作。


  有不少企业可能还在观望,它们“站队”的动作可能取决于已经“站队”的企业的改造成果。笔者感觉,市场看待巨头的收编行动也日趋理性,此前,凡与巨头“联姻”的公司,股价无不飙升,但近来,腾讯、京东入股步步高后,后者的股价不涨反跌,而之前的几家公司股价也是先涨后跌,最终打回原形。


  这表明,零售企业虽可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但要实现业绩暴增也绝非易事,巨头背后的资本,也未必会有这份耐心支持它们没完没了的“收编”,况且,在AT两强的激烈争夺中,实体零售企业的估值也会水涨船高。



三、“站队”可以选择,合作却是必须


  笔者绝非反对实体零售企业“站队”,很多时候,能被收购也是不错的出路,至少是个体面的退路。有资本层面的“联姻”,不仅可以得到一笔资金,合作也可以更深入。


  笔者想说的是,对那些暂时无缘“站队”的企业而言,也绝非就没有机会,没有未来。过早的“站队”,可能限制了更多合作的选择,比如,海澜之家选择“站队”腾讯系,再想与阿里合作特别是深度的合作,可能就比较难。对于中小零售企业来说,即使你“站队”了,可能也要排队等候改造。


  所以,如果你的企业还未获巨头入股,也不要停下来等待,完全可以通过合作+自建的方式推进,“站队”可能并非必需,但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却不可或缺,而自身的努力更加关键。


  一方面,实体零售的新零售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赋能。


  在消费升级、分层、商业零售供应“产能过剩”及技术进步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新零售已经来临,双线融合、体验消费、智能场景、精准营销、到家服务等渐成标配,零售业的门槛正变得越来越高,已非传统办法、经验所能解决。


  所有这些都指向数字化。实体零售的数字化是一道必须跨越的坎——它是一道大难题,但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解答。显然,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企业顶层设计、长期坚持、稳步推进。它既需有坚定的企业意志不懈努力,也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赋能与合作。


  比如,你做线上,光搞个网站不行,因为你没有流量;搞个APP,有多少人愿下载?你还得驻平台、得开微信商城。再如,你想链接顾客,仅靠CRM远远不够,你还得有公众号、小程序、微信群等,搞个直播、发个短视频等,都得依靠平台。还有,你想开展到家服务,自建物流配送于大多数企业而都不现实,与美团点评、京东到家等平台合作都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开放合作,据说腾讯已打造了一整套智能门店的解决方案,支付宝、口碑也开放合作,很多的类似合作都不涉及资本层面,于实体零售的数字化、全渠道而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主动合作,大胆利用。


  另一方面,零售企业的未来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而不是巨头赋能。


  无论是收购他人还是被收购,都需要做强自己,超然独立,也需自身强大。不管零售业态如何变化,营销怎样创新,支付方式怎么多元,消费终究要回归到商品和服务本身,零售竞争终究比拼的是成本、效率、供应链。


  巨头的赋能作用巨大,有资本合作的起点会更高,但这种合作并不能包治百病、包打天下。


  天虹、王府井暂未明确站队,但数字化的成果并不逊色,7-11更是遥遥领先于同行;而沃尔玛与京东的合作之所效果显著,大润发与阿里合作后能迅速启动大规模改造升级,也缘于自身基础功课的扎实。也有一些企业虽早早站队,但几年过去,并未发生显著改变,有的还处在下降的通道之中。


  所以笔者感觉,站队与否或非关键,巨头青睐固然可喜,但无缘站队也绝非末日,关键是要看清发展方向,思想上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行动上努力为消费者创造服务价值,做好企业数字化、全渠道转型的规划,高度重视、准确把握从商品经营到顾客经营的重心转变,以互联网的手段循序渐进地做好顾客管理,重构与目标顾客的新型关系,用好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工具,主动寻求、深化与技术公司的合作,深入做好连接、交互,做好经营调整、营销创新、顾客服务,就一定能有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即使未来“卖身”,也能卖。(老笑)


精彩荐读

RECOMMENDED READING


1.逛了逛苏鲜生 发现既不像新零售生鲜超市也不像精品超市 不知为何物


2.用在对的场景下的创意才是好创意


3.关注两会 | 中小零售企业老总的声音,我们来传递!


4.腾讯阿里新零售激战正酣,线下商业价值重估或将更显著


编辑:东风  执行主编:刘朝龙

来源:龙商网&《超市周刊》

投稿合作:cszkpdl@163.com

广告合作:13521436424(邢老师)

国外考察:18500351765(王老师) 

培训合作:15010621527(陈老师)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