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晨跑三十天,一个甘肃人重新认识了海边的乡村 | 中国人写作日常

2017-06-19 小竹 三明治

 

China30s


中国人

写作日常

  6月

19日


“ 幸好,我开始了跑步,开始了对跑步的记录,为在不断的碎裂重组中变化着的人生,牵起了一条永恒的线,连着自然、连着我的社会关系网、连着我身上传承着的人类的生命力。


小竹《晨跑三十天》



小竹是一位独立公益人。出生在甘肃黄土地的她,来到广东省揭阳市一个名为“览表”的近海村庄,做了一个乡村图书室。去年12月,她记录下了自己每天晨跑的风景和见闻,小渔船、白鹭、海鸥、老寨里的祠堂群、遍布四野的小白花.....


她以“外地人”+“跑步”的视角书写自己生活的地方,笔下的渔村朴素、真实而可爱。时间过去半年,她已在4月29日离开览表,“游荡”一个多月后,打算去同属揭阳的普宁溪南做一个新的乡村图书馆。


回顾去年年底,坚持每日书写的一个月,她说:“写作的日子很安宁,每天都有一段时间和自己对话,即使是后面很漂的日子,总有一件事情,我和自己呆在一起。我想,有意识的时间,才是属于自己这个生命的,写作就是一个让自己的时间沉淀,变得有意识的过程。”



  晨跑30天  

小竹


标:广东揭阳

职业:公益人

每日书主题: 《晨跑30天》


自我介绍

我叫小竹,甘肃人,在广东省揭阳市一个近海的村里做乡村图书室。工作的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纯净又美好。工作外,摘几朵野花画几幅简单的画,种种菜看看书写写日常。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偶尔也会焦虑慌张,我知道这些情绪的到来,是提醒我需要调节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调节方式。




跑步是身心和环境的对话 



我在的这个村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览表,据说是宋朝末代皇帝逃避追兵至此,坐在一颗大石上浏览奏表而得名。去年7月刚来时,开启了30天跑步计划,7、8月沿海地带的太阳正当毒,我本来就不白,跑步几天就黑,一个月后,肤色能跟这里最黑的小孩相媲美。跑步持续了两个多月,9月底外出,熬夜中断后,重新开始,又因脚扭伤而中断。

 

持续跑步的那两个月,验证了一个真理:持续20天每天跑5公里,比一次性跑20公里,难很多。每天发朋友圈,记录跑步时的人和事,其实过于简短。对于身心变化的过程,并没有很完整的记录,一直是一个遗憾。


30天晨跑,因为曾经有过、体会过持续一件事情给生活带来的能量,觉得自己能做到;也因为曾经有过,知道它的不易。无论如何,给了自己承诺,就把它排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这样内心也少了一些因知其难而生的紧张不安。

 

很顺利地在11点半前关了灯,6点半前起了床。种在碗里的豌豆苗窜高一厘米,鸟儿早已欢唱,跟它们道声早安。用淘米水浇了菜,煮上小米粥,出门。

 

跑步是和自己的身体心灵同时对话的过程,也是用身心的节奏跟身处的环境对话的过程。久未跑步,跑起来时感觉身体就像一个扔在院子里日晒雨淋了很久的拖拉机,动起来时各个部位都涩涩的。我照顾着这种涩涩的感觉,调动之前潜藏在身体里跑步的能量,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节奏,开始听见鸟叫,听见虫鸣,看见田地里劳作的阿婆,花草树木杂生在田地边小路旁,欣喜悦然。

 

发现自己跑过观音庙了。脑袋里两个小人,一个说:“停下来吧,你刚开始跑,跑一点点也能原谅。”另一个说:“说好的5公里呢,坚持到最后你才会感觉到跑步的乐趣。”一会儿这个赢,一会儿那个赢,好在,这俩不打架,共同合作,跑跑停停五公里,完成了目标,俩人都期待明天。

      

到览表8个多月,老寨子沉着冷静,永远立于此处,历经时空转变,饱含说不完的历史,而大自然每天都在换新装,孕育新的生命,有探索不完的新鲜。

 

       

跑步的路线是从老房子出去,在大自然里欢一阵,再回到老房子。立于竹竿上紧盯水面的白鹭是今天最美的风景,看身形,估计是大白鹭,它们很警惕,手机800万像素这么近距离拍到,也是感激了它们此刻全身心投在水面的专注。回去时,走了一条没走过的路,短短的石梯一个连着一个,不知道它们在这里多少年,多少人走过,想着,这些年这么多人来来往往,对世事看得最透的可能就是这些沉默不语的石头吧。



背着太阳能看到阳光照到的地方



南方的春天湿湿的、阴阴的、重重的,不像北方那样清新明快,当然我说的是没有雾霾的时候。春雨也不似北方那样娓娓道来,小雨点一阵功夫就能变得噼里啪啦猛砸屋顶,风呼呼的,敲打各家窗户。

 

为了同写作一起开始的跑步,前两天就调整生物钟,今天是第二天,11点关灯睡觉,没等到6点5分的闹钟响,约莫5点50分,身体在透过窗帘的光线里醒来,听见了鸟叫,仔细辨认,没有昨天那只声音沙哑的鸟儿,不知道它今天在谁的屋顶。

 

昨天下了一阵雨,一直阴着脸的天空,今天万里无云,6点45分,大太阳丝毫不吝啬它的光芒,豪爽地晒下来,真担心我这刚刚白回来一点点的肤色,经不住几次晒。边跑边用手遮住脸,心里又有个小人嘀咕:“都出来跑步了,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的,明天出来戴帽子就好,挡着眼睛,前面的风景都看不见了。”另一个小人也来了:“还是别太黑的好,咱妈都嫌弃了,这么大太阳,一阵子就能晒黑。”就让她俩先说着,拐了弯,背对着太阳,太阳照到的地方金灿灿的,一群鸭子凑在一起像孕妇一样一挪一挪往前走,嘴巴里嘎嘎叫着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是呢,迎着太阳那么晒,何不背着太阳跑呢?要看见阳光的样子,可不就得顺着阳光看它照过的地方么?

 

看见自己的影子,扎起的马尾随着跑动的步子左右甩动,似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合着大地的节拍一起跳着,风吹草动,鸟叫虫鸣此起彼伏,我已经融进了大自然早晨的协奏曲,我们可都是大自然的音符呢。

 

40分钟持续的跑步,能完成也没想完成时是这样的感觉,最后9分钟超出预想的距离,停下来的那一刻,内心像是振了一下。很长时间里,被我丢在一边,焦急地看着我停步不前的、那个坚韧有力的自己,回到了身体内,看见了接纳了她的焦虑,漫漫人生路上,又突破了一个小关。



一条线牵起所有的自己



如果不是婶婶说她家大女儿应尔(化名)想跟我一起跑步,我大概不能在5点40就起床。

 

图书室团队超负荷运转一个月有余,我和同事两个人沟通也出了很严重的问题,经过一次超强力度的爆发,就泰戈尔一篇散文诗《审判者》里的最后一句,展开激烈的争吵,那次的争吵在外人的到来中戛然而止,都想接着吵下去,却像是折断了的树枝,错了位再也无法自动粘合,要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

 

几天里,不见面给了彼此空间,各自的情绪酝酿发酵了一段时间后,昨天心平气和地谈出来,总算是疏通了。我们像两只在特别的时期,互相陪伴鼓励、彼此滋养、一起成长的雁,羽翼丰满了,准备各自飞。调整好各自的工作位置,和团队其他人共同去放松一下,给这段难过辛苦又意义十足的蛰伏期画一个句号。

 

这村庄里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KTV,玩到12点多才回来,1点睡。因为约定,起床顺利得超出想象,我晚了十分钟出门,没看见应尔。在公园前面热身时,她跟两个同学一起过来,一个姑娘穿了拖鞋,看装束可能也不是要跟我一起跑步。应尔欲言又止,羞涩地给了我一个微笑,跟同学们去了学校。看她们刚开始发育略微长开了一点的小背影,踏着清晨脆脆的步子走远,用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形容这些七年级的姑娘们,真是妙级了!

 

猪肉档开始做生意,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恢复买菜做饭的常态,惦记思考了三天的清明,生生死死的问题在我心里也总算过去。

 


刚上路,三位一身运动装备,身材极好的男孩在我前面约30米处走着,他们在我们的距离缩短到10米左右时开始跑。所有的运动项目中,览表的足球属强项,他们可能是足球队的,也可能是周末回来的高中体育特长生,看他们人高马大的样子,后一个可能性比较大。注意力在他们几个身上,身体的不适感今天没出现,可能在觉察到不适以前,身体已经自己调整好了。

 

我和他们在岔道口走了不同的路线。上次遇到的番石榴园里只有那只小黑狗,它也不像之前那样叫,只是怔怔地望着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因为咬人被送走了的果冻(同事养的两只狗里的一只)。我在览表第一次跑步时,果冻陪我跑完全程5公里。其实我只要看见狗,总能想起它,这次的想念格外强烈。不知道它是生是死,生又在何方,过得好不好。往前跑,想念弥散在空气中。

 

大雾笼罩中的览表有如仙境,3月初的湿哒哒就是小打小闹,这才是真正的南风天,来势凶猛,好像大溪里的小水滴争先恐后地往空气里钻,模糊了水与天的界限。防水衣包裹着的人们撑着小船,在这一片混沌里,悠悠然地劳作。

 

很难知道早上究竟有多少人在这方水里作业,转过一个大坝开口的地方,各式各样各种品牌的摩托车列着队等待主人的归来,这才注意到,数数在这些地方的摩托车,就能知道大概有多少人了。

 

40分钟里,脑海里有一场电影,播放着我来览表九个月里经历的人和事,一会儿被眼前的风景从电影里拉出来,一会儿回到电影里。工作的调整,意味着我即将经历人生又一次大的变化,前一阵子竭力掩藏着对变化中未知的担忧,连自己都不让知道。

 

幸好,我开始了跑步,开始了对跑步的记录,为在不断的碎裂重组中变化着的人生,牵起了一条永恒的线,连着自然、连着我的社会关系网、连着我身上传承着的人类的生命力。





这个地方,还是像我刚来时候那么可爱呢



览表是一个将近3万人的大村,但它也只是一个村,我用了10个月去认识它,自认为很少浪费过时间,很多地方却也还没有走过。要说一个村庄是一个中国现状的缩影,以我初来时的心气,是要做好长期慢慢熬的准备的。

 

刚来时候,有一些期待,只不过三月份的工作耗得比较厉害,也没有主动寻找支持,前段时间有位前辈来,我说我感觉自己到一个瓶颈期了,图书室的幼儿园课程都有些带不动,我不满意于停滞的没有变化的状态,但我也没有精力细致地打磨。

 

这好像是一次对自己的“示弱”,我的确做不到那么多,我需要团队的支持。但实际上,我的状态支持不了团队成长了,团队也支持不了我的成长。就这样就离开?理由自己都接受不了。

 

小肉问我离开的原因,我是这么说的:“具体来说,我和珠珠一些想法不太一样,还有我比较需要一些计划和规则,珠珠更注重自由,这一点上比较不同。我在想,有计划有规则我会比较踏实一点,珠珠作为览表人,在自己成长的地方,没有太明确的计划也不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反而能更自由的发挥,现在除了我,还有四个人,都是当地人,没有一些约束的时候,大家当地人的能动性以及自带的一些关系,会有影响。本来想7月离开的,也是因为我和珠珠都有这样的考虑,我能参与的工作越来越少,就想着也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之前也有一位前辈说过:“你去一个地方,把自己当成当地人,你就是在那个地方长大,那是你住过的房子,你走过的路,那你的体会就会不一样了。”原话我不记得了,虽然隐约明白,体会到什么才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当初我依然很疑惑,我本来就是一个外来人,我带着将近三十年成长的经验,怎么可能把自己变成是当地人?那也是不真实的,是带有自我欺骗的。

 

现在我知道了,“外来者”是当我出现疲惫状态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曾经还一度觉得我特别像“外嫁来的媳妇儿”,我就有正当理由把那个当下的愤怒,推给这个身份。也是因为这样,“外来者”的身份对自己是一种捆绑,我所看见的和感受到的,都是这个标签对我去发挥自己经验的一种压制性,很难想象到它可能带给我的优势。这特别像对待一个孩子,如果只看到不足之处,我们只会帮ta强化我们看到的不足,ta其他的能力并不能得到成长的养分。

 

缩手缩脚的状态,自然是难受的,生出一种“我大老远跑这里来干嘛”的自怨自艾,其实“大老远”呢,也只是给自己附加的一个理由。自07年出了家门,我从来都没觉得这个距离是真的远,只要人能抵达的,其实都不是远。或者,它会加强一种自我道德感,似乎我是在付出和牺牲的。

 

“远”,1个人、2个人、10个人……100个人……都跟我这么说的时候,我觉得好像这才是真的,我心里那个对距离的认知慢慢瓦解了。这也很容易塑造出一个“伟大”的形象,挺享受那个过程的同时,总觉得隐隐有些不对。

 

我来这里是我的一个选择,即使离开时是一种疲惫状态,我的收获也是远远大于付出的。收获有很多,鉴于篇幅问题,挑三个重要的。


第一个,陪伴别人成长的过程,自己也在成长。比如,我从尤克里里社团的成立和持续里,看到的是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也看到了我所信奉的儿童观在实践过程里的延伸。

 

“自由之声尤克里里社团”是个孩子们的自组织,自组织者,主体就是他们,我们只是他们需要时能找到的资源。这个社团生命力的顽强超过我的想象,我一直相信只要孩子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条件足够,他们一定会自己去探索,只要大人支持适当,他们一定能在探索的过程里培养主动学习的品质。

 

社团从去年8月23号,持续到现在,后期人员稳定。最初他们会问我一些问题,我也会教一些内容,后来他们自己网上找视频学习,他们问的问题我也教不了了,他们就会自己去找答案。这个社团连名字都是他们自己起的,后来遇到问题,他们都得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们作为协助者,在一旁看着他们成长。

 

他们周末没有那么多专业的艺术课程去学习,但有了灯塔义工的启蒙,我们后期一点点的协助,几把尤克里里,他们就可以做到把自己的兴趣持续下去。当然,不是所有人,中间有人员的更替,而且没有专业老师指导的技术增长相对缓慢,也会走弯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为自己的兴趣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任。

 

开始时,的确没想到这个社团能走到现在,而且走成这个样子。他们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更相信,孩子只要有一定的条件,他内生的成长力量,会促使他去选择适合他成长的方向,大人的陪伴、引导和鼓励,是能帮助他们更好成长的养分。我的收获,就是从他们的成长中,看见我需要坚守的信念。

 

我能在图书室做这些事情,工资来自月捐计划,100个人每人每月捐50块钱给我们,支持我和楚玲的工资。一个月2500,的确很低的工资。这么低成本运作,发起月捐,而不是去申请基金会,是有我们自己的考量的。团队组建初期,我们需要更自由的探索,不用耗费很多精力在写项目书写报告上,当然,确实没有信心可以把这些与实际的探索很好地结合。

 

第二个,月捐除了经济上的帮忙,每个月都给予的鼓励和支持,还让我看见只要有好的方式,人与人之间就会是信任。

 

无论走任何的路径,目标还是去满足村里的需求,怎么去减少未成年人外出打工。具体的行动中,我对自己对团队都挺有信心的,当然初期的信心在实际的工作中在不断地锤炼。

 

月捐计划的支持,是一种莫大的信任和力量,我们不受限制,可以充分的发挥,同时能直接反馈信息给我们的捐助人,这样一种我们和捐助人非常友好的互动方式,实现的完全是共赢,每次收到捐款,我们都是发自内心地互说谢谢。每个月50块钱捐款不是太影响到生活,但汇集到我手里,它支持的是一个小团队整体的公益行动,效果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直接可见。我作为接受捐款的人,这个过程让我更加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希望,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个,览表的大自然,帮我打开了更细微的视角去看待生活。

 

图书室工作外的收获,就是这里的文化和自然,我猜我在这里一年的身心健康指数比我在城市的高很多,10个月过去,对这里的环境从来都没觉得腻,每天都能发现新鲜的,在这里生活得这么有意思,是这里的自然引导我发现了一种用更细微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另外,早晨去跑步时,经过妈祖庙,经常能看到虔诚的跪拜身影,对异于我自己生长的文化的经验,也是在帮助更加懂尊重身处社会的多元性。

 

有了这些成长和收获,以后无论去哪里走什么样的路,也会更加的坚韧吧。

 

自己的收获和成长这么多,少不了身边每一个人的支持,而我经历的这个团队,每个人身上自带强大的能量,一些时候,我们都会出现疲惫,需要一些休整,但只要心在,休整过后再出发,就是另一个开始。选择离开,并不是没有负疚感的,直到说出“当初的加入,现在的离开,都是为了它可以更好的成长”这句话,也才释怀。

 

我自己需要一些休整和学习,会在近期有一些不同的尝试,再决定接下来做什么。




点击阅读更多「中国人写作日常」 

文字是我们记录日常最简便的方式。在中文世界里,我们收集到这么一批身份各异的文字爱好者。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笃信文字记录的力量。每个月都有百余名作者在每日书里共同书写下他们生活中的故事,这些片段令人十分感动。在我们看来,这些真实的记录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写作日常





每日书是三明治创新的一种写作鼓励方式。成员可以在世界各地写作同好的激励下养成写作的习惯,并获得奖励。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并参与七月每日书


三明治小程序上线了,用另一种体验,阅读三明治的文章。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 家庭回忆写作课 / 

无论走出多远,最后还是回到家庭

和作家米亚一起打开家庭回忆的阀门

学习如何写下自己家庭的故事

既是一次写作技巧的学习,也是一次治愈的过程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写字少女」「写字少年」黑色短袖T恤

“写字”,这个动作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有一点执拗,有一点笨拙,显得可爱多了

在复杂世界里,不妨就做一个简单的写字少女,写字少年吧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Writer帆布袋

A writer is by nature a dreamer

粉红色,少女心十足;蓝色,舒适,又带有一些酷

夏天来了,从买一款新的帆布袋开始

也从动笔开始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