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版报告为痴呆防治指路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近期发表了第三版痴呆预防、干预和照护重大报告。值得关注的是,这份最新报告首次邀请我国专家参与撰写,同时纳入了高质量中国研究数据。我国的科研人员为这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报告贡献了中国证据和中国智慧。

ZHAO XIN

点击听全文


  痴呆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极大威胁。预计到2050年,全球痴呆病例数将从2019年的5700万增至1.53亿,尤其在低收入国家中增长更为显著,将对全球健康和社会系统带来巨大冲击。痴呆相关的全球健康和社会成本,每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


✦ 新增2个可防控的危险因素


  自2017年《柳叶刀》首次发布痴呆防治重大报告以来,该报告一直是各国制定痴呆防治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二版报告自2020年发布至今,已被引用超过7300次,并在《柳叶刀》杂志官网首页展示。本次发布的第三版报告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希尔·利文斯顿教授牵头,组织来自14个国家的27位痴呆临床诊疗、预防与管理领域的权威专家联合撰写,为全球痴呆防治和管理提供了前沿视角。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姚尧,受聘为《柳叶刀》杂志国际专家委员会委员,首次代表中国学者参与了第三版报告的撰写工作。姚尧教授介绍,第二版报告包括12个痴呆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较低、听力受损、高血压、吸烟、肥胖、抑郁、缺乏身体活动、糖尿病、过度饮酒、创伤性脑损伤、空气污染、社会孤立。第三版报告在此基础上新增了2个可防控的危险因素,分别是未经治疗的视力丧失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


  姚尧教授进一步指出,如果从儿童时期控制上述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预防或者延迟近一半的痴呆病例发生。


  对此,最新版报告也给出了如下具体建议:给予所有人高质量教育,以保护认知能力;为听力损失者提供助听器,减少有害噪声暴露;有效诊治抑郁症,防范痴呆;在进行接触性运动和骑自行车时,提倡使用头盔和保护装置,预防头部损伤;鼓励定期锻炼,降低痴呆发生风险;通过教育、价格控制、在公共场所禁烟等举措减少吸烟行为;防控高血压,从40岁起将收缩压维持在130毫米汞柱或更低;加强胆固醇检测,预防相关风险;保持健康体重,远离糖尿病;增强对过度饮酒危害的认知,杜绝酗酒行为;优先考虑对老年人友好的社区环境和住房,促进积极参与活动和与他人共同生活,避免社会孤立;保护视力,遏制视力丧失所致痴呆;减少空气污染物接触,以保护整体健康。



✦ 迅速行动积极应对重大挑战


  第三版报告评估了新兴的痴呆治疗方法,如β淀粉样蛋白抗体药物,并探讨了生物标志物在痴呆诊断中的潜力。报告还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国家,扩大高质量痴呆护理服务的覆盖面,同时确保所有患者都能从科研进展中受益。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剧,在此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应对痴呆带来的重大挑战?姚尧教授表示,作为本年度痴呆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第三版报告既凝聚了全球专家的共识,同样也为我国痴呆防治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和实践建议。采纳专家委员会的宝贵建议,采取行动永远都不会太早或太晚。降低痴呆的发生风险,不仅能增加健康寿命的年数,还可以压缩患痴呆后在不健康、非自理状态下度过的时间。姚尧教授在2022年底《柳叶刀》发布的“中国健康老龄化之路”的重大报告中也提到:“压缩失智和失能寿命,延长健康寿命,亦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优先目标。”


  同时,报告中提及的高质量诊断和个性化护理在我国痴呆防治中也至关重要。姚尧指出,随着我国痴呆患者人数的逐年攀升,如何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供更广泛的诊断和护理服务,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第三版报告还着重强调了避免社会孤立、改善老年人友好社区的重要性,这对我国社区建设和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进而避免社会孤立所致的老年痴呆极具现实意义。


  最新版报告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对痴呆风险因素的认知,并对这些因素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报告强调,痴呆的预防不仅依赖于个人的生活方式选择,还需要社会和环境的全面支持。


  该报告的发布指明了不同年龄段人群防控痴呆应重点关注的方向,为痴呆防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该报告首次邀请中国专家撰写并多处纳入中国人群数据。中国专家和中国数据的加入,为全球痴呆防治提供了来自中国的高质量证据,对减轻日益增长的全球痴呆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 专家点评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永晨教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不容忽视。我们要发挥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的多层次全方位协同作用,共同做好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这些工作的主要内容大多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所以基层全科医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发挥更大作用。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张存泰教授: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多。根据最新版报告,目前的药物治疗对延缓认知衰退进展或许有效,但对于重度痴呆的治疗作用有限。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近一半的痴呆病例,这和我国当前提倡以主动健康策略实现健康老龄化不谋而合。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郭清教授:该报告为痴呆患者的健康管理指明了方向,与“533”健康管理工程的主要理念不谋而合。“5”代表“5G”,即通过大数据、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依靠科技赋能,创新健康服务模式;第一个“3”代表“三早”,即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第二个“3”代表“三全”,即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唐毅教授:该报告为痴呆防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新版报告在原有12个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新增了中年时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晚年时期视力障碍2个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建议,强调了在不同年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报告指出,针对这14个风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可降低45%痴呆病例的发生;仅针对中年时期的10种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就可以减少30%痴呆病例的发生。


原文刊于《健康报》(2024年9月11日 第6版)


作者:健康报特约记者 衣晓峰

编辑制作:王建影

审核:谭嘉


 近期好文 

关注  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发布(附榜单)

新知  高血压能“自愈”?《柳叶刀》的这项研究引发对高血压认识的再思考

实践  取石突遇入口小,看这个团队如何用双镜联合技术畅通取石路

团队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行时 | 强学科 赣南老区医疗启新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健康报医生频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